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德尔的复活概括

亨德尔的复活概括(亨德尔的复活概括 亨德尔的复活讲的是什么)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23 00:30:12 浏览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亨德尔的复活概括 亨德尔的复活讲的是什么

1、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ederic Handel,1685—1759),出生于德国哈勒城,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年少时多在意大利游历,吸收了大量意大利音乐文化,然而并没有逗留在意大利,而是转向英国进行清唱剧的创作并对其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亨德尔的幼年经历比较特殊,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认为音乐是一种卑劣的技艺,并不同意小亨德尔学音乐。于是,亨德尔只有私下偷偷练习古钢琴。 3、勤奋的练习,加上天分突出,小亨德尔被偶遇的大公所发掘。大公说服了他父亲,同意让他全身心投入去学习音乐,在此期间他随作曲家、风琴演奏家查豪学习了键盘乐器和作曲,也学会了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 4、茨威格的这篇《亨德尔的复活》主要讲述了在意大利歌剧由于语言以及演唱形式,逐渐被大众冷落之际,亨德尔遭遇了人生的大难,中风偏瘫,医生都觉得他不可能再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对于医学发达的现在,中风偏瘫对于一般人来说,也不啻为是致命的打击,可能一辈子就只能做做基础的自理,想要再发展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是不太现实的。 5、可是艺术和信念对于人来说,真的只是唯心主义的自慰,没有科学依据吗?上学那会儿我是完全认同科学的教义,以科学为纲的,然而现在我逐渐意识到,科学也只不过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分支,它可能任何事情都有所依据,但是正如宇宙中,相对于可见的星际,更多的是无法观测的暗物质。我们不能否认科学的所谓科学性,但那些已经研究出来的内容,也只是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更多的仍然等待人类去发掘。

分别概括出《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14个瞬间

1. *** 二世的辉煌:拜占庭的陷落; 2.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3.亨德尔:亨德尔的复活; 4.鲁热:一夜之间的天才;5.拿破仑:滑铁卢的一分钟; 6.歌德:玛丽恩巴德悲歌; 7.苏特尔:黄金国的发现; 8.陀思妥耶夫斯基:英雄的瞬间; 9.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10.列夫·托尔斯泰:逃向苍天; 11.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斗争; 13.西塞罗:生命的最后四年; 14.威尔逊:梦想与失败。

人类群星闪耀时14篇每章概括

  1、穆罕默德二世的辉煌:拜占庭的陷落。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陷落,欧洲文明开始了新纪元。   2、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1513年9月25日,想必他翻过那座山的一刹那,就已经从历史的眼睛里望见了永恒。欧洲人,发现了地球上迄今未知的最后一片碧蓝而未知的海洋,太平洋。   3、亨德尔:亨德尔的复活。他在瞬间中迸发的灵感,为他谱写了永垂不朽的圣歌《弥赛亚》,并让其在激情中复活。   4、鲁热:一夜之间的天才。1972年4月35日,法国军队默默无闻的年轻上尉,有感于神召,谱写了一曲激昂斗志的《马赛曲》,流传至今。   5、拿破仑: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少将格露希尔未能及时增援,拿破仑的时代结束了。   6、,歌德:玛丽恩巴德悲歌。1823年9月5日,歌德从卡尔斯巴德到魏玛途中的马车厢里写下了著名的爱情悲剧《玛丽恩巴德悲歌》,这也是他告别激烈而炙热的爱的痛苦,进入平静祥和、勤奋写作暮年的序曲。   7、苏特尔:黄金国的发现。1848年1月,苏特尔在他的农庄里发现了黄金,从此引发了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殊不知也是其厄运的开始。   8、陀思妥耶夫斯基:英雄的瞬间。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最关键的时刻,刑场一幕,使其心理开始了深刻的变化。   9、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菲尔德在1866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通过海底电缆从美洲向欧洲传来清晰的电报信号。   10、列夫·托尔斯泰:逃向苍天。   11、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斗争。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人终于抵达南极点,却被阿蒙森捷足先登。   12、列宁:封闭的列车。1917年4月9日,列宁从苏黎世火车站登上开往俄国的列车,这趟列车就像一枚炮弹,摧毁了一个帝国,却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13、西塞罗:生命的最后四年。西塞罗捍卫共和,却在公元前43年12月7日被政敌安东尼的部下残忍杀害。   14、威尔逊:梦想与失败。威尔逊领导着美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却在失败中结束政治生涯。

经典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之亨德尔的复活

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不知道是谁,但据说他写的曲子《哈利路亚大合唱》却非常出名,也因此形成一个惯例,大家去歌剧院听到以圣经题材创作的广为人知的清唱剧《弥赛亚》到第二幕终曲时便会全体起立合唱。 弥赛亚我不懂,这位作曲家我也不认识,但他的故事却深深打动着我。 52岁的亨德尔突然中风,半身瘫痪,医生甚至断言他后半辈子可能就是这样了,或者更糟糕会全身瘫痪。然而,亨德尔即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也未曾放弃对音乐的热忱。 当时医生建议泡每天泡热泉水理疗可以有助于他的瘫痪延缓,但最多一天三小时,而他却冒着生命危险,一天呆在热泉水超过九小时。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对音乐的热忱他战胜了瘫痪,恢复了正常。 解除了疾病,他把生病期间对音乐的渴望全投放在曲上,才思如泉涌,连续创作了三部歌剧,三部清唱剧。而因为战争他投资的歌剧院无人问津,濒临关闭,债台高筑。 他绝望了,没想到自己没被疾病打倒却被残酷的生活绊住了脚,他甚至后悔恢复健康。他浑浑噩噩地生活着,直到有天收到崇拜他的剧作家寄过来的剧作《弥赛亚》。 随意翻开《弥赛亚》的脚本,只一眼就让他沉浸不可自拔,重新燃起了他创作的激情。他把自己囚禁在工作室,不眠不休,仅三个星期就创作出让世人惊叹的《弥赛亚》。 亨德尔也随之精神为之一振,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也能他低头屈服,无论什么都不能消磨他生活的勇气。哪怕后来他的双臂瘫痪了,双腿痉挛,最后双目失明,也无法让他停下创作的脚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登上了指挥台,享受着歌唱带给他的激情。也就在那个耶稣受难日,可敬的老人精力耗尽,告别了喧嚣的尘世,在钟爱的事业中获得永生。 音乐不仅可以带给我们轻松和宽慰,也会带给我们勇气和力量。无论遇到多少苦难,我们都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无论走过多少艰辛,我们都可以寄情于歌。

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亨德尔的复活

历史瞬间:1741年,音乐家亨德尔从偏瘫中奇迹般康复创作经典圣歌《弥赛亚》 亨德尔—— 一个和贝多芬一样倔强的老单身汉。 凡是结了婚的音乐家,愿意同世俗欢好,往往衣冠楚楚,举止文雅。比如海顿和莫扎特。 对贝多芬最好的描写是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 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他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 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似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 从这里我们可以类推出亨德尔的形象。就独立意识而言,海顿和莫扎特这样的艺术家可能更容易屈服,而亨德尔和贝多芬这样的艺术家则不易妥协。 1737年,内外交困之下的亨德尔中风了,年已52岁,中风偏瘫,音乐生涯几乎终结。经过几个月的温泉疗养,他奇迹般地重新站立起来。1742年完成经典清唱剧《弥赛亚》。 即使被困,犹如被投入无形的坟墓,内心也有不可捉摸的力量,这神秘滚烫的泉水就是他生命中的原动力。 管风琴声,犹如无形的方石,垒起层层高塔,奇妙地直耸到无形的顶峰。只有在音乐中,亨德尔才能找到自己的圣殿。 从冥界回来的亨德尔又毫不迟疑地全力投身到工作中去了,他怀着如痴如狂的工作热情和双倍的创作欲望。灵感如同长期积蓄的泉水汩汩喷涌,永不枯竭。接连创作了四部歌剧。然而,王后的逝世和战争让剧场债台高筑。经济上的因素令这位勇士走投无路,渐渐崩溃。他离群索居,心情也越发抑郁。相比于灵魂麻木,还不如半身不遂。1740年,亨德尔越发感到自己是个饱受打击的失败者,昔日的荣誉已成炉渣和灰尘。他对一切都感到厌倦,像重病缠身,他懒得说话,懒得写作,懒得弹奏和思考,甚至厌倦了感觉,厌倦了生活。 “你要极力扬声。”紧紧抓住这句话,将它托持、高举、挥舞、延伸、拉展、充满整个世界。让所有这些声音充盈、升高、转换,然后在有节奏的合唱中聚合并分散,让他们顺应着声响的天梯上上下下。歌声将随着小提琴的甜美弓法而悠扬,随着长号清亮的吹奏而热烈,在管风琴雷鸣般的声音中咆哮。 赞美之声已然充满他的心胸,在弥漫,在扩大,就像滚滚火焰喷涌而出,使人感到灼痛。这声音,在拥挤,在攒动,要从他心里迸发出来,向上飞升,回到天空。他无法停住,就像一艘被暴风雨鼓起了风帆的船,一往直前。四周是万籁俱寂的黑夜,潮湿的夜空静静笼罩着这座城市。他的心中却一片光明,别人听不见乐音,在他的房间里所有的音乐声都在齐鸣。 这个人着魔一般投入创作,不知道时间和钟点,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他完全生活在一个只用旋律和节怕器来计量时间的环境里。他的身心完全被从心灵深处涌出来的奔腾激流席卷而去。神圣的激流愈湍急,愈奔放,作品也愈渐尾声。他被囚禁在自己的心灵中,只是踩着有节拍的步伐。不久前还是贫乏枯燥的言辞现在已成了生气勃勃,永不凋谢的声音。 宽敞的大厅显得阴暗、寒冷、潮湿。但是,一件奇特的事情发生了,当宛若激流奔腾的多声部合唱刚刚转入低鸣,坐在长椅上七零八落的人就不由自主地聚拢在一起,渐渐形成他们每一个人都从未听到过如此雄浑有力的音乐。他们仿佛觉得,如果单独一个人听,简直无法承受这千钧之势;如此强有力的音乐会把他冲走、拽跑。他们愈来愈紧地挤在一起,好像要用一颗心听,恰似一群聚集在教堂里的虔诚教徒,要从这气势磅礴的混声合唱中获取信心。那交织着各种声音的合唱不时变换着形式。在这粗犷、猛烈的强大力量面前,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的脆弱,然而他们却愿意被这种力量攫住并带走。一阵阵欢乐的情感向他们所有的人袭来,好像传遍一个人的全身似的。 闸门已经打开,声乐的激流又年复一年地奔腾不息,再也没有什么能使亨德尔屈服,再也没有什么能把这位复活了的人重新压下去。他抵住了一切逆风恶浪。 1759年4月6日,七十四岁的亨德尔身染重病,双目失明,硕大的身体一动不动地躺着,但正如一个空的贝壳能发出大海怒涛的声音一样,那听不见的音乐声还在他的心底轰鸣,这音乐比他以前听到过的所有音乐都更悦耳,更奇异。音乐的滚滚波浪缓慢地从这精力殆尽的躯体中带走灵魂,把它高高举起,送入飘渺的世界。汹涌奔流的音乐永远回荡在永恒的宇宙。 ——茨威格的作品充满想象力。把非具体的情绪渲染的真切可感,贴近读者。语言千折百回,淋漓尽致,重注音节的和谐。原本是是简单的记载,到了茨威格手中立刻铺展成一副巨大的富有情感的画卷。形象,更形象,这就是茨威格。茨威格的写作有画面意识,前后的铺开与缀连过渡自然,描写饱满,句式多变化。是学习写作的良好范本。

人类群星闪耀时亨德尔的复活写了一个什么的事件

事件概述:亨德尔的身体日渐不适,生活没落的他受到友人的书信启发,昼夜不停地完成了使他名满天下传世之作《弥赛亚》。人物特点:亨德尔热爱音乐,卓越的天生才能使他不甘平庸,不愿向命运屈服,在病魔的肆虐后,他找回了自己,音乐给予了他无尽的力量。“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将尼采的这句话稍作修改:“当你期盼希望,希望也会回看你。”用在德国作曲家亨德尔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的一生都与音乐息息相关,从未疲倦。这就是亨德尔,曾“死”去又复活的亨德尔的故事。

不屈的意志

人类群星闪耀时——亨德尔的复活 最近正在看的书,《人类群星闪耀时》。 看完前三篇,作者茨威格更多的是赞美人类顽强的意志品质,可以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书写历史新篇章。 巴尔沃亚,横渡大西洋,翻山越岭,穿过沼泽,热带雨林,忍受着赤道地带的炎热,疾病, 其艰难程度堪比地狱级,最终凭着顽强的意志,第一次看到了地球上最后一片陌生的大洋——太平洋。 穆罕默德,凭借着不惜任何代价攻占拜占庭的决心, 不仅造出威力更大的火炮,花费成百上千的人力运往前线, 还富有创造力的想出了通过陆路,翻山越岭,将战舰从一片海域拖到另外一片海域的奇点子。 就算是在今天,谁听了不认为天方夜谭,不切实际。而他不仅敢想,而且大胆的执行,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第三篇亨德尔的复活,又是人类坚强意志典型体现。 因为亨德尔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瘫痪,焕发了他第二次生命继续创作。 对音乐创作的无限热爱和信仰,让他走出颓废,从事业的最低谷爬了起来,创作了被后世传诵的名曲目。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知道人类成功的密码是公开的,透明的——99%的努力+1%的运气。 但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呢?有人始终在山底徘徊,有人在半山腰折返,有人离山顶仅有一步之遥。 区别就在于99%的努力,需要人们靠无与伦比的意志,永不不放弃的精神去完成。 有碗鸡汤实在有毒:如果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可往往现实恰好相反,当我们选择出发的时候,全世界都阻挡在我们面前。 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道路坎坷,各式各样的诱惑,困难重重。在困难面前,如果意志薄弱,困难就会被无限放大,不可战胜。如果意志坚定,始终不屈服,不放弃,困难就会变得渺小,不值一提。 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意志,“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故事概要,越详细越好

内容简介

1、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找庇护(不朽的逃亡者):1513年9月25日,富有冒险精神的西班牙巴尔沃亚随船到达南美洲,去开拓和寻找财富,他不仅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还赶走了新派来的总督。但是,被他赶走的船队主人却回到了西班牙,向西班牙宫廷举报了他的恶劣行为。

为了避免西班牙宫廷的惩罚,他决定率先去寻找南美大陆的财富,以此来庇护自己的安全,在艰苦的旅途之中,他成为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文明中的人类,并且他知晓了不远的国度中还有存有无限黄金。而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皮萨罗为了抢夺功劳背叛了他,联合国王派下的新总督一起将其暗算。

2、拜占庭的陷落: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经过数次激战始终不见成效,此时这位天才皇帝想出一幕惊险之棋,将战船从陆地运送到拜占庭防守薄弱的靠海一隅,最终因为拜占庭疏忽的一座小门--凯尔卡门的发现,奥斯曼帝国毁灭了拜占庭这一人类文明的精华。

3、亨德尔的复活:1741年8月21日,落魄而江郎才尽的作曲家亨德尔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赎。

4、一夜天才:1792年4月25日,年轻上尉鲁热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长的邀请,为莱茵军创作一首战歌,4月26日凌晨,《马赛曲》诞生了。此歌一出立即传遍全国大街小巷,激励着军人去战斗,去胜利。而此歌的作者鲁热却无为人知,并且一生穷困潦倒,他只做了一夜的天才。

5、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6、玛丽恩巴德哀歌:1823年9月5日,歌德在离开玛丽恩巴德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心中对于那里一位少女的思念,悲不自胜,写下了晚年最著名的爱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从此歌德痛定思痛,踏入了另一个创作高潮,写出了《浮士德》等伟大著作。

7、黄金国的发现:1848年1月,约翰·奥古斯特·苏特尔在自己的领地,今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混合在泥沙之中,从而掀起了持续四年横扫世界的“淘金热”。人们不再劳动而是拼命的淘金,世界各地也涌来了无数的淘金者,他们霸占了属于苏特尔的财产和土地,最终使苏特尔家破人亡。

8、壮丽的瞬间: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与反动的政治活动被逮捕并处于死刑,在执行死刑之际一纸官文的到来改变的死亡的命运,死刑不再,改判服役和当兵。陀思妥耶夫斯基历经磨难而幸存和日后的军旅生涯给了其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其一生创作和思想的转折点。

9、飞越大洋的一次通话:1858年7月28日,在美国实业家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立志要铺设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海底电报电缆,准备妥当后的首次铺设便遭遇失败,坚定的菲尔德终于在第三次铺设时成功,人人奉菲尔德为英雄。但好景不长,电缆的失灵又使愤怒的人们反过来炮轰抨击他。时隔六年,决心不减的菲尔德再次尝试终于成功。

10、逃向上帝:列夫·托尔斯泰未完成的剧本《黑暗中的光明》之续尾。

11、封闭的列车:1917年4月9日,列宁登上了从瑞士过境德国回到俄国的列车,这列封闭的列车就像一枚炮弹,把革命的导师送回了祖国,打垮了一个帝国。

12、南极争夺战: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但是他们之前一个月挪威人阿蒙森的队伍已经先他们到达,失望的斯科特同其他四人在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在他留下的笔记本中记述了斯科特对国家的自豪和对家人的思念。

13、西塞罗:古罗马生命最后的4年。

14、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美国总统威尔逊以保障人类永久和平为梦想,却惨遭失败。

扩展资料

序言

任何一个艺术家也没法把一天的24小时都用于艺术创作,所有那些特色独具、生命力旺盛的神来之笔往往存在于那难得而又短暂的瞬间灵感火花的闪烁。历史也是如此,这被世人赞颂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的历史,也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

尽管歌德曾满怀敬意把历史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太多不可胜数的被我们熟视无睹和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像艺术创作和生活中到处遇到的那种情况一样,那些令人震撼的非常时刻并不多见。

这个作坊里常常只有一个编年史家,冷漠而又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一件的事实当成一枚一枚的珠子串连成一个数千年悠久的长链,因为那些历史的尖锋时刻都需要太长的酝酿时间,每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一个民族里,为了产生一个天才,总是需要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伴随着无谓流逝的漫长岁月。

不过,诚如在艺术上一旦出现一个天才就会影响百年的文化史一样。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

这些平时悠哉游哉按顺序发生或者并驾齐驱而来的事件,都压缩在这电光火石般的一刻。这一刻可以决定一切:个人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种极富戏剧性并且生死攸关的时刻。往往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常常只发生在某一分钟。虽然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里都是难得一见的。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之上。在此。我将从不同的时代和领域回顾那些群星闪耀的某一刻——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时刻。

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历史黑夜。我并不会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删已发生的一切的内在真实性,因为历史——这个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已经把那些时刻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须任何外来的帮手,而且,伟大的历史凌驾于所有的作家之上,谁都甭想超越他。

斯蒂芬·茨威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群星闪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