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非洲十大疟疾国家
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加纳、马里、莫桑比克、尼日尔、尼日利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受疟疾影响最重的10个非洲国家为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加纳、马里、莫桑比克、尼日尔、尼日利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
法国从西非国家马里完成撤军,长达8年的反恐军事行动结束了吗
法国从西非国家马里完成撤军,长达8年的反恐军事行动结束了吗?
当地时间8月15日上午,据媒体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宣布:正式从马里完成撤军,法国所有的军队正式从马里完成撤军。法国军方部队表示,法国所有的军队已从西非国家马里撤退。在西非国家马里长达8年的反恐军事行动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反恐行动并没有结束,欧洲众国包括法国又在马里的邻国尼日尔继续其反恐军事活动。
据法新社报道,驻扎在西非国家马里的“新月形沙丘行动”最后一支部队。于巴黎时间8月15日下午13:00离开马里进入尼日尔。法国随后将会当地相关的军事控制权移交给马里军队,这标志着法国在马里的相关军事行动已经结束。据报道:马里在2020和2021年先后两次发生了两次巨大政变。因马里当局的多重阻挠,法国已经无法与其保持军事接触,随后法国宣布从马里逐步撤军。
法国要从马里撤军这个消息一经传播,许多人纷纷猜测原因,毕竟法国在马里已经反恐长达十年,突然撤军一定是有原因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称由于和马里两局关系恶化,两国之间的反恐理念和观点不一致引起矛盾,因此决定放弃在该地区的反恐行动,要知道法国是从2013年开始就在马里开展了打击反叛分子和恐怖主义的行动,虽然成效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法国军队不再进行打击,恐怖分子和反叛分子只会越来越猖狂,这对于当地的居民生活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马克龙的撤军决定不仅仅是影响了西非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甚至可能造成欧洲国家再次面对难民危机。虽然法国在马里的反恐行动结束了,但是法国将继续在马里的邻国尼日尔进行军事反恐行动。
非洲马里一位妈妈生下了9胞胎,生9胞胎的概率有多渺小
近日,非洲马里卫生部发布消息称,该国一名女性产下了9胞胎宝宝,比产检时预定生下的7胎还要多出两胎。目前,这9名婴儿和他们的母亲都身体状况良好。
据了解,目前一次诞下最多婴儿并存活下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是由美国女性苏莱曼(Nadya Suleman)保持,她于2009年诞下8胞胎。不过,随着该非洲女性的9胞胎宝宝降生,只要孩子继续保持健康,不出现夭折,则就可以打破该项世界纪录,成为新的保持者!
其实,多胞胎在中国这样一个重子嗣传承的国度,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福气的象征。虽然如今很多朋友一提到生孩子、要二胎就各种拒绝,说自己没钱、没精力、没时间,但在得知身边的亲朋喜获多胞胎时,也会不自抑的产生些许羡慕之情。
但是,你真的明白女性在更多怀孕中是什么?
从妊娠的角度来看,孕妇多妊娠的风险远高于单身怀孕!
例如,怀孕母亲,孕母亲,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怀孕中,子宫将比单轮胎显着增加,增长更快,这将导致孕妇爆发,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和静脉曲张。具体表现是:
1.贫血
双贫血是单轮胎贫血的2-3倍。此外,妊娠期高血压如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易患心肺假设。
2.过量的羊水
双重妊娠妊娠过多的羊水的发病率约为12%。同时或受氢压的影响,胎儿过早裂缝的机会也将显着增加;
3.胎盘早期剥离
由于子宫的体积小,多体积大,在没有胎盘早剥离的情况下易于发生,这很容易引起子宫收缩,孕妇期间产后出血;
4.胎儿并发症
多孩子怀孕也容易出现脐带畸形,胎儿头带,双重输血综合征和胎儿畸形等问题。
固然多胎妊娠能给一些生育家庭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期待,但与此同时,怀的越多也意味着风险越高,所以千万不能被欣喜冲昏了头脑,不仅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时做好产检,更要重视更多的细节与了解更多的孕产知识,从而实现高质量、低风险的孕育。
此外,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相对于自然受孕而言,试管助孕的多胎妊娠率会明显更高。这是因为在试管助孕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受孕的受孕率,都会尽最大可能取得最优质的精子和卵子,然后培养筛选出质量最好、发育潜能最高的胚胎,所以每一枚能够用于移植的胚胎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可以看出,无论是自然怀孕还是试管帮助怀孕,更多的怀孕必须基于它的实际情况,一旦风险过高,有必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及时处理它,并且不得有自己和胎儿的危险。
此外,不少女性为了追求多胎妊娠,甚至不惜私自服用促排卵药物,这是实际上是非常为危险的行为。因为一旦药物用量过多、刺激过大,就有可能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的情况,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严重时甚至还会有生命安全,所以即使是追求多胎妊娠也一定要建立在保障自身健康的前提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生育不易,且行且珍惜。多胎妊娠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与责任,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听从医嘱建议,才能真正保护好孕妈和胎儿的健康!
最后,我希望每对怀孕的夫妇都能顺利实现出生梦想;祝愿每个经过测试管的家庭都是快乐,幸福的生活,收获最满意的怀孕。
消息称乌克兰烧毁马里乌波尔港粮仓,全球粮食供应再遇考验
尽管目前北半球小麦正处于收获中,但来自黑海地区的却再次给全球谷物供应带来压力,并导致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在周一再次大涨4%。据悉,目前针对乌克兰的粮食出口问题,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依旧存在着相互的不信任,对此,来自欧美等国认为,俄罗斯有意施压黑海港口的粮食出口,以换取免除经济制裁。但另有消息显示,随着俄罗斯表态愿意帮助乌克兰出口粮食之后,西方国家目前没有任何放松制裁的意图,反而在加大制裁力度,而乌克兰也无意清除港口外面的漂流水雷。最新消息称,乌克兰在撤离马里乌波尔期间,放火烧毁了存放大量粮食的港口仓库,导致这里存放的多达5.7万吨的玉米和小麦出现焦黑和腐烂情况,这些粮食甚至无法当做饲料。同时,从国际贸易商反馈的消息来看,尽管西方没有直接制裁俄罗斯谷物,但是对俄罗斯的金融以及航运制裁导致支付困难,致使国际航运公司不愿承运俄罗斯货物。据悉,目前欧洲国家的港口并不接收俄罗斯船只,导致俄罗斯与粮食供应有关的物流和资金链条实质上处于制裁之中。就在上周,美国方面也对此表示,针对国际贸易中对俄罗斯谷物和化肥出口的问题,会给这些贸易公司发送“慰问信”,以帮助俄罗斯的谷物和化肥的出口。数据显示,俄罗斯和乌克兰占全球小麦供应的近三分之一,而俄罗斯也是一个世界第二大化肥出口国,乌克兰是玉米和葵花籽油的主要出口国。此前,土耳其表示,准备在一个"观察机制"中发挥作用,为离开乌克兰并通过土耳其海峡的油轮提供护航。但乌克兰驻土耳其大使则在上周五声称,土耳其买入了俄罗斯从乌克兰“盗窃”的粮食。与此同时,乌克兰希望得到更多的国际援助,以帮助其粮食的出口。针对目前各方表现得相互不信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而从目前收获的北半球其他国家来看,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中国和印度则在近期也很难提供更多的小麦出口。据悉,中国目前正迎来大规模的夏粮收购,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增长,导致今年的新小麦收购价格创下历史记录。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中国正在通过各种国储粮的拍卖,来抑制市场需求,降低对国际粮源的采购,并不具备粮食出口的条件。资料显示,为满足国内饲料玉米的需求,中国已经重启了超期存储稻谷的拍卖,每周数量约为200万吨,这使得此前持续走高的玉米价格得到缓解。但从作物生产周期来看,中国新季玉米的大量上市还要得到3个月之后。而在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此前一度表示会出口1000万吨的小麦,但随着其今年国内产量不及预期,目前已经对小麦出口叫停,但对部分低收入国家的小麦进口会给与满足。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表示不会限制大米的出口。并且,印度还在近期批准了62家糖厂和出口商出口100万吨糖。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此前已经宣布禁止食糖出口。从国际市场来看,目前国际小麦价格除了俄罗斯处于400美元下方外,美国、阿根廷及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小麦出口国的报价均位于400美元上方位置,多集中在430-450美元之间,考虑到加工等问题,实际消费价格已经超过东南亚的大米报价。目前东南亚大米已经成为最廉价的主粮食品之一,巴西在近期又将大米进口关税下调10%,而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大米进口菲律宾,也降低了印度大米的进口关税。但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目前粮食问题是排在能源之后的第二个问题。尽管当前全球粮价大幅走高,且部分品种出现区域性的供应紧张局面,但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日前发布了2022年和前两年的生物燃料强制掺混要求,要求炼油厂和进口商今年在汽油和柴油里掺混206.3亿加仑的可再生燃料,其中多达150亿加仑将使用传统可再生燃料,如乙醇等。此举一方面缓解其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则是对其国内的粮食生产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据悉,在目前黑海复杂的局势下,一方面造成区域性的粮食流通问题,另一方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国,在当前环境下,如美国等粮食生产国,也面临着种植成本问题,如不能提高农户收入则也会带来粮食生产的不稳定。而在国内市场,目前小麦收割工作仍在进行中,随着收割进度的加快,各地储备库新粮收购力度有所加快,且价格较此前库点公布的价格小幅上调。最新数据显示,中储粮新乡直属库、黑羊山分库、延津分库6月7日开收小麦,收购价格一等1.54元/斤、二等1.53元/斤、三等1.52元/斤;中储粮山东分公司,各直属将统一收购价格,一等1.51元/斤,二等1.5元/斤,三等1.49元/斤;中储粮洪洞直属库6月7日开收小麦,国标三等以上,收购价格1.52元/斤;临沂市粮库6月7日开始收购今年新小麦,容重750g/L收购价格1.54元/斤,容重每增加5g价格增加0.005元/斤,价格1.58元/斤封顶。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段时间新季小麦价格强势上涨的过程中,玉米价格表现较为疲软。据期货日报记者近日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进行新麦生产形势调研发现,很多内地的粮食经纪人、贸易商,以及大中型粮库等,均遇到了如何处理库存玉米的问题。来自行业机构JCI的消息显示,自进入5月份以来,有关方面正在以每周200万吨的规模向市场定向投放超期存储稻谷,以满足饲料消费需求。此外,尽管当前小麦的折标价格较高,但在基层新麦收购市场,小商贩收购水分高低不等的小麦价格在1.40-1.47元/斤,并且今年新麦质量普遍较好,不存在黄曲霉素、呕吐毒素等超标问题,与当前各地玉米价格相比较,新麦替代玉米仍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不排除当前火爆的小麦行情,让贸易商更为看好小麦后市,继续为小麦收购给出腾仓操作。其他方面,我国援建的赞比亚玉米粉加工厂项目3日在赞首都卢萨卡举行交付仪式。据悉,项目移交后,中方还将向赞方提供3年技术支持,帮助该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