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哈伊尔一世

米哈伊尔一世(伊凡王朝如何过渡到罗曼罗夫王朝)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19 15:56:47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伊凡王朝如何过渡到罗曼罗夫王朝

俄罗斯并没有伊凡王朝。

1584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死后,王位传给其长子费多尔·伊凡诺维奇。

1598年费多尔死后绝嗣,外戚戈都诺夫被推举为沙皇,留里克王朝结束。

俄国沙皇鲍里斯·戈都诺夫原来是伊凡雷帝的大臣,他谋杀了应该继承王位的伊凡雷帝的儿子季米特里,强迫人民拥戴自己当皇帝。年轻的修道士、政治冒险家格里高利假冒季米特里的名字,逃到立陶宛,利用人民对鲍里斯的不满,向他兴兵讨伐,赢得了人民的支持。鲍里斯被这一切吓坏了,仓促把继承权交给了他儿子费奥多尔,自己在精神错乱中死去。

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代沙皇是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

米哈伊尔的父亲费奥多尔·尼基季奇·罗曼诺夫,是伊凡四世的中央顾问,也是伊凡四世皇后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的侄子。1600年,米哈伊尔和母亲一起遭到流放。这是鲍里斯·戈都诺夫当选沙皇的结果,在1598年,他的父亲被诬告叛国。在长期的动乱和战争后,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在1613年2月21日被国民议会推选为沙皇,是为米哈伊尔一世。米哈伊尔当时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暂时尤父亲菲拉列特长老在幕后摄政。米哈伊尔体弱多病,1645年7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49岁,长子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即位。

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任沙皇是谁

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任沙皇是叶卡捷琳娜一世叶卡特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是俄罗斯帝国皇帝,有些中文依照英文(Catherine I)而称呼她为凯萨琳一世,立陶宛农民塞缪尔·斯卡乌龙斯基之女。本名玛尔塔·斯卡乌龙斯卡娅(波兰语:Marta Helena Skowrońska,拉脱维亚语:Marta Elena Skavronska),皈依东正教后更名为叶卡捷琳娜。大北方战争中,在马里恩波尔附近成为俄军的俘虏,不久为彼得一世所宠。丈夫死后,得到近卫军的支持,于1725年加冕成为俄罗斯帝国女皇。但是不太参与国政,实权被缅希科夫掌握。按彼得大帝遗嘱建立俄罗斯科学院(1726年),创立最高枢密院。临死前数日,在传位给彼得二世的遗诏上签名。

欧洲各个国家在最后一个朝代的时候分别都经历了什么

欧洲君主制历史比亚洲要复杂得多,一般认为欧洲君主制在三千多年前的希腊诞生,此后欧洲多国陆续诞生君主制,但一个欧洲国家境内通常会有很多个王国、公国,直到19世纪末才基本奠定今天欧洲国家的格局。现在要介绍欧洲多个国家最后一个朝代,仍然实行君主制的欧洲国家不在介绍范围,历史较为复杂的欧洲国家也不在介绍范围。

法国波拿巴王朝(1804年—1814年、1815年、1852年—1870年),法国历史最后一个朝代,拿破仑一世在1804年登基称帝建立波拿巴王朝,国号“法兰西帝国”,1814年被反法同盟击败而覆灭,1815年拿破仑一世重返法国复辟波拿巴王朝,三个月后再次被反法同盟击败而覆灭,1852年拿破仑一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登基称帝,复辟波拿巴王朝,1870年被德国击败而覆灭,国祚28年。图为波拿巴王朝开国君主拿破仑一世。

德国霍亨索伦王朝(1701年—1918年),德国历史最后一个朝代,1701年普鲁士公国大公腓特烈一世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支持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被授予国王称号,普鲁士公国变成普鲁士王国,霍亨索伦王朝建立,1871年威廉一世统一德国并加冕称帝,改国号“德意志帝国”,1918年德国一战战败并发生革命,威廉二世退位,霍亨索伦王朝覆灭,国祚217年。图为霍亨索伦王朝开国君主腓特烈一世。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俄罗斯历史最后一个朝代,1598年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绝嗣而覆灭,俄罗斯经历了四位通过选举而继位的沙皇,1613年米哈伊尔一世登基,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称帝,改国号“俄罗斯帝国”,1917年被革命推翻,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国祚304年。图为罗曼诺夫王朝开国君主米哈伊尔一世。

意大利萨伏依王朝(1720年—1946年),意大利历史最后一个朝代,1720年萨伏依公国大公阿梅迪奥二世把称号大公改成国王,改国号“撒丁王国”,开创萨伏依王朝,1861年维托里奥二世统一意大利,改国号“意大利王国”,一战后墨索里尼上台,变成法西斯国家,国王变成傀儡,勾结纳粹德国发动二战,1946年意大利废除君主制,翁贝托二世退位,萨伏依王朝覆灭,国祚226年。图为萨伏依王朝开国君主阿梅迪奥二世。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1438年—1918年),奥地利历史最后一个朝代,1438年哈布斯堡家族腓特烈三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此帝位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开创哈布斯堡王朝,1804年弗朗茨二世建立奥地利帝国,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一世灭掉,保留奥地利帝国,1867年约瑟夫一世把奥地利帝国改成奥匈帝国,1918年一战战败,卡尔一世退位,哈布斯堡王朝灭亡,国祚480年。图为哈布斯堡王朝开国君主腓特烈三世。

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1640年—1910年),葡萄牙历史最后一个朝代,1640年布拉干萨公爵若昂四世光复了葡萄牙,成功让葡萄牙脱离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国号“葡萄牙王国”,布拉干萨王朝建立,1807年拿破仑一世征服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短暂流亡巴西,1814年拿破仑一世失败后回国,1910年葡萄牙发生革命,曼努埃尔二世退位,布拉干萨王朝灭亡,国祚270年。图为布拉干萨王朝开国君主若昂四世。

希腊格吕克斯堡王朝(1863年—1924年,1935年—1973年),希腊历史最后一个朝代,1863年丹麦格吕克斯堡王朝王子乔治一世得到欧洲国家支持,继承希腊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奥托一世的王位,开创格吕克斯堡王朝,1924年发生革命推翻格吕克斯堡王朝,1935年格吕克斯堡王朝复辟,1967年发生军事政变,1973年推翻格吕克斯堡王朝,康斯坦丁二世退位,格吕克斯堡王朝覆灭,国祚99年。图为格吕克斯堡王朝开国君主乔治一世。

保加利亚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887年—1946年),1887年保加利亚脱离土耳其奥斯曼王朝统治,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斐迪南一世得到欧洲国家支持,成为保加利亚国王,开创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国号“保加利亚王国”,一战和二战都是德国的盟友,二战后的1946年,保加利亚发生革命推翻君主制,西美昂二世退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覆灭,国祚59年。图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开国君主斐迪南一世。

罗马尼亚霍亨索伦王朝(1881年—1947年),1881年罗马尼亚大公卡罗尔一世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把称号大公改成国王,建立霍亨索伦王朝,国号“罗马尼亚王国”,一战是协约国盟友,二战是纳粹德国盟友,1940年亲纳粹德国的卡罗尔二世被反法西斯的臣民推翻,由米哈伊一世继位,二战后的1947年罗马尼亚发生革命推翻君主制,米哈伊一世退位,霍亨索伦王朝覆灭。国祚66年。图为霍亨索伦王朝开国君主卡罗尔一世。

拜占庭两大教区为争夺最高宗教地位的斗争是在怎么导致了最终公开分裂的

按照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决议,罗马教会在几大教区中名列首位,其次为亚历山大教会和安条克教会。后来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发展,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君士坦丁堡教会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迅速发展,大有超过罗马教会之势。公元381年基督教第二次大公会议确定其地位在罗马教会之下,在其他教会之上。但是,君士坦丁堡教会不满足屈居于罗马教会之下,位居基督教世界第二的地位,特别是在古都罗马已经丧失其原有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后。公元451年第四次大公会议决定扩大君士坦丁堡教区的宗教管辖权,并明确承认君士坦丁堡教会享有与罗马教会一样的宗教特权。会议决议第二十八款指出:与罗马教区“同样的特权授予最神圣的皇都新罗马,因为这个拥有皇权和元老院光荣并享有与帝国故都罗马同等特权的城市理应在宗教事务中享有与其地位相符的权力”。由此,君士坦丁堡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而增加了与罗马教会抗衡的实力。

而另一方面,罗马教会在日耳曼民族迁徙造成的西欧世界的混乱中,不甘心接受其世界中心地位丧失的现实,于是打起“彼得教会”的大旗,坚持其在基督教世界中的最高地位。两大教区在争夺最高地位的斗争中各持一端,日趋激烈。罗马教会利用君士坦丁堡教会与亚历山大和安条克等东方教区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君士坦丁堡教会则利用拜占廷皇帝控制和打击罗马教会。双方都利用神学问题相互攻击,就连细微的神学争议都会成为两大教区领袖借用的武器,从而演化为势不两立的信仰大战。

当大教长约翰(582~595年在任)公开采用“普世的”教会时,罗马主教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年在任)立即加以否认,予从公开的抨击,声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教区都不拥有对其他教区的管辖权,自称代表他人的普世的教会就是反对基督。

在毁坏圣像运动期间,双方的斗争进一步加剧,导致了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的地步。拜占廷皇帝决定由驻拉文纳的总督监管罗马教会,并收回罗马教区在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地区的财政权等措施,这无疑是进一步加速了罗马教会脱离拜占廷帝国的过程,两大教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当意大利北部伦巴德人进攻罗马城时,罗马主教立即向法兰克王国寻求支持。

公元756年教皇斯蒂芬二世(752~757年在位)接受法兰克宫相丕平的“献土”,开始了行使其教俗君主权力结合的教皇权,而教皇利奥三世(795~816年在位)在公元800年底为查理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罗马教会最终脱离了拜占廷帝国的控制。拉丁教会和希腊教会不同的文化背景更使它们相互蔑视和仇恨,终于导致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次公开大分裂。

公元1054年7月16日,教皇利奥九世(1049~1054年在位)派往君士坦丁堡的特使宏伯特利用在东正教最高圣坛圣索非亚教堂作弥撒之机宣读了开除大教长米哈伊尔一世(1043~1058年在任)教籍的命令,指责“米哈伊尔及其追随者”“犯有使用面包做圣餐的错误和渎神之罪”。米哈伊尔立即在宗教大会上反唇相讥,对罗马特使及其有关教徒处以破门律,指控他们“如同野猪一样来到圣城企图推翻真理”。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两教会的最后分裂。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的介绍

米哈伊尔一世(1596年-1645年7月23日,1613年-1645年在位)俄罗斯帝国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创者。罗曼诺夫家族首领、菲拉列特大主教费多尔·罗曼诺夫(Фёдор Романов)之子,也是伊凡四世的皇后阿纳斯塔西娅·罗曼诺夫娜(Анастасия Захарьина Романовна)的侄孙。

俄国历史以来皇帝名字

俄国从伊凡四世 开始称帝,为“沙皇”:

 

1、留里克王朝:

 

伊凡四世(雷帝) 1530年—1584年(1547年1月26日登位)

 

 

费奥多尔一世(敲钟者)1557年—1598年

 

————————————————————————

2、戈东诺夫王朝:

 

伊琳娜  1557年—1603年 ( 1598年1月7日登位)

 

 

 

鲍里斯·戈东诺夫    1552年—1605年 (1598年3月3日登位)

 

 

 

费奥多尔二世  1589年—1605年  (1605年4月23日登位)

 

 

——————————————————————————

 

3、混乱时期

 

德米特里二世  1581年—1606年(1605年6月30日登位)

 

 

 

 

德米特里三世  1582年—1610年 (1610年12月11日登位)

 

 

 

德米特里四世  ?—1612年  (1611年3月28日登位)

 

————————————————————————————

4、叔伊斯基王朝

 

瓦西里四世 1552年—1612年

 

 

————————————————————————

5、瓦萨王朝(波兰立陶宛联邦)属地

 

瓦迪斯瓦夫 1609年7月19日登位

 

 

 

——————————————————————————————

6、罗曼诺夫王朝

 

米哈伊尔一世  1613年7月21日登位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1645年7月23日登位

 

费奥多尔三世  1676年2月7日登位

 

伊凡五世  1682年6月2日(与彼得一世共同执政)

 

 

 

彼得一世 (大帝) 1682年5月7日登位(与伊凡五世共同执政至1696年),(1682年—1689年,由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摄政)

 

 

 

 

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5年2月8日登位

 

 

彼得二世  1727年5月18日登位

 

 

安娜·伊万诺夫娜  1730年2月13日登位

 

伊凡六世 (幼帝)1740年10月28日登位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1741年12月6日登位

 

——————————————————————————————————

 

7、荷尔斯泰因-格托普-罗曼诺夫王朝

 

彼得三世  1762年1月5日登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 (大帝)1762年7月9日登位

 

 

 

保罗一世  1796年11月17日登位

 

 

亚历山大一世 (神圣王) 1801年3月24日登位

 

 

尼古拉一世  1825年12月26日登位

 

 

 

 

亚历山大二世 (解放者)   1855年3月2日登位

 

亚历山大三世 (和平制造者)1881年3月13日

 

 

 

尼古拉二世(殉教者)  1894年11月1日登位,1917年3月15日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