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克式轻机枪和歪把子

捷克式轻机枪和歪把子(关于二战中国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日本的歪把子轻机枪)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22 07:37:39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关于二战中国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日本的歪把子轻机枪

二战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和日本军队装备的歪把子轻机枪各有其特点:

一、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就是解放后近十年的时间里还是装备我们解放军的主要的轻机枪。

该枪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完成退壳、复进、上膛、闭锁和击发。由于捷克式轻机枪的性能优异(子弹出膛初速度830米/秒,最远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900米,射速550发/分)、故障少、适应性强等特点,所以装备国家众多,配置数量大,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轻机枪。

二、日本军队装备的歪把子轻机枪:“歪把子”这个俗名描述了日本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日本6.5mm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

歪把子轻机枪的性能:子弹出膛初速度736米/秒,最远射程1500米以上,有效射程:600米,射速600发/分。

歪把子轻机枪在当时是日军唯一配置的轻机枪,其有三大特点:

1、在自动方式上,“歪把子轻机枪”采用了导气式工作原理(子弹产生的高压气就是枪支完成枪机的开锁/闭锁,退壳与进弹的来源),其自动机组件的总体结构以及动作原理基本上是当时乃至当今世界各国机枪普遍采用的方式。

2、采用了一个能从上面装入6个弹夹(合计30发枪弹)、形状酷似“漏斗”的装弹机。

3、能够使用当时日军配置的三八式步枪的6.5mm子弹和弹夹(可以装5个弹夹,30发子弹连发),单一子弹、避免了弹药混淆和运输品种的弊病。

电影风语者中日军的机枪怎么像是捷克式,而不是歪把子

你说的是日军二战时的九六式轻机枪或者九九式轻机枪,外号“拐把子”=“歪把子”+“捷克式” 

 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日军开始装备日本十一式6.5mm轻机枪,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歪把子”。尽管日军把“歪把子”视为“珍宝”,但经过一个时期的使用,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歪把子”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据史料记载,日本当时曾经把从中国获得的“捷克式”(即ZB-26)轻机枪与其“歪把子”对比,深感“自惭形秽”。如若与关内中国军队作战,作为步兵部队使用极其广泛的轻机枪,“歪把子”的“不争气”显然不能适应作战需要,更不能适应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扩张野心。于是日本军界特别是陆军,研发新型轻机枪的呼声日高,步伐也日紧,这与在日军基层部队中绝对不允许说日本国产装备不好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反差。日本军国主义就是这样,一方面大肆在部队中推行“愚兵”政策,打“武士道”的精神牌;另一方面又大肆收集武器装备在部队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改进。“拐把子”就是克服“歪把子”缺陷而诞生的产品。 “拐把子”在设计和研制过程中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其一,针对 “歪把子”存在的问题,力图一一对应地进行全面改进;其二,紧跟当时世界轻武器特别是轻机枪的领先成果,力图将其最大限度地体现在“拐把子”上。基于上述两点,一挺既有大和文化传统,又具欧洲特点的轻机枪——“拐把子”,被打造了出来。分析“拐把子”的“基因”成分,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加和式:

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相信经常看抗日剧的人都熟悉一把枪,日军机枪小队经常把一挺带双脚架的枪搁地上一架,然后就一阵突突突。可能有人听过这把枪的名字:歪把子。和三八大盖、王八盒子这类枪类似,这些日军制式枪械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日军的“歪把子”究竟有多垃圾呢? 

歪把子全名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陆军从1920年代开始使用的一款轻机枪,由于歪把子定型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故因此得名。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中国战场上被侵华日军广泛使用,因其枪托为了便于射手贴腮瞄准从而向右弯曲,所以被俗称为“歪把子”。日本一开始设计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时可谓考虑众多,早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时期,日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才明白机关枪对步兵的威胁性,尤其是敌军在冲锋时凶猛的机枪火力足够产生恐怖的压制。

但是在当时日军并没有轻机枪,无法由单兵携带来支援前线。所以自从1908年起,日本开始以霍奇克斯机关枪为蓝本,将三八式重机枪进行小型、轻量化改造,这就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由来。大正十一年式采用气动式设计,枪管前部拥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规格的6.5×50mm步枪子弹,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使用双脚架架在地面上射击,但关键时刻射手可以在枪口安装上刺刀来用以近身搏斗。 

十一年式轻机枪最亮眼的设计是采用弹斗供弹,在国际主流供弹采用弹链、弹匣等单独供弹方式时,日本率先在机枪上设计了“压弹机”,即装填架的弹斗。通过其开放的弹斗设计,十一年式可以容纳最多6个三八式步枪配备的5发标准弹夹(共30发),弹斗上方的盖子设计以及重力会不断使得弹夹下降并进入输弹位,依次反复。所以日军士兵只需要携带大量三八式步枪的步枪弹就能够通过反复利用5发标准弹夹来完成重装填,这比重新设计、制造机枪弹要省资源。

看了这么多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优势,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款极其优异的机枪,但事实恰恰相反。“歪把子”最大的缺陷就是子弹射击的流畅性,由于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十一式机枪非常容易发生卡壳、退壳不流畅的问题,所以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常年配备油壶,用以给子弹外壳刷上润滑油。在现实情况并不这么理想,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作战的日军由于环境温度高,即使实现涂抹了润滑油,也并不能取得多少效果,在和美军步兵使用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其实其武器定位是轻机枪)对射时,几乎完败。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理论射速虽然是500发每分钟,但是由于各种繁琐的装填步骤和机械故障,这款机枪几乎无法达到设计射速。且在实战中诸如枪管过热、环境敏感、结构复杂难以保养等问题也成为了日军机枪手的噩梦,而其“歪把子”的大名也注定了这款机枪枪托过歪,使得经验不足的机枪手在射击时准星反而会大幅偏向。 

 由于性能过于糟糕,一线部队抱怨不断,所以从1936年起日本陆军开始用九六式轻机枪来替代“歪把子”,1939年更是有了九九式轻机枪,但由于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制造规模过于庞大,中国战场上的侵华日军仍在大规模使用“歪把子”,加之日本持续扩军,十一年式机枪并未随着新款机枪投入使用而退役。

日本的“歪把子”与捷克的ZB26轻机枪对射为何不占优势

一、威力和精度“捷克式”发射各种7.92×57毫米毛瑟尖弹,弹头重量在10-12.8克,初速为830米/秒,枪口动能超过3400焦耳,而“歪把子”发射的是6.5×50毫米三八式有坂步枪尖弹,弹头重约9克,枪口动能在2600焦耳左右,明显低于前者。有坂步枪弹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小口径”枪弹,其弹壳较短、弹头细长,其优点是后座力小、射击精度好,但这种枪弹用在以压制敌人为主要目的的机枪上,就明显感觉到其威力不足,远距离上杀伤力小,而且日本战时生产的枪弹工艺性较差,在发射时的高压作用下,弹壳容易断裂,所以包括“歪把子”在内的日式机枪上大多有油壶这个部件,用以在枪弹进膛前对其表面进行润滑。而“捷克式”使用的7.92毫米尖弹由于初速高、弹头重量大,因此存能性好,对远距离目标的压制能力和威慑性远高于6.5毫米枪弹,这也是日本后期专门开发7.7毫米的99式轻机枪的主要原因。但7.92毫米枪弹重量偏大,加上战斗状态下“捷克式”的枪弹是装在弹匣内携行,故在同等负重条件下,其携弹量相对使用6.5毫米枪弹的“歪把子”要少一些。在精度方面,“捷克式”的枪管和瞄准基线都比较长,瞄准时也较“歪把子”方便一些,而且射速相对较低,因此前者的精度要比后者高出一筹。在保留至今的相关史料中,日军对中国军队“捷克式”机枪的火力与准确性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但“捷克式”的后座力很大,发射时后座比较明显,为抵消后座力其枪托底板内装有减震弹簧,加上它的雪撬板式脚架底抓地能力不强,因此在连发时跳动比较厉害,不是富有经验的射手,很难用它打出理想的点射精度。反观日军方面,对轻机枪等武器的射击精度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在战争初期,射手相对中国军队来说更训练有素,在实际战斗中“歪把子”与“捷克式”的精度应该是不相上下。二、结构原理仔细比较两枪就可以发现,“歪把子”的结构要比“捷克式”复杂得多,换言之就是更为原始,更接近于轻型化的重机枪。尤其是“歪把子”外形上最明显的特征——供弹漏斗这一部分,不仅零件体积小、数量多,而且加工装配要求比较精确,与其相连的枪机上相应的连动机构加工也很繁琐。虽然“歪把子”的枪机部件看起来形状相对要简单一些,但其机匣内还有一个闭锁闩块,机匣对应的位置上必须要加工出相应的闭锁槽,加工难度自然提高许多。而“捷克式”采用了相对简单的枪机偏移闭锁原理,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加工也比较容易。而且该枪采用了上置弹匣供弹方式,供弹时可借助子弹自身的重力,省略了“歪把子”上结构复杂的供弹漏斗机构,在简化结构的同时,还减轻了枪械的全重。因此,日本后来设计的96式、99式轻机枪也都改成了这种上置弹匣的供弹方式。总体说来,“捷克式”在结构原理以及零件数量、加工成本等方面,均优于大正11年机枪。三、火力持续性影响火力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是供弹机构的容弹量。仅从容弹量来看,“歪把子”为30发,“捷克式”为20发,前者多于后者。但两枪的供弹原理不同,实际使用过程有很大区别,所以还必须考察两者在战斗条件下的再装填速度。“歪把子”的30发供弹漏斗,每次直接装入6个分别装在5发桥夹上的弹夹,而“捷克式”使用预先装满的20发弹匣供弹。“歪把子”弹斗内的弹数比“捷克式”多10发,而且打空的桥夹自动弹出,没有取下空弹匣的动作,枪弹打光后,弹药手只要打开弹斗上方的压弹杆,将准备好的一摞6个弹夹装入,再将压弹杆盖上压住枪弹即可。而ZB26本身弹匣容量只有20发,而且打完后还要有取下空弹匣的动作,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弹数自然要少一点。前述的比较是在ZB26的弹匣预先压满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是射手面对的是刚刚补给来的成箱的弹药,那“歪把子”就更占优势,因为日本生产的6.5毫米枪弹都是预装在5发桥夹上的,开箱后即可直接取出装枪射击,而“捷克式”还需要一个往弹匣内装弹的过程。从两枪诸元可以看出,在全枪长和重量方面,“歪把子”比“捷克式”要稍轻便一些。但在人机工程方面,两者却各有千秋。由于“歪把子”枪身左侧有一个大型供弹漏斗,瞄准装置只得偏在枪身右侧,为方便瞄准,鱼尾形枪托从握把向后的部分也不得不偏向右侧,这也是该枪为何称为“歪把子”的原因。但该枪的重心却位于枪身左侧,加上枪托和枪身中心线并不同轴,其后座力传递时同时存在上下和左右两个方向的偏转力矩,同时射手不得不尽量将头部向右倾斜才能构成瞄准线,这就增加了操作难度,时间一长必然会因为疲劳而影响瞄准。而ZB26轻机枪其枪托设计在操作时就要便利得多,且枪托底部有可折叠的肩托板,对于机枪仰俯射击转换十分有利。“捷克式”由于弹匣位于机匣正上方,瞄准基线也是偏置的,不过是偏在左侧,射手在正常抵肩姿势时就可以构成瞄准。所以从枪械实际射击时的操作舒适性来说,“捷克式”要远远优于“歪把子”。

捷克式和歪把子,哪个性能好

综合性能捷克式好。捷克式可靠性高。歪把子的优点是有效射程远,点射精确,并且和三八大盖子弹完全通用。但由于歪把子的可靠性太差,太容易发生故障,所以不及捷克式。当时大多数国家对轻机枪的要求是:必要时单人可以简单完成连续射击操作。捷克式完全没问题,但歪把子在战斗时必须两人操作,没有弹药手,歪把子射手会很吃力。美军曾对歪把子进行过测试,一挺状态良好的歪把子在最好的条件下,也只能保证500发射击不出问题。要知道一把轻机枪的可靠性是最关键的,可靠性不好,满分一百分已经扣去了60分以上,其他再好也没用。举例子,在战场上,敌我突然遭遇,举枪射击,如果我没你快,被你打倒,那没话说。但如果是手里的枪出了问题,明明我可以打倒你,却因为枪出故障,被对方打倒,那真叫死不瞑目。剿匪英雄杨子荣就是这么牺牲的。而且二战中,日均内部有不许公开说国产货不好的默认规矩,但确有两个例外:一个是零式初期型号的防护问题,另一个就是歪把子的可靠性。这两个问题都是日均均方公开埋怨的。

“歪把子”和“捷克式”哪种机枪更好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两种机枪歪把子: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歪把子”的结构设计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力图最大限度地遵从并且创造性地实现军方对战技性能的要求;二是力图最大限度地吸收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枪械原理。先说第一个,日军的作战思想就是用最少资源达到最大的效果,对枪械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宁愿少打少打几发子弹,也要打得准,所以歪把子的单发精度还是不错的。其次采用新技术和创造性的思想,新技术不说了,创造性在于不采用弹夹供弹,而采用弹斗供弹,理论来讲,只要不停的向弹斗压弹,机枪是不会有火力间隙的。ZB-26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制的一种轻机枪。捷克式也采用当时的一些新技术,从三十年代的眼光来看,捷克式的结构非常简单,而且加工也不需要高深的工艺,只要有相关得详细图纸,一般的受过基本训练的技工利用较少得机器就可以制造。那么这两种枪的优缺点有哪些呢,我们来做个比较首先精度,歪把子的精度高于捷克式,原因有两个,一个设计当初歪把子要求就比较高,其次捷克式弹夹在正上方,不利于瞄准。第二,火力,理论来讲歪把子火力好于捷克式,因为歪把子可以持续供弹,而捷克式采用20发弹夹,实际上呢歪把子不如捷克式,主要源于歪把子的弹斗设计,歪把子可以压5发一组共6组30发在弹斗内,但是由于设计复杂,经常卡克,导致歪把子自带油壶对子弹进行润滑,而且压单对副射手要求极高;捷克式式单人可以轻易完成换弹夹。第三,稳定性和故障率,这方面捷克式也远好于歪把子,歪把子设计过于复杂,导致事倍功半;捷克式设计简单,经济高效,生产也较为容易。总的来说,歪把子是一把设计思想独特的枪械,想法是好的,但是不符合实际作战需求,是比不上捷克式的,因为日军最后用96式轻机枪替代了歪把子,而96式轻机枪正是在捷克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96式轻机枪比捷克式最大的改进是用容纳30发子弹的曲型可卸式盒状弹匣替换了原来捷克式20发直式弹夹。

二战时期,备受中国士兵喜爱的捷克造,性能究竟如何

捷克式轻机枪是我国抗战时期最主要的轻机枪之一,该型号轻机枪研制成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与日本的歪把子轻机枪属于同一时代的产品。由于日本的工业水平有限,二战时期日本的很多枪械仍然采用一战前的技术,远不如欧洲国家的枪械技术更先进,因此捷克式轻机枪理论上的实战能力丝毫不亚于歪把子轻机枪。

从威力的角度来看,捷克式轻机枪采用7.92mm的子弹,子弹初速和有效射程均超过歪把子机枪。而且捷克式轻机枪的枪身轻便,适合士兵在移动作战的时候使用。歪把子机枪使用6.5mm的子弹,威力和射程均不如捷克式,在实战中的压制能力明显不如捷克式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的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在实战中能够更换枪管来快速降温。因为结构简单的原因,捷克式轻机枪的故障率也非常低,在作战的时候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

日本的机枪结构都比较复杂,故障率相对比较高,而且日本的歪把子机枪需要给子弹刷油才能够保证射击的稳定,这种奇葩的设计造成了歪把子机枪过于依赖副手,大大降低了歪把子机枪的灵活性。虽然捷克式轻机枪理论上比日本歪把子机枪更加好用,但是在真正的战场上,日本的空中优势和炮火优势明显,捷克式轻机枪常常没有发挥的空间。

而且日本机枪手都经过严格的训练,作战经验和训练水平相对较高,这也弥补了歪把子机枪本身的不足。因此两种机枪在战场上相遇的时候,捷克式轻机枪反而占不到太大的便宜。总的来看,捷克式轻机枪是一把非常实用的机枪,我国在二战时期共装备10万挺捷克式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为我国抵抗日本侵略者立下了极大地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