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高中化学说课稿
- 化学反应热教学设计
-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
- 2022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5篇
- 高二化学选修四课件
- 出一套石家庄新课改高二化学卷子
- 怎么学好热化学
- 考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给我复习出些主意,专业课考《物理化学》的
- 大学的无机化学这门课包括哪些内容
高中化学说课稿
【实用】高中化学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选修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在必修化学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引入了焓变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而能量的多少则是以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的量为基础。把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解决了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在这一节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在特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以热效应表现时的“质”“能”关系,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特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重点,因为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应热效应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
2、 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学习重难点
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4)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a、类比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途径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b、推理法-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c、言语传递法—适时引导。
d.实践训练法—例题分析、当堂训练。
教学中还要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反应热、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理论概念,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视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2、进行有关燃烧热计算时,要强调以1mol纯物质为标准,因此须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的△H相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出现分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之间的换算关系,但还要强调是以1mol纯物质完全燃作标准来进行的。
3、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联系很紧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4、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习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发生燃烧的反应为例,不仅巩固、落实了知识和计算能力,还能通过计算的结果说明这些物质燃烧时,其△H的数值都很大,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2)有关热化学
方程式及有关单位书写正确。(3)计算准确(4)反思解题关键处(燃烧热的标准、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错误易发处
三、 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法指导使课堂教学进入素质教育领域的重要方面,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能力。2、实验探究能力。 3、运用化学知识能力。
四、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知识铺垫: 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且为学生设计测定“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H2O(g)==H2O(l) △H2=-44kJ/mol。那么,H2的燃烧热△H应该是多少?做好知识与理解的.铺垫 复习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从旧知出发能把学生的认知情绪激发起来,并为新知的掌握做铺垫。
环节二 创设情景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ΔH1=?
引入新课
思考并回答:①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
②若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
环节三 盖斯定律的引出 分析教材中的插图1-9,在进行类比,得出盖斯定律,并从能量守恒角度加以理解,培养阅读自学能力和自我检查的意识。
环节四 盖斯定律 适当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练习,
的应用 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盖斯定律和加强概念的应用。
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五 小结盖斯定律、作业、 归纳小结 、突出重点 ,促使学生的知识条理化 、系统化。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 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
ΔH3=ΔH1+ΔH2
2.盖斯定律的应用:
可计算出难以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如反应慢、副反应多等
二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这一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⑵过程与方法
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就会从本质上获得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就会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⒊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2.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很清楚,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
创设情景,使电解质等概念的教学过程化,离子反应等原理的教学逻辑化。整堂课围绕在对溶液导电的研究中,教学方法是实践法、发现法。
四、教学程序
我们学校从今年开始实行小班化,采用"两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学生领悟到溶液在导电,拓宽了视野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溶液中什么样的溶质可导电?为什么导电?整堂课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导电的条件、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从"家用电器—简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引导同学获得信息。重点落实到探讨导电的液体物质是什么。
【问题导入】
准备12种试剂和一套自己设计的简易测定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测定13次以上物质的导电性的实验。(目的:若简单的思维条件下,只能做12次,13次实验操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主导的切入点:不同的溶剂下物质导电性的变化或者溶液相互反应后的导电性的变化。)
【设计方案】
学生的探究设计
要求:以一定的依据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种物质测定导电性,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本组所能解决
的问题。(目的:①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都进行测定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②培养学生在物质分类的
基础上对分类有更深的理解③为学习酸碱盐定义做准备)
流程:学生自我思考,设计方案;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小组汇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这个过程也实现了科学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实验的探究)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用导电装置测定CuSO4溶液的导电性,然后逐滴加入Ba(OH)2溶液,让学生观察导电装置中灯泡的变化和溶液中的现象。(目的: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时,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给学生们一个探究的切入点。)
【实验探究】
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⑴连接测定导电性的简易装置。
⑵测定所选试剂的导电性。
【课堂纪实】
一、学生的探究设计:
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得到的两种结果是:
潜意识的根据组成分类——选择的试剂有:酸、碱、盐、有机物的溶液;
解决的问题:什么物质可以导电。
潜意识的根据物质状态分类——选择的试剂有:蒸馏水、固体、溶液;
解决的问题:导电的原理、条件
这些与预期的相同,在第二种分类的情况汇报时,有的组认为应该测定蒸馏水的导电性,为此学生之
间展开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水是使物质电离的条件。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乙醇也可以做溶剂,教师在此给予引导,不但突破了对分散剂认知的局限性,并凸显了水在电离中的作用,还为学习离子反应做了准备。
落实知识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从微观、符号水平上认识电离;从本质上认识酸、碱、盐。(书写板书)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学生的方案中有设计溶液相互反应后体系导电性变化的实验,但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因为繁琐没有做,少数同学做了也没有达到实验目的(选择的试剂不同)。所以我课堂演示了这个"高难度"的实验(方案是学生设计的,只是选择了能达到探究目的的试剂,还要提示学生控制试剂的用量)。
落实知识点: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书写板书)
【拓展应用】
手电筒中的溶液是电解质的溶液(目的:扣题,解决了创设情景中的问题,也为电解质理论中电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中那些是离子反应?进行分类?(目的:寻找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宏观的表现为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用化学语言表示出离子反应的本质。(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了电离方程式后会用微粒观分析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过程我们是亲身经历者。从讲授、灌输到一定层面上的注重形式的探究,再到包含各种探究要素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是一节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环节在应用中关注本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提出问题的氛围,进而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结果。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小组学习的优势此时体现),有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缺乏感悟(想不到测水的导电性),有很多同学对做实验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我感受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形式化的探究步骤来实现的,必须坚持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必须坚持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中,还需处理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在探究教学下,有的教师会感受到教学时间不够,知识点强化所需要的时间不够,如何解决?我的体会是:学生能自己悟到理解的并在小组交流中表达出来的不要再重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关注典型问题的解决。
每堂课都要做到有效的教学设计,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功底,它在考验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它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我们共同来实践吧。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从电离认识化合物 3.从电离认识酸、碱、盐
电解质 酸
非电解质 碱
盐
2.电离的表达 4.从电离认识化学反应
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本质:
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3
一、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对立统一论思想: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确立依据: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
三、教材处理
内容调整:这节课先讲解化学键相关的知识,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内容放到下一课时去学习。
;化学反应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一起来看看化学反应的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三节。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建议课时:1课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是必修2和选修4前两节知识的延续与提升,该部分的重点是盖斯定律的相关知识。前面已经介绍了热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也引导学生定性地感受了反应热。在此基础上,介绍盖斯定律,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
该部分知识是课改新增的一个知识,所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近年各地高考题均会出现相关题目。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I第13题,北京卷第26题,海南卷13题江苏卷第10题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对键能与反应热、化学能与反应热,以及反应热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知识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用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还不是很了解。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涵义的分析和论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帮助学生养成务实、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四、教法分析
该节内容属于化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到以下教法:
1、学案导学法――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以达到上课预期的目的
2、类比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从操场到教室,可选择多种路线为例,从途径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3、推理法――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4、实践训练法――例题分析、当堂训练
5、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采用教与学互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思考,通过分析――对比――讨论――总结――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并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前给学生准备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学案上列举多种计算反应热的习题,让学生课后小组探究,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就将习题分为几大类: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键能进行计算的;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由多个反应计算。前两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都能计算出来,只有最后一类,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最后一类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的重点,学生也会将注意力放在重点内容的学习上。
2、知识铺垫:
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提出问题
下列数据△H1表示燃烧热吗?
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那么,H2的燃烧热△H究竟是多少?如何计算?
已知:H2O(g)==H2O(l) △H2=-44kJ/mol
学生很容易就会得出:
H2(g)+1/2O2(g)==H2O(l)
△H=△H1+△H2=-285.8kJ/mol
这样做既复习了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又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情绪,还为新知的掌握做铺垫。
3、创设问题情景,讲解盖斯定律
在学习盖斯定律的时候,采用创设以下问题情境的方式:“C(s)+1/2O2(g)=CO(g)的反应热如何获得呢?”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求学生掌握盖斯定律的涵义,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了解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亦可以由这几个反应的焓变相加减而得到。
另外,还可以通过反应进程中能量变化的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在盖斯定律的理解上,从途径的角度帮助理解,来加深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4、例题的讲解。注意计算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
在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的基础上,通过例题讲解有关盖斯定律的计算。该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尽量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
5、归纳总结
如对于盖斯定律这一概念教学当中,到最后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ΔH;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是ΔH1、ΔH2、ΔH3。如下图所示:
6、加强练习,及时巩固,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将学案中的习题作为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巩固、落实了知识、锻炼了计算技能。还可以补充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的反应,这些物质燃烧时,其ΔH的数值都很大,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七、教学资源建议
(一)使用学案,补充适当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也是计算性课型的一个基本特点。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和加强概念的应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图示,也可以采用电教化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以下难于理解的抽象知识,比如对盖斯定律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三)可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理解盖斯定律时,可用爬山或者是学生从家到学校可选用多种途径为例。
八、教学反思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采用探究式教学,但其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对于化学理论的学习,通常还是采用讲授法,但传统的讲授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求知欲没有完全激发起来,所以我尝试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学案,开展了第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常见的反应热计算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继续使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盖斯定律,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特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包括两本必修(必修1和必修2)、六本选修(选修1为化学与生活,选修2为化学与技术,选修3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为实验化学)。必修1主要为物质的量、实验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分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必修2主要是物质结构和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基础、资源的利用等基础知识。必修面向所有学生,较为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集中在必修1中的两章,不像老教材那么系统,重点是通过必要的反应理解一些基础理论。选修4包括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速率与化学平衡(介绍平衡常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电化学基础等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2022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5篇
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需要教师做好化学教学计划。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化学相关内容推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30个
著名的10种化学期刊杂志
2022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 高二化学 学科组工作,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面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 措施 和复习方案,保证我校的化学必修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过关,力争圆满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任务。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关注营养平衡,第二,促进身心健康,第三,探索生活材料,第四,保护生存环境。
从知识体系上看,《化学与生活》更多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角度展开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生活问题:营养与健康,生活与材料,环境和生存等,知识点深入浅出,充满生活情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及时引学生对化学的重新认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热情。
由于化学是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改造原有物质创造新物质就成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本模块重点利用化学原理解释生活中诸多问题,也是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比如人类各种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症等,化妆品及美容,材料和能源,药物制备和属性等),深受学生欢迎。
基于以上情况,在化学教学中特别需要组织好学生讨论, 总结 、列举各种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及时对周围的生活现象和问题进行各种观察、同时结合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化学学习的重新认识,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 方法 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年级共有5个班,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学习状况和 兴趣 爱好 进行分班,没有学生选修化学。就化学而言,高二化学教学要完成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该模块是在 高一化学 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学的学习,但学生进入高二后由于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化学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建立,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况且由于分班的原因,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化学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必要时对他们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成绩稍微好的学生更要不断加强指导。教师需更快,更好地走近与了解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信心与鼓励,并认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化学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开展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把研究新课程中增加的实验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设置与旧大纲的不同点为突破口,深刻、具体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引,对照课标进行备课,特别注意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实验、知识顺序的编排的不同,注意研究不同的教材对课标的知识点阐述、教法上的不同,从而选择的教学方案,使本学科的教学稳步前进。
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坚持集体备课,尽量使用电子备课,提高备课效率。
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在教学上采取稳步前进的策略。即新课要求讲解详细,适量的作业,及时评讲,加强解题方法的讲解,遇到学生不过关的地方要及时补上,以减少高二复习的压力。
四、分层推进措施:
1、认真分析研究新教材,以及学习学生的特点和基础知识,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高二化学教学及高一化学复习。
2、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会议精神,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听课,落实课堂教学,实现“优质课”。
3、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开展教学辅导。实现优秀生和后进生分类教学及辅导。
4、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交流会,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课堂组织及教学目标
5、加强学生学习化学心理辅导,从生活中的常见的问题和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生活和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外的’兴趣,调整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和习惯。
6、收集同类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开展及时的学校和教研室的教学交流和探讨,并及时调整的教学目标的措施。
7、根据年级组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学校的要求,开展补习,落实每一层次的学生的针对性辅导。
8、化学班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重于实验和课外知识的探究和收集及整理,加强逻辑教学,落实基础知识。
9、指导学生作好课堂教学笔记,加强交流学习。认真及时更改错题。
2022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 教学 工作计划 为指导,积极开展本备课组的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化学成绩为教学中心,结合学生现状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 教学方法 ,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
1、认真分析研究教材、课程标准,以及学习学生的特点和基础知识,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高二化学教学。
2、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年级精神,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听课,落实课堂教学,实现 高效课堂 。
3、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1、学习基础:知识上本学期学习内容是在必修1必修2的基础上进行选修四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相当于对以前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加深。能力上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在老师的培养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 学习方法 ,那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在练习的基础上去总结。
2、学习习惯:学生的层次不齐,同一个层面的班级中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相差很大,成绩好的学生能主动去听课、笔记、作业独立完成,还会抽时间去做些课外的强化练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习,上课只是在听,不会主动的去记,作业只是完成任务,没有主动去总结,去强化的意识,还有一部分听课都不认真。
四、教学内容
1、了解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理解燃烧热的概念,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理解盖斯定律,并会利用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进行相关简单计算
4、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并能利用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6、了解焓变、熵变与反应进行方向之间的关系
7、认识强弱电解质的含义,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8、知道水的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PH值之间的关系
五、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办法
1、备课:提前一周分解任务,主备人分析教材教法,选择性做好PPT,选择好相应的周习题题。然后进行二次讨论与交流,进行个性化处理,把自己的思路与习惯融入教学过程中。
2、上课:上课中严格贯彻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不随意增加深度与广度,同时注意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及时的较正教学要求,不能因为赶进度要求而完成教学。
3、作业:作业的布置上首先考虑的是适应教学的目标,方式可以单片纸的形式复印,内容以当天课堂上讲的内容为主,每周的练习以本周的教学内容为目标进行设定。
作业设置及反馈:平时的作业定时定量,注意难度,周末的练习以一周内所学的内容为目标,选择习题,自己命制,不用现成的试卷或练习,力争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要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及时改进。
4、考试:考试的命题以基础题为主,题型与题量模拟高考的相关要求,评分的标准也按高考的要求来,使平时的训练标准化,格式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5、补差: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能够帮他们及时的填补差距,补差主要是给这些特殊的群体学生适当的降低目标,在基础上下功夫,少做难题,多搭台阶,循序渐进才会给他们以信心,以提高化学平均分。
6、目标制订
制定与研究每章、每节、每周的教学目标,根据我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分解每章每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设定每节课的课时目标,在课件的制定,作业的布置,课外练习的选择上,体现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感觉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的达成也很清楚,不仅便于老师的考查与反馈,同时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有成就感。
2022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 创新思维 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7节,主要学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向高考辐射。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目标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习 教育 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之,只有我们坚定信心,师生共同努力,相信在本学期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高二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为 高三化学 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特点:
本教材所介绍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一些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它们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价值。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一些经典原理的含义或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教材尽量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注重科学性,尤其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地、错误地解释概念,使本教材在科学性上具有相对长的生命力。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是考查中学生对描述化学反应的物理量,如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等,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运用这些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1、富有张力,适于因材施教。
2、注重科学性,避免自圆其说
3、重视知识的框架结构,重在介绍学术思想,不围绕有限的知识点组织素材,而是知识点服从知识的框架结构,介绍思路方法,力图从本质上理解。
4、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注重知识的衔接(与必修内容衔接,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与大学内容衔接)
5、突出实验科学的特点。知识是避免理论绝对化,任何理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其应用范围;强调实验对理论产生的重要性。
6、突出现代化学走向定量化的特征。注意提供定量信息,设计一定数量的定量计算内容,如焓变、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等。
二、工作措施:
1、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线索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注重教材内部内容的衔接,在前后章的内容、章内各节内容,以及各处内容的编写上都特别注意了这一点;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不是简单地将大学内容搬来,简单下移,而是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在深入浅出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基本的了解,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更高水平的把握留待大学阶段解决。因此,本教材在这方面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学内容与大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2、合理处理抽象概念。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焓变、熵等物理函数)力求从同学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浅显的语言,分析其物理意义。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或者不讲过程只端出结论的两种偏颇做法。
3、重视学习者的参与性。尽可能地启发同学开动脑筋、动手实践,经过理性思考之后,再做出归纳、介绍理论。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罗列。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衡常数概念、速率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数据导出。
4、介绍知识时避免将理论绝对化,理论的得出无不源自实验事实,理论的正确性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任何理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其应用范围;任何理论都不能随意使用,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做到:
(1)提高认识,夯实基础
(2)重视对新增知识的处理。平衡常数、溶度积等勿深入探究,学生能理解会判断及进行有关计算即可。
(3)注意课本的编排方式及呈现方式。为有助于学生掌握,先讲电解池再讲原电池,先讲平衡再讲速率等。采用原处理方式。
(4)注重与原课本的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运用Qc与Kc判断虽然合理,勒夏特列原理虽有局限性但应用方便,完全可采用,反应速率表示原处理方式即可。
(5)可将必修2第2章与原理结合在一起合并讲解,节约时间,同时也防止知识重复讲解。
(6)重视“过程与方法”体系的建构。
(7)注重问题本质掌握,增强解决新问题能力。
(8)注重学生对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课本有关一些定理、公式并非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处理有关数据,然后得到结论,让其自己去体会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这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培养。
2022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5
本学期高二化学主要教学内容有:文科班要完成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理科班完成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新课教学。本学期文科班每两周完成一套水平测试练习,理科班每节课布置适应的作业和练习,每章要进行一次测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二化学学科组工作,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就化学而言,高二化学教学文科班要完成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该模块是在高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学的学习,但学生进入高二后由于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化学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建立,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理科班要完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班,高二年级共有3个理科班,其中一个理科重点班,一个音舞美班,一个体育特长班。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差,打好基础是关键。9个文科班,文科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化学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对他们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
三、教学进度
《化学反应原理》
绪言:20--.8.2——8.2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0--.8.3——8.10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20--.8.11——8.12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20--.8.13——8.20
归纳、整理与测试20--.8.21——8.24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20--.8.25——8.26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0--.8.27——9.3
第三节化学平衡20--.9.4——9.20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0--.9.21——9.22
归纳、整理与测试20--.9-.23——10.1
期中复习备考20--10.3——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20--.11.20——11.22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20--.11.23——12.4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20--.12.5——12.11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0--.12.12——12.20
归纳、整理与测试20--.12.21——12.30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20--.1.3——1.4
第二节化学电源20--.1.5——1.7
第三节电解池20--.1.8——1.15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20--.1.16——1.17
归纳、整理与测试20--.1.18——1.20
期末复习备考20--.1.21——
2022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5篇相关 文章 :
★ 2022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精选10篇
★ 2022高三二轮复习教学工作计划5篇
★ 2022年化学教师期末教学总结10篇
★ 2022新学期中班教学计划【5篇】
★ 2022教师教学计划模板五篇
★ 开学高中2022计划书10篇大全
★ 班主任2022工作教学计划【五篇】
★ 2022高中教师年度工作计划13篇
★ 高二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 化学教学2022年度个人工作计划
var _hmt = _hmt || ;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高二化学选修四课件
运用教学课件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接下来我搜集了高二化学选修四课件,欢迎查看。
高二化学选修四课件一:《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三节。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建议课时:1课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是必修2和选修4前两节知识的延续与提升,该部分的重点是盖斯定律的相关知识。前面已经介绍了热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也引导学生定性地感受了反应热。在此基础上,介绍盖斯定律,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
该部分知识是课改新增的一个知识,所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近年各地高考题均会出现相关题目。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I第13题,北京卷第26题,海南卷13题江苏卷第10题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对键能与反应热、化学能与反应热,以及反应热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知识的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用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还不是很了解。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涵义的分析和论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帮助学生养成务实、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四、教法分析
该节内容属于化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到以下教法:
1、学案导学法――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以达到上课预期的目的
2、类比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从操场到教室,可选择多种路线为例,从途径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3、推理法――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4、实践训练法――例题分析、当堂训练
5、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采用教与学互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思考,通过分析――对比――讨论――总结――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并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前给学生准备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学案上列举多种计算反应热的习题,让学生课后小组探究,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就将习题分为几大类: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键能进行计算的;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由多个反应计算。前两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都能计算出来,只有最后一类,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最后一类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的重点,学生也会将注意力放在重点内容的学习上。
2、知识铺垫:
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提出问题
下列数据△H1表示燃烧热吗?
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那么,H2的燃烧热△H究竟是多少?如何计算?
已知:H2O(g)==H2O(l) △H2=-44kJ/mol
学生很容易就会得出:
H2(g)+1/2O2(g)==H2O(l)
△H=△H1+△H2=-285.8kJ/mol
这样做既复习了燃烧热的概念及其计算,又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情绪,还为新知的掌握做铺垫。
3、创设问题情景,讲解盖斯定律
在学习盖斯定律的时候,采用创设以下问题情境的方式:“C(s)+1/2O2(g)=CO(g)的反应热如何获得呢?”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求学生掌握盖斯定律的涵义,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计算方法)。了解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亦可以由这几个反应的焓变相加减而得到。
另外,还可以通过反应进程中能量变化的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在盖斯定律的理解上,从途径的角度帮助理解,来加深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4、例题的讲解。注意计算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
在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的基础上,通过例题讲解有关盖斯定律的计算。该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规范化,尽量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
5、归纳总结
如对于盖斯定律这一概念教学当中,到最后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ΔH;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是ΔH1、ΔH2、ΔH3。如下图所示:
6、加强练习,及时巩固,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将学案中的习题作为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巩固、落实了知识、锻炼了计算技能。还可以补充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的反应,这些物质燃烧时,其ΔH的数值都很大,进一步认识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七、教学资源建议
(一)使用学案,补充适当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也是计算性课型的一个基本特点。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和加强概念的应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图示,也可以采用电教化手段,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以下难于理解的抽象知识,比如对盖斯定律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三)可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理解盖斯定律时,可用爬山或者是学生从家到学校可选用多种途径为例。
八、教学反思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采用探究式教学,但其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对于化学理论的学习,通常还是采用讲授法,但传统的讲授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求知欲没有完全激发起来,所以我尝试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学案,开展了第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常见的反应热计算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继续使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盖斯定律,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二:化学电源
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熟知电子守恒思想)、原电池原理的基础知识(原电池构成条件、正负极、电子流向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等);从能力上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从情感上来说,学生比较喜欢学以致用和科技前沿知识,对本节课内容很感兴趣。
存在问题:学生对“氧化还原与原电池原理”理论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欠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化学电源及其应用,初步学会制作简易电池,掌握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以制作简易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为例,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结合原电池相关理论,利用比较、分类思想,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成果展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问题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电池,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化学电源应用”的成果展示,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应用,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难点。不同介质环境下(中性、酸性、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问题驱动法,即以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展开简易电池的制作及原理分析,进而螺旋上升至燃料电池的原理研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学习方法。一是小组合作法――通过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二是归纳比较法――通过资料查阅,对不同电池的组成和应用进行归纳比较,感受化学的贡献与魅力;三是迁移联系法――通过讨论探究和迁移联系,抓住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这一重点,突破不同介质环境下,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这一难点。
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与化学电源相关的科技前沿资料、教学课件;(2)准备常见电源(实物:纽扣电池、锌锰干电池、蓄电池)、学生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橙子、音乐卡片、多孔碳棒、电解槽、直流电源、发光二极管、电流计)、实验试剂(铜片、锌片、纯碱、白醋、0.5mol/LNa2SO4溶液)。
学生:(1)查阅资料: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关注与电源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2)复习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原电池知识,预习化学电源;(3)设置4人小组,准备一个新鲜水果、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或金属片、音乐卡片。
2.教学过程
(1)实验设计,巩固旧知
【环节展开】化学源于生活,并最终造福人类,为使学生能在课堂中学习知识,体验生活,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环节一:通过教材“活动探究1――简易电池制作”,组织学生利用自备的生活中的材料(新鲜水果、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或金属片、音乐卡片)组装一个简易电池,并测试是否能产生电流。
环节二:回忆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判断简易电池的正负极、电子流向。
【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环节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和形成的条件。
【解决问题】通过简易电池的制作与理论分析,巩固旧知,加深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判断。
(2)引导探究,突破难点
【环节展开】学生动手制作氢氧燃料电池,书写不同介质环境下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此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通过教材“活动探究2――燃料电池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实验方案,完成燃料电池的制作。4人小组交流讨论提出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闭S1,电解半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打开S1,关闭S2,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相关结论。
环节二:问题式引导,展开探究。
①打开S1,关闭S2后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说出能量转化的形式。
②电解Na2SO4溶液时的现象及生成的产物是什么?
③判断正、负极,判断电子流向,并书写Na2SO4溶液中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环节三:知识迁移,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在酸性、碱性溶液中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环节四:通过氢氧燃料电池制作及原理分析,对比迁移判断“甲醇―氧气―KOH溶液”燃料电池的正负极、电子流向。
【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一,借助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质疑精神,激发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环节二,借助头脑风暴式提问,暴露认知困难,引导学生理解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通过环节三,让学生关注介质环境,暴露学习困难,解决疑问。通过环节四,实现知识迁移,总结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的判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解决问题】巩固原电池形成条件、正负极和电子流向的判断方法;关注电极反应式与电极材料、介质环境(酸性、中性、碱性)的关系;总结其他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的判断方法。
(3)交流讨论,对比迁移
【环节展开】成果展示,将原电池原理应用于生活实际,为此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组织学生活动,交流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化学电源的组成、特点及其应用);展示常见电源(实物和图片);交流讨论与化学电源相关的前沿问题(如:2分钟内完成电动车快速充电的电池,航天材料中的高能电池等)。
环节二:组织讨论,分类研究。通过P43表2-6中各电池的总反应式的异同(“=”、“”)将化学电源分为一次电池(不可逆:如锌锰干电池)、二次电池(可逆:如银锌纽扣电池、铅蓄电池、镍氢电池),讨论各类电池的特点,并为下一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做好铺垫。
环节三:判断表中各电池的正负极。
【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一、二,借助“常见电源及应用”的成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确立“本位意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对比、分类、归纳的能力。通过环节三,借助判断常见电池的正负极,引导学生重塑原电池相关概念,训练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归一性。
【解决问题】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电池的组成、特点与应用;运用原电池原理,正确判断各种电池的正负极。
(4)注重环保,回归生活
【环节展开】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化学电源应用广泛,其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设置开放性问题,进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解决问题】明确“回收废旧电池”的重要性。
(5)板书小结,突出重点
【设计意图】板书服务于教学,通过“图表提纲相结合”的板书模式,展现出本堂课的整体思路,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教学反思
1.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肯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学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2.教学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新课标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要求教师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例通过五个活动的设计:趣味实验(水果电池)的制作、探究实验与难点突破(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不同介质下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对比)、成果汇报及巩固提升(不同电池的正负极判断)、走向生活(环保意识)、板书小结(强调重点),使学生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结合原电池相关理论,利用比较、分类思想,同化和探究新知识,提高迁移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顺应新课标要求,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是我们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实践也证明这些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关注多样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例通过“情景―探究―难点―生成”的活动方式,采用实验探究法和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验和原理中寻找结合点,自主总结学习方法,并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同感。
出一套石家庄新课改高二化学卷子
一、填空题1.下列各组物质 ① O2和O3 ② H2、D2、T2 ③ 12C和14C ④ CH3CH2CH2CH3 和 (CH3)2CH2CH3 ⑤乙烷和丁烷 ⑥ CH3CH2CH2CH(C2H5)CH3 和 CH3CH2CH2CH(CH3)C2H5 ⑦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是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 2. 某烷烃的式量是86则该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某直链烷烃分子中有m个氢原子,则含有的碳原子个数为_________3.有下列反应. ①由乙烯制氯乙烷 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③乙烯使溴水褪色 ④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⑤由乙烯制聚乙烯 ⑥乙烷与氯气光照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聚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4.常用的塑料包扎带的化学成份是聚丙烯,试写出合成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腈纶(人造羊毛)的主要成份是聚丙烯腈(丙烯腈.CH2=CH-CN),试写出合成它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某饱和烃与适量的氧气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在温度为400K时反应,其总体积增加1/6,该烃分子式为.____________6.出下列各种烷烃的结构简式 (1) 2,3,3-三甲基戊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二甲基-4-乙基已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式量最小的烷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命名下列烷烃. ⑴ 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 8.某烃A和炔烃B的混合物共1L,完全燃烧生成相同状况下的二氧化碳1.4L,水蒸气1.6L,写出两种烃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9.由乙炔生产聚氯乙烯合成树脂所涉及的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几何形状的这一类物质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合成芳炔类大环的一种方法是以苯乙炔(CH≡C-)为基本原料,经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其结构为:(2003年上海高考)(1)上述系列中第1种物质的分子式为 。 (2)以苯乙炔为基本原料,经过一定反应而得到最终产物。假设反应过程中原料无损失,理论上消耗苯乙炔与所得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 (3)在实验中,制备上述系列化合物的原料苯乙炔可用苯乙烯(CH2=CH-)为起始物质,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写出由苯乙烯制取苯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所需的无机试剂自选)11.合成分子量在2000-50000范围内具有确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是一个新的研究 领域.1993年报道合成了两种烃A和B,其分子式分别为C1134H1146和C1398H1278.B分子与A相似,但分子中多了一些结构为 的结构单元。B分子比A分子多了________个这样的结构单元(填写数字). 12.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澳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请你选用下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a) (b) (c) (d)→ b → → d (电石、水)( )( ) (溴水)(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13.有A、B两种烃,它们的组成相同,都含90%的碳,烃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0;烃B式量是烃A的3倍,烃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足量的Cl2起加成反应,生成1,1,2,2-四氯丙烷,烃B是苯的同系物,当它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苯环上的H原子),生成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分别都只有一种,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推断A、B两烃的分子式、结构简式。14.在标准状况下,44.8L甲烷与丙烷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46g。则该混合气体中, 甲烷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丙烷的质量为__________。 15.下列有机反应中都需使用浓硫酸,试填浓硫酸和乙醇在170℃共热,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苯与浓硫酸及浓硝酸在50-60℃时反应,生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该反应类型属于 。(填“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16.某烃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1 mol该烃充分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恰好被4mol/L氢氧化钠1.5L完全吸收生成正盐,该烃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此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17.有下列8种物质.①甲烷 ②苯 ③环己烷 ④聚乙烯 ⑤聚异戊二烯 ⑥环己烯 ⑦2-丁烯 ⑧邻二甲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1大气压120℃时,某气态烃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后,气体的压强与反应前相同,符合此条件的烃的分子式是_____ _____ _ ________。 19.(10分)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此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和一个-Cl,它可能的结构有四种,试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⑴在NaCl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CH3CH2CH2Cl中滴加AgN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若先将CH3CH2CH2Cl与NaOH溶液共热,然后用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现象为______ 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右图所示: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___________键断裂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温度升高到170℃时,_________键断裂在加热条. 件下,用铜作催化剂与氧气反应时,______断裂. 22. 4.6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得到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此有机物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3,该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3.⑴氟里昂是freon的音译名,氟里昂的商业代号可用HFC-nmp表示,其中数字n等于碳原子数目减1(如果是0就省略),数字m等于氢原子数目加1,数字p等于氟原子数,氯原子数目不列。氟里昂CH2F-CHF2的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选填:A.一卤代烃 B.多卤代烃 C.饱和卤代烃 D.不饱和卤代E:芳香卤代烃)类有机物,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⑵由于氟里昂无毒,化学性质又极其稳定,被大量用于制冷剂、灭火剂、发泡剂等。但大气中的氟里昂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会分解产生Cl原子,而Cl原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上述反应的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过程中,Cl原子起________作用, ⑶O3和O2是_________.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形体 D.氧的同位素 ⑷近几年市面上推出的冰箱新产品——无氟冰箱,主要是为了 。 A.氟里昂价格高,为了经济 B.保护生态环境 C.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D.吸收和阻挡紫外线24.对于司机酒后驾车,可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 2CrO3(红色) + 3C2H5OH + 3H2SO4 = Cr2(SO4)3(绿色) + 3CH3CHO + 6H2O被检测的气体 成分是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25.碳正离子〔例如CH3+、CH5+、(CH3)3C+〕是有机反应的重要中间体。欧拉(G.Olah)因在此领域中的卓越成就而荣获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碳正离子CH5+可以通达CH4在‘超强酸’中再获得一个H+而得到,而CH5+失去H2可以得CH3+ ⑴CH3+是反应性很强的正离子,是缺电子的,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CH3+中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3个C-H键之间的夹角(键角)相等,则C-H键之间的夹角是___________ ⑶(CH3)2CH+在NaOH的水溶液中反应将得到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⑷(CH3)3C+去掉H+后将生成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6. 相同质量的①乙醇、乙二醇、③丙三醇。依照下列要求进行排序(填序号) ⑴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量由多到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燃烧时耗用氧气量由多到少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量由多到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已知反应:CH2=CH-CH3 + Cl2 CH2ClCHClCH3 CH2=CH-CH3 + Cl2 CH2=CH-CH2-Cl 写出由1-氯丙烷制取丙三醇的化学方程式(CH2OHCHOHCH2OH) 28.下列反应中,反应物中的有机物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 __。 ①由乙醇制取乙醛 ②由乙醛制取乙醇 ③乙醛的银镜反应 ④甲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⑤乙烯与氢气的加成 ⑥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⑦丙酮(CH3COCH3)与氢气生成2-丙醇 ⑧甲烷的燃烧反应 29.为了防止水源污染,用简单又现象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________。从废水回收苯酚的方法是.⑴用有机溶剂萃取废液中的苯酚;⑵加入某种药品的水溶液使苯酚与有机溶剂分离;⑶通入某物质又析出苯酚。写出步骤⑵、⑶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完成下列方程式 ①CH3CH2CHO + Cu(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OHC-CHO + Ag(NH3)2OH(足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 + H2(足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④ +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分别取1 mol A.B.C.D.E、F六种有机物,使它们充分燃烧,都生成44.8LCO2(标况),D和E是碳、氢、氧的化合物,两都互为同分异构体,E被氧化成A,A继续氧化成B.,C和F都发生聚合反应,C和氯化氢加成生成F。试推断有机化合物A.B.C.D.E、F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32.实验室配制少量银氨溶液的方法是.先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银氨溶液中滴加少量的乙醛,_ ___片刻即可在试管内壁形成银镜,离子方程式为._ _。33.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有多个官能团:A. B、 C、 D、 E、 ⑴可以看作醇类的是(填入编号,下同):_____________⑵可以看作酚类的是________ ⑶可以看作羧酸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可以看作酯类的是____________ 34. CH3COOH是一种弱酸,而氯乙酸ClCH2COOH的酸性强于CH3COOH,这是因为- Cl是一种强吸电子基团,能使- OH上的H原子具有更大的活动性,有的基团属于斥电子基团,能减弱- OH上H原子的活动性,这些作用统称为“诱导效应”,据上规律填空: (1)HCOOH显酸性,而H2O显中性,这是由于HCOOH分子中存在 (填吸或斥)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 (2)CH3COOH的酸性弱于HCOOH,这是由于CH3COOH分子中存在(填吸或斥)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 (3) C6H5- 也属于吸电子基团,故C6H5COOH的酸性比CH3COOH 。 (4)下列酸中:CF3COOH、CCl3COOH、CHCl2COOH、CH2ClCOOH,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 35.分子式为C8H8O3的芳香族化合物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其中A、B、C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均有两种。等物质的量的A、B、C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 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1:2:3。 ⑴A可发生分子间酯化反应;B遇FeCl3溶液显紫色,其分子内含有羧基,则A、B 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C可以看为酯类,C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6、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 mol A水解得到1 mol B和1 mol醋酸。A、B的相对分子质量都 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氯化铁溶液显色。 ⑴A、B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_________ ⑵1个B中应该有_______个氧原子⑶A的分子式为________37.下面是一个合成反应的流程图 A BCH2=CH2 BrCH2-CH2Br C 请写出: 1.中间产物A、B、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B. ________ C.____________ 2.①、②、③、④各步反应所需用的反应试剂及各步反应的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38.为实现以为各步的转化,请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试剂的分子式39.写出下列叙述中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分子式为C3H7Br的卤代烃经消去反应后得到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芳香族化合物C7H8O是___________________;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CO2、H2O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为1:2:2,则此类有机物中最简单的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 40.化合物A(C8H17Br)经NaOH醇溶液处理后生成两种烯烃B1和B2。B2(C8H16)经过(1)用臭氧处理,(2)在Zn存在下水解,只生成一种化合物C。C经催化氢化吸收一摩尔氢气生成醇D(C4H10O),用浓硫酸处理D只生成一种无侧链的烯烃E(C4H8)。 已知:注:R1、R3可为H或其它烃基 试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 ____ B C E 41.某有机物 A(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化学班做) ① 在25℃时,电离常数K1=3.99×10-4,K2=5.5×10-6 ②A+RCOOH(或ROH)有香味的产物 ③1molA慢慢产生l.5mol气体 ④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试回答: (l)根据以上信息,对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多选扣分) (a)肯定有碳碳双键 (b)有两个羧基 (c)肯定有羟基 (d)有-COOR官能团 (2)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不含-CH3)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一个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A是一种酯,分子式是C14H12O2。A可以由醇D跟羧酸C发生酯化反应得到.A不能使溴(CCl4溶液)褪色.氧化B可得到C. (1)写出A、B、C结构简式: A B C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它们都可以跟NaOH反应._____ ___和_____________43.现有十种物质.A、乙醇 B、甲苯 C、苯酚 D、.苯甲酸 E、乙酸乙酯 F、葡萄糖 G、蔗糖 H、苯 I、乙烯J、乙酸,其中 ⑴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⑵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⑶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44.有①NH2-CH2-COOH ②CH2OH(CHOH)4CHO ③(C6H10O5)n(纤维素) ④HCOOC2H5 ⑤苯酚 ⑥HCHO等物质,其中(用数字序号填空). (1)难溶于水的是 ,易溶于水的是 ,常温下微溶于水的是 ;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4)能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能在一定条件下跟水反应的是 ; (5)能跟盐酸反应的是 ,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45.现有通式均为(CH2O)n的六种有机物,性质如下. ①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发生银镜反应 ②乙、丙、丁的式量均为甲的2倍,戊的式量是甲的3倍,己的式量是甲的6倍 ③乙、戊的水溶液可使甲基橙试液变红,还可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④戊结构中含有-CH3,两分子戊可形成环状酯 ⑤丙不溶于水,丁、己二种物质的水溶液均呈中性,丙既能水解,又能发生银镜反 应,还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己能发生银镜反应,淀粉水解可得己, 请推断各物质的结构简式.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 戊._____________ 己.____________46.如图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C6H12O7)或C(C6H10O8),B 和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为D(C6H14O6)。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 RCHO最易,R—CH2OH次之,最难。 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A、B、C、D的结构简式。 A. B. C. D. 47.乳酸(C3H6O3)是人体内葡萄糖在无氧环境下代谢的主要产物。工业上以乳酸为原料可生产高分子化合物A和B,反应过程如下. B 乳酸 C D A 其中A是有机玻璃的主要成分;B是可降解一次性餐具的主要成分,以缓解日益严 重的“白色污染”问题。现用核磁共振法检测得乳酸分子中含有甲基。试写出乳酸 和A、B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计算题1.将100g含(C6H10O5)n90%的淀粉(杂质不参与反应)水解为葡萄糖(水解率为90%), 再将葡萄糖发酵制成乙醇,再将乙醇中的一部分氧化为乙酸。生成的乙酸恰好与未 被氧化的乙醇完全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求可制得乙酸乙酯多少克?2.某有机物的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甲烷密度的5.75倍。把1.84g该有机物在氧气中 充分燃烧,将生成的气体混合物通过足量的碱石灰,碱石灰增重4.08g。又知生成 H2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试求有机物的分子式。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 的金属钠反应时,可以得到(标准状况)下氢气33.6L。试确定它的结构简式。3.有机物A、B、C均有C、H、O三种元素。A中氧的质量分数为23.53%,且氢原子和碳原子数目相等,A的分子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在稀硫酸中加热A,可生成B和C,B、C均不与溴 水反应,但B能与碳酸氢钠反应而C不能。 试求:⑴A的分子式? ⑵A、B、C的结构简式4.将含有C.H、O的有机物3.24 g,装入元素分析装置,通入足量的O2使它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氯化钙干燥管A和碱石灰干燥管B。测得A管质量增加了2.16g,B管增加了9.24g。已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⑴燃烧此化合物3.24g,须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⑵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 ⑶该化合物1分子中存在1个苯环和1个羟基,试写出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5.美籍埃及人泽维尔用激光闪烁照相机拍摄到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因而获得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激光有很多用途,例如波长为10.3微米的红外激光能切断B(CH3)3分子中的一个B—C键,使之与HBr发生取代反应. B(CH3)3+HBrB(CH3)2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使之与H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并与HBr发生二元取代反应。 (1)试写出二元取代的代学方程式. (2)现用5.6g B(CH3)3和9.72g HBr正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中除了甲烷外,其他两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6.将乙炔和一种气态单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1L,与11L氧气混合,点燃完全反应后,得到气体12L(气体体积均在1.01×105Pa、1200C的条件下测定)。则该混合气体中的单烯烃可能是什么?两种成分的体积比为多少?7.室温时20 mL某气态烃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到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 mL ,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 mL 。求气态烃的分子式高二年级有机化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⑤;④;③;①;⑥⑦ 2、C6H14;CHm 3、⑥;②④;①③;⑤ 4、 5、C3H8 6、⑴⑵ ⑶7、⑴2-甲基丁烷 ⑵2,2-二甲基丙烷 8、A.CH4;B.C2H2;3.29、 10.(1)C24H12 (2)51∶50 (3)-CH=CH2+Br2→-CHBr-CH2Br -CHBr-CH2Br+2NaOH-C≡CH+2NaBr+2H2O (分二步完成也给分)11、33 12、⑴CaC2 + 2H2O → C2H2↑+ Ca(OH)2 + Br2 → CHBr=CHBr(或 + 2Br2 → CHBr2CHBr2) ⑵不能;a、c ⑶H2S;Br2 + H2S →S↓+ 2HBr ⑷ c b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⑸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验证13、.A:C3H4 CH CCH3 丙炔 B:C9H12 14、75%、22g15、催化剂、吸水剂;; ;取代16、CH3-CH=CH2 17、⑤⑥⑦ 18、CH4;C2H4;C3H419、C5H12、CH3CH2CH2CHClCH3;CH3CH2CHClCH2CH3、CH3CH2CH(CH3)CH2Cl (CH3)2CHCH2CH2Cl20、⑴白色沉淀;Cl- + Ag+ = AgCl↓ ⑵分层;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⑶白色沉淀;CH3CH2CH2Cl + NaOH CH3CH2CH2OH + NaCl; NaCl + AgNO3 = AgCl↓+ NaNO3 21、①;②⑤;①③ 22、C2H6O;CH3CH2OH23、⑴HFC-143;BC;CH3-CF3 ⑵2O3 3O2;催化 ⑶ C ⑷C24、C2H5OH;CrO3;C2H5OH 25、⑴〔〕+ ⑵120 ⑶(CH3)2CHOH ⑷(CH3)2CH=CH226、⑴ ①③② ⑵ ①②③ ⑶ ③②①27、CH3CH2CH2Cl + NaOH CH3CH=CH2 + NaCl + H2O CH2=CH-CH3 + Cl2 CH2=CH-CH2-Cl CH2=CH-CH2-Cl + Cl2 → CH2ClCH2ClCH2Cl CH2ClCH2ClCH2Cl + 3NaOH CH2OHCHOHCH2OH + 3NaCl
怎么学好热化学
化学课的学习主要概括八个字:四先四后,错题档案。 化学课的学习主要概括八个字:四先四后,错题档案。 一.“四先四后”有以下几个阶段:(1)先预习后听课;(2)先复习后作业(3)先思考后发问(4)先听课后笔记等几个阶段。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1 听好课的三要素: (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 (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或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 (3)记忆:思维的同时也在进行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 听讲的方法: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听化学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好看有趣与否,都有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和发展观察能力。关于耳到、心到,着重点是开动思维器官,听清和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和操作及装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属于理解的内容。切实克服和改变不注意听和想的过程,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耳到、心到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当然,在此前提下该记住的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当同学的回答、操作与自己的认识不一样时,更要想一想有无道理。总结巩固阶段,主要是会小结归纳,使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条理分明有个系统,同时回忆看或所做的实验。 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1 复习的种类:复习的种类、方法各一,但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 (1)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这可采用课前提问,或边讲新内容边复习旧知识的方法。 (2)阶段复习。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马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如第一章可分为一至三节和四至八节两个单元。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试。其方法可根据每章后面的“内容提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并结合学生实际,做每章后面的复习题或选做适量的课外练习题进行消化、巩固。③学期复习是在学期期未考试前集中两周时间,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及学期考试检查,将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寒暑假作业弥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以上各阶段复习,按课本的顺序进行为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 (3)学年总复习。它是在上完全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年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2 复习的基本步骤: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 (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书本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然后才做作业。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复习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特点。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手续,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同时,在复习时必须对所做过的实验已观察到的变化,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回忆、复习,并且还要注意实验装置及操作手续。 3 复习的操作方法: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1)实例法:对物质的性质、制法、存在、用途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制法、用途、存在决定于它的性质,它们之间是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复习某一物质的性质的同时,应根据此性质认识它的制法与用途,联系它的存在。同样,复习用途与制法,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所根据的是该物质的哪些性质。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时,便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这一特性。 (2)对比法: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异同,复习时若能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记忆。元素间、化合物间、同族元素与异族元素间,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复习时均可进行对比。对比的方法不仅加深、扩大、巩固新旧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概括能力的过程。如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可以从定义、条件、范围、计算公式等方面来对比分析,找到联系与区别,以便灵活运用。 (3)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使之系统化如复习H2的性质时,可联想到H2的制法、用途,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注意事项等。联想法是复习化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归纳法: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转化规律,归纳成图表,成为全章及全书的知识概括和小结。 (5)联系实际法:要反复通过实例,联系实际,究竟联系什么和如何联系,逐步学会联系实际。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视复习实验,对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要结合教学加以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联系。 完成作业: 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及解题过程也有其自己的规律:(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也就是明确已知和求解。(2)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3)正确解题,完美答案。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反复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4)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而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己做好的题目联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悟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无数道练习题,也达不到巩固知识、训练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建立错题档案 每次考试结束或学习中对出错的题要建立错题档案,包括错的题,错因,更正,举一反三,当时情景等认真总结。 化学学习的过程是由一系列阶段组成的,阶段与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在学习时应掌握好各阶段和各层次间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化学,用好书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将化学学习好,为我所用。
考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给我复习出些主意,专业课考《物理化学》的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考的是物理化学(乙),把考纲要求的内容弄熟。 把参考教材(《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所编)复习好。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 本《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工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整个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理论基础。它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 气体的PVT关系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混合物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5、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恒容热、恒压热、焓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5、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7、相变化过程8、溶解焓及混合焓9、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10、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11、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12、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1、卡诺循环2、热力学第二定律3、熵、熵增原理4、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5、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6、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7、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8、热力学基本方程9、克拉佩龙方程10、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偏摩尔量2、化学势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5、理想液态混合物6、理想稀溶液7、稀溶液的依数性8、逸度与逸度因子9、活度及活度因子 (五)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3、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4、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对于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惰性组分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反应物的摩5、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6、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街 (六)相平衡1、相律2、杠杆规则3、单组分系统相图4、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5、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6、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 - 液平衡相图7、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街相图8、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9、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10、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 (七)电化学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2、离子的迁移数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4、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5、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6、原电池热力学7、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8、电极的种类9、原电池设计举例10、分解电压11、极化作用12、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八)统计热力学初步1、粒子各运动形式的能级及能级的简并度2、能级分布的微态数及系统的总微态数3、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4、玻耳兹曼分布5、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6、系统的热力学能与配分函数的关系7、系统的摩尔定容热容与配分函数的关系8、系统的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9、其它热力学函数与配分函数的关系10、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九)界面现象1、界面张力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3、固体表面4、液-固界面5、溶液表面 (十)化学动力学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2、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3、速率方程的确定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典型复合反应6、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7、链反应8、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9、势能面与过渡状态理论10、溶液中反应11、多相反应12、光化学13、催化作用的通性14、单相催化反应15、多相催化反应 (十一)胶体化学1、胶体系统的制备2、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3、肢体系统的动力性质4、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5、溶胶的稳定与聚沉6、悬浮液7、乳状液8、泡沫9、气溶胶10、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和粘度 二、考试要求(一) 气体的PVT关系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加分容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了解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了解对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变化过程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的概念。熟知功与热正负号和取号惯例。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及特征。明确U及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较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ΔU、ΔH、Q和W。能熟练应用生成热、燃烧热计算反应热。会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一系列计算。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及其与卡诺定理的联系。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的重要性。注意在导出熵函数的过程中,公式推导的逻辑推理。熟记热力学函数U、H、S、F、G的定义,明确其在特殊条件下的物理意义和如何利用它们判别过程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较熟练地运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和克老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掌握熵的统计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明确规定熵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理想溶液定义、实质和通性。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了解如何利用牛顿图求气体的逸度系数。明确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掌握表示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方法。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公式推导和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和热力学处理溶液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化学平衡掌握反应等温式的应用。掌握均相和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法。理解ΔrGm0的意义,由ΔrGm0估计反应的可能性。熟悉KP0、KP、KX、KC的意义、单位及其关系。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的数据计算平衡常数。了解同时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等处理方法。 (六) 相平衡掌握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定义。了解相律的推导过程及其在相图中的应用。掌握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在双液系中以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为重点掌握P-X图和T-X图。在二组分液—固体系中,以简单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掌握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对三组分体系,了解水盐体系相图的应用,了解相图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七)电化学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了解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熟悉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掌握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了解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掌握电动势与ΔrGm的关系,熟悉电极电势的符号惯例。熟悉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包括氧化能力的估计,平衡常数的计算等)。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其电动势。明确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及ΔrHm和ΔrSm的计算。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 (八)统计热力学初步了解用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代替整个体系的微观状态数的原因。明确配分函数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定位体系与非定位体系的热力学函数的差别。了解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九)界面现象掌握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掌握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与曲率半径的关系,会使用杨—拉普拉斯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学会使用Kelvin公式。理解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表面活性物质结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现象。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和吸附热力学。 (十)化学动力学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基本概念。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的速率方程和特征,并能够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对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并能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能写出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义,计算Ea、A、k等物理量。掌握链反应的特点。掌握稳态近似法、平衡态法和速控步骤法等近似处理方法。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了解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电解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催化反应的类型。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十一)胶体化学掌握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能利用这些特点对胶体粒子大小、带电情况等方面分析并能应用于实践。了解溶胶稳定性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能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了解唐南平衡。 三、主要参考书《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四、说明主要题型可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
大学的无机化学这门课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反应热Qρ和恒压反应热Qν;焓与反应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应焓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焓,由键能估算反应焓. 1.3 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自发性;熵的初步概念;Gibbs自由能与ΔG;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ΔG=ΔH-TΔS应用 第二章 化学平衡 2.1 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2.2 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 2.3 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3学时) 3.1 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法:平均速度;瞬时速率. 3.2 反应速度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3 影响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零级、一级反应、二级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 酸碱电离平衡(5学时) 4.1 酸碱理论简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4.2 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氛;活度. 4.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盐类水解. 4.4 缓冲溶液:定义;pH值求算;应用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2学时) 5.1 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原理;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5.2 沉淀与溶解的相互转化:多重平衡常数;沉淀-溶解计算 第六章 核化学(2学时) 6.1 核衰变 6.2 核裂变 6.2 核聚变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7学时) 7.1 基本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7.2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电极类型与原电池的简易表示法;标准氢电极与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位表的应用. 7.3 电池电动势(E池)与反应的自由能变(ΔG):E池与ΔG的关系;平衡常数K与的关系. 7.4 电池电动势与浓度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式;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 7.5 化学电源与电解 第八章 原子结构(7学时) 7.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氢光谱和玻尔理论;微观体系波函数ψ及∣ψ∣2的物理意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氢原子波函数的图象表示. 7.2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 7.3 原子性质变化的周期性: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第九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9学时) 9.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离子键的形成和晶格能;离子半径;典型离子晶体结构;离子极化. 9.2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现代价键理论;离域π键(大π键)的形成;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简介;键参数、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性质. 9.3 金属键:自由电子理论;金属能带理论. 9.4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9.5 晶体结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