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罗哈事故分析

阿罗哈事故分析(一架飞机在7000米高空突然裂开,空姐被吹走,后来怎样)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23 21:11:03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一架飞机在7000米高空突然裂开,空姐被吹走,后来怎样

2020年1月8日,一架波音737-800飞机在伊朗境内坠落,飞机上176人全部遇难;2020年1月9日,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C-130运输机在降落时左侧发动机突然起火,飞机直接冲出跑道……“飞机事故”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世界范围内共发生8起重大飞机事故,导致257人丧生,“飞机事故”几个字弄得人心惶惶,很多人出远门都不敢选择飞机了,但即使是这样,2019年仍然是飞机事故有记录以来最安全的年份之一,平均550万架次航班才会出现一次致命事故。

说出来你不信,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其次才是火车,但另一方面,飞机一旦在飞行中遭遇事故,生还率又是最低的。今天要说的飞行事故发生在32年前,一位空姐在7300米高空中醒来,然后在清醒状态下坠落2分钟,但除她之外飞机上所有人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988年4月28日,一架波音737-200型客机正停在希洛机场准备起飞,该飞机是阿罗哈航空公司往返于夏威夷的希洛岛和檀香山的定期航班,“工作”已经19个年头了,每天都要往返多次(整个航程仅35分钟),是公司的“资深老员工”。

最后一名乘客也上了飞机,机长罗伯特·舜施泰莫便有条不紊地发动了飞机,他今年44岁,已累计8500飞行小时,其中6700个小时都是波音737机型。副机长马德林·汤普健斯36岁,累计8000飞行小时,经验也非常丰富,飞机共载有89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

下午1点25分,飞机正式起飞,这位“老伙计”又开始发出某种响动,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并没有特别在意。

下午1点48分,飞机已经爬升到巡航高度24000英尺(7300米),突然客舱内传来一阵巨响,声音大到掩盖了人们的惊呼声——飞机的顶部竟然撕裂开了一个大洞!由于“拉链效应”,那个大洞正在继续扩大,5.6米长的飞机蒙皮都没了。你想想,在7300米的高空,飞机的天花板突然没了,那该多么绝望?

空姐米歇尔·本田原本站在15~16排中间的位置,飞机顶部一破洞,她直接被猛推到机舱地板上,意识到事情的可怕性以后,她凭借着超高的专业素养迅速站起来安抚受惊乘客,另一位空姐珍·佐藤-富田也一样被猛推到地板上,但同样快速站起来安抚乘客。

然而第3位空姐,56岁的克拉拉贝尔·兰辛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她正好位于大洞的正下方,正在给乘客们倒水,伴随着一股强烈的吸力,可怜的兰辛直接被吸出了机舱外……乘客们都呆住了。

7300米高度的氧气已经非常稀薄了,加上时速300海里的强风、约零下50度的严寒,所有人都危在旦夕,最危险的就是刚刚被吸出去的空姐兰辛,突然失压加上高浓度的氧气,这会直接导致她瞬间清醒,换句话说,她被吸出机舱后会清醒地看着自己下坠!这是多么绝望的事情。

与此同时,驾驶室内的机长和副机长的头部也被吸力强烈拉扯,但他们快速冷静了下来,副机长立马联络卡富鲁伊机场,并要求紧急降落,机长负责想出最佳迫降方案,幸运的是他们降落在预定跑道上了,多亏了罗伯特机长高超的驾驶能力,飞机上93人安全降落。

只有那位即将退休的空姐兰辛遇难了,当时她坠落在下方的海面上,从7300米高空下坠,海面的受力面只有一点,比那水泥地都要坚硬,所以兰辛在碰到海面的那一瞬间,就死亡了。

事后,美国国家交通安全运输委员会(NTSB)展开全面调查,原来是因为该飞机经常在带盐水的空气环境下工作,金属早就疲劳了,铝片之间的黏合剂也失去效用,所以飞行途中天花板直接“飞”走了。

报道称,该飞机在19年里起飞和降落达到89090次,但它原本设计的飞行周期只有75000次,这位“老伙计”早就超额工作了,所以导致了这次空难。

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事故的调查结果

在事件后,美国国家交通安全运输委员会(NTSB)展开全面调查。最后总结,事故是由裂缝氧化导致金属疲劳引起的(飞机经常在带盐水的空气环境下操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黏合铝片的铝片黏合剂失去效用,而这个问题早在飞机制造时已经出现。当黏合剂失去效用时,水份就能进入机体空隙,继而开始氧化。因为氧化的部份体积比下层的金属大,两片金属片被迫分离,令该处的铆钉承受额外的压力。同时机龄也是此一事件的关键因素,当时客机已使用了19年,同时已经作了89,090次的飞行,超过了设计时预计的75,000次飞行。结果,当时所有美国各大航空公司都决定淘汰老旧的客机,以防事件重演。同时规定在特定机龄,飞机必须接受额外的维修检验。根据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局官方的报告,指出有一名乘客登机时发觉机身有裂痕,可能构成危险,但并没有告知任何人。裂痕的位置位于登机门附近,此裂痕很可能就是飞机经过89,090次飞行所造成的金属疲劳。因该航线是短程航线,一天往返多次,而当时在全球的737客机中,该机的飞行次数名列第二。后来,美国众议院在1988年通过飞行安全研究法案(Aviation Safety Research Act),这法案提供更严谨的研究,来断定将来的空难可能原因,以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事件中的两名机师后来继续在航空公司工作,罗拔·舒安史迪甸拿在2005年8月退休,而马德林·汤普健斯则仍然是其中一条航线上的波音737-700客机机长。

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事故的事件经过

在1988年4月28日,飞机(编号N73711)在当地时间13:25从希洛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檀香山。飞机载有89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飞机在起飞和爬升时并没有异象。大约在13:48,飞机爬升至巡航高度24,000呎(7,300米),距离卡富鲁伊东南偏南23海哩(43公里)处,此时机体前端左边一小块天花板爆裂,机舱瞬间失压,导致由驾驶室后方一直到机翼附近的一大块机舱天花板被撕裂而脱离机体。当时副机长马德林·汤普健斯(Madeline Tompkins)的头部被向后扯,她看见机舱和驾驶舱好像已经分离。机长罗伯特·舜施泰莫(Robert Schornsteimer)向后望,原本应该是头等舱的天花板处却看见天空。汤普健斯立即联络卡富鲁伊机场,并要求紧急降落。在瞬间失压当时,机舱服务员主管克拉拉贝尔·兰辛(Clarabelle Lansing)站在飞机第5排座位的位置,正回收客人的杯子。根据乘客的描述,兰辛被气流扯进机体的破洞,然后再被吸出机舱外。航机的内部虽然设计了网状的可控制范围机身破裂区(controlled area breakaway zones),目的是在飞机不幸发生破裂时至少能将破裂范围控制住,尽量保持机体的完整性。不过当时飞机的机龄已经十分大,再加上机身严重锈蚀,令铆钉的压力增加至不能承受的水平。以致于第一块控制区损毁后却造成更大范围的损毁。根据小型破裂理论(small rupture theory),未能解决小问题会导致问题迅速恶化,这原理也称“拉链效应”(zipper effect)。空服员米歇尔·本田(Michelle Honda),当时站在第15和16排之间。事件当时,她被猛烈地抛向机舱地板。之后,她爬起并走到机舱前排的位置,协助安抚受惊的乘客。另一位空服员珍·佐藤-富田(Jane Sato-Tomita),当时站在机舱前排的位置,遭脱落的残骸击中而受伤,并同样地被抛到地板上,她在其他乘客的紧握下保住性命。飞机在当地时间13:58安全降落在卡富鲁伊机场02跑道。事件中,有65名乘客受伤,7人重伤,该客机机体严重损毁。奇迹的是,这次事件只有一人死亡,其余乘客全部生还。因为机体严重毁损无法修复,由卡富鲁伊当地的金属回收人员解体报废。而其中一条安全带,和一批飞机在解体场拍摄回来的相片,现在存放于茂宜岛上的纸飞机博物馆(Paper Airplane Museum)。

30年前一架飞机在7300米高空突然爆裂,空姐被吹走,后来怎样了

虽然很多人都害怕坐飞机,但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飞机已经是世界上最为安全的交通工具了,早在1989年,美国航空安全委员会将全美飞机重大事故的发生概率界定为“每飞行一亿四千万公里发生一次”到了30年后,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没飞行十四亿公里发生一次。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旦飞机发生了事故,那么就是致命的。比如说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降落时发生空难,机上7人全部丧生。

2002年5月7日,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一架麦道82飞机在大连附近海域坠毁。机上10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虽然飞机出现事故的概率已经是各大交通工具中最小的了,但是纵观整个航空历史,还是有许多例子,但是在1988年,也就是30年前,美国境内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飞行事故的案例。

这次空难发生在1988年4月28日,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在当地时间13:25从希洛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檀香山。飞机载有89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一开始飞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一如既往的起飞和爬升。

但是当飞机爬升到7,300米高空的时候,距离大概在卡富鲁伊东南偏南23海里。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机体前端左边一小块天花板爆裂,意思按机舱瞬间失压,导致由驾驶室后方一直到机翼附近的一大块机舱天花板被撕裂而脱离机体。

正是在中一瞬间,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的一位空姐,克拉拉贝尔·兰辛站在飞机的第五排的位置,她正在和一位乘客对外,就被气流扯出了机体的破洞。随后被吹出了机舱外,不幸遇难。

当时副机长马德林·汤普健斯也感受到了拉扯力,但是他系好了安全带,所以没有发生意外。他转头一看,看见了头等舱的天花板烂开了一个破洞。汤普健斯立即联络卡富鲁伊机场,请求紧急降落。

随后汤普健斯开着这架“敞篷飞机”,尽力的稳住了操纵杆,在13:58安全降落在卡富鲁伊机场02跑道,很多乘客甚至因为高空缺氧短时间陷入了昏迷,刚才醒来。这场事故最终造成了65名乘客受伤,7人重伤。而那名被吹出去的空姐不幸遇难了。

事情发生后,美方介入到了调查。原来这场事故的发生是因为,由裂缝氧化导致金属疲劳引起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黏合铝片的铝片黏合剂失去效用。当黏合剂失去效用时,水分就能进入机体空隙,继而开始氧化,并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再加上这架飞机已经使用了19年,作了89,090次的飞行,甚至是超过了设计时预计的75,000次飞行,造成了金属疲劳,继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因为这场事故美国各大航空公司都决定淘汰老旧的客机,并规定飞机在特定机龄必须接受额外的维修检验。这次事件还被拍成了电影,名叫《九霄惊魂》,因这次飞机事故的热度而火爆一时,有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阿罗哈航空243号航班事故的介绍

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又称夏威夷航空243号班机,是来往夏威夷的希洛岛和檀香山定期航班,使用波音737-200型客机飞行。1988年4月28日飞机在飞行途中发生爆裂性失压(explosive decompression)的事故,约头等舱部位的上半部外壳完全破损,机头与机身随时有分离解体的危险,但10多分钟后奇迹地在茂宜岛的卡富鲁伊机场安全迫降。事件当时,一名机组人员不幸被吸出机舱外死亡,而其余65名机组人员和乘客则分别受到轻重伤。

波音747金属疲劳空中解体的整个事件分析

你说的是华航611事件?中华航空611号班机于2002年5月25日,在执飞台北至香港的航班中,在澎湖列岛附近空中解体,这是台湾境内最惨烈的空难。在台湾与美国NTSB的合作调查后,得出结论:这架波音747-200型客机,曾在22年前,也就是1980年的2月7日,这架飞机当时刚刚开始服役,当天它在香港启德国际机场着陆时,不慎机尾擦地,造成尾部蒙皮,而当时的维修人员仅仅只是用一块面积相近的铝板进行粘帖维修,并未更换蒙皮。从此以后22年,每次起降,破损的蒙皮承受巨大的压力,一点一点地变大变坏,最终,在22年后的2002年5月25日,这个破损到达了临界点,此处裂缝在空中裂开,导致整架飞机空中解体,瞬间使得206名乘客及19名机组员罹难。调查时,调查人员将那块曾经破裂的金属蒙皮送到中山科学研究院(在台湾)分析时发现这块金属有极其严重的金属疲劳!!!此次空难被制播为《空中浩劫》第六季“Air Crash Investgation: Shattered in Seconds中华航空在当时的飞安记录十分差劲,民间一般将此次事件称为“澎湖空难”。此次空难连同1994年的名古屋空难、1998年的大园空难,成为都市传说华航四年大限的基础。手打了这么多,如有错误,各位网友可以指出。

本文在叙事过程中以什么为线索 文中写道:“头等舱顶部突然爆裂,飞机瞬间处于失压状态,随时都会被空

机舱里,机长命人对乘客喊话:“乘客朋友们,大家不用担心,这种情况我们模拟处理过,我们有信心保证大家安全,请相信我们。谢谢!”机长屏气凝神,一面操纵飞机,一面关注仪表盘上各种数据的变化。这时,收到地面指挥塔的声音:你们可以降落。2分钟后,飞机稳稳地在机场停了下来。立刻,机舱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