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塔吉克族为什么那么忠心于中国.而且国家认同感那么强
- 塔吉克族禁忌与忌讳
-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多少省有少数民族居住
- 新疆旅行 | 一个游客眼中的塔什库尔干,和塔吉克族人(下)
- 塔吉克族人像天使一样 完全没有坏心眼 新疆喀什塔县旅游记
- 塔吉克族人,为何坚决不肯外嫁
- 中国的塔吉克族在内地学习工作的人有吗
- 中国56个名族,分别都是什么族呢
塔吉克族为什么那么忠心于中国.而且国家认同感那么强
塔 吉 克 族和维 吾 尔族在历史上就有积怨,南 疆地区在古代很多地方其实是塔 吉 克 人的地盘,而维 吾 尔 人占统治地位时曾迫 过他们。倘若维 族重新掌 权,哪里有好果子吃?还不如现在汉 人给他们的优待。
塔吉克族禁忌与忌讳
不同种族之间有不同的禁忌,要是我们没有搞清楚就去那里,一不小心就会触犯到当地的人,在自己民族禁忌的别的民族可能没觉得什么,在自己民族没什么的说不定就是你去的那个民族的禁忌,所以去一个地方前都要先弄清楚当地风俗,避免到时候尴尬。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 塔吉克族文化 又是怎样的,它都有哪些忌讳呢? 塔吉克族的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没有经过宰杀而死亡的动物,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 他们对粮食和食盐特别珍惜,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们对牲畜特别爱惜,禁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这两日也不偿还别人的债务,所以这两天他们也不去讨债,别人也不来买畜或还债。 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什么不吉利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婴儿的出生是件大喜事,亲友闻讯前来祝福。在婴儿身上洒面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礼节,热情好客,谁拿走客人一件东西,意味着恳请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脚踩食盐或食物,忌骑马穿过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脚踢羊,这会被认为是大不敬。吃饭时忌将饭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离席,交谈时忌脱帽。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多少省有少数民族居住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壮族: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中国各民族分布蒙古族:内蒙古、辽宁、新疆、青海、黑龙江、吉林、甘肃、河北,河南。回族:宁夏、甘肃、河南、山西、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东、安徽、辽宁、北京、内蒙古、天津、黑龙江、陕西、吉林、江苏、贵州、四川、西藏、海南。藏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维吾尔族:新疆、湖南、河南、北京、上海。满族: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内蒙古、新疆、安徽。朝鲜族:吉林、辽宁、黑龙江。苗族:贵州、云南、湖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湖北。彝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布依族:贵州。侗族:贵州、湖南、广西。瑶族:湖南、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白族:云南、贵州、湖南。土家族: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哈萨克族:新疆。哈尼族:云南。傣族:云南。黎族:海南。傈僳族:云南、四川。佤族:云南。畲族:浙江、福建。高山族:台湾、福建。拉祜族:云南。水族:贵州、广西。东乡族:甘肃、青海、宁夏。纳西族:云南、四川。景颇族:云南。柯尔克孜族:新疆、黑龙江。土族:青海、四川。达斡尔族:内蒙古、新疆、黑龙江。仫佬族:广西。羌族:四川。布朗族:云南。撒拉族:青海、甘肃。毛南族:广西。仡佬族:贵州、广西。锡伯族: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阿昌族:云南。塔吉克族:新疆。普米族:云南。乌兹别克族:新疆。俄罗斯族:新疆、黑龙江、内蒙古。鄂温克族:内蒙古和黑龙江。德昂族:云南。保安族:甘肃。裕固族:甘肃。京族:广西。塔塔尔族:新疆。独龙族:云南。鄂伦春族:内蒙古和黑龙江。赫哲族:黑龙江。基诺族:云南。门巴族:西藏。珞巴族:西藏。穿青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贵州。
新疆旅行 | 一个游客眼中的塔什库尔干,和塔吉克族人(下)
在塔什库尔干的那段日子,我和一起自驾游的小伙伴曾多次到塔吉克族人家做客。不记得是在第五次还是第六次家访之后了,回去的路上闲聊时,队伍中见多识广的广东姐姐说: “你们有没有发现,塔吉克族的家庭环境,是一个‘闭环’。” 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原生家庭”在当今算是一个流行词汇吧,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一个人的生长、成熟、现在的选择、未来的发展……所有生命中值得标记的一切,无不深受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童年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基调”。而,塔吉克族人的童年是这样的: 在听完广东姐姐的“闭环”之论后,再次去塔吉克族人家做客时,我特地观察了那些小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现他们大多都是在全家族人的“包围”下长大。 而往往,塔吉克族人的家族又特别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姑姑、兄弟姐妹……只要小辈儿不结婚,都与长辈住在一起,不分家。这样的包容与围绕所形成的秩序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滋养: 本身家庭“局面”就很大,又没有什么独生子女之说,一个孩子一出生就要带着向下兼容的眼界和顾全大局的使命去承担责任,教人识大体、懂礼数、集体荣誉感……或者说,不是“教”的,因为当地人、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的,耳濡目染,代代相传。 在内地,它们被称为“规矩”。 古老的部落式的家族制在塔什库尔干这片土地上传承了2000年,“家长制”的传统至今存在于大部分的塔吉克族的家庭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塔吉克族人的性格轮廓鲜明。 同时,塔吉克族每一个家庭都是“封闭”的,这一点从这片土地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盛行近亲结婚的习俗就可见一斑:早年间,塔县当地姑表亲戚、舅表亲戚之间联姻的大有人在。而在血缘的划分上,塔吉克族人以父亲一支的血脉为主导脉络,长幼有序且秩序森严: 年富力强的男人执掌家族大小事宜,最具有智慧的长者的意见对家中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与塔吉克族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懂礼貌、做事露骨的人会首先被他们排除在“朋友”之外,因为自己是在一个懂礼数、能收敛、顾大局的环境中长大,所以礼貌这个事情是他们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交的最基本的因素。 尊重长辈与摆正自我在人群中的位置对于塔吉克族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约定俗成。 这个民族的人拥有独特的家族文化,本民族的语言,不与外族人通婚、极少去外地闯荡的传统……一切问题只在家族内部消化,外来的文化无论好的、坏的都很难“渗透”进去。而当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小孩子们有能力接触外面的世界时,其人生“基调”已经稳定,先天的性格已经成型。人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喝着雪山水长大,祖祖辈辈守着高原——这大概是塔吉克族人的性格得以保持着少见的天真纯良、黑白分明、热情好客的原因吧。 除了内因,塔什库尔干有着区别于中原地区的人文氛围很大程度上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波斯语中,帕米尔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舒适的平房”。作为夹在西伯利亚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一片绿洲,帕米尔高原很长一段时间都曾经是古代商旅往返丝绸之路的最便捷通道,也是一个大型的贸易集散地。 所以当我们在塔县旅行,每经过一个开发完善或正在建设中的景点,到处可以看到“丝绸之路重镇”的定义。茫茫高原,冬夏积雪,唯有塔什库尔干是“坦途”,就像一个平顶屋。从那时起,高原上的人民开始抱团生存,以抵御随时来袭的地质灾害和瞬息万变的恶劣气候。 部落式的管理模式由此诞生,并沿用至今。这样的模式放在中原未必适用,但在游牧民族的 社会 关系中,它是和煦而融洽的。 世人喜欢把原生态的东西视为珍宝,把文化的浸染视为灾难,但在我个人的感受中,融合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塔吉克族人的感染力比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所认为的更为深远:他们喜欢敞开大门盛情接待朋友,喜欢花“重金”吃吃喝喝举办party,喜欢展示家中美好的一切,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在内地被称作“显摆”的这一切,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说,是嘴角带笑的美好记忆,历久弥新。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 旅游 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塔吉克族人像天使一样 完全没有坏心眼 新疆喀什塔县旅游记
整个喀什,有55个民族,其中塔县的常住民是以塔吉克族为主。塔吉克族人的长相,更加欧式,路边上随便抓一个过来拍照,都是这样的,五官立体,拍出照片格外帅。 塔吉克族人是很单纯的一个群体,尤其年轻人和孩子,喜怒哀乐全写脸上。他们如果喜欢一个人的话,自己的什么东西都是你的,特别慷慨大方肯付出;他们不喜欢你的话就真的不理你,表面文章都不会做一下的。 塔县的皮卡车特别多,来这里旅游的人在半路搭车,只要有位子,他们一般都会拉上的,而且塔县治安好,在这里搭车的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塔吉克族天生信任别人,我们开内地牌照的车从村子里路过,就遇到塔吉克村民拦住车直接把十几岁的女孩子丢上来搭车去县城,他们没有什么戒心的。 塔吉克族人招待客人的方式:杀羊、吃肉、喝酒。如果你到塔吉克族人家里做客,他们肯为你杀一只羊,那可以说是相当重视你了。在他们眼里,最给力的待客礼仪就是吃肉。还有就是,跟他们吃饭,举起酒杯就一定要喝,如果不喝就不要端杯子。端杯不喝,他们真的会生气。 这里不是所有家庭都吃得起肉的,很多村子里,老乡家的一日三餐就只是周而复始的奶茶、面片、杂烩汤。当你去做客的时候,他们会拿出自制的酸奶和馕来招待你,这是基本的待客之道。 那个酸奶,特别好吃!羊肉汤也特别好吃!还有就是,如果去塔吉克族老乡家里家访,可以吃、可以住,但是最好不要用金钱作为报酬,买点日用品或者水果肉类带过去,他们就很开心。一定要把碗里的东西全部吃光,不要剩下,这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这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曾经是个军人,临走的时候,跟我们几个深深地拥抱,不停地抹着眼泪,非常不舍。在塔县住了一周,我到了三户老乡家里做家访,关于塔吉克族的日常生活和大量图片,将在后面的文章里详细描写,敬请关注。 老乡家的黑枸杞是野生的,就在自家院子里,他们平时拿这个当零食吃的,摘了直接丢进嘴里,去他们家里做客,枸杞管饱。。。 这是老乡院子里的红枸杞。我还是第一次见长在枝上的野生枸杞,而且这个现摘的特别好吃,我临走的时候还摘了人家一大包,老乡乐呵呵地给装好(捂脸)。 在整个喀什旅游,最过瘾的,就是吃烤肉,这里的肉,特别实诚,很给劲那种。你可能想象不到,这是三个人的午饭,其中还包括一个汉子,到最后几乎吃不完,才花了四十几块钱。。。 对了,在塔县旅游去了一趟白沙湖,这里路边有很多卖玉石的乡里人,如果识货的话,这里是可以淘到好东西的。当地的司机师傅说,老乡当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唯利是图的概念,无论是玉还是石头,只要两方达成的价格一致,他们一般都会出手,所以当内地人用放血的砍价模式来购物时,他们居然能卖也就卖了。。。常有地质学家和搞收藏的人们来此地寻宝。 这块玉叫价800,经过几轮讨价还价,最终我以95元购买。一位当地的朋友看了说,这一圈皮子是做上去的,但主体温润剔透,应该是块不错的料子,目测刻上好的图案之后可转手卖到千元以上。所以也想请各位大师看看,这块料子到底咋样? 我到处旅行,就是为了体验各地不同的平民生活,做不一样的游记和攻略。欢迎关注,跟着我看更有意思的世界。 今天是我来到喀什的第六天,未来三周的旅行依然在进行中,欲知后面的旅行记录,敬请关注。下期预告:新疆喀什旅游,最不可错过的一件事情。
塔吉克族人,为何坚决不肯外嫁
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国家,这点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我们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小编曾认识一些朝鲜族的中国人,她们会说朝鲜的语言,但中文也相当流利。虽然在长相上,她们会更加偏向于韩国人或是朝鲜人,但她们与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都非常自豪的生活在中国!
我们56个民族其乐融融的生活在华夏大地上,而在众多个少数民族之中,还有这么一个非常少见的少数民族,是我们国家唯一的白种民族,当地的女孩们论颜值和身材都不输给欧洲美女!
它就是塔吉克族,塔吉克族是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主要生活在中亚。而在我们中国的塔吉克族主要都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据了解,在我们国家塔吉克族的总人口数量为五万人左右。
这些塔吉克族的族人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新疆地区,如果你有幸去过这个地区,你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置身于欧洲。这里的女孩们五官非常精致,身材高挑,有着白皙的肤色,看起来与欧洲国家的美女无异。
不仅仅如此,塔吉克族的同胞们还非常爱国,我们都知道中国边境线漫长延绵,尤其是在新疆地区。往往在边境处中都面临着人手不够的问题,于是许多塔吉克族的男性同胞们都自主的去边境线中帮忙,甚至还有许多塔吉克族的同胞们直接去当兵,共同守卫我们的边疆!
这让许多驴友们都称赞连连,甚至还有许多驴友们都想要开启这么一段前去塔什库尔干的旅途。其实,这还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这个民族里面还保留着许多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塔吉克族的族人们都不与外界通婚,对礼仪方面非常重视。
尤其是在对待女性方面,相当尊重女性。他们常常都举办各种派对开展常常过节,有一些年迈的女性还会被当成是贵宾来款待。在其他方面,塔吉克族的人们都团结友好,互相帮忙。往往一家有了困难,邻里都热情的帮助。
在去塔什库尔干游玩的时候,都被当地的人文文化所熏陶,所感动。对于这么一个民族,不知道你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有机会的话,你愿意去我们中国的边疆地区游玩吗?
中国的塔吉克族在内地学习工作的人有吗
塔吉克族属于欧罗巴人种,是白人。白色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广的人,其以显白人种日耳曼、凯尔特、斯拉夫、高卢、法兰克、盎格鲁亚克逊、土耳其为代表。肤色较浅,柔软波状的头发,眼窝较深,毛发较为发达,颧骨低,颚骨较平,鼻梁高挺,嘴唇较薄。毛发颜色主要分为:白、金、红、棕、黑等五种大色调。白色人种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后的北非土著,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定居,扩散到北非、西亚、中亚、南亚、欧洲以及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至整个大洋洲和美洲。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民族。中国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不是一个民族,二者在语言、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上都有很大差异。中国塔吉克族的民族语言分为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种,与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波斯语方言)不能互通。中国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中国56个名族,分别都是什么族呢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