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足球和国外的差距

中国足球和国外的差距(中国足球与世界相比 主要差距在哪里)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19 06:40:32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国足球与世界相比 主要差距在哪里

1 前言2002年6月中国足球队历史性地参加了第17届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圈的比赛, 使国人为之振奋。是否中国足球队打入了世界杯决赛圈,就进入了世界强队的行列呢?当然不是,即使在亚洲,中国足球水平与韩日等亚洲强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对国内外大赛一些场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 查阅相关资料,对一些球队进行调查访问,找出我们的不足,为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中国足球队、2001年国内甲A十支足球队、巴西、德国、韩国、日本等国足球队、2001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21场)、2000~2001年度英国足球超级联赛(15场)、第17届韩日世界杯足球 2.2 研究方法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方法、调查访问方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方法等。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技术水平方面的比较分析 足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有很多,技术水平发挥的好坏,只有在与强者的对抗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实际能力,这里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3.1.1 射门能力的比较 射门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可头顶、可脚踢,可用脚内侧踢,又可用脚外侧踢,还可用正脚背踢球等等,在运用这些技术动作射门的能力方面,中国球员显得比较差,特别是在高速运动中或被逼抢中的射门能力。中国队在第17届世界杯赛的三场比赛中,射门次数是19次,未进一球,成功率为零,在32强中排30位(见表1),再看表1 17届世界杯赛射门次数统计(小组赛)队名 射门次数 进球数 成功率 排名巴西 42 11 26% 2德国 42 11 26% 3中国 19 0 0 30巴西队和德国队在小组的三场比赛中,他们通过头顶脚踢射门42次,射进11球,成功率为26%(表1),是小组赛中进球最多的球队,德国队被称为防守型球队,但仍有多达11球的进帐,可见其进攻能力绝对可以与任何球队抗衡。3.1.2 传球能力的比较 从表2中可看出中国队在世界杯赛中传球技术掌握得相对“较好”,在32强排名中列第12位,传球1250次,准确率为70.35%,但是在这一准确率中,后场传球成功率为83.3%(表3),前场传球成功率仅为57.7%,后场一般受对方逼抢相对较少。 表2 17届世界杯赛传球准确率对比(小组赛)队名 传球次数 准确率 排名巴西 1371 78.8% 1中国 1250 70.35% 12 表3 17届世界杯赛中巴前后场传球准确率对比(小组赛)队名 前场传球准确率 后场传球准确率巴西 71% 86.7%中国 57.7% 83.3% 从技术动作分析,中国队的传球动作97%为脚弓传球(即脚内侧传球),脚弓传球脚法非常单一,优点在于球路容易控制,动作简单易掌握,因此较易准确到达传球目标。缺点是发力不足,球速缓慢,容易被对手拦截。反观巴西队,各种传球动作运用自如,象比较难掌握的脚背传球技术,其在单场比赛中运用比率高达45%, 脚背(含正脚背、脚背外侧、脚背内侧)传球由于触球面积小,力度和方向都相对难于控制,但它具有速度快、变化多,球路隐蔽等优点,中国球员因掌握不好,运用这一技术较少,只有不到3%的脚背传球,这在世界杯32强中是最少的。此外,长传球技术运用,中国队也非常少,长传球成功率只有13.6%,32强中排位第30名,说明中国队只掌握了较简单的传球技术,难度较大的传球技术远未熟练掌握并且运用于实践。3.1.3 防守技术比较 中国队号称有亚洲最佳后卫,其实,我们的优秀后卫只是在与那些亚洲二流、三流球队比赛中体现出来的,因为对手的进攻能力太弱,自然就突出中国队后卫的强大,世界杯赛中中国队抢截115次,抢截成功85次,成功率为70%,在32强中名列第31位,但在“十强”赛中,中国队抢截成功率为77%,可见遇到强于自己的对手, 自己的弱点就暴露无疑。相反, 在德国和巴西两个强者对抗中,抢截成功率仍分别达到88%和70%的水平, 德国队作为防守型球队,打入到决赛与进攻型球队巴西队进行抗衡且高达88%的拦截成功率,试想,该队如果没有良好的防守技术作保证,能打入决赛吗?3. 1. 4 控球能力比较 中国队对球的控制能力相对较低。不能控制好球, 就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寻找进攻破门的战机。在国内联赛中,一些球员还能适当地控制住球,积极进攻或牵制对方,但在世界杯赛中,对手逼抢能力提高,中国队个人控球行为就很少了,而成功的控球更是凤毛麟角。在我们的控球时间里,更多的是在后场传球。在世界杯赛中,中国队三场比赛控球时间平均为46%,与亚洲兄弟韩国、日本相比,他们控球时间掌握到60%以上,这是中国队所望尘莫及的。在个体控球方面,韩国队与日本队平均比赛的个人控球时间都整整高出中国队一倍。 由于中国球员控球能力不强,从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比赛的停顿时间增加,虽然造成比赛停顿的因素有很多,如运球出界、传球射门出界等等。2001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掷界外球达31.6次,而2000~2001年度英国超级联赛平均每场掷界外球仅为19.5次,第16届世界杯赛平均每场掷界外球为22.3次(表4),可见中国球员习惯了在国内的慢节奏比赛,一但遇到强手快节奏的进攻和防守便一筹莫展,适应不了。表4 中外比赛掷界外球次数对比比赛类别 每场掷界外球次数2001年甲A联赛(21场) 31.601~02年度英超联赛(15场) 19.5第16届世界赛(16场) 22.3 运动员体能方面的比较 现代足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在隔2~3天打一场球的情况下,即在90分钟甚至120分钟内,保持旺盛的斗智,体力充沛,跑动快、技术动作不变型,大脑反应不迟钝。因此良好的体能是技战术发挥的重要保证。由于当前我国足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运动量小、强度低,速度慢,与国外强队比赛时,常常由于对手体能好,速度快,以致于总是被对手牵着打,较为被动。在国内联赛中,由于比赛双方体能都较差,除有球队员,许多无球队员不能做到积极的跑动牵制对方或接应同伴,所以,整个比赛节奏缓慢。要提高比赛水平,必须提高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使平时训练更接近于比赛。但现在国内不少俱乐部对体能的训练很不重视,几年前中国足协曾实施过12分钟跑达标,却遭到不少俱乐部的反对。反观韩国队,在亚洲一向以“跑不死”著称,但在今年2~4月间,韩国队球员仍进行了近乎残酷的体能训练,在这一段时间里,球员们忍受着相当大的痛苦,但在其后的系列比赛和世界杯赛中,韩国队终于尝到了甜头。3.2 运动员进取精神的比较 中国球员普遍缺少进取精神,表现在世界杯赛中和国内联赛中,跑动不积极,比赛中遇到挫折就容易泄气,不能一拼到底,补射意识不强。在世界杯赛中,有几次机会如有球员积极补射也许就有了进球的可能,在国内联赛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他们甚至缺少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拼抢不积极主动,有一些积极的拼抢铲截,尽然是报复性的非技术性动作,而韩国队在比赛中不仅跑动积极,重要的是表现出一种奋勇拼搏,永远争胜的精神,他们积极拼抢,兢兢业业,以打好每一场比赛为自己的使命,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气魄和决心,在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场对葡萄牙队的比赛中只要打平就能双双晋级,且葡队已有了这种默契,然而韩国人却放弃了这种保守的念头,依然不断进取死命拼杀,赢得了比赛的胜利。3. 3 教练员的比较 中国足球从少年队到青年队再到成年队,其教练员普遍水平不高,虽然这几年许多成年队(甲A、甲B队)包括国家队都花重金聘请了一些高水平的外籍教练,但由于球员的足球素养和技战术水平不高,所以球队难成大气候。中国各梯队的教练员不少是从运动员退役后执掌教鞭的,由于他们中的多数人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和素质都较低,虽然一些教练员也取得了某个大学文凭,但有不少是在运动员时到运动技术学院或就近的体育院校业余学习,到了三年或四年也就拿到了一个大学文凭,其实这些人经常要训练或外出参加比赛,根本无法系统学习,更要命的是大多数运动员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他们成为教练员后对各种问题的理解能力、教学训练的钻研能力都极为有限。还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基层担任教练工作,但由于他们的踢球技术水平不高,在球队中也就树立不起威信,无法把球队带好。德国各梯队的教练员,一部分是通过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另一部分也是从运动员退役下来后当教练,但该国非常重视教练员的培训工作,规定任何一名运动员(包括著名运动员贝肯鲍尔)成为教练之前,都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经过严格的考试筛选,拿到教练员资格证后才能上岗。由于该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工作,有较好的训练和学习氛围,因此,青少年运动员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为日后踢球和成为教练员打下了良好的根基。3. 4 运动员选材的比较 许多国家都有不同的选材方式,如英国、德国各俱乐部都有自己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且选派优秀的教练员对青少年进行训练指导,使自己的成年队有充实的后备军。在韩国和日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阶段都有完善的联赛制度,各学校的训练和比赛体系都很规范,为各级专业队、国家队提供了很好的选材路径。现在中国足协也要求各甲A、甲B俱乐部要有自己的二线、三线队伍,但大多数俱乐部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足球俱乐部,只是某些企业为了宣传自己、做广告而临时接管球队,因此,他们中不少俱乐部都是就近找一间业余体校足球班,作为自己的二、三线球队,其实他们对青少年队的培养极不重视,甚至极少过问青少年球队的训练情况。 我们经常会看到我国一些青少年球员往往在一些比赛中表现出较好的技战术能力,但到了成年队后就不见有什么长进,少年队成绩好,到了成年队却成绩上不去。这主要是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其中之一是以各种比赛的成绩作为考察基层教练员的标准,以比赛成绩考察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官员的政绩。青少年教练员工资、待遇、职称的提升,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官员的提拔任用,都把它作为重要的筹码,因此,滋生了弄虚作假的行为。为了取得所谓优良成绩,各俱乐部二、三线球队或各地方青少年队到处“请枪”(借球员),甚至虚报年龄,以大打小,教练不是以培养球员的能力为目标,而是以比赛为中心,为比赛而训练,从而使青少年球员“早熟”,到了成年队如何有所作为。此外,许多教练都知道欧洲运动员个子大,冲撞能力强,于是我们的教练现在也过分强调对高个队员的选拔,但对他们的技术要求却忽视了。许多俱乐部高个子球员的技术运用能力比较低,据统计,国家队在世界杯小组赛中,平均身高是四个队中最高的,但技术却是最差的。4 结论与建议4.1 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包括射门技术、传球技术、抢截技术、控球技术等等,而巴西等世界强队的各种技术动作都比较全面,基本功扎实,建议要认真抓好青少年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练好基本技术,这样才能为成年专业队提供优秀的运动员。4.2 中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普遍不能适应强度高,快节奏,连续作战的比赛要求,而我们的邻邦韩国队经过刻苦的体能训练,在各种类型的大赛中均未出现体力透支现象,且在场上任何时候都斗志旺盛,建议各俱乐部加强对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把这一工作与技战术训练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体能,中国足协对甲A、甲B专业队伍仍应采取强制性的体能达标措施,且要使球队在全年都进行体能训练。4.3 中国球员的进取精神有待提高,他们缺少勇猛顽强,奋勇拼搏的精神。而韩国、德国等强队在世界杯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靠的是钢铁般的意志,一往无前的精神,建议各级足球教练员要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爱国、爱队的教育。4.4 中国各级球队的教练员,一是运动员退役后转岗做教练,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二是一些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到基层当教练,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德国教练水平较高是因为有一套严格的教练员培训考核制度。建议各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对青少年球员的文化基础理论的学习,制定严格的文化理论达标要求,对各级教练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筛选。4.5 中国的成年球队、国家队没有良好的选材基地,青少年球员技战术能力提高极为有限,各级球队总是考虑眼前利益,急功近利。欧洲各大俱乐部都有自己的二、三线球员,他们都选派优秀的教练员进行执教。韩国、日本都建立了一整套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培养足球运动员的管理制度。建议有关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各梯队联赛(包括各种赛事)制度,不要把球队成绩作为对青少年球队的教练员进行各种评定的主要标准,对各甲A、甲B足球俱乐部的二、三线球队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建立专业技术达标制度。《/SPAN》《/p》

你认为中国足球究竟比欧美足球差在哪里

我觉得在球技上相差不大,但是在球员耐力上就产生了差距,我们都清楚中国人的体力不如外国人。欧美球员的身体素质要比中国好,中国人可以说是90分散步,倒地不起的是中国球员。狂奔90分钟,面不改色的是欧美球员。为什么经常有人说中国足球运动员前期比较猛,后期跑不动呢。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1、身体素质上,它分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体协调性。我们和欧美运动员差的最多的就是肌肉力量,这需要爆发力和对抗能力。这也和人种的不同有关系,在比赛中需要爆发力和速度的突破,就拿足坛上最强的梅西和C罗来说,他们在体力方面非常强的,所以他们的获得的成就非常。2、身体对抗能力,欧美国家在饮食方面和我们也不一样,他们比较强壮,身体对抗能力肯定比中国人要好。3、在身体协调性分方面,中国球员的协调性不会比欧美球员差,为什么我们会说协调性,因为他非常的重要,看看梅西的成功就知道了,梅西的协调性就非常好。4、足球比赛上,球员的球感也是非常重要的,球感是七分靠天生,三分靠努力,多练习经常踢球的人球感就越高。

在现代足球技术方面中国足球和欧美足球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中国球员没有欧美球员的自信心,有时候过于胆怯和害怕,在比赛中怕失误,不敢尝试。而欧美球员敢于尝试也敢想敢做。在心理素质方面中国球员还是需要克服的。

在现在的足坛上,我觉得最累人的体育项目就是足球。他消耗体能比较大,是锻炼身体健康的一项运动。备受更多人的喜欢,希望中国足球发展越来越好,能出更多有能力的足球运动员。帮助国家足球事业更好的发展。

在体育界,中国足球和韩国足球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在体育界,中国足球和韩国足球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是在1913年建立的。中国的足球队在整个亚洲来说,可能是三流的队伍都算不上,而韩国足球队却是亚洲最厉害的,足矣对抗世界一流的球队。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的足球队和韩国的足球队的差别到底有多大?用天壤之别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一、历史差距

对于中国足球队来说,韩国的足球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两者都是足球界的主要力量。自从在1978年以来,中国的足球队和韩国的足球队都分别参与了很多的比赛,但是中国却只获得了三场的胜利,这种战绩可以说是非常的凄惨,在俱乐部的方面也是以失败告终,很多次都被韩国队打的非常难看。为什么两国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底子差

作为一个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强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中国足球队的球员来说,球员的基本功相对来说都是不太扎实的。所以在赛场上,因为自己的技术本来就不是很好,然后在对手进攻的时候还需要打出一些配合,但是当对手实施高策略的战术的时候,球员的失误就会非常的显现出来,这时候就给对方增加了一个进攻点,这样也让韩国在抢球的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几率赢得比赛。如果想要中国足球队在足球界有所地位,中国足球队的球员的基本功必须扎实,身体素质会必须强硬,就好比盖楼,要先把地基打稳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否则盖楼到一半就会倒塌。

总的来说,如果中国足球队想要战胜韩国的足球队是必须练好体能的,在赛场上的战术,也必须要克制对手,才有足够的几率取得胜利。

中国足球和外国足球差在什么地方呢

国足到底有哪些痼疾呢?我认为,国足起码有以下三大痼疾:一、进攻无力,缺少配合。 纵观中国对新西兰的比赛,表面上中国队占了上风。上半场前三十多分钟,下半场失球后的二十多分钟,球权基本都在中国队一方,控球率远比新西兰高,优势尽在中国队一边。但是就是打不开局面。为什么?仔细想想,中国队也不可能进球。中国队的进攻,有几次能达到对方禁区?即使到禁区边上,也一一被对方化解了。唯一在禁区里的两次,都是先下底,再传中,但运气不佳,都击中门柱或横梁,没有破门。整场比赛,看点也就这么点,其它时间,国足队员都在疲于奔命。中国队进的那一球,是乱军中取胜,说白了,就是瞎猫碰见死老鼠,开出的球正好砸在董方卓的头上,顺势一摆,球进了。 至于中国球员的表现,也都尽力了,但都是各自为阵,没一点配合。后卫拿到球后,一个大脚,拼命地朝前传,唯恐在自己后方被对方抢断;前锋呢,只好拼了命地去追,白白地消耗了体力。后卫的脚法也太臭,十有八九不能准确地传到前锋脚下,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一瞬间失去了。队员间就像一盘散沙,乱糟糟的,三条线不是离得太远就是挤在一起,没有一点章法。好几次,一个队员传出球(记不清几次、那个球员、什么时间)后,发力朝前跑,想和队友做撞墙式配合,可接球队员根本就没这个意识。可怜韩鹏,满世界追着球跑,特点一点都发挥不出来,再也没有了在鲁能的潇洒。我不懂,是球员不会呢,还是教练没要求,或是接球的球员长时间没碰球,想好好过过瘾。总之,占了上风的中国队没有一丁点配合,进攻乏力,今天踢平了新西兰,应该是很幸运的了。 中国队的表现,并不是今天偶尔为之。看看中国队世界杯预选赛二十强赛中的表现,哪一次不是如此。如此顽疾,竟没人看出?悲哀,中国足球队的悲哀,中国亿万球迷的悲哀,正如我在国足二十强赛出局时写的《中国球迷的悲哀》。二、后卫无能,盯球不盯人。 中国队占尽场上优势,可就是先丢球了。并不是对方有多么好的技术和配合——如果是那样,我们也认了,也能体谅我们的足球水平低,体谅我们的球员,就像我们遭遇到西班牙、荷兰一样——可对方就两个人呀,一停、一吊,就摆脱了我们四个防守队员,形成单刀,直插空门,1:0 ,中国队出线希望遭受严重挑战。什么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后卫平行站位,没有纵深防御,球员无法补位,二是后卫漏人,被对方反越位成功。我们先不说后卫平行站位(这有可能是教练特意安排)的安排有无疏漏,但后卫漏人的问题是今天先失球的罪魁祸首。我们的后卫,两眼只盯着活动的足球,全不顾身边的人,就像一只捕食的青蛙,只对活动的小目标感兴趣。看看今天球员的反应:对方球员接球后,四个防守球员眼睛都盯着接球人的脚上球,全然不顾身边只有几步远的另一个对方球员;当对方传出球时,一切都已经迟了,更可笑的是我们的防守队员竟然从相反方向转身去追。我不知道当事人李玮峰作怎样的解释,应该说,李玮峰在这场比赛中表现还不错,但就是这个失误,李玮峰难辞其咎,中国队的三分变成了一分。 我并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用此来说明中国队的痼疾。后卫漏人,现在好像成了中国队的习惯了,不管是世界杯预选赛,还是热身赛、友谊赛,包括今天的奥运小组赛,我们的失球,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后卫漏人。后卫“盯球不盯人”难道是今天世界足球的时尚?但我看意大利的“世界最坚固的防线”,好像后卫专门是盯人的。我们的国足,教练不知请了多少,德国的、英国的、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的,还有中国本土的;足协也换了不少人,但好像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后卫漏人”问题,否则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有所改观呢? 就我们国足后卫现在的状况,接下来输球是意料中的事,小组出线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一种奢望吧,比利时比我们强,巴西更是大人玩小孩。我们的足协官员和教练应该醒醒了吧。三、球技粗糙,却好卖弄。 说起球技,我们当然不能和小罗、梅西比。应该承认,我们的球技水平不如欧洲、美洲、非洲的球员,甚至不如亚洲的日本、韩国。 然而,我们的球员好像并不承认这一点。何以为证?你看场上,我们的国足队员,只要拿到球,总要在脚上踢它三四下,朝前带一带、朝旁倒一倒,非得两三人上来逼抢,否则是是不传的,就好象自己的球技有多高,而别人不知道一样。 结果是,短而灵的风格没了,亚洲人特有的灵活葬送了,不知何时何地学起了英国人的长传冲吊,可惜我们不能长成英国人的个子; 结果是,创造出来的一点空档被对方补位了,机会没了; 结果是,撞墙式的配合消失了,三角短传、小范围配合不见了,队员在前、后场上疲于奔命; 结果是,对方两三人一夹击,球丢了,大家赶快去堵漏洞,进攻机会转瞬逝去了; 结果是,十一个队员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配合,没有战术,没有章法,十一个人踢不过十个人; 结果是,力出了不少,汗流了不少,伤挨了不少,但,球还是输了,世界杯预选赛被淘汰了,奥运小组赛只存在理论上的出线了。 著名足球人张路在现场评论中不断说,一脚传球,配合配合,还举了欧洲好多例子。但中国球员好像没学过“一脚传球”,他们学的都是绝顶的足球功夫,就像电影里那样,可以用气功,把足球吸着、转着。西班牙、荷兰、意大利人,还有巴西、阿根廷人,他们没有足球功夫,没有球技,只会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只能玩低级游戏;中国球员可是足球祖师爷的传人,继承了老祖宗蹴鞠的衣钵,不卖弄一下,何以体现“熊猫功夫”!这就是中国足球队三大痼疾。不知什么时候能出现个真正的“医生”,医治一下这些痼疾,否则,我们这个病人就要病入膏肓了。赶快撤换那些庸医吧,也让球迷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吧。

国外的足球文化和国内相比有哪些差距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引言:其实说起足球这项运动,有一些人就会觉得又爱又恨,那么对于国外的足球文化和国内相比都有哪些差距呢?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一、国内外足球文化的差距

国内外足球文化的差距其实就表现在一个功利心方面,一般情况下国内的父母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到处的去踢球,因为踢球是很累的,而且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很脏,有一些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够在家里面去学习,所以国内对于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并不高,就算是家长想要培养孩子去踢足球,那么也会是为了孩子升学来进行考虑的。但是国外的足球文化并不是这样,他们主要是体现孩子的一个兴趣,而且踢足球很小的孩子他就会开始贴,国外的父母也不怕,孩子在踢足球的过程中弄得很脏,总而言之就像是一个比较普通的运动,但是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是从小开始的。

二、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这一差距

这一方式的是很大的一个差距,其实足球的培养不应该是从大开始的,一定要从小孩开始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才会有足球够多的足球人才,而且体能的训练才会好,但是教育方式国外是希望孩子们多做体育的,体育的重要性和文化课的重要性是差不多的,很多人都是通过体育能够获得很好学校的一个申请,而且在打体育的过程中自己的学历也会得到提升,但是在国内似乎只有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才被迫的选择了体育。

三、商业运作的不同导致了这一差距

一般情况下能够组建起足球俱乐部的都是一些比较有名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有时候也有经营不好的时候,而且这些俱乐部的管理模式有时候十分的腐败,所以导致了贪污的情况。但是国外的俱乐部文化就很成熟,所以管理人才会管理的更好。

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水平有什么样的差距呢

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差距非常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中国足球普及率比较低,踢球的孩子比较少,这导致很难出现足球人才;

2.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没有接轨,这导致踢球意识和战术方面都非常落后;

3.中国球员没有在高水平的联赛锻炼,竞争意识和拼劲相差很远。

中国足球被人说了这么多年,主要的问题大家其实都知道,但说和做之间相差太遥远,没有大的格局要想让中国足球有长期的进步还是比较难。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最大的差距就是普及率非常低,身边的孩子基本上不踢球,喜欢踢球的孩子也因为费用昂贵,无法承担,这也是中国足球一直不能够普及的真正原因。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根本没有接轨,除了武磊基本上都没有出国踢球的经验,这导致踢球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拼劲都相差很多,这也是中国足球一直落后的原因。

一、中国足球普及率低导致没有足球人才

喜欢中超的球迷都知道,很多俱乐部一个位置上面就那么一个可以踢球的球员,中国足球普及率低,没有人参与踢球,足球人才也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中国足球越来越落后。

二、中国足球并没有跟世界接轨

中国已经对外开放,但中国足球却没有给世界接轨,球员都不想出去踢球,中超联赛大家也看到了这些球员的表现,球员不到高水平的联赛去锻炼,这就导致他们踢球的意识和技战术方面出现全方位的落后,这也是中国足球跟世界足球的差距。

三、中国球员竞争意识和拼劲完全没有办法跟国外职业球员相比

中国足球因为踢球的人比较少,每个俱乐部球员之间的实力悬殊也比较大,这就导致竞争意识并不强,拼劲方面也不够,足球水平也一直上不去,从理念到技战术再到最后的态度方面,中国足球跟世界足球都有差距。

中国足球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你认为有哪些呢

      不得不承认,我国的足球综合实力和世界比起来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这并不影响我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的热爱与支持。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应该正视差距然后缩小差距。中国足球才能够不断进步,改变现在落后的现状。

    首先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差距主要体现在球员个人能力上。综合来看,中国球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目前能够在欧洲5大联赛踢球的中国球员只有一位。这跟亚洲或者世界其他国家比起来,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少了。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缺乏一位巨星级人物的引领,这对中国足球发展来说也是比较遗憾的。而且球员的个人能力是一个球队发展的基础,只有个人能力上去了,整个综合实力才能够上去。

    再者中国的足球人口比较少,缺乏真正的足球氛围。虽然中国球迷人数不少,但是真正和足球相关的产业还是比较少的。这也就造成整体上中国足球氛围还是相对较差。良好的足球氛围,对整个国家足球实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足球这项运动参与的人数比较少,那么这项运动就会缺乏根本的发展动力。这也是中国足球始终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像德国英国这些国家,足球人口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中国和他们面临的主要差距之一。

    另外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足球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体制,这也造成了中国足球后备力量和世界有着差距。中国缺乏良好的青训培养体系,对青年球员的职业培养还不到位。和世界水平相比,中国青年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水平也不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国外的足球文化和中国相比有哪些差距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国外的足球文化与中国相比完全不同,这些不同导致了中国足球无论怎样换教练、归化球员,都无法踢出亚洲,踢向世界,反而成绩越来越差

差距一:平民化程度

不少人调侃,中国人口有14亿多,为什么就选不出11个踢球的。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有足球才华的人根本就踢不上球。足球是非常考验天赋的运动,但是有天赋的运动员不一定家里都有钱。一些运动员家境不富裕,就只能放弃足球,选择高考这一条路来改变命运。现在足协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正在“去金元化”。但是,假如踢足球不值钱了,谁又会去踢足球呢?所以,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选择人才不够大众化,一般人如果踢足球,就无法照顾文化课;学了文化课,又很难进入国家队。如果想解决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开展校园联赛,从大学或者高中生中选择人才,让高考和足球不产生冲突。

差距二:自豪感与荣誉感

为什么以前的足球踢得热血沸腾,球迷们非常喜欢?主要是以前中国足球都有一种拼搏精神,敢打敢拼敢下手,能和巴西队打的有来有回。但是现在的球员的爱国心有所下降,在赛场上没有以前那样尽力了。有人分析原因可能是与归化球员相关。因为球队有归化球员后,中国队再取胜时,那种自豪感就有所下降,毕竟赢得比赛的参与者不全是中国人,所以,规划球员是一把双刃剑,在补给国足实力的同时,也打压了国足这个的整体的团结。

差距三:缺乏足球门路

在赛场上很多比赛都是被假球操控的,有资本的地方就有人想办法搞钱,现在在国际上打假球的球队非常多,有位足球名家说过:“足球盛行是因为愚蠢盛行”,指的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假球多。而国足缺乏门路,也不会打假球,有时候可能就会被针对。

中国足球和外国相比,不同在哪里

中国的体育事业发达,但也不乏有不足的体育运动,其中国足就是在大众眼中的弱势体育项目,与中国的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国足显然十分落后,中国能在其他的球类运动上有十分大的成就,为何偏偏在国足上相差巨大呢?那么中国足球和外国的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有差在哪些地方?

培养模式不足

在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上,运动员的培养缺少灵活性,中国体育的培养模式大致都是相同的,但这种培养模式在足球上却有着大大的不足,这种培养模式不能够使人才被发掘出来。另外在比赛体制上,中国的比赛体制与欧洲相比,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在运动员的激励上,中国培养人员会缺少对运动员的激励。

天生差距

其实除了在人员的培养和挖掘不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方人大多没有西方人生的健壮,这一点在篮球上也能看得出来,像姚明这样的NBA球星,在中国也寥寥无几,这是因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的身材发育上都有着弱势的地方,所以欧洲足球运动员相比,中国的足球运动员在力量和速度上还远远不能够与他们相比。

足球文化宣扬不足

欧洲的许多地方都宣扬足球文化,甚至许多家庭也是足球界的精英家庭,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能够培养对足球的兴趣和足球的能力。但在中国,足球宣扬能力不够,有许多孩子不愿踢足球,甚至家长会心疼他们受伤而阻止他们去做踢足球这样的运动,这就大大减少了少年优秀足球人才的数量。此外,足球场地相比篮球场地也少的多,足球文化宣扬力度不够,国足又怎能蓬勃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