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 那时的日本天皇有没有实权
没有,因为所有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君主只拥有统治权〈也就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至于财政和军队以及外交等重要领域,君主是没有直接领导权的。二战时的日本也一样。 当时是首相权利最大,但并不是他一手策划的,至于发动侵华战争是由于考虑到日本自身的利益,向粮食,物资,劳动力等。当时也在于中国地大物博和国共双方不能达成政策上的统一,还有帝国主义的默许等多方对日的有利因素而发起的!
二战时期日本天皇有没有实权
日本的天皇制度,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首先,二战之前,天皇的定位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是日本人的精神图腾。直到二战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才发表《人间宣言》承认天皇是人而不是神。从这方面来说,天皇的地位确实特殊。任何一个权臣也不敢废立天皇。
其次,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天皇长期都是“统而不治”。幕府时代,天皇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京都,住在江户的德川幕府几百年都不来看一眼。所以历史上的天皇,在大部分时间内,虽说是名义上的君主,但是并没有实权。天皇也习惯了。
倒幕运动后,虽然幕府倒了,大政奉还。但是这个结局不是天皇努力的结果,而是倒幕派的领袖们将江山打下来送给天皇的。所以明治维新后的天皇,虽然有了权力,但是毕竟是君主立宪制度,天皇基本上都是倚重内阁大臣在治理国家。
裕仁
二战时期的天皇是裕仁,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再具体分析以下昭和这个人。
从性格分析,裕仁生性宽和,缺乏主见,不是一个强势的人,更不是一个强势的君主。
二战时期的日本,权力来源比较复杂,虽说首相地位比较高,但是无论是陆军大臣还是海军大臣,经常不把首相放在眼里,二战时期的日本,首相也经常更换。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二战投降,八年时间,日本首相从第34任换到了第42任,更换了8次,平均一年换一次。
所以说,二战时期的日本,内阁并不能完全左右国家政策。
再来看军部,二战时期,日本军部权力比较大,而且经常以下犯上,刺杀首相的事也不是没干过。比如著名的二二六兵变,军部的少壮派不仅要控制内阁,而且还想控制天皇。只不过失败了而已。
所以,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部虽说可以左右战争行动,不过也不能完全左右。
其实,二战时期日本的政策制定,不是内阁说了算,也不是军部说了算。也不是天皇一道圣旨说了算,没有内阁和军部的同意,裕仁也不会直接下圣旨。
二战时期的日本,重大决策主要是采用御前会议制度,有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财政大臣,外交大臣,共同在天皇面前开会决定,号称五相会议。天皇根据会议商谈的结果,给出意见,然后去执行。
所以说,二战时期的日本,天皇有很大的权力,但是没有决定性的权力。
对于二战的侵略战争,裕仁,内阁,以及军部,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日本天皇的权利是真的吗
日本天皇现在就是一个摆设并没有实权国内的大事都是由首相做决定,自从二战日本投降后天皇就交出了手中的权力成为一个形同摆设的日本精神象征,虽然没有实权但却丝毫不影响百姓对他们的爱戴和尊敬,目前天皇的一言一行仍旧代表着日本,所以在很多的公开场合中还是由天皇出席。
一、天皇在二战结束后就没有实权了。
二战前天皇在日本可以说是实权的真正拥有者,但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家只能选择投降,但被打成落水狗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提出了投降的条件,首先是不能杀了天皇其次是不能废除天皇制度,就这样天皇在日本百姓集体保护的情况下活了下来,虽然他是整个事件的罪魁但还是得到了百姓无条件的拥护,美国看废除天皇没戏就直接扶持了首相作为日本大事的决策人,从那以后天皇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架子。
二、目前天皇的职责就是批阅文章然后盖章。
在没有了实权后天皇成日过着游手好闲的奢侈生活,首相为了和天皇能够和平共处就将露脸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如今天皇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批阅一些不太重要的文章,任命一些不重要的官职,整理一些已经不能再完善的条例,然后再上面留下自己的印章证明自己工作了。虽然现在日本的天皇没有实权但却丝毫不影响百姓对他的尊敬。
三、首相安倍是日本的实权掌握者国事都由他处理。
关注世界政治问题的人应该都熟悉一个名字那就是安倍,他目前是日本的首相也就是真正的实权掌握者,国家需要做什么大的决定他来,国家需要举办什么大型活动他来,国家需要面对什么困难还是他来,总的来说就是真正的大事找首相安倍露脸的门面宴会找天皇,如果需要号召日本百姓还是得天皇来,毕竟天皇人气高有人支持首相啥也没有只有权力。
二战前后日本天皇的权力
二战前的天皇并不是像多数人认为的没有实权。明治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掌握了国家一切最高权力,在帝国议会协助下行使立法权,裁决议会所订法律;有权召集议会,宣布开会、闭会、休会及解散众议院;议会闭会时发布敕令代替法律,决定官制及文武官员薪俸,任免文武官员;统率陆海军,决定陆海军编制及常备军兵额;有权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宣布戒严令,大赦、特赦、减刑及平反恢复名誉;授予爵位勋章及其他荣誉,等等。由此可见,明治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赋予天皇管理国务的最高权力,天皇处在国家权力结构的中心。还应该看到明治宪法所形成的日本政治体制与西方立宪君主制的区别:日本近代天皇制下的天皇已不是“虚位”君主,而是制定法律、施行国务的“实君”;近代天皇制的三权分立也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而是内阁、议会、军部各自为政,分别向天皇负责。 二战后,日本天皇宣布完全放弃历史上其被赋予的“神性”,并没有什么实权,主要是为了保留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西方人也对此有很大的兴趣,能够增加旅游的收入日本这个国家有点意思,天皇基本上都是被架空的,可以说是臣民的精神领袖。
二战时的日本天皇到底有没有实权
当时的天皇是裕仁,他其实是有一定程度的实权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首相制度,但由于明治维新是明治天皇主动进行的,不像英国等国一样皇帝是被资产阶级逼下来的,所以日本天皇一直都保有较多的权力。但是,二战时期,日本首相的权力凌驾于天皇之上,天皇为了夺回权力,对当时日本的所谓“少壮派”进行过扶植,导致铃木贯太郎等老一派政治家在内阁的话语权逐渐减少,东条英机为首的少壮派实际上掌握了权力。
二战前日本天皇有实权吗
有,而且权利相当大。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通过了“明治宪法”。其中具体规定了天皇的权利。天皇成为集外交,司法,军事等诸多权利为一体的较色。这种状态持续到46年日本战败后的昭和宪法颁布为止。一、确立天皇专制制度 1、宪法确立天皇主权原则 2、确立天皇居于国家统治权的中心地位 3、确认天皇拥有独立的统帅权 二、规定了有限的自由权利 明治宪法作为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明治维新的产物和学习西方法制的结果,对于进一步打破封建制度,创建日本政治的近代化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明治宪法体制下,民主、自由的内容有限,天皇拥有绝对的大权,而且默许军部享有独立于内阁之外的军权,这既是日本封建军国主义残余的体现,也是其日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法西斯战争提供了可能。
二战时期的日本天皇有没有实权
有,所有的命令都是经过天皇授权的。 大正十五年(公元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改元昭和。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1945年8月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 ,天皇制得到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