×

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现况

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现况(1971年美国派到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是谁)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17 01:13:29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1971年美国派到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是谁

美国乒乓球运动员 科恩 庄则栋则是“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记者纷纷拍照,进行图文并茂的报道。 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庄则栋更受到毛泽东表扬,“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点政治头脑”。 庄则栋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中第一个获得男子单打“三连冠”的选手, 同时还是我国男团“三连冠”的主力队员,是60年代成绩最为优异的乒乓球选手,也是当时我国乒坛当之无愧的第一主力,此外, 庄则栋则是“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乒乓名将庄则栋逝世六周年:因为送礼物他曾间接促成“乒乓外交”

“小球推动大球......”你还记得上学时课本上有名的“乒乓外交”吗?中国乒乓运动员庄则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6年前的今天,2013年2月10日,庄则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庄则栋可以说是中国乒坛上的一个传奇人物,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之一。他曾蝉联三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还曾获得国家队内单打三连冠(其中包括一百多场的连胜记录)。在他当打之年(1961-1971年),他获得的冠军头衔数超过了其他所有队友所获冠军数的总和。

资料图:庄则栋

本是体育运动员的庄则栋因自己的一个送礼物动作,间接促成了“乒乓外交”,这还要从“搭错车”事件讲起。

1971年4月,庄则栋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4月4日上午,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的班车,庄则栋上前与科恩打招呼,并送给他一块绣有黄山的织锦做礼物。班车到达体育馆后,下车的庄则栋和科恩立马成为各国记者关注的焦点。

庄则栋向科恩赠送织锦

第二天,科恩回赠了一件别着美国乒协纪念章的运动服给庄则栋,又成为次日日本各大报纸的头条。之后,美国副领队哈里森向中国乒协提出,世乒赛后是否考虑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的设想。

当时的美国需要寻求抗衡苏联的力量,另一方面,新中国也希望恢复对美外交。但两国缺乏一个合理的契机。当美国乒乓球队希望访华的外交动向传回国内时,毛主席做了批示:邀请包括美国队在内的五个国家的运动员访华。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成了第一批踏上新中国土地的美国客人。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了美国、加拿大等五个国家的乒乓球代表团成员。同时,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推行了包括向中国人发放访美签证等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的措施。

1972年2月,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中美发布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关系正常化。同年4月,庄则栋率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对美国进行“乒乓外交使者”的访问。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联合公报,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17年9月,为纪念中美"乒乓外交"45周年,包括中国乒乓名将丁宁、王皓等人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再度访美。“乒乓外交”的亲历者——中国代表队成员郑怀颖、梁戈亮以及美国代表队成员戴尔·斯威里斯、科尼·斯威里斯再次同台对决,重现当年“小球推大球”的“乒乓外交”场景。

“乒乓外交”的亲历者同台对决

:战星岑

综合:中国之声、央视网、中新网、澎湃新闻、中国日报网、搜狐体育、《扬子晚报》等

这个美国人在日本上错车,却改写了中国历史进程,他究竟做了啥

历史极具戏剧性,有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能改变历史进程。49年前,这个美国人在日本上错车,就改写了中国历史进程,他究竟做了啥?

这个年轻人叫格伦·科恩,1952年8月25日生于美国纽约。科恩自小聪明,却生性顽劣,有极高的运动天赋。他11岁时获得美国乡间俱乐部游泳冠军,同时还是一位保龄球高手,12岁时科恩接触乒乓球,从此爱上这项运动。

图:

美国的体育和国内区别很大,运动员没有工资,大多自己跟随教练学习,主要靠参赛奖金维持生活。由于乒乓球在美国是小众运动,商业化程度也不高,科恩虽然也拿过几次冠军,但生活勉强够温饱。

改变科恩一生命运的,是1971年的一次上错车。1971年3、4月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开打,科恩作为美国队二号种子选手,随队征战名古屋。

4月4日这天下午,一向独来独往的科恩,乘坐主办方为美国队准备的车,到体育馆训练,此时中国队也恰好在此。这是中国队时隔2年再度参加世乒赛,而且中国队实力非常强,引得科恩驻足观看。不过双方也仅是眼神交流,并没发生什么。

图:中美乒乓球队

训练结束后,科恩走出体育馆,不巧的是,为美国队准备的车已经离开了。科恩并没注意,径直走向了另一辆车,他以为那是接他的车。当他上车后,傻眼了。

一车人都在看着科恩,科恩也颇感尴尬,双方大眼瞪小眼。科恩上错了车,跑到中国队车上了。对当时的两国人来说,互相都很陌生,此情此景,最怕空气突然宁静。还好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和科恩握手、寒暄,率先打破尴尬局面。

图:格伦·科恩和庄则栋

作为友好象征,下车后,庄则栋送了科恩一件礼物,一块印有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科恩很想回礼,可全身上下除了乒乓球拍外,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东西,只得作罢。

这是令人难忘的奇遇,他们谁都没想到,一次意外上错车,此后将打破两国20年僵局,改写了接下来的历史进程。

图:左下角为格伦·科恩

科恩下车时,手持中国织锦的场景,被日本记者拍到,从而引爆新闻。当时的两国关系怎样,那是人尽皆知,一个美国运动员却从中国队车上走下来,还拿着中国队送的礼物,这是否意味着什么呢?大家议论纷纷。

第二天,科恩也特意挑选了一件衣服,守在中国队必经之路上,送给庄则栋,两人相拥一笑。这一幕再度被记者跟拍到,这下坐实了两国将会接触的传言。其实呢,当时的两国确实都有意接触对方,但谁也没迈出那一步,而且也不知如何迈出。

图:格伦·科恩在中国

科恩的奇遇,正好为两国创造了绝佳机会。

记者问科恩:“你想去中国吗?”

科恩回:“当然”。

于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球转大球的“乒乓外交”来了。

图:“乒乓外交”

行动迅速,世所罕见。名古屋世乒赛刚结束,以科恩为代表的美国乒乓球队就受邀启程,首次踏上了中国大地。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球打得非常成功。可以说,科恩在日本上错车,间接改写了中美的历史进程。

科恩也无疑成了受益者,回国后的他,摇身一变成为美国最当红的明星,家喻户晓,各种乒乓表演、演讲、广告,让他接到手软,名利双收。

图:成名后的格伦·科恩

科恩还间接提升了嬉皮士在美国的地位,这件事说来也挺搞笑。科恩就是个嬉皮士,在中国被周总接见时,科恩问了周总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嬉皮士?”

当时嬉皮士在美国并不受主流待见,被认为是一群叛逆、不学无术的年轻人。但周总说话很智慧,没有贬低,而将其认为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传回美国后,在嬉皮士中反响很大,科恩的妈妈为此还特地寄了花感谢周总。

图:70年代美国嬉皮士

2004年4月6日,53岁的格伦·科恩病逝。在历史的大潮中,格伦·科恩是个渺小的存在,但他却创造并见证了载入史册的一幕,也算不枉此生了。

1972年参与中美建交的美国队乒乓球成员

无法查询的到。跨世纪的“乒乓之约”中美老一代选手再次欢聚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中国工业信息网 一场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的乒乓球友谊赛,吸引了包括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和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在内的百余位来宾观战。当年访华的老一代美国乒乓选手来了,回访美国的中国乒坛老将张燮林等也来了,他们有的已满头银发,有的早已远离赛场,但友谊的纽带再次把他们连在一起……“我要不客气啦!”共有4位中国选手、3位美国选手参加昨天举行的4场乒乓球赛。52岁的“乒乓外交”见证者朱迪·霍夫罗斯特首位出场,迎战中国前世界冠军、47岁的齐宝香。留着齐肩短发、一身藏青色运动装的霍夫罗斯特跳跃着跑上场热身,步履矫健,推挡、攻球动作熟练,显得信心十足。正式比赛开始前,她笑着向齐宝香“宣战”:“我要不客气啦!”观众席迸发出悦耳笑声。虽然最终不敌比自己年轻5岁的齐宝香,霍夫罗斯特看上去非常兴奋。“乒乓比赛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不仅让我们钩沉中美‘乒乓外交’的难忘记忆,而且把两国青年一代联系在一起。”她说。37年前随美国队访华时,年仅15岁的霍夫罗斯特还打不上主力。1971年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队在中断两届之后重新参赛。美国运动员科恩的一次偶然“搭错车”,让两国运动员有了首次交流。随后,中美运动员在赛间多次相遇和友好交往,被日本媒体突出报道。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哈里森来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提出访华要求。由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19位成员从香港入境,实现了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来访的美国代表团。小小银球弹开了中美彼此紧闭22年的大门,震动了世界,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打球如同耍杂技“乒乓外交”成功破冰,促成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周总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1972年,以庄则栋为团长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回访美国,在白宫玫瑰园同美国球手比赛。“我们受到了高规格接待,美国各界对我们非常欢迎。我们的球技也让他们眼花缭乱,一个劲儿感叹中国乒乓球技艺了得,跟耍杂技一样。”有着乒坛“魔术师”美誉的前国家女队主帅张燮林对记者说。当年的友谊赛中,美国老将们在强大的中国对手面前“颗粒无收”;然而阔别37年后的“乒乓之约”里,两位美国华裔小将却让人感到后生可畏。现年14岁的邢延华和15岁的李洋洋,分别是2008年全美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18岁年龄段的男女冠军。在与中国小将陈梦和许鑫的两场单打比赛中,他们忽而近台相持,忽儿远台对拉,搓球、快攻、扣杀……在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中,中美小将接连呈现出扣人心弦的多回合对拉。赢得比赛后,有着一双清澈大眼睛的邢延华露出甜美笑容:“我每年都来中国培训两个月乒乓球,老师说我的进步很快。能成为‘乒乓外交’使者,让我感到特别兴奋。”这位说一口流利中英文的小姑娘,主动担当起梁戈亮和霍夫罗斯特之间的沟通“桥梁”。曾参与中美“乒乓外交”的乒坛宿将庄家富、梁友能、郭仲恭等,当天也赶到国家体育总局训练馆为中美选手助兴。在“乒乓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庄则栋,因为身体欠佳未能前来,而他的老对手科恩,则已离世多年。百战百胜的球拍比赛结束时,梁戈亮送给内格罗蓬特一份特殊的礼物:自己设计的、有双方运动员签名的乒乓球拍。内格罗蓬特愉快地收下礼物,笑着对梁戈亮说:“我年轻的时候还经常打乒乓球。有了你的球拍,我肯定能百战百胜!”1972年,内格罗蓬特曾随基辛格一起来华,为尼克松历史性访华铺路。这次他率团专程来华参加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庆祝活动。内格罗蓬特认为,“乒乓外交”开启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美关系能有今天的成就,‘乒乓外交’做出了独特贡献,这让我们这些一辈子没离开过乒乓球的老人深感自豪。”张燮林说。“过去的一幕幕永远都不能忘,希望中美两国运动员、两国人民的友谊代代相传。”

中美乒乓外交的前兆:科恩和梁戈亮曾一起练球

经过无数人的描述,美国嬉皮士科恩(Glenn Cowan,1952-2004)身上充满了传奇故事。有材料证明:他在1971年4月3日过去和中国选手梁戈亮一起练过球。

我在北大体育馆和北大医学院体育馆都见过拿着「一把抓」的自制球拍(不晓得这种球拍有没有批量生产)教小孩儿打球的梁指导,他是我最景仰的乒乓球国手之一,是第一位连续在五届世锦赛上都获得冠军的中国选手(这一纪录分别在2012年和2014年被马琳和王皓超越,但此时世锦赛赛制已改变多年),可惜我每次都忘了向他请教以下问题——

作为庄则栋的团体队友和双打搭档(他们一起获得了那届世锦赛的双打银牌),他们俩在名古屋会住在同一个房间吗?

无论他俩是否同居一室,他和庄谈起过他和科恩练球这件事(或者庄则栋目睹过这个场景)吗?

无论是否谈起过和目睹过,以当时中国队的政治氛围,和美国选手共同训练这事儿,能不在每日队里开会(当时的中国队能不每日开会吗)时引起大家的讨论或者思考吗?

无论是否议论过这件事,一个合理的推测会是:梁戈亮与科恩练球这件事,一定让庄则栋在想——既然可以一起练球,那么干点儿别的(例如送件礼物之类)不是也可以吗?

对于和外国人打交道,庄则栋毫不陌生,依照当时的政治逻辑:「远东首富」哈同是庄家的恩人(哈同送给庄家的「北京哈同花园」据说有三百多间房),庄则栋应当算是个「有海外关系」的人。由此我猜想:当梁戈亮与科恩练过球之后,庄则栋心里不但会想「我遇到美国人的话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而且至少有件事我以为是肯定的——

那一晚,庄则栋一定在想「如何让自个做得比年轻的梁戈亮更好和更讲政治」这样的问题,这不但是人之常情,更应当是庄则栋这样不害怕和老外打交道、并且是队里头牌明星的人的思维逻辑。

所以,第二天再在大巴车上遇见的科恩,对于庄则栋以及中国队的其他人来讲,本来已不是「一回生」、而算「二回熟」了……

「乒乓外交」中,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美国运动员送了甚麼给中国队员

正确答案是:A. 和平标志的短袖衫。

“乒乓外交”起于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71年4月4日,美国队员科恩在体育馆训练了太久,就快到比赛的时间了,他看到了外面还有一辆车,就上了车,但一上车却发现登上了中国队的车。当时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印有黄山图案的杭州织锦留作纪念。

当时在车上科恩想回赠点什么,但在包里只找到一把梳子。他说“我想送给你点什么,但我总不能送你梳子吧”。下车时科恩手持织锦的情景被在场记者抓拍,成为爆炸性新闻。第二天,科恩准备了一件印有和平标记和“Let It Be”字样的运动衫,专门在中国队的必经之路上等待庄则栋,回赠他并与他拥抱。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发展的道路,并为后来新中国的国际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9年前,一美国人在日本上错车,却改写了中国历史,他到底做了啥

这个人应该说的是美国人格伦·科恩(Glenn Cowan),这个名字可能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实际上这个人如果不是因为在49年前,他在日本上错了车,改写了中国历史。

格伦·科恩(Glenn Cowan)在1952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因为当时的美国非常流行乒乓球运动,所以当时还不到10岁的格伦·科恩,也自然而然的玩上了乒乓球,但是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一玩,就像是南美洲的蝴蝶煽动翅膀一样,在多年后,让中国刮起了一场“龙卷风”。

当时的格伦·科恩因为乒乓球玩得好,就参加了一场乡间乒乓球比赛,最后没想到还赢得了冠军,本来乒乓球只是格伦·科恩的一个爱好,玩玩而已,但是在格伦·科恩14岁的时候,他父亲去世了,整个家庭就垮了,也没有钱让格伦·科恩继续上学,格伦·科恩只能辍学,到处参加乒乓球比赛赚钱,而随着他打比赛的时间越来越久,他的实力也变得越来越强。

1971年,也就是49年前,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办,当时的格伦·科恩自认为球艺已经很不错了,于是也跟着美国队报名参加了,而格伦·科恩在日本名古屋等待比赛开始的时候,中国乒乓队也来到了日本名古屋,事情就是这么巧,有一次,格伦·科恩去上厕所,回来的时候,没注意到了自己上错了车,实际上,这辆车就是中国乒乓队的车。

当时场面一度非常尴尬,格伦·科恩上车后,看见一车的陌生人都盯着自己看,很是手无足措,而中国乒乓队的人也是一脸懵,莫名其妙就有一个美国人上了自己的车,要知道当时两国的关系是冰冻期,谁知道这个美国人是想来干什么的,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打破僵局了,这个人就是庄则栋,庄则栋当时是三届乒乓球单打冠军,在乒乓球领域很有名,格伦·科恩自然也认识,于是两个人握了握手,相视而笑。

知道是一场误会外,中国乒乓队开车把格伦·科恩送回去了,顺便还送给了格伦·科恩一块杭州织锦作为礼物,但是之后的时间却出乎了全球人的意料,格伦·科恩一下车,就被各路记者拍下来了,“美国队员从中国队的车里走出来”的信息瞬间就传遍了全球。当事人格伦·科恩是没有反应,他觉得中国乒乓队送给了自己礼物,自己也应该回个礼物才是,于是第二天被回了一件运动衫,上面有“和平”的标志,以及“Let It Be”字样,这下各方媒体瞬间如潮涌的采访格伦·科恩,而格伦·科恩也表示想去中国玩,这就是当年非常劲爆的“乒乓球外交”事件。

而当时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一结束,格伦·科恩便和美国乒乓队赶往了中国,并且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来了两场友谊乒乓球比赛,而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当时的两国瞬间就外交“破冰”了,可以说如果不是格伦·科恩上错车这个误会,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才能“破冰”,期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说他改写了中国历史一点也不为过。

乒乓球外交的资料

  1  1971年4月10日  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  在第三十一届乒乓球赛举行期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曾向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表示,在比赛结束之后,希望到中国访问。4月6日,比赛已接近尾声,毛泽东主席断然改变原意,作出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4月10日, 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团长和运动员科恩、雷塞克等人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对访问作了具体安排,指出这次访问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  4月14日,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朋友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同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就改善、松动两国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  2  名古屋载誉归来后,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女队队员郑敏之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周总理走过人群时,忽然回头叫着“郑敏之,郑敏之”,她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总理一把拉到主席身边,搂着她的肩膀向主席介绍,邓大姐也过来搂住队员们,称赞她们真了不起:“小小的银球震动了地球。”  中国乒乓球队参加31届世乒赛的任务圆满完成。在4月7日中国乒乓球队与亚非拉各  国的临别游园会上,悄然离席的赵团长回来后宣布了中国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消息。同时,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的会议上也正式宣布了这个消息。1971年,中国新外交攻势,首先从乒乓球队开始。  1971年4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接见了来华访问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而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很快做出了回应,几项对华新措施对外宣布,中美关系跨出关键性一步。  1971年11月,五十多个运动员正在北京参加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时,由阿尔巴尼亚等国家提议的关于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以77票成通过。这期间,中国与20多个国家建立或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1972年,尼克松如愿访华,周恩来还在首都体育馆为尼克松安排了一场意味深长的体育表演。之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关系更进一层。中国迎来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高潮。  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16人抵达美国底特律,此后的18天里,他们把友谊的种子散播到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每一个角落。  身为当时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李振羽还特别记得中国运动员扶起摔跟头的美国黑人运动员感人一幕,正如在白宫,尼克松欢迎中国代表团的招待会上说的:“在比赛过程中,必然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你们率先沟通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最大的胜利者是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

乒乓球在当年是如何打开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大门的

在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的时候,参加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乒乓球团队,受中国乒乓球代表团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称为乒乓外交。

 乒乓球外交故事

在1971年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其中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上了中国队大巴车,而且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前去搭话,并且赠送一块绘有黄山风景中国织锦给科恩留作纪念

在第二天科恩回赠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一件印有“LET IT BE”字样、寓意呼唤和平的T恤,这也是中国和美国建立外交开端。

中美两国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关系友好互动受到关注。比赛即将结束时,中方主动邀请美方乒乓球代表队访华。以体育交往为契机,使中国和美国在后来关系得到了好转。

 乒乓球建立外交 

在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华,同年7月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第二年2月总统尼克松访华,在4月中国乒乓球队也主动访美,这也预试乒乓外交”内涵不断丰富,实现了小球带动大球发展。

正是有了这次乒乓球比赛机遇,美国和中国打破了很多年关系冷战局面,也推动了中美关系发展,也带动了中美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文化交流,以及关系友好化发展。

正是日益密切的你来我往关系,造就成中美关系发展星辰大海,而且实践证明,对话比对立好,合作比对抗强,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但是在现在看来,由于美国对中国针对,导致了很多年维护中美关系受到了破坏,也加剧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面临建交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