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交战双方是古罗马和哪个国家?布匿战争名词解释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21 02:08:44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布匿战争交战双方是古罗马和哪个国家

布匿战争交战双方是古罗马和古迦太基。公元前264年,双方因起义的锡腊库扎雇佣兵占领的西西里的墨萨拿城而发生的冲突,是这次战争的导火线。

锡腊库扎的统治者希厄伦二世想夺回城,对玛美尔提尼人展开军事行动。玛美尔提尼人遂同时向罗马和迦太基求援。罗马军队和边太基军队开到西西里后发生冲突,从而揭开了战争的序幕。布匿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被灭,迦太基城也被夷为平地,罗马争得了地中海西部的权利。

布匿战争的起源。

前3世纪中旬,罗马共和国平稳内政,解除了来自内高卢的威胁,并出兵占领内高卢土地,以阿尔卑斯山脉为屏障解除了北方战事,还平定意大利各邦的叛乱,整个亚平宁半岛已经稳稳的拿在手中。而在地中海西部的比罗马更古老、更富裕的国家迦太基这时已经成为一个海洋强国,控制大多海洋贸易要道,势力从北非发展到伊比利亚半岛及其西地中海。

布匿战争名词解释

布匿战争或译布匿克战争是地中海世界两大豪强的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共和国之间进行的三次大战的总称。

公元前264前146年,两国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前201年),三个中最著名的战争。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罗马则出兵马赛切断汉尼拔的补给,此时迦太基国内矛盾激发,汉尼拔回军驰援,罗马乘机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这是一场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进攻,于是奋起作战。可惜最后迦太基战败惨遭屠城,领土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布匿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被灭,迦太基城也被夷为平地,罗马争得了地中海西部的霸权。

战争背景:

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是一个不大的城邦。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一大强国。其后,罗马便把扩张矛头转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迦太基位于当代北非的突尼斯,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公元前3世纪已发展为一个富庶的强大国家,占有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岛等地,成为罗马向海外扩张的劲敌。双方争夺的焦点是盛产谷物的西西里。

罗马军队分为4个军团,每个军团约6000人左右,基本属于常备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特别是海军,在地中海地区名列前茅。

导致迦太基消失的布匿战争是什么

罗马人在意大利建立霸业之后,就开始了向地中海周边区域扩张。它首先遇到的劲敌是西部地中海霸国——北非的迦太基。迦太基是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到公元前6世纪时,它已成为一个囊括北非西部沿岸、西班牙南部、巴利阿里群岛、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的帝国。当罗马兵锋指向西部地中海时,一场酷烈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叫“布匿战争”。罗马同迦太基的战争共有三次。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的原因是罗马嫉恨迦太基在西西里的扩张。罗马人在这次战争中创造性地将步兵短兵相接的战法通过“接舷吊板”应用于海上作战,充分发挥了罗马陆军的战斗力。经23年的苦战,罗马军团获得胜利,迦太基被迫放弃西西里,交付赔款3200塔兰特。然而,罗马人并没有满足于这有限的胜利,而迦太基也不甘心于已有的失败,双方终因在西班牙的利益冲突,开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面对罗马人咄咄逼人的压力,迦太基卓越的统帅汉尼拔先发制人,于公元前218年春夏之交,率90000步兵、12000骑兵和37头战象,从西班牙出发,翻越了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口,突然出现在意大利的波河平原,罗马人惊慌失措,屡战屡败。公元前217年,在特拉西美诺湖战役中,罗马几乎全军覆没,执政官阵亡。公元前216年,汉尼拔率5万余人与罗马执政官瓦罗率领的8万多罗马军队会战于坎尼,即著名的坎尼战役。汉尼拔用半月型战阵围攻罗马军队,结果杀死罗马军54000人,俘万余人,而汉尼拔仅损失6000余人。坎尼战役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辉煌战例。坎尼战役使罗马举国震动,但罗马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承受住了这次危机。全国军民表现了空前的团结,把所有17岁以上公民征招入伍,又编成两个奴隶军共共同对敌。罗马人一方面与汉尼拔周旋拖延,另一方面派军进攻西班牙,终于使汉尼拔陷入困境。战争中,罗马人也找到了自己的能与汉尼拔相匹敌的统帅——斯奇庇奥。他提出了进攻迦太基本土的计划,调动汉尼拔尾随而来,战场从意大利转到了迦太基。公元前202年,斯奇庇奥与汉尼拔决战于扎马。汉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战场上被打败。次年,迦太基被迫与罗马订立了屈辱的“和约”: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外所有领土,除保留10艘舰船外,其余舰只全部交给罗马,并赔款10000塔兰特。汉尼拔后因罗马人追捕而自杀。在以后的半个世纪里,罗马人对迦太基的仇恨从未消逝。公元前153年,监察官加图出使迦太基。他看到失败了的迦太基正日趋繁荣,于是在以后的演说与书信中总以“迦太基必须灭亡”为结尾。他的这种情绪代表了当时众多罗马人的心态。罗马人仿佛从复苏的迦太基身上看到了令他们胆寒的汉尼拔的影子。他们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惧与嫉恨,于公元前149年在毫无道理、绝无信义的情况下,向不设防的迦太基城和居民宣战。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实际上是英勇善战的罗马军团对已解除了武装的迦太基居民的一场屠杀。尽管忍无可忍的迦太基居民在悲壮气氛中同仇敌忾,守城3年,迦太基还是在公元前146年陷落了。原有60万人口的迦太基城,只剩下5万妇幼老残被卖为奴隶。罗马人在夷城之后,又深犁其土,种上庄稼。一座在古代世界曾经繁荣昌盛的城市就这样消失了。

布匿战争是怎么样发生的

布匿战争指迦太基与古罗马先是争夺西西里,后是争夺地中海整个西部地区统治权的侵略性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故名布匿战争。布匿战争共3次,是奴隶制社会时期军事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第一次布匿战争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争夺西西里。公元前264年,双方因起义的锡腊库扎雇佣兵占领的西西里的墨萨拿城而发生的冲突,是这次战争的导火线。锡腊库扎的统治者希厄伦二世想夺回城,对玛美尔提尼人展开军事行动。玛美尔提尼人遂同时向罗马和迦太基求援。罗马军队和边太基军队开到西西里后发生冲突,从而揭开了战争的序幕。公元前264年,罗马人挫败了迦太基人,夺取了墨萨拿。公元前263年,锡腊库扎与罗马结盟。公元前262年,罗马人经过6个月的围攻,攻占了属于迦太基人的西西里的最大城市之一阿格里琴托。罗马人虽在陆战中获得全胜,但对封锁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海岸的迦太基海军的报复行动却无能为力。于是,罗马人在意大利南部希腊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支舰队,其战船同迦太基人的一样,也是桨式战船。但是,罗马人在战船上使用了一种新的技术装置——接舷吊桥,这种装置的使用,保证了他们在以后的海战中占有优势。罗马士兵利用这种装置能够登上敌船,并在敌船上进行白刃战。公元前260年,杜伊利统领的罗马海军在米雷附近的海战中首次战胜了阿尼巴尔统领的迦太基海军。此后,罗马人便开始远征阿非利加,以占领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56年,埃克诺姆角附近发生海战,迦太基人战败,这就使得执政官利列古鲁斯统率的罗马军队未遇阻碍便在阿非利加的克利比亚城一带登陆。起初列古鲁斯接连大败迦太基人,但到公元前255年,罗马人却被克桑季普指挥的迦太基军队击败,列古鲁斯被俘。从公元前254年起,战事在西西里持续未断。公元前251年,罗马人占领了巴勒莫,又企图攻取特腊帕尼和利利卑两城,但均未得逞。哈米尔卡·巴卡统率的迦太基军队于公元前247~公元前241年对罗马人进行了一系列打击。但是,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在埃加迪群岛附近的交战中再获大胜,从而决定了战争的结局,签订了各项条款都有利于罗马人的和约。迦太基人答应让出西西里并交出全部俘虏,还向罗马偿付了巨额赔款。第一次布匿战争虽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但是,罗马的主要问题——对地中海西部地区和经济的统治权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迦太基的经济和政治军事实力并没有被摧垮。第二次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不久,迦太基就着手准备新的战争。巴卡详细制订的战略计划是,在公元前237~公元前219年征服的伊比利亚领土上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从北面对罗马实施突然的猛烈突击。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迦太基军队包围了与罗马结盟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经8个月的围攻占领了该城。这便是公元前218年春天开始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导火线。罗马元老院决定派遣执政官西庇阿率军前往伊比利亚,就地击溃迦太基军队并派兵在阿非利加登陆,以期达到对迦太基本土展开军事行动之目的。但汉尼拔先发制敌,于公元前218年秋以前所未有的行动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前出到塔夫里西亚一带帕都斯河各地。迦太基军队在5个半月的时间内行军1600余公里,沿途克服了险恶的天然障碍和许多部落的抵抗。他们出敌不意,在提塞那斯河和特里比亚河战役中击溃了西庇阿的军队。这些胜利的取得,使汉尼拔巩固了后方,并和与罗马为敌的高卢诸部落订立了同盟。公元前217年春,迦太基军队侵入意大利中部,巧妙地在特拉西米诺湖畔的狭窄隘口设下埋伏,歼灭了弗拉米尼统率的罗马军队。公元前216年,在坎尼战役中罗马军队被汉尼拔军队包围,并被全歼。这次胜利后,意大利的很多部落和城市投降迦太基。坎尼战役的胜利是汉尼拔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从公元前212年起,主动权转到罗马人手中。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夺回了早先在意大利、西西里、伊利里亚和马其顿所丧失的阵地。公元前209年,罗马人攻占了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亚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城。哈斯德鲁拔企图从伊比利亚驰援汉尼拔,但因在麦陶尔战役中被击溃,而未获成功。反罗马同盟因罗马人屡屡获胜而日趋瓦解。公元前204年,西庇阿之子大西庇阿率罗马军队在迦太基附近登陆。在扎马战役中,迦太基人战败。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罗马人签订了条款苛刻的和约。根据和约规定,迦太基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领地,将整个海军交给罗马,并偿付巨额战争赔款。第二次布匿战争使迦太基在地中海的统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第三次布匿战争当迦太基在与努米底亚王国进行的战争中失败之后,罗马发动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罗马人开始围攻迦太基,迦太基居民顽强地抵御了3年。公元前147年,埃米里亚努斯接任围攻迦太基部队的司令官。他整顿了军纪,完全封锁了迦太基城,并于公元前146年春发起总强攻。罗马人冲进城内,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直到拿下中央要塞——比尔撒。到达占领城市的罗马元老院委员会,决定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结果,城中居民被卖为奴,城市被毁。迦太基的主要领地并入罗马阿非利加省,其余部分划归为努米底亚。罗马由于在布匿战争中获胜而成了地中海最大强国,这就为其进一步向希腊化的东方各国扩张准备了条件。第一次布匿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战略特点,就在于其根本问题是都为地中海西部的统治权而争夺。因此,罗马人在海战中取胜也就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布匿战争是怎么来的

据传统的说法,迦太基(今突尼斯境内)是公元前9世纪末腓尼基的推罗建立的殖民地,比罗马建国早一百多年。

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灭了泰尔,迦太基就切断了与宗主国腓尼基的一切联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一个闪族人在西方的大前哨。

罗马和迦太基两国由于在西西里岛上的利益,引发了一场持续一百多年的争霸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由于争夺西西里的霸权,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在陆战中,罗马军队连连取胜,可到了海上,就暴露出罗马士兵不适于海战的弱点。由于士兵晕船等原因,罗马海军在海战中不断失利。公元前260年,罗马人发明了一种善打“海上陆战”的战舰——“乌鸦式”战舰,这种军舰前面安装有钩子,两侧装置带栏杆的吊桥,前进时竖起,可以阻挡敌军投掷武器的攻击;靠近敌人时放下,吊桥前端的钩子就死死地钩住敌舰的甲板,步兵们可以如履平地般从上面冲过去,与敌军肉搏。利用这种新式武器,罗马军团第一次打败了迦太基海军。

胜利的消息传回罗马,全城一片欢腾。为纪念这次海战的辉煌胜利,罗马广场竖起了一根大理石纪念柱,石柱上塑的是一只乌鸦用嘴咬着俘来的迦太基船头。指挥这次海战的执政官,也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元老院决定派一名火炬手和两个吹笛子的人跟随他。他走到哪里,火炬燃烧到哪里,笛子响到哪里,人们就知道,罗马的英雄来了。

此时的迦太基已打得筋疲力尽,罗马也国库空虚,两败俱伤的双方只得坐下来讲和。迦太基同意割让西西里等地中海的岛屿,并向罗马赔款。罗马因此控制了西地中海,西西里岛成为其第一个海外领地。

这次战争虽以迦太基的失败告终,却未动摇其根基。公元前237年,迦太基满腔热情的大将哈米尔卡·巴卡远征西班牙,开拓新的领地。临行前,巴卡让他九岁的儿子汉尼拔在神坛前宣誓:“长大以后,一定成为罗马不共戴天的敌人。”

巴卡父子用了十几年时间,把迦太基在西班牙的领地扩展到埃布罗河,并在东南海岸建立了新迦太基城。到汉尼拔执掌军权时,迦太基已经拥有了比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更优秀的陆军。汉尼拔决心履行誓言,走上复仇之路。

23年后,罗马为了获得铜占领了撤丁岛,迦太基为了获得银随后占领了整个西班牙南部,这使迦太基成了罗马的紧邻。罗马派军队跨过比利牛斯山,监视着迦太基占领军。

两个对手之间的第二次战争,就这样埋下了种子。一个古希腊殖民地再次成为开战的借口。当时,迦太基正在围困西班牙东海岸的撒衮顿人。撒衮顿人求助于罗马,罗马像往常一样,乐于帮忙。元老院答应派拉丁军队帮助撒衮顿,但这次远征需要用一些时间来准备,可是在这期间,撤衮顿已经被占领而灭亡了。但是,罗马的元老院最后还是决定宣战。元老院派出两支军队,其中一支罗马军队越过阿非利加海,在遵太基的土地上登陆。另一支将牵制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防止他们增援迦太基。这是个出色的计划,人人都期待着胜利。但上帝却另有一番安排。

布匿战争

争夺地中海霸权的布匿战争 罗马于公元前 273年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后,开始向外扩张,与早已称霸西地中海的迦太基发生冲突,于是引发了两国之间的战争。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把它们之间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主要战场在西西里岛及其附近海域。公元前 264年,罗马出兵渡过梅萨纳海峡,击败迦太基军,战领梅萨纳(今墨西拿)城,继而占领西西里岛大部地区,于公元前 262年攻占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岛西南岸的主要据点阿格里真托。但迦太基具有海上优势,仍控制着西西里岛西部地区和沿海一些要塞。为夺取海上优势,罗马迅速扩建海军,并发明了新的海战技术装备一一接舷吊桥。在公元前260年的米拉海角战和公元前356年的埃克诺姆斯角海战中,大败迦太基舰队,随后乘胜登陆北非。公元前 255年,迦太基发动反攻,在北非的罗马军大部被歼,前往增援的罗马舰队则在返回途中遇风暴袭击,几乎全军覆没。罗马重建舰队,于公元前 241年在西西里岛以西埃加迪群岛附近重创迦太基舰队,夺得制海权。迦太基无力再战,被迫讲和,放弃西西里岛及其与意大利相邻的各岛屿。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罗马背信弃义,继续扩张。迦太基不甘失败,准备复仇。公元前 219年,汉尼拔率迦太基军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次年春,罗马向迦太基宣战。汉尼拔先发制人,于公元前 218年4月率步骑兵6万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出发,翻越天险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在提楔诺河和特雷比亚河地区连挫罗马军。公元前 217年,汉尼拔率军穿越毒气弥漫的沼泽地带,在特拉西梅诺湖附近的山口设伏,一举歼灭罗马追兵两万余人,并继续挥师南下。公元前218年8月,在意大利东南部的坎尼之战中,汉尼拔以5万兵力消灭罗马军8万余人。此后,罗马采取迁延战术,积蓄力量。公元前209年,P.C.A.西庇阿(大西庇阿)率罗马军渡海,攻占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城,并于公元前 206年把迦太基人逐出了西班牙。汉尼拔孤立无援,退守意大利南端。公元前 204年,西庇阿进攻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奉召回国救援,于公元前 202年在迦太基西南的扎马之战中被罗马军打败。迦太基被迫求和,放弃所有海外领地;仅保留10艘舰船;不经罗马允许不得与别国交战。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罗马担心迦太基东山再起,蓄意消灭迦太基。公元前 149年,罗马出兵8.4万人围攻迦太基城,两年不克。公元前 147年,罗马新任执政官P.C.A.A.西庇阿 (小西庇阿) 率军加强围攻,断绝迦太基人与外界的联系,使城内发生饥荒。次年春,西庇阿率军强攻迦太基城,终于将其攻克。迦太基 5万残存居民沦为奴隶,城市被一烧而光。 经过三次战争,古迦太基国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灭亡,罗马尽占其地,在其领土上设置了阿非利加省。

第三次布匿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对古罗马的影响是什么呢

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49年至146年,罗马和迦太基这两个地中海强大的城邦之间。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大国之间日益紧张和不信任。罗马长期以来一直怀疑迦太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并将该城邦视为其在该地区主导地位的潜在威胁。

迦太基的势力也有所增长,并收复了在前几次布匿战争中失去的大部分领土和资源。罗马人越来越担心迦太基的扩张,尤其是对非洲富饶农业地区的控制,以及对宝贵贸易路线的访问。

当罗马要求迦太基交出所有武器并拆除防御工事时,战争爆发了。当迦太基拒绝时,罗马宣战。罗马军队在西庇奥·埃米利亚努斯(Scipio Aemilianus)的带领下围攻迦太基,并在漫长而残酷的围攻后最终攻下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随后被摧毁,剩下的居民被卖为奴隶。

第三次布匿战争的结果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标志着迦太基作为一个大国的最终毁灭,也使罗马得以控制非洲富饶的农业地区和宝贵的贸易路线。这也标志着罗马在西地中海的竞争结束,使罗马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这场战争也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主要军事力量和古代世界的主导力量。

此外,罗马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的胜利也为罗马未来的扩张主义和侵略性外交政策开创了先例。它使罗马得以扩张其领土,控制更多的资源和贸易路线,这将是罗马共和国未来扩张的动力。

布匿战争的起因与结果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在征服意大利半岛后,积极向海外扩张势力,于是与占据西部地中海的强国迦太基发生了冲突。公元前264至前146年,两个强国为了争夺地中海西部的统治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由于罗马人称迦太基的腓尼基人为“布匿”。所以这次大战在历史上称为“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前后长达约120年之久。第一次布匿战争以迦太基失败而结束。罗马夺取了西西里、科西嘉和撒丁岛。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初,迦太基人在统帅汉尼拔的指挥下连战皆捷。但后来被罗马逆转胜势,迦太基被迫求和。在最后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军队长期围困迦太基城,致使城内发生饥荒。公元前146年春,罗马军队发起总攻,攻人迦太基城内。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迦太基人虽然顽强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城市沦陷。战争结束后,迦太基尚存的5万居民全部沦为奴隶。城市被付之一炬。

布匿战争确立了罗马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在长期的掠夺战争中,罗马获得了大量奴隶。他们成为支撑罗马社会经济的主要力量,奴隶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历史上将罗马称为“典型的奴隶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