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乌从中小学教学大纲删除俄作家作品,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 穆卡切沃换过几个国家
- 德布勒森战役的部署
-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将从乌克兰教学大纲中删除,此举释放了什么信号
- 喀尔巴阡战役双方兵力如何
- 元代蒙古在欧洲战场的描写
乌从中小学教学大纲删除俄作家作品,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乌克兰从中小学教学大纲删除俄作家作品,这将会导致乌克兰中小学生会受到文化撕裂的影响。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网友们基本上都非常明了了,可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竟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教育。最初大家都以为国家之间的斗争应该由更高层面去解决,可是没有想到这种问题还是影响到了小孩子,许多网友对此都感到特别的可惜。
虽然说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非常明显,但是两个国家中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文学家,而俄罗斯的作家更是推出了很多非常优异的文学作品。如果因为国家之间的矛盾就将俄罗斯的作品全部都拒之门外的话,那么乌克兰的学生将会在文化这一方面有着很大的欠缺,而且今后也有可能会被文化撕裂所影响。无论如何教育应该是越来越完善,可是此次乌克兰却因国家的问题导致学生的教育受到了影响。
许多网友在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都觉得乌克兰的相关政策是非常愚蠢的,因为这样的行为除了会影响自国学生的教育之外,其他的什么都影响不了。乌克兰想封禁俄罗斯的文化,并且还想封杀俄罗斯对本国的影响,这样的相关行为给人一种徒劳的感觉,因为在当今这个时代想接触到什么信息都很简单,所以做出这一系列的举动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得不说此次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问题对整个国际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但无论如何小编还是希望两个国家能够尽快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尽量不要给国家的人民群众留下太多的弊端。文化在国与国之间应该是共通的,大家应该致力于达到文化的传播,而并非是因为一些其他的问题让文化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穆卡切沃换过几个国家
2个。捷克斯洛伐克和乌克兰两个国家。穆卡切沃是乌克兰西南边境重要城市。在东喀尔巴阡山西南麓,邻近斯洛伐克。1945年从捷克斯洛伐克划入苏联的乌克兰。有铁路通东欧,公路枢纽。工业以木器家具著称,设有家具研究所。还生产机床和仪器。有建于十四至十五世纪的城堡和十八世纪的教堂等古迹。
德布勒森战役的部署
德军在雅西、基什尼奥夫附近被击溃后(参见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辖第40集团军(司令为日马琴科中将),近卫第7集团军(司令为舒米洛夫上将),第27(司令为特罗菲缅科上将)、第53、第46集团军(司令为什列明中将),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司令为克拉夫钦科坦克兵上将),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戈留诺夫空军上将),2个骑兵机械化兵集群,以及罗马尼亚第1、第4集团军,继续发展进攻,于1944年9月底至10月初以其左翼前出至南斯拉夫境内和罗匈边界。其弧形战线总长800公里。乌克兰第2方面军当面德军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弗里斯纳上将),辖德军第8、第6集团军、匈牙利第2、第3集团军及“F”集团军群的3个师。方面军受领的任务是:粉碎克卢日、奥拉迪亚、德布勒森地域之敌,向北面尼赖吉哈佐、乔普方向发展进攻,配合乌克兰第4方面军粉碎德军东喀尔巴阡集团,攻占乌日哥罗德、穆卡切沃地域。按照战役企图,第53集团军、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普利耶夫中将的骑兵机械化兵集群和罗马尼亚第1集团军在中央由奥拉迪亚以南、阿拉德西北地域向德布勒森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方面军右翼第40集团军、近卫第7集团军应向苏尔杜克总方向进攻;第27集团军奉命协同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攻占克卢日地域,戈尔什科夫中将的骑兵机械化兵集群奉命向萨图马雷、卡雷伊进攻并解放两市。第46集团军从南面保障方面军主力的进攻,所受领的任务是肃清蒂萨河以东南斯拉夫境内德军,并在该河右岸塞格德、森塔,贝切伊附近夺取登陆场。空军第5集团军航空兵对军队行动进行空中支援,罗马尼亚航空兵第1军在作战上隶属该集团军。进攻开始前,苏联红军人员比德军多2倍,火炮多0.8倍,迫击炮多3倍,坦克多2倍,自行火炮多0.3倍,飞机多2倍。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将从乌克兰教学大纲中删除,此举释放了什么信号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将从乌克兰教学大纲中删除,此举释放了俄乌战争局势依旧不乐观,而且双方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本以为战争只会影响双方的国际关系,可是却没有想到乌克兰的中小学生在教育这一方面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乌克兰将俄罗斯的一系列文学作品都移出了教学的大纲,这样的操作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这影响的是本国的教育发展。
许多网友看到了这则消息以后都表示乌克兰这样的举动意味着他们的格局非常小,这耽误的只是本国学生的教育,对俄罗斯其实没有任何的影响。而且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个作品可以被称之为世界名著,这样的作品被移出教学大纲其实是整个乌克兰教育的一种后退。小编希望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不要涉及到小孩子的教育层面,否则这将是一国之悲哀。
乌克兰这样的行为说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但实际上这样的操作只会激化两国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会让小孩子在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就将这种观点根深蒂固的刻在了脑海之中。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也是非常不利的,小孩子应该在爱和守护下好好的长大,而并非是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将其传授一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每一个小孩子都有着受教育的公平,所接受的教育也应该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像乌克兰这样闭关锁国,全方面拒绝俄罗斯的相关文化的话,最终乌克兰的学生在教育这个层面上,肯定会留下一些缺陷。这种具有挑衅性的相关操作对于两个国家之间的局势也没有任何正向的影响,所以乌克兰的这个决策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吐槽。
喀尔巴阡战役双方兵力如何
喀尔巴阡战役双方兵力如何
1915年1月23日至4月24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西南方面军为进袭匈牙利和迫使奥匈帝国退出战争而实施的进攻战役。
俄军最高统帅部计划于1915年初经东普鲁士对柏林实施主要突击,西南方面军担任助攻。但是,西南方面军司令伊万诺夫将军制定了一项进袭匈牙利的战略性战役计划,并获准执行。
布鲁西洛夫将军的第8集团军承担主要任务。其所属4个军在杜克拉—巴利格鲁德地段集结,受命向胡门内方向进攻。
德军统帅部获悉喀尔巴阡战役的准备情况,急速派军驰援盟国,计划由喀尔巴阡山向利沃夫和由东普鲁士向南实施夹击,以期歼灭波兰的俄军。
新编南集团军(司令为林辛根)辖6个步兵师(其中德军3个师)在穆卡切沃(蒙卡奇)、乌日哥罗德地域展开,受命向斯特雷、利沃夫方向实施突击。
奥匈帝国抽调第5和第3集团军参加作战。奥匈帝国统帅部还计划向佩列梅什利方向发起进攻,以解该要塞之围。
奥匈军队和德军(步兵师53.5个,骑兵师9.5个,火炮2440门)对俄军(步兵师40个,骑兵师8.5个,火炮2980门)略占优势。
元代蒙古在欧洲战场的描写
12世纪后半叶,蒙古族崛起于漠北。1206年,铁木真建国,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同时,创立领户分封制、怯薛军、法典及文字。蒙古在三次西征的同时,南下消灭了西夏、金。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并形成以元朝为中心的大蒙古帝国。元朝采纳汉法,创设行省及发达的驿站等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元朝统治者既联合各民族上层,又实行四等民族划分,以确保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中叶以后,政治黑暗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1237年初春,蒙古人进攻俄罗斯草原上仍处于半原始状态的异教的突厥游牧部落;穆斯林作家称他们为钦察人,匈牙利和拜占庭人称他们为库蛮人,俄国人称他们为波洛伏齐人。一些钦察人投降。正是这一因素以后将构成被该地原君主们称为钦察汗国的这一蒙古汗国的种族和地理基础,这一蒙古汗国又被称为金帐汗国,它属于术赤家族中的一支。一位名叫八赤蛮的钦察人首领在伏尔加河岸边躲藏了一阵,但最终在该河下游的一孤岛上被擒(1236-1237年冬)。蒙哥把他拦腰欣为两截。据《史集》提供的证据,别儿哥于1238年发动的第三次战役使钦察人遭到了致命的失败。正是此时,钦察首领忽滩(在谈到1222年者别的战争时曾提到过他)率余部4千户迁往匈牙利,他们在匈牙利皈依了基督教。1239-240年冬(准确地说,是1239年12月左右),蒙古人在蒙哥的率领下,攻占了蔑怯思城,该城似乎已经成为阿兰人,或者说阿速人的都城,由此完成了对南俄罗斯草原的征服。 正是在南俄罗斯草原上进行的这两次战役之间,对罗斯诸公国的远征开始了。这些罗斯公国的领地支离破碎,便利了蒙古人的征服。里亚赞大公尤里和罗曼兄弟二人各自守住里亚赞和科罗姆纳。里亚赞城破,尤里被杀,全城居民都遭屠杀(1237年12月21日)。罗斯王公中最强大的苏兹达里亚大公尤里二世徒劳地派援军支持科罗姆纳城守军,罗曼在城堡前战败被杀,接着科罗姆纳城被占领。莫斯科遭到洗劫(1238年2月),当时莫斯科还是一个二流城镇。尤里二世大公也未能阻止蒙古人摧毁他的苏兹达尔和弗拉基米尔城。苏兹达尔城被烧,弗拉基米尔城于1238年2月14日被攻占后,经历了恐怖的场面,战争爆发期间在教堂内避难的人们全部被屠杀。尤里二世本人在莫洛加河支流、锡塔河畔的一次决战中战败被杀(1238年3月4日)。其他蒙古分队洗劫了雅罗斯拉夫城和特维尔城。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因沼泽地带而幸免。 在第二年年底,战事又起,这次是对付中世纪的罗斯的南部和西部地区(大部分在今乌克兰境内)。蒙古人在洗劫了切尔尼戈夫之后,夺取乞瓦〔基辅〕,几乎彻底摧毁乞瓦(1240年12月6日)。在这些远征的过程中,蒙古王公之间产生了分歧。窝阔台之子贵由和察合台之孙不里两人不满拔都的最高地位,对他犯有不服从的罪,使窝阔台不得不把他们召回,不里甚至与拔都发生过激烈的争吵。拖雷之子蒙哥也离开了军队,但仍与拔都保持着友好关系。拔都与贵由和不里的不合,以及与蒙哥的友谊对以后的蒙古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在拜答儿和海都统率下的部分蒙军从今天的乌克兰地区出发,开始进攻李烈儿〔波兰〕。1240-1241年冬,蒙古人越过了结冰的维斯杜拉河(1241年2月13日),洗劫了桑多梅日城,向克拉科夫城郊进军。于1241年3月18日在赫梅尔尼克(Chmielnik)打败李烈儿军,向克拉科夫城进军,李烈儿王博列思老四世从克拉科夫逃往摩拉维亚。蒙古人发现克拉科夫城民弃城而逃后,纵火烧城。在波兰历史学者们称为拜塔——无疑是拜答儿——王子的统率下,蒙古人进入昔烈西亚,并在拉蒂博尔处渡过奥得河,与西里西亚的孛烈儿大公亨利交战,亨利率领着一支由孛烈儿人、日耳曼十字军与条顿骑士团组成的3万军。4月9日,联军被消灭,亨利在莱格尼察附近的瓦尔斯塔特被杀。在这次胜利后,蒙古人进入摩拉维亚,将该地夷为废墟,但是他们未能攻下奥尔米茨城,该城由施泰日格的雅罗斯拉夫守卫。这支蒙军从摩拉维亚出发,与在匈牙利活动的另一支蒙军会合。 在此期间,由拔都统率和速不台直接指挥的另一支蒙军确实分三路侵入匈牙利:昔班率一路军从北面而来,即从波兰和摩拉维亚之间攻入。在拔都统率下的二路军从加利奇而来,攻克了乌日哥罗德和穆卡切沃之间的喀尔巴阡山峡谷,并于1241年3月12日击败了负责防守该地的伯爵。在合丹率领下的第三路军从摩尔达维亚向奥拉迪亚和琼纳德进军,当时两城都被摧毁,居民以各种残酷的方式被屠杀。在4月2日至5日,蒙古的三路军队(至少是部分)在佩斯对面集合。佩斯城的匈牙利王贝拉四世匆忙集合他的军队。4月7日当他出城迎战时,蒙古军缓慢地撤退,一直退到绍约河〔《元史〕作淳宁河〕与蒂萨河合流处。正是在合流处上游的莫希南部,速不台于4月11日赢得了他最辉煌的一次胜利。志费尼和拉施特描述了拔都在战争前夕,以成吉思汗的方式登上高地,呼唤蒙古人的最高神腾格里——长生天,祈祷了一天一夜的情况。 两军分别对阵于绍约河两岸。速不台于4月10日11日夜间率军在吉里勒斯和纳吉·者克斯之间渡河。次日早晨,他派出他的两侧翼军,从侧面包抄敌营,直达扎卡尔德。据志费尼,决定性的战斗是由拔都弟昔班领导的。匈牙利人被彻底击败,他们或者被杀,或者逃跑。 蒙古人强攻并焚烧了佩斯城,而匈牙利王贝拉逃到亚德里亚避难。居民们遭受了难言的暴行之后,接着常常是被集体屠杀。《可怜的诺基里·卡曼》是一部充满悲剧的故事集,故事内容大多相似:蒙古人鼓励逃亡的居民重返家园,答应完全赦免他们,在使他们消除疑虑之后,背信弃义地把他们全部杀死。在另外一些场合中,他们把俘虏赶到他们的前面,去强攻设防的城市。“他们躲在这些不幸人们的后面,嘲笑那些被打倒的和杀死那些退却的人”。在强迫农民为他们收割庄稼之后把他们杀死,正像在他们继续前往别处掠夺之前,在撤走时杀死被他们污辱过的当地妇女一样。整个匈牙利,直到多瑙河畔都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只有少数抵抗的城堡除外,如格兰、斯特里戈里姆、埃斯泰尔戈姆和阿尔巴尤利亚。1241年7月蒙古军的先头部队甚至抵达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塔特。拔都于1241年12月25日亲自越过了结冰的多瑙河,继续去夺取格兰。 1241年的整个夏天和秋天,蒙古人都留在匈牙利的无树平原上休整,这片平原无疑使他们想起了故乡。在1242年初,他们只是派合丹王子追击已经在克罗地亚避难的贝拉国王,没有其他活动。在蒙古军的前锋到来时,贝拉逃到达尔马提亚群岛。合丹一直追到亚德里亚海边的斯普利特和科托尔,洗劫了科托尔城后,才返回匈牙利(1242年3月)。 与此同时,窝阔台大汗于1241年12月11日在蒙古去世。当时,因出现继承问题使蒙古人撤离了匈牙利。贵由和蒙哥已经回到蒙古,其他军队首领也急于这样做。这无疑拯救了欧洲,使它摆脱了自阿提拉以来所面临的最大危险。蒙古人开始撤走,然而,他们并非没有对他们的俘虏灌输一种假安全感,俘虏们被告之说,他们随时可以返回家园,只是会遭到突然袭击和被砍死。1242年春,拔都缓慢地踏上了经保加利亚到黑海的道路,他从保加利亚出发,经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于1242-1243年冬抵达他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营地。 1236年至1242年间的蒙古远征的结果是大大地扩张了术赤在伏尔加河以西的领地。按成吉思汗的遗愿,这一兀鲁思将包括也儿的石河以西、蒙古马蹄所到之处的一切地区,现在蒙古马蹄已经印在从也儿的石河到德涅斯特河下游之间的土地上,甚至到达了多瑙河河口。这一辽阔疆域成了拔都的领地,这一事实又因拔都起码是1236-1242年远征的名义上的首领而更具有合法性。从此,在历史上他是以被征服地区之名被称为“钦察汗”,即“金帐汗国”。 最大的失败就是子孙的分裂,如果他们真的完完全全遵守成吉思汗的意志,也许能完成统一世界的梦想 但是成吉思汗终究早就死了,没有足够地位的人约束他们,导致蒙古家族的伟大计划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