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英国历史上哪一任国王有六任妻子
- 关于亨利七世的资料
- 亨利七世在位时都铎王朝的政局怎样亨利七世的历史事迹及评价
- 亨利七世是什么样的国王
- 都铎王朝只是兰开斯特家族的旁支,为何亨利七世能建立一代王朝呢
- 亨利七世喜欢白公主嘛
- 亨利七世
英国历史上哪一任国王有六任妻子
1.关于亨利八世的六位妻子
亨利八世(1491.6.28—1547.1.28)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亨利八世在位的38年是英格兰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这次改革的基本意义在国家政治方面,而不在宗教方面,核心问题是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导致英国形成完全的民族国家。这次改革从确立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开始,到确保国王对教会的绝对统治而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宗教改革是由亨利八世个人的离婚案引起的;从实质上看,变革是在英格兰民族主义和反教权主义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实现的,并和亨利八世的对法战争和西欧的国际格局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他自1509年4月22日开始在位,这时英国已经逐渐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及以暴政著称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专制极权国家,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自己长子亚瑟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图挽留长媳,经向教皇请示,(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12岁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而且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安妮·博林产生了婚外情,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请离婚,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这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在当时受宗教改革思潮影响者的鼓吹下,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 其间为处死数7万多人, 约为当时英国人口的7%。从此英国教会成为圣公会,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圣公会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宗教改革,因为它和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以英皇代替而已, 而圣公会的大主教与教皇的名称相同, 都是叫POPE, 教会的英文名称亦相同, 都是Catholic Church, 只是为了与天主教分开, 改为英国公教 - Anglo-Catholic Church, 其他的只有部份礼仪简化了。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就是安妮·博林)也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将第二个妻子以通奸罪砍头处死,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第三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国王)又因肺病去世。他先后娶了6位夫人,全部没有好结果:第一位逼迫离婚,第四位德意志新教公主协议离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与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之前的情妇,正是安妮·博林的妹妹Marry Boleyn。而安妮·博林当初不愿像她妹妹一样只是做国王的情妇,于是给予亨利八世巨大压力要求成为“公众认可的”皇后。当然最后通过亨利八世与教会的决裂,不需要再获得教皇的批准,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并娶Anne Boleyn为皇后。此外他亦有大量情妇及私生子,后世的考古学家很多都怀疑他是死于梅毒, 并留下一个接近破产的国家。
他临死时设下遗嘱,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爱德华死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如果玛丽没有后代,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继位。他没有想到如此严密的安排,最后三位继承人都没有后代,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都铎王朝也终结了,王位传给伊利莎白表姐的儿子。
2.1868年那时候的英国的国王的夫人称呼什么
英国君主(英语:Monarchy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英国及英国海外领地的国家元首,现在的男性君主称为国王(King),女性君主称为女王(Queen)。男性君主的妻子,自然被称为王后(目前英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君主也只能有一个老婆或老公)。
现任君主是1952年2月6日登基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王储为其长子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和女王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经常出席各种公开仪式。除了前面所述的,皇室成员还包括女王其他子女、孙儿及堂表亲。
另外,大不列颠的君主一直称国王(King)或女王(Queen),到了英国统治印度后,英国君主才加上印度皇帝(Emperor of India)或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的称号。不过随着印度独立,此头衔也随之取消,英国历史上正式拥有皇帝或女皇头衔的也只有维多利亚、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爱德华八世和乔治六世五位君主。
3.亨利八世的6个妻子
1、凯瑟琳 阿拉贡的凯瑟琳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位王后,凯瑟琳是亨利八世哥哥的遗孀,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嫂嫂。
2、安妮·博林 亨利八世的第二位王后安妮·博林,根据BBC英国史的描述,安妮·博林的姐姐玛丽·博林是亨利八世的情妇。安妮去法国留学归来之后,进入英国宫廷,亨利八世与她坠入爱河。
3、珍·西摩 1536年5月30日,亨利八世和珍·西摩举行了他的第三次婚礼。 1536年6月4日她被公开宣称为王后,但是由于当时的伦敦城瘟疫蔓延,她并未被正式加冕。
4、安妮公主 画家汉斯·荷尔拜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战争,于1532年来到英国,并被雇为宫廷画师。他向亨利八世推荐位于法国和尼德兰之间的小国克里维斯的安妮公主。
虽然亨利八世不喜欢安妮公主的相貌,两人还是于1540年1月6日结婚。 5、凯瑟琳·霍华德 1540年7月28日,亨利八世迎娶凯瑟琳·霍华德。
但是凯瑟琳婚后却和大臣托马斯·卡尔佩珀发生婚外情,还任命以前的情人弗兰西斯·迪勒姆为秘书。有人将凯瑟琳与别人交往的事情密告给了当时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托马斯·克兰麦,克兰麦遂向亨利密报王后通奸。
6、凯瑟琳·帕尔 1543年,年迈的亨利最终娶了在宫廷任职的凯瑟琳·帕尔为他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是个结过两次婚的寡妇,她的宗教观点激进,亨利却是保守派。
两人经常争论,几次险些让她丧命,但她总能及时让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亨利八世。
4.能不能介绍一下亨利八世和他6个老婆的故事
亨利八世(1491-1547)是英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国王。他以改革英国宗教而名标青史,还因有过6位王后而闻名。亨利八世并不像中国古代的帝王,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就是先后有6位王后就足以在英国历史上出尽风头。
他的第一位王后是凯瑟琳,其父是西班牙之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凯瑟琳于1501年与亨利七世之长子亚瑟(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哥哥)结婚。转年亚瑟去世。英王亨利七世不愿失掉凯瑟琳带来的嫁妆(dowry),费迪南又想能继续影响英格兰的外交政策,所以凯瑟琳又与其先夫之弟(即亨利八世)结婚。
凯瑟琳长亨利八世(以下称亨利)6岁,容姿秀丽,妩媚动人。婚后共生6个子女,但除了最幼之女,其余全都夭折。这个独生女后来成为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Mary I)。由于无男嗣,亨利对凯瑟琳不满,渐萌离婚之念。加上亨利迷上了宫廷侍女安妮·博林,遂于1527年拟与凯瑟琳离婚,但遭拒绝。亨利就“先斩后奏”,于1533年与博林秘密结婚,然后法庭宣布亨利和凯瑟琳的婚姻无效。亨利借题发挥,进行了英国史上有名的宗教改革(English Reformation),取代了教皇(Pope)对英格兰教会的统治地位,使英国由一个天主教(Catholici *** )国家转变为新教(Protestanti *** )国家。凯瑟琳被幽禁在一个下等庄园里,久病不愈,愤愤而死。时年51岁。
第二位王后是安妮·博林(1507-1536),伯爵之女。1522年入宫廷,做凯瑟琳王后的侍女。博林恰值妙龄,亦有姿色。当亨利与凯瑟琳分离时,便成为亨利的情妇。后来与亨利暗通而怀孕(pregnant),不得不于1533年秘密结婚。当亨利与凯瑟琳的婚姻被取缔时,博林被封为王后。同年生一女,即后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这又使亨利大为失望,加之博林性情孤傲,亨利又有离异之心。他另寻新欢,与简·西摩勾搭。而博林最后因所谓通奸( *** ery)和 *** ( *** )罪被斩首于伦敦塔(the Tower of London)。然而是否有证据,至今仍是疑案。博林结婚只3年便香消玉碎,给伦敦塔留下一段“悲”话。
简·西摩(1509-1537)是亨利的第三位王后,爵士之女。她也是宫廷侍女,曾侍奉前两位王后。博林遭嫌之后,亨利转而追求西摩。一次亨利送她一袋金币并一情书,恳求西摩做他的情妇(mistress)。可是西摩返回礼物。她只愿堂堂皇皇地做王后而不愿做情妇。博林被斩首(behead)后仅11天,尸骨未寒,亨利就和西摩共享洞房之乐了。
西摩生一子,即后来的英王爱德华六世(Edward VI)。亨利的6位王后中,只有她生一子。但她在产期患病,生子12天去世。西摩并无倾国之色,但机敏温顺,使亨利倾心。她也是唯一在死后使亨利伤心落泪的王后。亨利死后与之合葬,足见对西摩的钟情。
第四位王后是安妮(1515—1557),德国公爵之女。当时为加强英国和德国联盟,以抗衡天主教国家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的联盟,亨利与安妮订婚。当安妮抵达英国后,亨利就想离婚,因为他认为此女不象别人所描绘的那么漂亮,而是丑陋不堪,而且她不懂英语。但退婚已迟,只好在1540年完婚。因此婚后绝无幸福可言。还没结婚,就孕育着一颗离婚的种子。后来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联盟破裂,随之,英德联盟也失去重要意义。加之,安妮以前曾和另一男人订过婚(betrothed),故亨利终于与之离婚。离婚后,安妮仍住英格兰,靠养老金无声无息地了却后半生。此次婚姻仅维持了6个月,是6位王后中最短的一个。
第五位王后是凯瑟琳·霍华德(1521-1542),出身贵族,1539年入宫廷。她也是豆蔻年华,有沉鱼落雁之貌,颇得亨利之青睐。亨利与安妮离婚后,马上又与此凯瑟琳结婚。可是她隐瞒了曾和另一男人同居(cohabit)过,所以被指控犯有重婚罪(bigamy)。但亨利最后还是饶恕了她,既往不咎。糟糕的是,婚后不足一年,她又和另一男人私情勾搭。亨利怒火中烧,将她斩首在伦敦塔。
亨利的最后一位王后是凯瑟琳·帕尔(1512-1548),出身宫廷官吏。此凯瑟琳与亨利结婚前已两次孀寡。她无倾国之貌,但聪明机智。有趣的是,亨利以王后多出名,而这位王后的丈夫也并不算少。亨利去世后,她又第4次结婚。当然比亨利的6次结婚还略逊一筹。
5.英国历任国王名单
实际上,英国在亨利八世之前也不认可女王。
亨利八世因为王后无子而与其离婚,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但是亨利八世唯一的幼子爱德华六世体弱多病,亨利八世预计到他可能会夭折,为了防止贵族安排更疏远的王室继承王位,已经有些开放的亨利八世决定爱德华如无后代,由其姐玛丽继承,如玛丽无后代,由其妹伊丽莎白继承。
这样,女性不为君王的传统被打破。 猜想其根源应该与西方基督教不承认纳妾有关。
国王虽有情人,但私生子无任何权利,中国则不同,无嫡出的后代,庶出的子孙也可以有继承权。这样中国可选的男性后代也较多。
参考资料: 英国历任女王 “九日女王”简 格雷 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国王1553)(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儿。 外祖母玛丽是亨利八世的妹妹。
嫁给诺森伯兰公爵之子达德利。诺森伯兰公爵伪造遗嘱让简·格雷继承王位。
后阴谋败露,简·格雷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玛丽一世 玛丽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 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 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
於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颠倒。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萨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
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於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
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
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莉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国女王。
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
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於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
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 *** 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瓦选帝侯乔治继承。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
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英联邦(The monwealth) 以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领。
她的头衔全称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 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
25亿人。 。
6.历史常识中英格兰的第一任国王是谁
艾塞斯坦国王(Aethelstan)是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国王。
他的祖父艾尔弗 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虽然很喜欢称自己为“英国国王”,但他只是韦塞克斯王国的国王。当艾尔弗雷德继承王位时,英国由5个相对独立的王国组成。
艾尔弗 雷德在位期间,康沃尔成了他的统治区域,但麦西亚、诺森比亚和东英吉利 亚归顺了人侵者维京人。 在萨默塞特平原隐居一段时间后(在那里,他并没有烤过面包),艾尔弗雷德打败了丹麦人,逐渐收复了他的王国。
但是,在公元878年与战败者 维京王古斯伦(Guthrum)签署的条约中,他选择了把伦敦到切斯特一线以东的一半领土送给敌人,这些地区称为“丹麦法区”。 作为同报,古斯伦同意 皈依基督教。
为了确保斯堪的纳维亚的侵略者今后无法轻易地入侵,艾尔弗雷德修 建了一系列防御式城堡,以保障领土安全。这些政策都奏效了。
在他孙子的统治下,韦塞克斯王国控制了英国全 境。艾塞斯坦在公元937年布鲁南堡战役中,打败了苏格兰、斯特拉思克莱 德和都柏林的国王,建立了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
没有人能确定布鲁南堡在哪里,它可能就是临近设菲尔德的廷斯 利•每德。最后一位仅统治英国地区的国王,是戈德温孙(Hardd Godwinson),他 的继任者威廉二世(Harold II William)已经是诺曼底公爵。
在公元1558年 最终放弃加来之前,英国王室实际统治着法国的部分领土。
7.英国第一任国王是谁啊
阿佛列(古英语:??lfrēd,英语: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也译作艾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等,是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国王,他也是英国历史上真正第一位称呼自己为“英格兰国王”的君主。由于其英勇的统帅臣民对抗北欧维京海盗民族的入侵,被后世尊称为阿佛列大帝(Alfred theGreat)。
如果你问大不列颠联合王国(UK)的第一位国王的话,那应该是安妮女王。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大不列颠王国女王。
关于亨利七世的资料
亨利七世(英文:Henry V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兰国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的建立者。他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满伯爵爱德华·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的孙女玛格丽特之子。被视为兰开斯特派首领。曾流亡法国。1485年在法国援助下杀死理查三世,宣布继承英格兰王位。1486年同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约克的伊丽莎白结婚,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玫瑰战争。采取联姻政策。亨利七世为长子亚瑟聘娶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尔后长子亚瑟早逝,为继续保有与西班牙之间以联姻方式获得的友好关系,亨利七世说服凯瑟琳留下,并将其嫁给次子亨利;亨利七世的长女玛格丽特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亨利七世任内奖励工商业发展。有“贤王”之称。亨利七世给后人留下了良好的行政体系,国王的专制统治政体,和大笔的财富。在他1509年去世时,英国已从玫瑰战争的阴影里完全走了出来,一片繁荣兴旺。至此,都铎朝的统治已经非常巩固,再也无须其他欧洲大国来承认了。亨利七世二十四年的统治,为他伟大的孙女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英国的强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亨利七世在位时都铎王朝的政局怎样亨利七世的历史事迹及评价
亨利七世(英文:Henry V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名叫:亨利·都铎,是英格兰国王,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的建立者。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亨利·都铎是亨利六世的同母异父弟弟艾德蒙德·都铎和马格丽特·博福特郡主的儿子,在法国布列塔尼流亡长大,被视为兰开斯特派首领。
1485年8月,亨利·都铎在博斯沃思战役打败理查三世,随即称王即位,建立都铎王朝,史称亨利七世。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周围地区。亨利七世任内奖励工商业发展,有贤王之称。
王权统治
1485年10月30日,享利·都铎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加冕典礼,享利·都铎的继父托马斯·斯坦利穿着昂贵的黑貂皮长袍,把国王剑从伦敦塔送到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托马斯·斯坦利并没有参与把他的继子推上王位的战斗,但他却因期待观望而得到了丰厚的奖赏,他的爵位上升到了伯爵。
加冕典礼后召开了国会,贵族议员们把享利·都铎当做从暴君手中拯救黎民百姓的第二位约书亚(继摩西之后的犹太国王)来欢迎,并非常快通过法令,宣布英格兰的王位由享利·都铎及其子孙世代相传。
为了缓和政治矛盾,并加强自个成为英王的合法性,1486年1月18日,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亨利七世同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举行了结婚典礼,他们原本就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亨利七世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平息了对其继位的争论,更以这场敌对家族之间的联姻,结束了蔷薇战争(玫瑰战争)。并将兰开斯特的红玫瑰和约克的白玫瑰合并组成都铎王朝的王徽,红白"都铎玫瑰"。
平息叛乱
亨利七世即位初期,主要精力就是全力消灭约克朝的旧势力,消除对王位的威胁,巩固自个的统治。他在迎娶伊丽莎白公主的同时,将克拉伦斯公爵乔治的儿子,沃里克伯爵爱德华抓了起来,把这位年仅十岁的贵族关在了伦敦塔中。
1487年,在博斯沃思之战两年后,一个名叫兰伯特·西姆内尔的人自称是沃里克伯爵爱德华,并发动了叛乱。实际操纵这场叛乱的人是过去被理查三世指定为继承人的林肯伯爵。1487年6月16日,亨利七世发动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这位假爱德华的叛乱。
1491年,一个法国商人,得到法国和苏格兰支援,自称是爱德华四世的次子约克公爵理查,起来反对亨利七世。这位假理查,得到西欧各家君主的认可,因此对亨利七世的威胁极大,假理查曾三次入侵英国,直到1497年,才得以平定,假理查被抓获。1499年1月,假理查被处死。两天后,被关押了十四年之久的真正的沃里克伯爵爱德华,也被亨利七世下令绞死,至此,约克家族的男性绝嗣。
结盟联姻
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王后多有所出,其中四人活至成年,他们是长子亚瑟、次子里奇蒙公爵亨利、玛格丽特公主(Margaret of Scotland)和玛丽公主(Mary Tudor)。
玛格丽特公主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改善了与苏格兰的关系。
玛丽公主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二。
亨利七世为长子亚瑟聘娶西班牙阿拉贡王国的公主凯瑟琳,以缔结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及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同盟。亚瑟和凯瑟琳在鲁德娄城堡(Ludlow Castle)这一威尔士亲王的传统驻所渡蜜月,但两人结婚后四个月,亚瑟猝死,里奇蒙公爵亨利成为王位继承人。为继续保有与西班牙之间以联姻方式获得的友好关系,亨利七世说服凯瑟琳留下,并将其嫁给次子里奇蒙公爵亨利。
1509年4月21日,亨利七世在英国的里士满宫殿去世,享年52岁。埋葬于伦敦西敏寺东端的亨利七世礼拜堂。
为政举措
政治
在历时三十余年的玫瑰战争中,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同归于尽,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战争中迅速增长,并成了都铎王朝新建立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柱。
亨利七世通过议会,宗教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巩固强大了王权,在中央 *** 中,新成立的枢密院取代了受制于贵族的咨议会;在地方 *** 各郡治安法官的职权被扩大了;在郡以下,决定权集中于小型教区会议手中;在司法体制上建立一系列特权法庭等。而国王的决定权并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各方面特别是议会法律的制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君权与议会达到了协调一致,共同维系著英国政治机器的运作。
随着政治的统一,各地区的经济联络得到进一步加强,封建农业开始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导致英国农村出现了非常多资本主义农场,出现了一批与资本主义密切联络的新贵族,他们把积累起来的资本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工业,使得英国的工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军事
亨利七世解散了封建大贵族们的私人武装,把武装力量紧紧抓在自个手里。亨利七世只有一次向海外派出英国军队,他倾向于使用外国雇佣军代劳。
由于亨利七世对封建领主卫队的解散,使得国家需要组建新的军事力量,但限于都铎 *** 的财政困难,还尚无能力建立常备军,于是国家实施招募雇佣军制度。通过把一部分流浪无业者招募入伍,一方面为一些流浪汉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可以用这批人去稳住、镇压另一些流浪汉。同时那些破落骑士,又有机会加入雇佣军为国王效力。所以,雇佣军增强了国王的力量,削弱了贵族,不仅由于它建立了强大的武装力量足以贯彻国王的意志,而且还由于它为小贵族提供了就业空间。
财政
都铎王朝的建立之初,由于依靠议会批税导致议会对王权的制约,或者国王不经过议会批准而征税导致议会和臣民反对。于是亨利七世采取减少对议会的依赖的做法。亨利七世统治期间实行的财政机构和财政方法完全打破了中世纪的财政制度,亨利七世甚至亲自检查帐目,王室财富因此而极大增加,亨利七世完全不用依靠议会开会解决财政。
首先,依靠继承权,亨利七世获得了里士满伯爵,兰开斯特公爵,约克公爵的大片领地。他即位后连续5次下令恢复内战期间被贵族侵夺的王室领地,同时利用叛国罪法审判了1348名贵族,没收他们的土地,从而扩大王室领地面积达,王室领地收入也从1485年的2.9万英镑增加到1509年的4.2万英镑,占国王财政总收入的1/3。
其次,由于都铎王朝海外贸易大增,关税收入也增加,年均超过四万英镑。
经济
亨利七世任内奖励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得到扶植,亨利七世三番五次通过国家法令,禁止羊毛特别是优质羊毛的出口,甚至还禁止半制成品的呢绒出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农本经济产生了瓦解作用,王权控制着各种贸易往来,初步形成了保护工商业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统一的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初步形成,城乡关系从对立到一体化过渡。
外交
1485年,都铎王朝开国君主亨利七世登上了王位。此时,英国只有不到300万人口,分别约为当时西欧两个大国法国和西班牙的1/5和1/2,领土面积也远比它们的小。英国没有常备军,更没有国家安危所系的海军。 所以亨利七世在对外关系上长期坚持的政策基准是:"不是角逐欧洲霸权而是谋求扩增贸易利益"。
这一外交政策后来被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继承和发展。
人物评价
亨利七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的建立者,他结束了蔷薇战争,他开创的都铎王朝被以为是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他统治英国24年之久。他充实了英国财政,限制贵族拥有过多的权利。他奖励工商业发展,创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在英国有贤王之称。
亨利七世是什么样的国王
亨利七世(英语:Henry V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本名亨利.都铎,是都铎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1485年8月22日-1509年4月21日在位)。
他以自己的姓氏为整个1485年到1603年的英国王朝冠名,而这一朝代既标志着英国中世纪黑暗时期的终结,也开启了通往文艺复兴的新航程,具有承前启后之功。
在情妇满天飞、私生子比比皆是的英国国王中,享利七世当真是一般清流——非但没有婚外恋丑闻,更难得没有续弦(皇后于1503年因难产去世)。而他对于自己的孩子们也是爰之弥深,完全不见以往英王室中父子反目的狗血闹剧。
亨利七世是个“小气鬼”,平时对自己抠抠缩缩,一个便士掰成两瓣花,但对妻儿却颇为慷慨,曾不惜花重金为女儿购买心爰的竖琴,还为妻子的小型动物园购入一头狮子,只为博取家人欢心。
亨利七世一直郁郁寡欢,戎马倥偬、处心积虑,不过换来一身憔悴、半世伶俜。
尽管他在位时扶持工商业、充实财政等举措,历史还他以“贤王″的称号。但在人们心中,玫瑰战争结束后的英国并没有迎来满园芬芳,相刀,那儿似手永远是一番北风烈烈、乌云敝日的凛冬之象……
都铎王朝只是兰开斯特家族的旁支,为何亨利七世能建立一代王朝呢
因为他知道国家要发展就要消灭旧势力带来国家隐患,在政权上跟议会协调一致,还有跟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所以就建立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朝时代。
消灭旧势力
到了亨利七世,国家存在的旧势力已经非常严重了,干扰国家正常发展了,他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消灭旧的势力,只要威胁到王位,都通通消灭,来达到巩固自己的统治,还有亨利七世很聪明的把大贵族们的私人武装给解散了,让国家军队力量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君权和议会协调一致
英国的权力机构议会,也是有着非常大的权利,亨利七世很聪明的利用议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他进行宗教方面的改革,肯定要议会同意,才进行下去,双方达到历史上高度和谐,共同维护国家的正常发展。
统治者处世能力强
亨利七世不仅会治理国家大事,他在应对各种潜在的威胁能力超级棒,就比如说很多国家都会派间谍,他都应付得很好,没有给人家看出来,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国家,同时还可以处理跟其他国家的关系。
联姻方式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亨利七世知道,没有什么关系比联姻更加稳固了,所以他一直坚持用联姻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国家稳定,比如他让自己的儿子娶西班牙阿拉贡王国的公主凯瑟琳,这次联姻让自己的国家跟影响大半个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长久保持良好的关系,非常有外交眼光的一次联姻。
总结一下,亨利七世可以建立一代王朝,离不开他治理国家之才,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君王。同时为英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亨利七世喜欢白公主嘛
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是政治联姻,感情一般。英国的亨利七世是英国兰开斯特王朝的继承人,他从小跟叔叔流亡欧洲,伊丽莎白是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他们之间的婚姻完全是政治联,亨利七世娶伊丽莎白后既终结了英国的玫瑰战争,又使他自己的王位变的名正言顺,所以他是都铎王朝的开创者。 因为他们两人的婚姻是出于政治考虑,所以他与伊丽莎白的婚后感情一般。
亨利七世
亨利七世(Henry Ⅶ,1457—1509),英国都铎王朝的缔造者。他在消灭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君主专制政体和发展英国经济等方面均有重大成就,是英国历史上少数有作为的君主之一。
1457年1月28日,亨利出生于威尔士西陲彭布鲁克堡的都铎家族。都铎家族同当时的王族兰开斯特家族关系密切。亨利的父亲里士满伯爵爱德蒙·都铎是国王亨利六世的同母异父弟,母亲玛格利特·波福是兰开斯特家族的后裔。由于先辈的婚姻不符合封建王位继承条例,因此, 兰开斯特王位的继承权, 对亨利来说,几乎是无份的。
亨利的青少年时代备尝忧患。在他出生前两年,玫瑰战争爆发,都铎家族站在兰开斯特家族一边同约克家族作战。当亨利出生时,父亲已去世两月,此后不久,母亲改嫁,叔父彭布鲁克伯爵贾斯珀收养了他。 战争的进程对兰开斯特家族愈来愈不利,1461年春,约克王朝取代兰开斯特王朝。约克君主爱德华四世对残余的兰开斯特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攻击,小亨利不得不跟随叔父流浪移徙。1468年,最后一个兰开斯特城堡陷落,亨利落到约克党人手中。直到1470年亨利六世复位,他才重新回到叔父身边。1171年,爱德华四世卷土重来,将兰开斯特家族中包括亨利六世在内的重要人物屠戮殆尽,于是,袭封为里士满伯爵的亨利便成为唯一有权利继承兰开斯特王位的人物。他被叔父带着逃往法国,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活。
亨利在战争和颠沛流离生活中逐渐锻炼成为勇敢的战士和干练的政治家。他在法国招聚人才,组织军队,等待时机。1483年,爱德华四世去世,约克王朝发生内讧,亨利企图乘机进军英国。由于爱德华四世之弟理查三世篡夺王位并迅速平定内乱,亨利的计划落空。接着,他以同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结婚为条件,同反理查三世的约克党人结成了联盟。1485年8月,亨利在法王查理八世的支持下,率领军队在威尔士西陲的米耳福港登陆,向英国东南部进军。8月22日,亨利的军队同理查三世的大军决战于博斯沃思,由于理查三世为人十分残暴,他的军队大量倒戈。亨利轻易地取得了胜利,杀死理查三世。他乘胜进入伦敦,于10月30日加冕为王,称亨利七世。这一既成事实在11月初得到国会的承认。1486年1月,亨利七世同伊丽莎白结婚,这一联姻象征着红白玫瑰家族的结合,对于消弭封建党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长期战乱之后建立起来的都铎王朝,仍然面临着动荡的局势,反对亨利七世的约克党势力仍很强大,并受到欧洲列强的支持。对于约克党人的暴乱,亨利七世兼用镇压与宽容的政策。他改变了过去的捕杀战败者,没收其土地财产的做法,代之以怀柔抚绥,收到了瓦解敌营,安定社会秩序的效果。
在所有暴乱中,以1491年开始的珀金·沃比克之乱对亨利七世的威胁性最大。沃比克诡称是爱德华四世的幼子理查,先后得到勃艮第、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和苏格兰的君主的支持,三次攻入英国,引起了全国震动。亨利七世用强有力的外交手段绝其外援,剿抚结合的措施断其羽翼, 经过六年战斗, 终于敉平叛乱,俘获沃比克,两年后处死。此后,国内秩序逐渐稳定。
在巩固都铎家族王位的同时, 亨利七世竭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他把国会视若仆役,只是在需要国会批准自己决定的法令或税收时才行召集。在他统治的最后12年中,仅仅召开过一次国会。他依靠旧有的御前会议治理国家。但一反从前的会议中的枢密官全由贵族充任的传统,他遴选了一批教士、市民和乡绅的代表人物参加会议,从而削弱了旧贵族的影响。亨利七世对地方割据势力进行沉重打击,加强了北方法院和威尔士法院的权力;明令禁止贵族蓄养家臣、家兵,平毁贵族城堡;扩大旧有的治安法官的权限,治安法官执行御前会议制订的政策,维持治安、审理案件,使乡绅阶层在地方上的政治势力大为增长。他在御前会议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宫的“星室”设置了一个听取臣民申诉、监察官吏并及时处理非常案件的机构,这一机构在亨利八世时期发展成为权力很大的“星室法院”。亨利七世曾颁发过禁止圈地和惩治流浪人的法令, 这种法令在英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反映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进程的加速。
亨利七世努力改善王室财政。他不仅继承了两王族的地产,夺回了从十四世纪中期以来王室失去的地产,还没收了许多旧贵族的土地,使王室成为英国最大的地主,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贵族富埒王室、因而觊觎王位的状况。他于旧有的财务署之外,另在国王宫廷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财政事务,管理王室地产,收取他作为英国最高封建领主的多项特权收入、法国贡金和国会批准的税款。亨利亲自监督它的工作,检查账目,王室收入迅速增长。
亨利七世所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很受人称道。他保护国内工业,鼓励出口;禁止外商在英国购买非成品呢绒,限制外商特权,调整关税比值;给“商人冒险家协会”颁发特许状,使之同汉萨同盟竞争;通过外交谈判达成有利于英国工商业的商约。他大力支持航海业,开创了给建造大船者颁发津贴的先例;恢复“航海法”,规定某些货物必须用英国船舶运输。他建造过六艘船,其中的第一艘军舰被命名为“伟大的哈利号”,为英国海军奠定了基础。他奖励海外探险,向约翰·卡波特颁发探险特许状,当1497年卡波特发现纽芬兰等地后,他厚给赏赐,并授予“海军上将”的称号。这些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的成长无疑是有益的。
亨利七世的财政政策和工商业政策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在他的统治期间,王室年收入增长一倍多,不仅还清了他入主英国前后欠下的大笔债款,还能将许多金钱贷给外国君主和本国的商人、企业家。据估计, 他留下的遗产在100万镑以上, 这在当时是惊人的数目。
亨利七世不仅精于治国,而且是干练的外交家。其外交政策旨在争取欧洲列强承认都铎王朝,避免卷入国际战争,促进英国对外贸易。他先后同丹麦、佛罗伦萨、尼德兰签订了商约,还于1492年同法国签约,以对于法国合并布列塔尼公国不予干涉为条件,换得了法国的巨额补偿金和对他王位的承认。1501年,他通过王室联姻换取了西班牙的商业让步和大笔金钱。1502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四世同亨利七世的长女玛格利特订婚,为后来不列颠的统一铺下了基石。150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的长孙查理同亨利七世的女儿玛丽订婚,标志着都铎王朝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但是,亨利七世对爱尔兰采取的高压政策遭到挫折,失去了英国历史上一个解决爱尔兰问题的较好机会。亨利的外交政策收到了巩固都铎王朝和增加国家财富的效果。
1509年4月21日,亨利七世病逝于里士满宫,享年52岁。
作为英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最高代表,亨利七世不可避免地有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他的晚年,对人民剥削加剧,曾因此激起民愤,以致于亨利八世即位时不得不处死他的财政官员以谢天下。另外,在外交方面,滥用王室联姻政策,也受到指摘。但是,他仍不失为一位很有特点的历史名人。这是由于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抓住了英国人民久乱思治、久动思静的思想,采取了发展工商业、与民休息的政策,紧紧依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和市民上层,灵活地调整政策。他大胆重用出身微贱或来自敌营的人才,一些市民、农民上层人物甚至被封为贵族,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原因,唯其如此,后来的许多政治家将他奉为圭臬。伟大的英国哲学家佛兰西斯·培根也称他为“智者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