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不勒斯四部曲句子

那不勒斯四部曲句子(那不勒斯四部曲)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18 08:12:49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那不勒斯四部曲

呼……我读完了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合上最后一页,我的心情是沉重和复杂的,是细碎的心痛。这种情绪在主人公莉拉的女儿蒂娜丢失后就已经开始了,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回过头来才发现这一部的名字是《失踪的孩子》。我想,莉拉女儿失踪,也许是作者想展现莉拉在命运面前的无助?莉拉在莱农的视角里基本上是一个被夸张化甚至神化的角色,她可以通过不同的人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莱农写的文章打击索拉拉兄弟,通过阿方索报复米凯莱……那不勒斯四部曲从头到尾所有角色都在因为命运妥协屈服,但莉拉一直都没变过,她是坚韧的,面对命运的安排,她是鞋匠莉拉,是装修设计师莉拉,是屠宰场工人莉拉,是程序员莉拉。可是,再怎么样,在那样一个环境里,莉拉毕竟只是贫民区的一个女性罢了,在命运面前她同样渺小,面对女儿的失踪,她一点办法也没有。《那不勒斯四部曲》 讲述的是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从20世纪中下叶到21世纪初背景下两个女孩的成长与纠葛,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尖锐又细腻,她们是彼此最重要的朋友,在长达50余年的友谊岁月中,她们共同见证彼此所有的努力与蜕变、疯狂和妥协,见证身边童年好友的追寻与归途,见证那不勒斯乃至整个欧洲的发展与变革。尽管作者是意大利人,尽管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不勒斯距离我是如此的遥远。但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我都能感同身受,作者费兰特在这个故事里所倾注的情感跨越了国界,隐隐的切中了我的生活体验。这套书共有四部《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我看书很快,可是这套书,从刚开始看到看完,经历了三个多月。并不是它对我没有吸引力了,而是奇怪的,看到最后一部时,我舍不得打开这本书了,就像是拥有稀罕的美食,一点点吃,怕太快吃完。终于,今天我读完了这套书,可是心情却无法平复。它带给我很多思考,友谊、命运、母女关系、女性独立、家庭环境。 我特别喜欢这套书。有的人懦弱,有的人善妒,有的人不堪,有的人虚伪,但却都那么鲜活真实。那不勒斯的故事里,感觉总是阴沉沉的。两个女孩之间友情与较量贯穿了整个人生,谈不上所谓传奇,只是时间线足够长,戏剧性就得以体现。富人也会变成穷人,反目的家人会重归于好,害羞的公子哥会变成粗鲁的老板。莉拉和莱农靠尽管她们一直在尝试脱离对方,却又被对方深深地影响着。看着看着,好像我在破败、热闹阴沉沉的那不勒斯陪她们生活了一段人生。

《那不勒斯四部曲》she was running

奔跑,不停,永远不要停。穿过那个通往大海必须经过的隧道,向海天一色,向夏日烈阳,向云,向风,向月亮。我站在这里就好,总得有个人站在通道口将发生的故事,时间的褶皱,将恩佐的水果车,索拉拉的红色账本,将卡门,吉耀拉,奥利维耶罗,将母亲的耳光以及铁道旁扬起的灰尘,将那不勒斯装订成册。                                              我的天才女友 ​      两个女孩跨越半生的友谊,一座破旧城市的变迁,一场政治运动的兴起又落幕,那些盲目憎恨却又炽烈爱着的人,那些荒唐的,不甘的,困惑的,怀疑又信任的,最终跟随时间走向归途。         那不勒斯作为本书矗立的背景,费兰特一反人们对那不勒斯优美自然风景印象的常态,撕开那不勒斯最残忍不堪的一面放在读者面前:贫穷、暴力、血腥、粗鲁。两位女主从童年到老年,跟随着社会的变迁,随着时代的深入和变革,费兰特将描写转向更广阔的视野,关于共产主义和法西斯的对立,关于阶级对抗,工人阶级革命,男女平权斗争,女性独立等时代思想依然能从那不勒斯这块狭窄的街区找到意大利社会的缩影。         莱农和莉拉是互相缠绕生长的藤蔓,从小品学兼优的莱农被莉拉身上勇敢聪明,特立独行的力量吸引,故事便由此开始。战后破旧的街区,以拳头解决冲突的大人,崇尚权利和金钱的社会,在那样一个时代,两个女孩始终保持着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无疑是最难得可贵的,而正是这份可贵最终带她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莱农去了高等学府,成为欧洲著名作家;莉拉凭一己之力无论是对那不勒斯还是周围朋友都产生了质的影响,具有先锋意识的艺术画、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互联网...一个人可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即便是女性也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也可以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         然而,即便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但原生家庭的束缚真的逃得开吗?莱农老年自嘲"我的整个生命都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卑微的出身,深深藏着的越刻意越狼狈的自卑,这是无法摆脱的阶级束缚,从她决定逃离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充满歧视与艰辛。在中上层阶级看来,她是拼命融入的外来者,在她自己看来自己也是如此矛盾又可笑。权高位重的丈夫一家,从莱农和他结婚到离婚,都无法拥有他家人平等的对待和在乎,甚至被丈夫父亲写文隐射"这一代年轻人都缺乏价值,是被惯坏的一代,整个社会都在礼坏乐崩"。莱农的中年出轨是再也忍受不了的卑微和被否定,是对自我价值和欲望的驱逐。而与之对比的莉拉则经历了更多的艰辛,悲惨的童年,本以为可以选择的一次婚姻到头来发现是一场骗局,幸福原来是转瞬即逝的泡沫,暴戾的丈夫、父亲和哥哥,使她成为了一个男性附属品,为了忠于内心让她选择了远离,不按部就班的活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女儿失踪让她彻底丢了自己,最终像按了删除键一样,消失人们面前。         两人持续一生的较量,到底谁赢了?他人的人生无法克制,我们暗自较劲,想让对方活的比自己好,可又不能太好。这个世界上每样东西都生死未卜,都充满了风险,那些不接受风险的人,那些不了解命运的人,在角落里日渐衰落。 PS:“你以为那不勒斯很远,但那种绝望和迷茫却是全世界共通的。”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发布预告。本季改编自“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将于2月10日在意大利开播,随后上线HBO。         

「那不勒斯四部曲」

三个月间,零零散散却一刻不忘。通勤碎片、午餐碎片、睡前碎片,最终拼成了《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以及《失踪的孩子》的四个“全书完毕 100%” 漫长的时间线以至于情感深度融合,期间时而觉得自己便是其中一角,时而又觉是在俯瞰一切。这种不断契合又抽离,混淆又清醒的体验感,实在难以言喻、喜爱至极。所以大部头阅读在我心中一直是“拓展生命维度”的极佳方式。这三个月,我仿佛是那不勒斯的一部分。从这跨越将近半个世纪的故事里出来,我才发现,除莉拉和莱农之外,整个四部曲里我对于索拉拉兄弟的关注最多,似乎可以说,这对莉拉眼中十恶不赦的兄弟,我其实并不讨厌,尤其是马尔切洛。 他们开着“菲亚特1100”,庸俗浮躁,但也是他们在马尔蒂里广场上捍卫朋友,冲动义气。那不勒斯01中马尔切洛耐心追求莉拉,而莉拉尽一切可能无视、拒绝、羞辱,那时候我其实一时间不太能理解莉拉对马尔切洛毫无余地的痛恨和排斥。现在觉得,或许是因为莉拉的锋利与爱憎分明,对于索拉拉兄弟,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偏见的余地。 那不勒斯04末,关于马尔切洛再次无意拉断莱农手链的这一段描写,加之最后索拉拉兄弟被枪杀,我的心更是揪了揪: 【忽然有一天,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男孩给我送来了一个包裹,是蒙泰桑托的一家首饰店送来的。我并没有马上明白里面放的是什么,让我惊异的是,那个袋子上写着埃莱娜·格雷科收,里面是一个红色的盒子。我看了上面的纸条,才明白那是怎么回事儿。马尔切洛用费力的笔迹在纸上写了一句:“对不起”。后面是他的签名,写得很工整,像小学老师教给我们的字体。盒子里是我的手镯,打磨得锃亮,就像新的一样。】 未多受教育的马尔切洛,端正工整地写着署名。其实马尔切洛与米凯莱,他们是有其血性但缺乏文化的暴力顶端,“坏”在表面,在后期是可以感受到他们自一套的绅士与界限,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坏人。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人物,都太立体多面又鲜活。2019年10月15日,我听埃莱娜说完了这个故事,我会一直记得他们的故事。

《那不勒斯四部曲》——相互嘲讽和鼓励的友谊

莉拉,莱农,这两个名字好像就是一起的。 不确定怎么形容她们的关系,暂时就用友谊吧。 《我的天才女友》,是2018年12月年在人人看到的一部新剧,瞬间被吸引。 而后一直等第二季出版。后只是有书籍改编。还是处于等待中。 最终在2019年8月买了纸板的全集,花了两周时间看完。 全集分为四本书,是莉拉和莱农两人的童年到老年长达六十年的友谊。 应该是什么感觉呢,沉迷那不勒斯小镇和她们的不同生活。 莉拉,天生的聪明,独特傲气的性格。 莱农,爱比较不服输,爱模仿。 两个人的一生,都有起起伏伏。 但也有一个贯穿全书的一个人,尼诺。 可能个人想法太多,很多剧情都不能接受。 时代不一样,国家观念不一样吧。 就像莉拉和嫂子去海边只是为了有利怀孕,虽然最后莉拉和丈夫双双出轨。 外婆会以自己外孙女以自己名字命名而骄傲。 结婚后都存在出轨,好像不出轨就不是完整的婚姻。 这就是我理解的那个时代的那不勒斯莉拉,莱农,六岁相识 从一开始莱农接近莉拉,就是羡慕于她的才智聪明。 那么莉拉也愿意接受莱农,也是真的想要拥有友谊吧,毕竟莉拉是不被其他人所接受的,包括自己的家人。 两人从一开始的小布人玩偶开始比拼胆量,也是莉拉再一次震撼到了莱农。 然后是两人一起看海,离小镇很远。 步行了很久,最终放弃, 而后是两人一起看《小妇人》,由此莉拉得知写作可以赚钱。莉拉自己写了《蓝色仙女》。 这本小说,莱农读后便让老师修改,不明白老师为何要嘲讽假装不在乎,但在老师去世后,莱农发现老师一直保存这部书。 也算是为莱农后期成为知名作者而铺垫吧。 这事情的男主也在不断出现。 尼诺,莱农一直暗恋的对象。 斯特凡诺,莉拉的丈夫。 恩佐,莉拉最后的丈夫。、 、、、、、、、莉拉的聪慧,我以为她会在知识领域闯出一片天空,但她小学读完就辍学了,因为家里的鞋店需要帮忙。 时代的原因吧,觉得女孩子不需要读书。 莱农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最终是老师最终说服了父母,让莱农继续读初中。 而后就是莉拉在鞋店和哥哥帮忙。 莱农以为莉拉已经停止学习,但偶然的机会发现莉拉一直在图书馆借书,且也在自学阿拉伯语。 随后莱农不甘示弱,也是拼命学习的。 这个很贴近生活的,很多朋友都是这样吧,时代造就一代人。一些人选择继续学业,有的人选择开始工作,有的人则是服从家里的安排。 就像我和我闺蜜 ,从小一起长大,后面我继续读书,她开始接触社会。当然,现在我们有各自的酸甜苦辣。 青春期来临,镇上很多男孩子都喜欢莉拉。 是的,莉拉就一直是一个迷人的角色,无论外表还是性格。 莉拉则是青春痘,开始发胖。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她们开始分开了一段时间。 初中毕业后,老师让莱农去海边亲戚家见识见识 也就是在这个暑假,莱农加深了对尼诺的爱;莉拉也就是在这个暑假和斯特凡诺谈恋爱了,并且决定结婚。 这段感情线,从未正常发展过。 不懂尼诺为何要忽冷忽热,不懂莉拉为何选择结婚。 但最后,莉拉16岁就嫁给肉食店老板斯特凡诺。 莱农为了不甘示弱而答应安东尼奥的追求。 感情,现在的我们,可能也会受一些外来因素影响吧。 比如年龄,物质,背景,家庭等。 但现在的我,好像更注重自己的感觉,但愿自己不会酿成大错吧。 莉拉结婚了,莱农继续上高中了。 在结婚当天,莉拉发现丈夫的庸俗。 因为在之前莉拉做了一双鞋子,送给了他,但他却为利益而把鞋子给了喜欢莉拉但莉拉讨厌的马尔切诺。 也许是丈夫以为不重要,或者是真的为利益考虑,但在莉拉看来就是毁掉他们感情的做法。 婚后的莉拉,打扮时尚,毫不温顺,爱恨情仇。 所以后期为了怀孕,就和自己的妹妹,还有莱农一起到之前的海边度假。 在这一段时间,真的是惊心动魄,一定要概括,那就是出轨。 莉拉和莱农喜欢的尼诺在一起。妹妹和尼诺朋友在一起。莉拉丈夫出轨自己的店员。 唯有莱农,默默看着,默默担心着,且默默记恨莉拉。 度假结束后,莉拉和莱农很长时间没有联系。 两个人都在经历生活。 莉拉和尼诺私奔,怀孕,而后被甩,然后回归家庭,生子,最后和发小恩佐一起生活。 莱农上了大学并与谈了恋爱,虽然最后是和大学教授结婚,成为知名作家,参加革命运动,再次遇到尼诺,出轨尼诺,离婚,回到那不勒斯小镇。 因为是看的书,所以让我最有画面感的是莱农去工厂看莉拉。 莉拉被生活所迫去肉食长干剔骨的工作,莱农去看她。 两人多年未见,都已不一样,就是那种一个光线靓丽,一个被生活折磨。那种感觉,我自己很能体会的。 两人的感情,就是那么神奇。 就像后期莱农和尼诺又在一起,被出轨的狼狈也是由莉拉陪伴的呀。 就像是,你见过我开心难过的样子,见过我光鲜颓废的样子,但我依然爱你 。 一直庆幸,身边有闺蜜们陪着我,我们几个人从小学到现在,有人来过,也有人离开,但现在一定是一个整体。 最近一个闺蜜被骗,事情很大,但我们一起解决,并且陪伴。 事情经过不详述,但希望自己永远记得,她们是我一辈子的依靠。中年的莉拉和莱农,分开多年,最终在一起。 莉拉和莱农成为邻居。 莉拉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莉拉和恩佐有自己的厂,自己当上了老板。 莱农的两个女儿。莱农也是知名的作家,作品各国译本都有。 莉拉的儿子和莱农的两个女儿的感情,也是像极了她们和尼诺的感情。 生活不管之前多么的起起伏伏,现在应该算是安定了吧。 但时代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让你无奈。 莱农和大学教授离婚后,与尼诺同居,最后发现他出轨五十多岁的自家保姆。最终果断与其分手! 莉拉在出轨尼诺和离婚后,恩佐真的是陪伴她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日子,但最后还是没有结婚,与其分手! 真的都是良人难遇,遇到的也未必是自己喜欢的。 随后就是改变一生的事件,莉拉的女儿失踪了。是和恩佐的女儿。 消失的孩子,也是那不勒斯最后一部。无故消失,好像从未出现过。 莉拉的世界,可能真的是我们不能理解的。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 最后在66岁时,莉拉彻底消失了,就像她自己讲的,会一个细胞都不留下的消失。 莉拉儿子打电话给莱农,莱农让儿子不要去寻找,这个时候,也就是莱农最懂莉拉吧。 最后也收到了莉拉寄来的玩偶,那是小时候六岁时两人相识的那两个玩偶。 开始,结束,都是玩偶。 就好像,莉拉真的从来都没有来过莱农的世界。 但最后莱农决定把她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就这样,也就有了那不勒斯四部曲。 记录了她们60年的友谊。这部作品,也许是真实发生的吧。 无奈,嫉妒,羡慕,改变,鼓励,绝望、、、、、 里面的婚姻生活,教育子女,做生意,爱国,追梦等。 都是我未曾见过的文化。 新奇,羡慕,鄙夷,理解,情感都是在变化的。 希望莉拉真的在某个地方真正的自由。 莱农继续自己的道路。期待影视版的那不勒斯四部曲!!!!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心中的你一直是天才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讲诉的是两个出身贫民窟的女孩从小到老的一生以及二人之间的友谊变化。莱农是一个乖乖女,勤奋好学一直读到大学,最终成为一名作家,离开了那不勒斯,而莉拉则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天才,却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一生都未离开那不勒斯。书像私人日记本,以莱农为第一人称,记录了莱农从小到大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小时候莱农一直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字迹端正漂亮,而莉拉的一次课上捣乱让老师看到了她的天分从而抢走了老师对莱农的关注,莱农因而开始注意起这个女孩,跟踪她,越多地知道她的一切,就越想跟她成为朋友,更想成为她那样的人。这种羡慕与嫉妒贯穿了莱农的一生,即使已经是大学生,是上层人士的妻子,是跨国的知名作家,依然困于莉拉的阴影之下。 那不勒斯四部曲,让我认识到友情的多面性。友情,不是从小推崇的高山流水的阳光一面,更多的是嫉妒攀比的阴暗面。现实中的友情,处处有比较,她比我好看,比我家境好,比我勇敢,比我灵活,比我有思想……这种比较往往让人心生嫉妒,相继会生出破坏心理,过后又有负罪感。友情因为相似而发展,也正是因为相似而容易起嫉妒,你我一样,为什么就是你比我好,而不是我比你好呢?友情的美好和矛盾都源自相似,就像婚姻,第一顺位继承和第一犯罪嫌疑都是伴侣。这本书让我明白这才是真实的友情,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这些阴暗心理很正常,不应该被谴责,友人之间的嫉妒更多的是一种良性竞争,因为是友人,所以嫉妒是为了不落后于人后而努力的来源,当然,当嫉妒不可控时,也最容易一击致命。友情更多时候是被动的。莉拉多次的嘲讽让莱农远离她,但莱农心理上一直依赖她,一直无法彻底结束这段友情,也因为莉拉不断地强势介入。友情是一种归属感的需求。对于莱农而言,即使身处上层社会,仍似无根浮萍,内心的归属一直是莉拉,对于莉拉而言,身处暴力动荡的那不勒斯,看似强悍的抗争之下,是对莱农的信仰。 莉拉和莱农都是彼此特殊的存在,莉拉一直是激发莱农的灵感源泉,莱农一直是莉拉持续抗争的坚强后盾。莉拉小时候偷偷看书,学习拉丁语,希腊语,英语,就是不甘落于莱农之后,这也同样刺激着莱农作为学生时持续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这种良性竞争是美好的开端,直到莉拉成为了富豪的妻子,莉拉开始享受,莱农开始失措。当莉拉遭受婚内暴力而亲人无视时,莉拉和莱农都开始醒悟,女人结婚对于男人而言是成为附属品的条件,而莉拉绝不是妥协的一方,也激励着莱农继续学习,不准后退,因为她是天才女友,这是一种希望的寄托。她们两人对尼诺的爱,我觉得是对彼此的爱的延伸,尼诺只是一个具体的表现而已。莉拉在尼诺身上看到了她对莱农的知识分子的寄托,莱农在尼诺身上体验到了莉拉的叛逆不拘,两人因尼诺而离心,最终因互相了解而相互扶持。《离开的留下的》是最精彩的一部,简洁直白地描述了女性婚姻生活的乏味,出轨边缘的刺探,对知识与人的思考,写作的瓶颈,爱情的盲目。莱农的自卑,对自己出身的抵抗,对知识的渴求,对自己的批判否定,都让我会去思考:读书的意义何在?我的思想是文字的灌输,我的情绪是文字符号的堆积,我的独立思想是真的存在吗? 那不勒斯四部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莉拉对哥哥的爱。小时候哥哥对莉拉的宠爱让莉拉一直以为哥哥是英雄,但长大后认识到哥哥的自负让她产生了“界限消失”,这种“界限消失”就是对一刻板印象的肢解,美好的不再是完美的,而是有瑕疵的,甚至于美好才是“瑕疵”。即使如此,她依然包容他,帮助他,依然给自己的儿子起哥哥的名字,里诺。莱农对亲情的认知是残忍的,母亲的霸道,父亲的讨好,因为一直在读书,思想交流都是文字,缺少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关注,莱农一直都很寡情。我懂,所以我也悲伤。 那不勒斯四部曲,另一个痛点就是,孩子是父母的翻版,重点突出尼诺对其父亲的重复。年轻时候尼诺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父亲不一样,成年后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与无数女人的纠缠不清,借助女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耻地自我吹嘘。莱农怀孕跛足,在两性关系里的霸道都源自对母亲的印象,原文说的“好像母亲要从肚子里冲破出来一样”。 那不勒斯四部曲,让我诧异的是性的混乱,莱农的第一次是与尼诺的父亲,莱农与尼诺在一起,还一起去见尼诺父母,爱人与亲人?莉拉与莱农都与尼诺有过性关系,丈夫曾经是好朋友的情人,好朋友还能是好朋友?文化差异真的这么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