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坐落在高山山谷中,秘鲁首都利马,坐落在热带沙漠中,你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 秘鲁 厄瓜多尔这两个西语国家的城市生活环境相比国内如何学西语的在这两国选择的话去哪个好
-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和秘鲁首都利马气候特点、成因 RT
-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的不利影响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坐落在高山山谷中,秘鲁首都利马,坐落在热带沙漠中,你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虽然位于赤道但由于海拔高度,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另外东西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山区盆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湿热不适合居住。 而利马也是要相对其他地方来考虑。秘鲁的大部分国土都笼罩在阿塔卡马沙漠之中,这个沙漠是“世界干极”,百年以上没有下一滴雨,而利马恰恰处于沙漠边缘,这里海岸线又曲折,十分便于航空,航海以及航运,而秘鲁的其他地区笼罩在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热带雨林之下,与其选择这些地方,还不如选在利马.
秘鲁 厄瓜多尔这两个西语国家的城市生活环境相比国内如何学西语的在这两国选择的话去哪个好
不论是生活条件还是院校资质,我个人更倾向于秘鲁。厄瓜多尔有些地方确实不太安全,但毕竟都处在拉美,他们有相似之处。之所以我倾向于秘鲁,因为我喜欢秘鲁利马的美景和美食文化多于厄瓜多尔基多或瓜亚基尔的美女以及整容文化多一些。学校方面,就我知道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西语系也一直在于秘鲁某大学有交换生项目往来,我想这一点,也或多或少表明了秘鲁的优势。希望帮助到你,祝生活愉快!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和秘鲁首都利马气候特点、成因 RT
基多,赤道低压带,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我现在就住在基多,这里一般来说上半年是雨季,下半年是干季.这里雨季几乎天天下雨,一般上午晴到多云,下午开始阴雨,经常晴雨相间.夜晚气温6-10度,白天15-23度. 利马,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脉西麓,秘鲁寒流,降温降湿.温和,多雾,少雨.年降水10-15mm.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的不利影响
1、海洋生物灾难。秘鲁渔场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流变为下沉流,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1972——1973年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附近与南美洲西岸海域,表层水温竟高出常年值4℃,使秘鲁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各种生物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腐烂发臭,腥气冲天,海水发黑。
2、连带的经济损失。1973年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鯷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这一年,秘鲁的鱼获量由常年的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
3、生命财产损失。1982年至1983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洪水泛滥,造成600人死亡,损失达6.5亿美元;同时,引起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严重干旱,使400人死亡,损失达30亿美元;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引起世界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扩展资料
秘鲁渔业形成原因:
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表层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北流。
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则由深层的海水来补充,深层海水上翻,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因此秘鲁沿岸盛行的上升补偿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
个别年份,南、北赤道暖流逆流,使秘鲁沿岸气温变高,离岸风较弱,冷海水上泛得较少,海水温度较常年升高,鱼类不适应较高的水温,大量死亡。此时发生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本格拉寒流附近也有世界性的大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在高中地理必修本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课中的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东南大西洋渔场”字样。
东南大西洋渔场的成因与秘鲁渔场成因类似,都是在离岸风的作用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