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打小罗马

攻陷罗马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世界历史战争罗马波斯战争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20 04:01:57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攻陷罗马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攻陷罗马之战指的是西哥特人攻打罗马帝国的战争,发生在公元401年的11月,攻陷罗马之战的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哥特人的大军兵临罗马城下,把罗马皇帝包围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市中,第二个阶段是西哥特人遭到了罗马贵族的攻击,,罗马人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最后攻陷罗马之战的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西哥特人成功占据了罗马城,切断了罗马人的粮食运输通道,但是不同意罗马人求和,在11月底的时候攻破了罗马城,并且任由士兵抢劫妇女和奴隶。

攻陷罗马之战的过程非常复杂,开始来自东方的日耳曼人对于罗马蠢蠢欲动,此时的罗马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强大,他们富庶,但是没有战斗力,所以西哥特人很容易就进到了意大利的北部边界,开始了进攻罗马。

攻陷罗马之战的第二阶段是两支军队相互交火的阶段,在西哥特的大军兵临城下之后,皇帝率领贵族组织起了有效的自卫反击战,但是,可惜这些贵族常年没有打仗,没有军事经验,打不过西哥特人,虽然殊死抵抗,但是最后还是丢失了罗马城,让西哥特人长驱直入。

攻陷罗马之战的最后阶段,西哥特人成功占据了罗马城,并且对里面的妇女和奴隶大肆抢劫,而且还不同意西罗马贵族的求和条件,彻底毁灭了西罗马帝国,并且保留了西罗马帝国的皇帝名号,使其成为上层军事贵族的傀儡。

攻陷罗马之战的结果非常明显,就是西哥特人在3个月之内进入了意大利边境,并且一路直奔罗马城最后攻陷了罗马城,给罗马人民带来了灾难和毁灭性的打击,也使得西罗马帝国从此灭亡,让日耳曼人开始进入欧洲南部统治时期,西哥特人也成为一支强盛的民族。

对于西哥特人而言,攻陷罗马之战的结果显然是非常令他们满意的,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掠夺了大量的财富,甚至也俘获了大量的罗马人做奴隶,西哥特人的首领在战争之前就向妻子承诺,要把罗马人的贵妇给她当做奴隶,后来攻陷罗马之战后罗马的大部分财富都被掠夺一空。 对于罗马人而言,攻陷罗马之战的结果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罗马人在这场战争中损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组织起有效的自卫反击,甚至在西哥特人打败了罗马之后,允许士兵进去大肆抢劫屠杀,给罗马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也使得西罗马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对于世界历史来说,攻陷罗马之战的结果非常重要,攻陷罗马之战之前,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还是并存的,但是经过了这场战争西罗马帝国已经名存实亡,从前赫赫威名的罗马帝国如今只剩下半壁江山,所以在日耳曼人打败了罗马人之后,罗马帝国的实际统治已经宣告结束,对欧洲历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世界历史战争罗马波斯战争

世界历史战争罗马波斯战争

公元224年,波斯贵族阿尔达希尔灭安息王国,建立波斯帝国萨珊王朝。萨珊波斯继承了安息与罗马抗衡的传统,在亚美尼亚、小亚、叙利亚边境与罗马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231年,阿尔达希尔一世致书罗马皇帝塞维鲁,要求罗马势力退出亚洲,长达400年的罗马波斯战争正式开始。

232年,萨珊波斯同罗马交锋,打败罗马军队,并通过和约获得亚美尼亚。

260年,萨波尔一世同罗马帝国军队交战,大败罗马军,并俘虏罗马帝国皇帝瓦勒良。至今在帕赛波利斯附近仍留存着纪念这次胜利的摩崖石刻,它以巨幅浮雕表现瓦勒良跪着为萨波尔一世骑马上鞍垫脚的情景。这次战争后,萨珊一度占有小亚东北部的卡帕多细亚。但萨珊与罗马之争一如安息王国时期呈拉锯之势。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都曾率军远征波斯,但未取得显著战果。

286年,罗马煽动亚美尼亚起事,萨珊被迫撤退,以后又丧失底格里斯河以西之地。

375年以后,罗马帝国忙于应付哥特人等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而无暇东顾,波斯也因抵御匈奴人的侵扰无力继续向罗马挑战。

476年,罗马帝国为蛮族所灭,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继续占有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上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利比亚等地区,是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487年,萨珊波斯的科巴德一世上台执政,他好大喜功,梦想再现其远祖的辉煌。他指挥由波斯人、匈奴人和阿拉伯人组成的联军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走了上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

502年,联军又围攻阿米达城,经80天鏖战,攻陷该城,后又连续击败拜占庭军队的反击。

505年,双方媾和,拜占庭以1000磅黄金为代价复得阿米达城,双方维持原有边界,处于和平状态20年。

52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其外甥查士丁尼继位,即有名的查士丁尼一世。为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他对内厉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向东、西两个方向举兵扩张。他向东方的征讨重开了罗马波斯战争。在以后的100多年内,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之间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争霸战争。

第一次战争:528—531年。527年,刚刚继位的查士丁尼一世就任命22岁的贝利撒留为东征大元帅。528年,波斯先发制人,命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向拜占庭军发动猛烈进攻,在529年的尼亚比斯首次战役中击败贝利撒留,并直扑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战略重镇德拉城。

530年的德拉城战役,波斯大军全军溃败,后来从叙利亚沙漠方向发动的多次进攻也在贝利撒留的巧妙反击下失败。531年,双方在卡尔基斯会战,波斯打退了贝利撒留的进攻。532年双方媾和,拜占庭撤回德拉城驻军,向波斯支付1000磅黄金。

第二次战争:540—545年。540年,库斯鲁一世率大军从首都泰西封出发,对拜占庭的幼发拉底防线发动突然袭击,先后攻下希拉波利斯、卡尔基斯,直捣叙利亚首都安条克。经过激烈战斗,波斯攻下该城,并大肆烧杀抢掠。

543年,乘拜占庭内讧之机,库斯鲁一世进占亚美尼亚,全歼了前来进攻的3万拜占庭大军。544年,库斯鲁再次亲征上美索不达米亚,围攻首府尼德撒城数月之久,但未果而撤。545年,双方缔结5年停战协定,拜占庭收复波斯占领的全部领土,支付赎金2000磅黄金。

第三次战争:549—562年。547年,库斯鲁一世率8万大军进占科尔奇斯王国,并攻陷拜军的庇特拉要塞。549年,查士丁尼一世应科尔奇斯人的邀请,派大军进攻庇特拉要塞。经过3年断断续续的攻战,拜占庭军队夺回庇特拉要塞,波斯军伤亡惨重。此战之后,双方在高加索山麓又进行了6年的拉锯战。拜占庭先赢后输,波斯军队连续获胜。555年,法息斯河口一战,拜占庭军队背水一战,向轻敌冒进的波斯军队发起反攻,消灭敌1万余人,大获全胜。562年双方再次媾和,波斯放弃对科尔奇斯的领土要求,拜占庭每年向波斯支付黄金1.8万磅,有效期50年。

第四次战争:571—591年。571年,查士丁尼二世停止向波斯支付年金,库斯鲁一世以敌人毁约为名率军进攻德拉城,经5个月的厮杀破城而入。索得黄金4万磅后,波斯撤军。589年,波斯发生内乱,拜占庭皇帝莫里斯派7万大军援助库斯鲁二世夺取王位。591年,拜军在幼发拉底河畔击败波斯军,杀掉篡位者,攻陷泰西封,扶库斯鲁二世登上波斯王位。波斯则将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和伊比利亚的一半割让给拜占庭,并订立“永久和平协定”。

第五次战争:603—631年。库斯鲁二世乘拜占庭内乱之机于606年率大军西征,战火又起。波斯军经过9个月战斗攻陷德拉城。

608年,波斯分两路大军西进,一路攻占卡帕多西亚、比西尼亚、卡拉奇亚,另一路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威胁君士坦丁堡。

这时,拜占庭内战方酣。波斯大军长驱直入,609年攻下叙利亚,611年再下安条克,613年攻下耶路撒冷城,并把该城洗劫一空。616年,巴夏·巴尔兹又率波斯大军侵入埃及,攻陷亚历山大里亚,到619年征服整个埃及。

同时,另一支大军出征小亚细亚,直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次威胁君士坦丁堡。至此,波斯版图达到极点,萨珊的势力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617年,波斯军又一次攻占卡尔西顿城,并联合蛮族共同进攻君士坦丁堡。

620年,巴尔兹从埃及赶到卡尔西顿,参加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在海上攻势受挫后,双方达成休战协定。利用休战之机,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做好了各种准备。622年,他亲率大军避开正面敌人,乘军舰出其不意地在小亚细亚的伊索斯港登陆。

波斯军慌忙派军火速赶往伊索斯。双方在卡帕多西亚遭遇。拜军大败波军,乘胜收复失地,占领科尔奇斯、亚美尼亚、美地亚。至625年,希拉克略平定小亚细亚西部。

626年至627年双方继续征战不停。628年,波斯发生政变。631年,科巴德二世与拜占庭议和:波斯归还历代侵占的拜占庭领土、释放战俘、归还抢自耶路撒冷的“圣十字架”,归还抢自拜占庭的一切财物,偿还数年军费。波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罗马时代的战神,迦太基人汉·尼拔的经历

汉尼拔是迦太基著名的统帅。他在对罗马的作战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战略战术。他善于利用敌人营垒中的内部矛盾,通过策反敌人来达成作战目的。然而在进攻罗马诺拉城的战斗中,他却因一位双重间谍的出卖而第一次在攻城战斗中受挫,不得不含恨饮下自己酿成的苦酒。 为攻城经营内应部队,期待里应外合 公元前216年的坎尼战役使汉尼拔的军事成就达到顶峰。他率部以伤亡6000人的代价赢得了歼敌7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几乎全歼了罗马军队。坎尼战役之后,汉尼拔在罗马的战斗一直围绕着争夺城市进行。在攻占了一些重要的内陆城市之后,公元前211年,汉尼拔的进攻目标转向沿海港口城市。诺拉城成为他第一个进攻的目标。负责守卫诺拉城的是汉尼拔在罗马遇到的第一个能与之抗衡的对手——马凯路斯。汉尼拔在罗马多年征战的辉煌战绩让马凯路斯面对这个对手时非常谨慎。尽管汉尼拔不断地在城外挑战,马凯路斯就是拒绝应战,每天只是派小股士兵与汉尼拔军队打斗一番便立刻返回城中。 为了尽快攻下诺拉城,汉尼拔准备再次实行策反,并在城内开始经营起了他的内应部队。汉尼拔将部分谍报人员派入城中,四处网罗对罗马统治不满的居民做内应。由于汉尼拔在罗马的辉煌战绩和在战场上对待战俘的宽厚和仁爱,很快由一些仰慕他的居民组成的内应部队便组建完成。双方商定,一旦马凯路斯率部出城作战,内应部队就立刻关上城门,把罗马军队关在外面,交给汉尼拔军队杀戮,而他们则趁机制服城内的留守部队,夺取城内的军械物资,然后再杀出城来,与汉尼拔军队里应外合夺下诺拉城。在计划顺利拟定之后,攻打诺拉城的战斗已经从城墙之外延伸到了城墙之内,从正面公开的交战变成了城墙后面潜滋暗长的秘密战。汉尼拔攻城的信心也开始大幅提升。他等待的只是与马凯路斯交战的时刻,似乎诺拉城已经唾手可得。 被救之人成了双重间谍,计划全部泄露 然而让汉尼拔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内应部队中的亲信路西乌斯·本提乌斯竟然是一名双重间谍。本提乌斯原是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的一名俘虏。当时他身负重伤,濒临死亡。汉尼拔不但没有杀他,反而还派人悉心照料他并为他疗伤,在伤愈后汉尼拔还给了他自由,让他继续回到罗马生活。当汉尼拔的大军来到诺拉城下时,本提乌斯恰好在城内生活。他深知报答汉尼拔的时机到了,于是主动出城与汉尼拔联系。汉尼拔对他也委以了在城内负责组织接应的重任。 为了组织起更多的内应,本提乌斯每天游走于诺拉城的各个角落,一面争取对罗马统治不满的人加入内应部队,一面四处宣扬汉尼拔的功绩。然而,由于本提乌斯报恩心切,在进行秘密活动中没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在与汉尼拔商定好里应外合的计划后不久便暴露了身份,被马凯路斯抓获。马凯路斯同样并未惩罚他,而是以生死相胁,以财物相邀,让他成为在汉尼拔内应部队中的一个眼线。尽管汉尼拔对本提乌斯有救命之恩,但他最终还是背叛了汉尼拔,变成了效忠马凯路斯的双重间谍。很快,在本提乌斯的指认下,内应部队被马凯路斯一网打尽,其中70多人被处死,余下的成了奴隶,所有人的家产也被全部没收充公。此后,只有本提乌斯与汉尼拔继续联系“里应外合”之事,而“里应”的部队却已不复存在。 遭遇前后夹击,汉尼拔第一次攻城失败 对城内发生的一切,汉尼拔毫不知情。马凯路斯主动率部出城作战让汉尼拔喜出望外。他马上派大军前去迎战。然而由于掌握了汉尼拔的作战计划,马凯路斯早已在城内布下重兵。当汉尼拔攻城的时候,城内整队的士兵突然打开城门杀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猛攻。马凯路斯还在城外安排了一支快速骑兵部队于汉尼拔部队的两翼,从而形成了夹击之势,很快就将汉尼拔军队打得阵脚大乱。但汉尼拔毕竟身经百战,面对不利的局面,他很快稳住了军队,在骑兵的掩护下将剩余部队撤回营地。 这次攻城失利使汉尼拔百战百胜的神话画上了句号。他万万没有想到,曾经如同探囊取物一样容易地攻城略地,小小的诺拉城却让他不再那么轻易取胜。诺拉城的攻城战斗持续了两年多。汉尼拔损失了一万多人,最终仍然一无所获。对汉尼拔打击更大的是,这次攻城的溃败使他名誉受损。军中的部分将士甚至开始公开质疑他的指挥能力,部分曾跟随他攀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来到罗马战斗多年的老兵也弃他而去。这严重地挫伤了汉尼拔的自尊心,大大削弱了他的锐气。在诺拉城的第一次失败也使他的军事生涯从顶峰跌下了低谷

罗马共和国为什么 罗马帝国 知乎

你是问罗马共和国为什么变成罗马帝国吧?知乎网友的答案这是一个很多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在英语学术界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以Ronald Syme为代表,认为共和国的覆灭来自于其自身的体制缺陷,其政体本身给内斗与混乱提供了场所,所以奥古斯都实质上“拯救”了罗马。另一种观点来自于Erich Gruen,他认为共和国的体制一直是完好的,其陷入内斗的境地完全出于偶然,因此其覆灭是极为不幸的。把两家相反的观点亮出来是为了不让其中一派的分析看起来就是历史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不过,虽然“共和国的覆灭是否注定”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顺着历史往前看,我们还是可以摸出一条问题的脉络。在内部,共和国的体制虽然不能说缺陷百出,但其中确实有不稳定的隐患。在外部,共和国在其发展历史上走的一直是一条军事征服、对外扩张的道路,到了晚期共和国,这条道路反而加剧了其体制的隐患,和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共和国的灭亡。首先说一点关于罗马政制的背景知识。和希腊城邦不同,罗马并不是一个民主政体。罗马的最高权利不像雅典一样在议会之中,而在两位执政官手上。元老院起的是咨政作用,而立法权在人民大会手里。执政官任期一年,掌握兵权,统领军队,在和平时期享有执政和司法的权利,是罗马共和国体制下最高的职务。一般来说,有志于从政的罗马贵族都会把执政官当做自己的最高目标。而罗马早期外部环境并不好,经常受到附近高地民族的骚扰,因此执政官作为军事上的最高统帅,地位尤其重要,带兵打仗的能力也就成为了晋升执政官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共和国早期,罗马和外部民族纷扰不断,经常互相攻伐,但依仗罗马人的勇武,和其他民族的战事胜多败少,并逐渐半是拉拢、半是臣服了拉丁平原上的其他拉丁城邦。结果是罗马平民分到了不少拉丁城邦的土地。在罗马随后的扩张中,罗马平民得到了不少分地的机会。因此,结合上面提到的因素,不难理解为什么罗马有长久的尚武传统。罗马人是非常看重军事的,连贵族都需要参加10次以上的战役才能竞选任何公职。所以早期和中期的罗马共和国就好像是一部战争机器,在充足的动机驱使之下从意大利对外扩张,并在公元前4到2世纪之间征服了西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说,到公元前1世纪为止,罗马的政体与其野心之间有非常良好的互动。但为什么到了前1世纪,罗马陷入了严重的内部问题呢?其一是因为长久的扩张带来了经济问题。贵族和地主分掉了意大利大量的公有地,而对外扩张产出的巨大经济利益也被他们攫取了,古罗马的贫富差距因此急剧扩大。大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意大利的一个典型的5公顷的农庄产值大概是每年3250千克小麦,大概相当于1460 塞斯特斯(罗马货币单位,大概等于0.08克黄金)。而古罗马的贵族的收入是多少呢?我们知道进入元老院的最低财产标准是100万塞斯特斯;西塞罗在他的作品里提到一个富足的贵族年收入大概是60万塞斯特斯。西塞罗本人在小亚细亚的行省奇里乞亚(Cilicia)当总督的时候得到了大概2000万塞斯特斯的收入,而他本人还常常抱怨奇里乞亚的贫瘠;早期帝国的贵族小普林尼对自己财产的估计达到了3亿塞斯特斯;奥古斯都更是在自传里夸耀自己一生给国家财政捐献了24亿塞斯特斯之多。而我们拿来和贵族地主进行比较的平民已是乡下有产阶级,更不用提城市贫民的境况了。经济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大量地方上的自由平民失去了财产。传统看法认为,因为共和国不停的扩张,地主的自由劳动力常常要入伍打仗(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有义务入伍),所以大地主们用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替代了自由劳动力。拥有土地的自由平民的财产也被大地主渐渐吞并,加上税负的压迫,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去财产的平民。也有新的看法认为意大利本土的人口在扩张期间升高了。结果呢?每人能够继承到的遗产反而降低了,因此大量的平民处于经济窘迫的境地。因此在大部分人失去土地的情况下,公有地应该如何划分的争议自然愈演愈烈,变成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主要矛盾。原因其二是罗马的政治体制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贵族之间的争斗。在共和国进行急速扩张的背景下,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贵族之间的争斗加剧,但在共和国的政体下,这种斗争是没有办法得到最高权威的遏制的。罗马的权力非常分散,贵族们表面上都是平等的人,实际权力的争夺因此只能转到幕后。实际上,这种争斗下往往是由最有资源的人说了算:谁最有人脉,谁最有钱,谁最有威信,或者干脆谁有军队,谁就能掌控权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资源?民心也是资源。马基雅维利就在写给君王的小册子里戳破了其中的道理:要是一个贵族想要高于其他的贵族,那他一定得得到平民的支持。平民关心的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筹码。在贵族和平民有着尖锐矛盾的背景下,罗马的贵族们分化为“平民派”(populares)和“贵人派”(optimates)是一个自然的结果。罗马贵族里最深谙权术的,除了屋大维就要数凯撒。凯撒真正理解罗马社会的根本矛盾,他通过分地的立法动议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平民的支持。同样重要的是,他在高卢用军事天才为自己树立了显赫的威望。但凯撒的平民政策召来了元老院的保守派的反感,他过于卓越的战功也让元老院坐立不安。元老院的贵族和另一位政治强人庞培联合到一起,希望解除掉凯撒这个“共和国的威胁”,但结果是凯撒带兵南下,内战由此爆发。本质上,内战的爆发是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如上文所说,这样的失控局面是没有办法得到提前遏制的。那共和国有办法收拾局面吗?也没有。共和国体制的弱点在内战中暴露得最明显的是元老院没有军队。为了抵御凯撒这个共和国的“头号威胁”,元老院不得不和共和国的“二号威胁”庞培结盟,因为只有庞培手里才有军队。内战的结果是凯撒获胜。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要是最后元老院和庞培赢了会怎样?很难想象除掉了最大政敌、手握共和国的军队的庞培会听命于元老院。最后坐大的即便不是凯撒,也是另外一位政治强人。其实,在内战里元老院的贵族们至始至终都在担心庞培会变成共和国的新君。我们来总结一下。共和国之所以会解体,一方面是因为无法遏制的外部扩张带来了经济问题,造成了平民的不满,另一方面是体制内的斗争利用了问题,加剧了矛盾,因此贵族和平民的矛盾、贵族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急速恶化,最终造成了内战的爆发,也可以说是罗马共和国社会矛盾的总爆发。这场空前的大角逐需要一个赢家的出现——或者说,所有其他竞争者的出局——才能平息局面。这场矛盾通向爆发的过程中可能有偶然性因素,比如Gruen认为凯撒和元老院之间有意图上的误会。但即便没有凯撒,这些矛盾也得不到解决,而只能被拖延。所以,最后的赢家屋大维为何要给罗马共和国改制也就显得不难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屋大维并没有像大部分人会想象的那样用强权推行他的改革。因为有了凯撒被刺的前车之鉴,他的改革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他号称“重新恢复了共和国”,从来没有称自己为皇帝,而只是“第一公民”(Princeps——因此称屋大维创造的政制为“帝国”其实是不当的,在英语里一般称之为Principate)。屋大维让元老院在前27年赋予了他保民官的权力和几个最重要的行省的总督权,从而合法获得了在共和国里从来没有人获得过的巨大权力。据罗马历史学家Cassius Dio记载,这项提议在通过元老院时,元老们明白这是在建立君主制,但大部分人都因为“害怕内战的纷争”而默许了屋大维的动议。随后,屋大维国家化了军队,在制度上防止了共和国军阀混战局面的重现,并且把几乎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上。塔西陀把这一切总结为“(元老们)准备好了做奴隶⋯⋯(他们)为了当下的安全,舍弃了危险的过去”。

求关于罗马的详细资料(特别是人物和战争史)

公元前52年,罗马共和国建立400年后,罗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是拥有100万人口的世界性大都市,也是雏形中的帝国的中心。罗马共和国是建立在分享权利和激烈的个人竞争的基础上的,从来不允许搞个人独裁。但这些共和国的原则基石正在腐败的弥漫和道德的沦丧下逐渐崩溃。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传统的斯巴达人的戒律和团结已经荡然无存。阶级矛盾恶化,法律和行政体系日渐削弱,权力逐渐被控制在军方手中。 8年后,凯撒完成了对高卢的野蛮征服,凯旋回到罗马。随他而来的是骁勇善战并高度忠诚于他的军团,数量惊人的奴隶、黄金和其他战利品,还有一项极力推进激烈社会变革的民粹主义的议程。贵族们为此惊恐不已,他们威胁说如果凯撒胆敢返回罗马,他们就将以战争罪起诉他。双方力量的制衡点落在了元老院上,而凯撒的老朋友、导师Pompey Magnus在元老院中享有最高的地位。 就在这个关头,凯撒第13军团的两名战士Lucius Vorenus和Titus Pullo被命令去高卢的荒野中找回被偷的军团军旗,这是保证凯撒军团统一指挥行动的标志,他俩也因此被卷入了一场改变古罗马命运的历史事件中。这是一部反映爱与背叛、统治者与奴隶、丈夫与妻子的摄人内心的电视剧,也是一部再现共和国衰落和帝国兴起的多卷罗马史诗。 这是HBO和BBC的第一次合作的长系列剧,也是BBC在美国投入最多的系列剧之一,2001年两大电视网曾合作拍摄过短系列剧“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 ” “你将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最详尽复杂和多姿多彩的古罗马,”联合制作人、执行导演及编剧Bruno Heller说,“它就像墨西哥城和加尔各答一样熙熙攘攘,充满生机,而不是一个布满白色大理石的虚假外景,罗马既是色彩明快的,也是一个非常冷酷的,它充满了活力、动力,同时也充满了混乱、堕落。人们毫无怜悯心地自相残杀,一小撮精英阶层高高在上,而大量的人群却生活在赤贫状态中。我们如今的社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犯罪、失业、疾病和保持社会地位的压力。如果你很聪明的话,还有向上攀附的潜力。” “人性永远不会改变”,Heller继续谈到,“古罗马所书写的历史,从一个戏剧化的角度来看,说明古罗马人是一群完全不受束缚的人,他们缺乏一个世俗化的上帝来告诫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如何做。他们的行为完全靠个人的道德水准来限制,行为的对错完全依靠你的权力大小和社会地位来判断。你甚至可以随意杀死你的邻居,抢妻夺子,只要你高他们一等。仁慈被嘲弄,残忍成了美德,个人的荣耀,对家人和自己的忠诚成了最大的追求。” 公元前六世纪末,拉丁语族罗马人建立的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510年,过渡到共和时代。公元前三世纪初,统一意大利半岛。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到前二世纪中叶,通过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征服了迦太基、西班牙大部、马其顿和希腊诸地区,控制了地中海。公元前27年,执政官屋大维称“奥古斯都”(意即皇帝),共和制度瓦解,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公元一世纪和二世纪,帝国疆域西达今英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达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北非地区和苏丹,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大帝国。后期帝国,由于人民反对压迫剥削,起义广泛开展,如高卢地区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亚哥尼斯特运动,给罗马的统治以沉重打击。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意大利半岛处于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的时期。 “古意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铜器时代,他们穿越北部和东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并残暴地迫使许多当地土著部落迁徙他乡。他们起初过着游牧生活,但已经具有制作铜器、使用马匹和带轮子的大车的技能。抵达意大利之后,他们形成了以农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随后几个世纪其子孙后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罗马文明的衰落。“古意大利人”是由几个民族构成的,包括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和拉丁人。 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新民族: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古人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东方的安纳托利亚,今天的一些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起源看,他们似乎不是古意大利人,正如他们的语言也并非印欧语系一样,他们的文明混合了来自东西方的各种因素。著名的维朗诺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鲁斯坎人(Etruschi)的最初发展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新领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进步。这片新领土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及亚平宁山区和第勒尼安海之间的沿海平原地区。埃特鲁斯坎人居住在独立的、强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间通常结成联盟。这些城邦最初由一个君主统治,后来变成通过议会和选举出的官员施行统治的寡头政治。埃特鲁斯坎人本来是农耕部族,拥有组织严密的军队,他们用这些军队来统治周边民族,同时他们也喜欢经营商业和从事手工业。托斯卡纳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区应该是埃特鲁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这片领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因此,在埃特鲁斯坎文明鼎盛时期还只是村民的罗马人,与埃特鲁斯坎人的语言、思想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埃特鲁斯坎人对罗马文化向文明的转化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影响。

罗马-安息战争

罗马-安息战争

背景

公元前2世纪安息帝国兴起并建国。公元前1世纪,塞琉古帝国迅速衰落,前64年-前63年间,罗马给了塞琉古帝国最后一击。在小亚建立了叙利亚和犹太行省,从而与安息帝国直接接壤。

过程

卡莱战役

公元前53年,克拉苏率领大军渡过幼发拉底河,入侵安息,双方爆发了著名的卡莱战役。罗马人的重步兵在安息人轻装骑射手的攻击下伤亡惨重,并且由于忌惮安息人的重骑兵,罗马的步兵始终不敢再白天撤退,最终受到了巨大的伤亡。

战斗持续了一天,在当天晚上,罗马军队在留下了数千名伤员后。连夜撤进了卡莱城。第二天,安息人提出谈判,允许剩下的罗马人撤离,条件是罗马放弃幼发拉底河以东的所有地区。克拉苏开始不同意,但已经到达了忍受极限的罗马将领们要求他进行谈判。

在谈判中,双方爆发了冲突,克拉苏被杀。其余的罗马人企图逃跑,但大都被安息骑兵杀死或俘虏。自此,卡莱大战降下帷幕,罗马人有20000人在战斗中被杀,10000人被俘。这是罗马人自坎尼会战之后最惨重的失败,而帕提亚人伤亡极小。

罗马人的复仇

公元1世纪,罗马与安息基本处于相持状态。双方互有胜负,公元1世纪末到2世纪初,安息不断发生内乱,国势衰落,罗马皇帝图拉真乘机发动了入侵安息的战争。早在105年,作为和安息帝国作战的准备,图拉真就派军队占领了阿拉伯北部的那巴特阿王国,控制了东方贸易的要道,并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新行省——阿拉伯行省。

公元110年,帕提亚人控制了亚美尼亚,废除了原来拥护罗马的国王,另立一个新国王。争夺亚美尼亚就成了两国交兵的导火线。公元114年,图拉真派兵占领了亚美尼亚,废掉了安息人拥立的国王,宣布亚美尼亚为罗马的一个新行省,纳入罗马版图。

这一毫不费力取得的胜利,刺激了图拉真的扩张欲望,他决定继续东进,占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罗马军队兵分两路,齐头并进,同时抵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占领了上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116年,罗马军队又沿底格里斯河南下,占领了帕提亚的首府泰西封。而图拉真的大将卢西乌斯·昆图斯率军攻占帕提亚属国阿狄亚贝尼后南下,与图拉真在泰西封会合。这年年底,图拉真兵抵波斯湾,罗马军队是第一次兵抵波斯湾,也是最后一次,图拉真是罗马统帅中惟一一个抵达这里的。

之后图拉真在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设立行省予以统治。经过图拉真的一系列扩张,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大到了最大范围。它东起两河流域,西及不列颠的大部分地区,南包埃及、北非,北抵莱茵河和位于多瑙河以北的达西亚。但图拉真死后,这些地方再次落到安息势力手中。

164年,罗马皇帝奥勒留派出军队横扫两河流域,攻破安息首都泰西封,将泰西封的帕提亚贵族资产劫掠一空。公元195年,罗马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再次入侵美索不达米亚。他占领了塞琉西亚和巴比伦,接着又在197年第三次攻破泰西封。

由于泰西封的商业经济主要是依靠西城区的塞琉西亚,为了彻底破坏安息帝国的经济,塞维鲁皇帝纵容士兵对塞琉西亚进行劫掠。当大量人口被军团掳去西方,泰西封的经济因此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但尽管如此,帕提亚也并没被罗马人征服。

战争后续

之后萨珊王朝兴起,并于公元226年进驻泰西封,取代安息统治波斯地区,而罗马也深陷三世纪危机中,无力再对东方发动大规模的远征。但随着之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逐渐稳定,东西方之间又爆发了拜占庭-波斯战争。

扎马之战——罗马征服的开始

扎马战役(公元前 202 年)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 218-202 年)的最后一场战斗,迦太基的汉尼拔·巴尔卡(公元前 247-183 年)被罗马的西皮奥·非洲人(公元前236-183年)击败BCE)以罗马的利益结束冲突。第二次布匿战争始于汉尼拔在西班牙袭击罗马盟友萨贡图姆市,并在意大利继续取得一系列惊人的胜利,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前 216 年的坎尼战役。 汉尼拔似乎势不可挡,直到西庇阿在坎尼之后接管了罗马军队,在西班牙击败了汉尼拔的兄弟哈斯德鲁巴尔·巴尔卡(公元前 244-207 年),将他赶到意大利,然后通过威胁迦太基市将汉尼拔拉回北非。汉尼拔在扎马与西皮奥会面以保卫他的家乡,但西皮奥使用汉尼拔在坎尼的相同战术赢得了胜利,迦太基落入罗马人手中。 汉尼拔随后作为逃犯度过了余生,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向罗马人投降。尽管最初被誉为罗马的救世主,西庇阿后来被他的同胞诋毁,他们忘记了他们欠他的东西。他离开罗马前往他的别墅,并在遗嘱中指示他应该被安葬在他的庄园而不是忘恩负义的罗马城。扎马之战因西庇阿以汉尼拔战术为基础的出色战术而被人们铭记,该战术后来成为罗马军队的标准操作程序,使他们能够建立自己的帝国。 背景与第一次布匿战争 哈米尔卡在海上的巧妙战术和他的船员的经验在战争初期带来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胜利。迦太基和罗马首先在西西里岛发生冲突,西西里岛都控制了部分地区,引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 264-241 年)。迦太基军队由Hamilcar Barca(公元前 275-228 年)率领,他利用他的舰队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袭击了意大利海岸沿线的罗马港口和前哨,切断了补给线,然后用他的军队发动了进攻。战争开始时,迦太基拥有地中海最大的舰队,而罗马人只习惯于陆地交战。哈米尔卡巧妙的战术和他的船员在迦太基海战中的经验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罗马很快就自学了如何在海上作战,迦太基 *** 几乎没有提供他们一般的支持,因此战争的潮流转向了有利于罗马人的方向。公元前 249 年,哈米尔卡在德雷帕纳击败了罗马,但由于受到本国 *** 的支持越来越少,在罗马变得强大的同时,他逐渐失去了交战,直到公元前 241 年,迦太基被迫求和,并不得不向罗马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胜利者。 之后,哈米尔卡前往西班牙迦太基控制的地区——表面上是为了控制那里的银矿以偿还迦太基对罗马的债务——并开始重新装备迦太基军队以恢复战争。他带来了他的儿子汉尼拔以及他的女婿Hasdrubal the Fair(公元前 270-221 年),以及后来的小儿子 Hasdrubal Barca。 当哈米尔卡于公元前 228 年去世时,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 *** 的哈斯德鲁巴尔,他赞成与罗马采取外交措施而不是军事冲突。Hasdrubal the Fair 于公元前 226 年通过谈判达成了《埃布罗条约》,该条约规定西班牙的罗马和迦太基领土将由埃布罗河划定:罗马将占据北部地区,迦太基占据南部地区,双方互不侵犯。 ’ 土地。然而,公平的哈斯德鲁巴尔在公元前 221 年被暗杀,指挥权交给了汉尼拔,他发誓与罗马永远为敌。 第二次布匿战争和坎尼 公元前 218 年,罗马人在埃布罗河以南的萨贡图姆市发动政变,并建立了一个敌视迦太基的 *** 。汉尼拔进军这座城市,围攻并占领了它,罗马人声称这是一场战争行为。他们要求将汉尼拔交给他们,当迦太基元老院拒绝时,他们宣战了。 汉尼拔击败了所有派往他的罗马军队,最终在公元前 216 年的坎尼战役中将罗马人引诱到陷阱中。 汉尼拔让他的兄弟哈斯德鲁巴尔负责西班牙的军队,并带领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将战斗带给罗马人。他击败了所有反对他的罗马军队,最终在公元前 216 年的坎尼战役中将罗马人引诱到陷阱中。汉尼拔知道罗马人喜欢他们的传统战术,即在轻步兵的前线后方掩护重型步兵,并由机翼提供骑兵支援,因此汉尼拔形成了一个新月形阵型,轻步兵在中心,重步兵形成新月形。 罗马人依靠冲锋的力量,凭借庞大的人数突破了敌人的阵线中心,因此在这场战斗中,他们向汉尼拔的阵线中心开去,而汉尼拔在他们面前让位。罗马人受到鼓舞,继续前行,但似乎正在撤退的迦太基人实际上正在沿着新月形向左和向右改革。因此,罗马人不再有一个真正的中心可以打破——尽管它似乎存在——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们被包围了,陷阱也被关闭了。在战场上的 80,000 多名罗马军队中,有 44,000 人被杀,其余的人分散。 罗马士气低落,找不到将军站出来指挥罗马军队的剩余部分,因为每个将军现在似乎都觉得在战斗中面对汉尼拔是一项自杀任务。西皮奥自告奋勇,尽管当时他只有 24 岁,被认为太年轻且缺乏经验,无法与汉尼拔对抗。他带着 10,000 名步兵和 1,000 名骑兵前往西班牙,与在公元前 211 年的上贝蒂斯战役中杀死了他父亲和叔叔的哈斯德鲁巴尔·巴尔卡交战。 西皮奥在西班牙 西庇阿于公元前 209 年率领他的军队对抗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新迦太基)。新迦太基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因为它的防御工事和保护整个城市一侧的泻湖的天然防御。在坎尼之前,罗马战争主要依靠人数的力量和绝对的武力来占领城市或将敌人赶出战场。西皮奥在汉尼拔的带领下,在一位思想指挥官的带领下,收集了情报,表明泻湖的水位可以通过允许水进出泻湖的水闸降低到相当低的水平。泻湖被用作从海中收获盐分的盐沼,西皮奥意识到他所要做的就是分散城市的防御者足够长的时间,以降低泻湖的水位,让他的步兵穿越。 指挥他的副手盖乌斯·莱利乌斯(Gaius Laelius)发动海上进攻,并派他的步兵攻打城门,西庇阿抓住了泻湖的这一优势。他在退潮时带领一支纵队穿过水——在水闸被利用后——突破了城墙,占领了这座城市。在与迦太基军队的其他交战中,西皮奥将继续采用同样的策略。 公元前 208 年,西庇阿在巴库拉的战斗中遇到了哈斯德鲁巴尔·巴尔卡,并认识到,为了进攻,他必须派他的部队穿过一条小河,然后向山上冲锋,以防御要塞。再次考虑汉尼拔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做的事情,西皮奥注意到哈斯德鲁巴尔高原两侧的干沟已经加固,因此派出一支轻武装部队直接越过河流并上坡,而他的主力部队则分散开往两个沟壑。迦太基人集中在中路,开始交战,但被从两侧袭击的机翼击溃。 正确地相信,如果他袭击迦太基本身,汉尼拔将从意大利召回以保卫它,西庇阿于公元前 205 年入侵北非。 哈斯德鲁巴尔带着他剩下的军队撤退,跟随汉尼拔的路线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然而,在他加入汉尼拔的军队之前,他在梅塔罗斯之战中被盖乌斯·克劳狄乌斯· 尼禄(公元前 237 年 - 公元前 199 年)击败并被杀。尼禄随后又开始试图诱捕和摧毁汉尼拔——到目前为止他还无法确定地做到这一点——而西皮奥则在西班牙完成了他的工作。 扎马之战 西庇阿意识到,如果他袭击迦太基本身,汉尼拔将被召回意大利保卫它,因此在公元前 205 年从西班牙撤军并入侵北非。围攻后,他占领了尤蒂卡城,与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结盟,向迦太基进军。过去十二年来一直在毁灭意大利的汉尼拔被召回保卫这座城市。学者 Ernle Bradford 描述了战场是如何选择的: 汉尼拔向西进军一个叫扎马的小镇,这个小镇很可能是后来的罗马殖民地扎马雷吉亚(Jama),位于哈德鲁梅图姆以西 90 英里处。他收到报告说,西庇阿正在焚烧村庄,毁坏庄稼,奴役这片肥沃地区的居民,迦太基赖以获取粮食和其他食物。汉尼拔只能追随西庇阿,因为从表面上看,他带领他的军队向迦太基的方向前进,并将自己插在西庇阿和城市之间似乎更合乎逻辑。但后者对城镇和村庄的系统性破坏,以及他目前在迦太基腹地的活动,显然使这座城市无法再养活大约 40,000 人,连同他们的马和大象,以及它自己的大量群众。那么,发生战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首都的补给问题。西庇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相当刻意把汉尼拔拉出城外,以便在自己选定的区域内决定战争的胜负。(196-197) 当他们在战场上相遇时,两支军队的人数都在40,000左右。在意大利,汉尼拔被迫在没有大象的情况下战斗(其中大部分人在穿越阿尔卑斯山时迷路了),但现在回到非洲,他将他的大象军团安排在他的前线,然后是一连串的雇佣兵,然后是利比亚盟友,最后是他在意大利战役中的迦太基退伍军人。在他的左右,他将骑兵置于两翼。 西庇阿也安排了他的阵线,但不是一条连续的、不间断的线穿过战场,而是将士兵排成纵队。这些纵队的空隙被前方的轻步兵掩盖了,看起来西庇阿已经按照汉尼拔的方式组建了他的手下。罗马军队的左翼是由盖乌斯·莱利乌斯指挥的意大利骑兵,右翼是马西尼萨的努米底亚骑兵。 汉尼拔迈出了第一步,让他的大象冲向西庇阿的军队。西庇阿命令他的手下坚守阵地,然后,在给定的信号下,掩护在前线的轻步兵进入纵队,与此同时,西庇阿命令他的号角吹响,鼓声敲响。大象无害地穿过柱子之间的小巷,或者被喇叭声和罗马人的大声喊叫吓了一跳,转身践踏迦太基军队。汉尼拔的大象冲锋失败了。 罗马和努米底亚骑兵随后部署并攻击迦太基骑兵,将他们赶出战场。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罗马骑兵围绕着战场上的步兵左右摆动,两支骑兵部队在迦太基战线后面作战。西庇阿的步兵现在向前推进,从纵队编队动员到连续的线,并击退了迦太基人的雇佣军前线。 战线密密麻麻,雇佣军又退回到利比亚军队中,因为他们身后有迦太基人,他们无法让步。当雇佣军在前进的罗马军队和利比亚人之间被碾压时,他们开始攻击利比亚人以突破和逃跑。与此同时,莱利乌斯和马西尼萨的联合骑兵返回,落在后方的迦太基军队。 汉尼拔的军队几乎被包围了。20,000 人丧生,更多人受重伤。汉尼拔本人逃回迦太基,在那里他告诉元老院他不仅输掉了战斗,而且还输掉了战争,并建议他们寻求和平。 结论 两位将军在战斗结束后会面讨论条款,西庇阿赦免了汉尼拔,汉尼拔后来成为迦太基的首席治安官。由于汉尼拔的技能和对新职位的奉献,罗马再次强加了巨额战争赔款,但迦太基人指责他输掉了战争,并向罗马谴责他,声称他试图让迦太基强大到足以挑战罗马人一场新的战争。汉尼拔意识到他可能会被移交给罗马并逃往提尔,然后到塞琉古帝国的安条克三世(大帝,公元前 223-187 年)的宫廷,最后到比提尼亚国王普鲁士的宫廷,在那里,为了最终逃脱罗马的追捕,他在公元前 183 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与此同时,西皮奥也被他的同胞辱骂——他们忘记了他们欠他多少——指责他在赦免汉尼拔、收受贿赂和滥用资金方面是迦太基的同情者。他撤退到他在利特纳姆的庄园,对罗马的忘恩负义感到非常厌恶,以至于他在遗嘱中留下了指示,将他安葬在那里,而不是在城内的一个尊贵的地方。同年汉尼拔自杀身亡。 扎马之战不仅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也确立了罗马军队自亚历山大大帝军队以来最强大的战斗力。在坎尼战役中,罗马依靠传统战术使用优势人数来粉碎敌人,从那次失败中,西皮奥明白新的战争艺术是必要的。在西庇阿对罗马军事战略和战术进行了精彩的改革之后,罗马人将继续征服已知的世界。因此,扎马不仅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结束,而且是最终将发动罗马帝国的有效征服运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