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苏军是怎么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全境的
- 解放的剧情梗概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攻占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克里木苏军方面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是如何进行攻击的
- 苏军伤亡最大的战役之一: 1943年苏德第聂伯河会战
- 第聂伯河会战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对它的评价是怎样的
- 第聂伯河战役后,军事学术得到了哪些发展
- 第聂伯河会战有什么意义
- 第聂伯河战役第一阶段的经过是怎样的
苏军是怎么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全境的
1944年初,在苏德战场上,从波列西耶到黑海,从第聂伯河到喀尔巴际山的广阔地区内,苏军和德军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兵器,双方参战总兵力约达400万人,火炮4.55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4200余辆,作战飞机4000余架,展开了争夺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克里木的一场大规模会战。
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克里木,是苏联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农粮充裕的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苏军来说,解放这一地区就可以将德军驱出国境,进至喀尔巴吁山脉,进入东欧国家,进而向巴尔干推进。对德军来说,守住这一地区就可以稳住防线,争取到喘息的时间,调整部署,伺机反击;否则,将全线溃退,陷入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绝境。因此,苏德双方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大的决心和力量在该地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激烈的争夺战。
乌克兰第1方面军主要进攻集团积极作战,粉碎了德军在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地区的反突击;其左翼第18集团军经过激战攻占了赫梅尔尼克城,第38集团军从行进间强渡了南布格河,于3月20日解放了文尼察;右翼第13集团军向前推进了80公里,于3月20日进抵勃罗得城。尔后,该方面军主力在得到第1坦克集团军等兵力兵器的加强之后,于3月21日再次从北向南发起进攻。3月23日,第1坦克集团军解放了乔尔特科夫。次日晨,其先头部队从行进间强渡德涅斯特河。3月29日,又渡过普鲁特河,攻占了切尔诺夫策。第4坦克集团军向卡美涅次—波多耳斯基实施进攻,从西面包围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3月26日,攻占卡美涅次—波多耳斯基城。第1集团军和第3坦克集团军在该城以北实施进攻,方面军左翼第18、第38集团军等部队在该城以东和东北方面实施进攻,与在南面实施进攻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部队,构成了对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合围的威胁。
乌克兰第2方面军于3月17日开始在宽达100公里的地带上从行进间强渡南布格河,并攻占了德涅斯特河地区,进入该地区中心城市卡缅卡,开始了解放摩尔达维亚的作战。
乌克兰第3方面军于3月26日发起敖德萨战役,以求击溃德军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战役中,第46、第8集团军、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23坦克军组成主要突击集团,向拉兹杰利纳亚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从西北面迂回敖德萨。第57、第37集团军组成右翼集团,向蒂拉斯波尔实施进攻,第6、第5、第28集团军组成左翼集团,沿黑海沿岸向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实施进攻。
3月28日,右翼第57、第37集团军利用相邻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战果,迅速将主力渡过南布格河,在45公里宽的正面上突破了敌人的防御,并向纵深推进了25公里。左翼第6、第5、第28集团军经过激烈战斗,攻占尼古拉耶夫,并开始强渡南布格河。鉴于右翼发展顺利,方面军司令员遂将第23坦克军和骑兵机械化集群从该方向投入交战,向蒂拉斯波尔和拉兹杰利纳亚方向,追击溃逃之敌,4月5日,攻占了拉兹杰利纳亚,4月7日,进抵德涅斯特河口,从西南封锁了德军的退路。4月9日,苏军从行进间突破敖德萨城北防御,经过一整夜激战,次日解放了敖德萨全城。4月11~14日,苏军继续进攻,进抵德涅斯特河,并从几处渡至河西岸。但在此遭到德军有组织的抵抗,德军在此投入新锐兵力,多次进行反突击。5月6日,根据统帅部命令,苏军就地转入防御。
从1943年12月底到1944年4月底,苏军发起的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苏军向西推进了250~450公里,到达喀尔巴吁山山麓,把德军南方战线截成两段,使德军南线瓦解,受到惨重损失。
解放的剧情梗概
《解放》前苏联战争史诗巨片。1972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耗时4年拍摄共5集《解放》。每一集的片名分别为:《炮火弧线》、《突围》、《主攻方向》、《柏林战役》、《最后一击》。影片的时间跨度从1943年夏天一直到1945年5月:从苏联红军转入反攻的库尓斯克战役开始,挺进随后是红军强渡第聂伯河,解放基辅,收复白俄罗斯,东欧,解放波兰等东欧国家,直至最后攻克柏林。影片编剧之一、作家尤里.邦达列夫认为影片“有些近似以资料和真实事件为基础的编年史,它描写历史人物,描写广阔的战争背景,从士兵的战壕到统帅部的大本营,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很大”。导演尤里.奥泽洛夫则强调《解放》是一部政治电影。一方面,影片力图表现两种体系白热化斗争的不可调和性,努力突出苏联红军的伟大历史使命--把人民从法西斯奴役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尽管主要内容写的是解放、是胜利,但影片结束时银幕上出现了一行发人深省的文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接着是各参战国在战争中的死亡人数,有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有英国,美国,也有德国...这使得影片的政治思考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战争对于全人类而言永远是一出悲剧。其中铭刻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上的一句话至今仍激励这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你的名字不闻于世,你的功绩永垂不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攻占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克里木苏军方面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是如何进行攻击的
乌克兰第1方面军主要进攻集团积极作战,粉碎了德军在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地区的反突击;其左翼第18集团军经过激战攻占了赫梅尔尼克城,第38集团军从行进间强渡了南布格河,于3月20日解放了文尼察;右翼第13集团军向前推进了80公里,于3月20日进抵勃罗得城。尔后,该方面军主力在得到第1坦克集团军等兵力兵器的加强之后,于3月21日再次从北向南发起进攻。3月23日,第1坦克集团军解放了乔尔特科夫。次日晨,其先头部队从行进间强渡德涅斯特河。3月29日,又渡过普鲁特河,攻占了切尔诺夫策。第4坦克集团军向卡美涅次—波多耳斯基实施进攻,从西面包围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3月26日,攻占卡美涅次—波多耳斯基城。第1集团军和第3坦克集团军在该城以北实施进攻,方面军左翼第18、第38集团军等部队在该城以东和东北方面实施进攻,与在南面实施进攻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部队,构成了对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合围的威胁。
苏军伤亡最大的战役之一: 1943年苏德第聂伯河会战
1943年8月13日~12月22日,苏德双方在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攻防战役,即第聂伯河会战。此役,交战双方伤亡巨大,苏军解放了大片德占国土,夺占25个战略登陆场,取得了战役胜利。
战役背景
1943年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后实施退却并转入防御,在纳尔瓦河、维捷布斯克、奥尔沙、索日河、第聂伯河、莫洛奇纳亚河一线加紧构筑工事,建立一条称作「东方壁垒」的战略防线,企图利用中间地区的江河屏障进行顽强阻击,以控制第聂伯河以东的一些重要经济区。
苏联最高统帅部计划在1943年夏秋战局中向西南战略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为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顿巴斯、基辅,夺取第聂伯河右岸各登陆场。苏军决定于8月中旬发起第聂伯河进攻战役。
战役过程
第聂伯河会战按战役程序可分为3个阶段。
苏军进攻,德军退守「东方壁垒」
(1943年8月中旬~9月中旬)
此阶段,苏军发起了顿巴斯进攻战役、切尔尼戈夫-波尔塔瓦进攻战役,德军在强大的攻势面前被迫退守「东方壁垒」。
8月13日,苏军西南方面军首先发起顿巴斯战役,所属6个集团军先后从兹米约夫以南、伊久姆、鲁别日诺耶地域发起进攻,向巴尔文科沃、巴甫洛格勒、扎波罗热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
8月16日,苏军西南方面军从北顿涅茨河的登陆场转入进攻。
8月18日,苏军南方面军所属5个集团军从米乌斯河和塔甘罗格以东发动进攻,由古比雪沃向顿巴斯首府斯大林诺实施主要突击。
8月19日,苏军南方面军向西推进了20千米,尔后向阿姆夫罗西耶夫卡发展进攻。
8月22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将德军逐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第聂伯河西岸。同日,南方面军推进至莫洛奇纳亚河一线。
8月23日,苏军草原方面军在解放哈尔科夫后,向上第聂伯罗夫斯克发展进攻。
8月25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开始追击从阿赫特尔卡突出部退却之敌。
8月26日,苏军中央方面军向谢夫斯克、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发起进攻。
8月29日,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部队攻克了柳博京市和车站,打开了向波尔塔瓦进军的通道。
8月30日,苏军南方面军歼灭德军塔甘罗格集团,解放塔甘罗格。
9月1日,德军被迫开始西撤。
9月2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解放苏梅并发展进攻。
9月5日,苏军近卫第7集团军部队解放梅列法市和铁路枢纽站。德军第8集团军向波尔塔瓦和克列缅丘格方向撤退。
9月10日,苏军西南方面军突破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防御后,发展进攻,攻占巴尔文科沃。
至9月16日,德军无力阻挡苏军的迅猛进攻,奉命退守「东方壁垒」,企图固守右岸乌克兰、黑海诸港和克里木半岛。
9月21日,苏军中央方面军解放切尔尼戈夫并前出到第聂伯河。
9月22日,苏军中央方面军协同南方面军解放顿巴斯,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附近强渡该河,并在第聂伯河和普里皮亚季河之间夺取登陆场。
此阶段,苏军在宽约450千米的正面上向前推进约300千米。其中,苏军航空兵在9月份出动9万余架次,向德军目标投掷了9570吨炸弹,发射火箭5.5万余枚;顿巴斯战役中,苏军击溃德军13个师,歼敌约20万人,击毁敌坦克700辆,火炮370门,解放了顿巴斯。
德军防御,苏军实施基辅进攻战
(1943年9月下旬~11月中旬)
此阶段,苏军发起了第聂伯河下游进攻战役、柳捷日进攻战役、布克林进攻战役、基辅进攻战役,德军失守基辅城。
至9月下旬,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解放波尔塔瓦,进抵第聂伯河,并在大布克林地域和基辅以北的柳捷日地域攻占登陆场。草原方面军在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西北、克列缅丘格东南和上第聂伯罗夫斯克夺取登陆场。
9月26日,苏军南方面军经过近1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猛烈突击莫洛奇纳亚河沿线的德军。德军依凭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航空兵支援,进行拼死抵抗,步兵和坦克发起多次反冲击。
9月29日,德军的反冲击被苏军南方面军压制,苏军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44集团军立即向前挺进。
至9月底,苏军西南方面军前出到第聂伯河,并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地段强渡该河。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将一些新编兵力特别是装甲部队从西欧调往第聂伯河前线。
10月2日,德军开始全线溃退,坚固的莫洛奇纳亚河防线彻底毁灭。苏军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前出到第聂伯河左岸,第6集团军的4个师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地段强渡第聂伯河,第12集团军2个师完成渡河。
10月4日,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各师在第12、第18集团军接合部突入德军防御。
10月12~15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发起解放基辅的首次进攻战役,在德军顽强抵抗下未能成功。
10月14日,苏军南方面军对德军实施反突击,并在一些方向迫敌先遣部队后退10~15千米。
10月17日,苏军南方面军开始向红利曼、戈尔洛夫卡、塔甘罗格一线撤退。
10月21~23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发起解放基辅的第二次进攻战役,在德军顽强抵抗下未果。
11月3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发起第三次基辅进攻战役。
11月6日,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解放基辅,随后在基辅地域建立正面500千米、纵深150千米的战略登陆场。德军第17集团军发起反击,受到苏军第6集团军阻击。
11月10日,德军第17集团军反击行动前进了25~30千米。
此阶段,苏德两军交战激烈,伤亡重大。其中,苏军以伤亡89.4万余人的巨大代价,取得阶段性胜利,解放了基辅等地大片国土。
德军反攻,苏军实施基辅防御战
(1943年11月中旬~12月下旬)
11月中下旬,白俄罗斯方面军实施戈梅利-列奇察战役,夺占日洛宾以南纵深约100千米的登陆场。
至11月底,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解放了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并在第聂伯河右岸建立正面达450千米的第2个战略登陆场。南方面军突破德军在莫洛奇纳亚河的防御,前出到第聂伯河下游并封锁了克里木。
11月13日,德军为夺回基辅,在该方向组织反攻,迫使苏军实施基辅防御战役。
至12月22日,德军仅推进35~40千米,最后因不堪消耗而停止突击。至此,第聂伯河会战结束。
战事评价
此战中50多万苏军献出生命,伤亡比例几乎超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东线战场上最血腥的战场之一。苏军以相对优势的兵力在几个方向实施进攻,重创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和中央集团军群一部,解放了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基辅等地160座城市、3.8万多个居民地,收复了重要的经济区,并在第聂伯河右岸和普里皮亚季河右岸夺得了25个登陆场,为进一步解放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木创造了有利的战役条件。
第聂伯河会战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对它的评价是怎样的
此次会战,苏军在预有准备的情况下,从行进间连续克服数道江河障碍,同时在几个方向实施进攻,重创德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和中央集团军群一部,完全收复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基辅,收复最重要的经济区,并在第聂伯河和普里皮亚季河右岸夺得25个登陆场,从而为全部收复白俄罗斯、右岸乌克兰和克里木并把德军逐出苏联国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苏军在第聂伯河会战中重创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基本兵力及“中央”集团军群一部,收复了3.8万多个居民地,内有160座城市。夺取第聂伯河上几个战略登陆场之后,就具备了在白俄罗斯实施进攻,完全收复右岸乌克兰,并在西方向和西南方向顺利发展进攻的条件。在各次战役的准备时节和实施过程中,苏联军各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政治机关、党团组织都进行了大量工作。他们十分重视向全体人员宣讲最高统帅部大本营1943年9月9日训令中关于将对强渡第聂伯河有功官兵授予 *** 最高奖赏的规定。战役准备时节的全部党政工作都以训练军队坚决强渡第聂伯河为目的。各集团军和师政治部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被派到第一批强渡第聂伯河的部队和分队。政治机关调配了党团员力量,加强了党团组织。
军事学术在第聂伯河会战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苏军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准备和实施高速度、宽正面的战略进攻,在同时向几个方向进攻的各方面军之间组织协同,追击德军和从行进间突破其中间防御地区;为增强纵深内的突击力量而使用战略预备队。苏军无论是在预有准备的情况下,还是使用强大的先遣支队从行进间强渡大水障碍,都很成功。各方面军和集团军首长善于准备和巧妙地实施从不大的登陆场发起进攻战役,并通过抗击德军强大的坦克反突击扩大这些登陆场。抗击德军反突击之所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量集中使用了炮兵、航空兵和巧妙布设了地雷障碍物。通过各次进攻战役,取得了战役军团组织和实施夜间战斗行动的经验及从一个战役方向向另一个战役方向变更部署的经验。
各方面军航空兵和远程航空兵巧妙地向纵深和沿正面实施机动,及时而迅速地将基本力量从一个方向转移到另一个方向。航空兵军、师的代表直接留驻各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从而大大改进了航空兵与快速军队之间的协同动作。工程兵取得了排雷、设置渡场和架设桥梁的丰富经验。为了更好地保障军队的物资器材需要,各集团军设立了卸载站,并将集团军仓库下属各分库向前移动。这就使铁路前送站能更靠近军队,缩短了军队后方和集团军后方的前送距离。在750公里的正面上强渡第聂伯河,是从行进间强渡宽大江河的着名战例。这在当时只有苏联红军才能办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里,英美军队强渡莱茵河的经验与强渡第聂伯河是无论如何不能相比的。强渡莱茵河是在有利的情况下进行的:力量薄弱的德军集团几乎没有进行抵抗。一切都象在示范演习中那样,也就是说,所谓强渡莱茵河,实际上变成了普通的渡河。“美国第9集团军军史指出,这次战役主要是工程保障,而不是战术机动。”只有美国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3集团军才是从行进间边战斗边强渡过莱茵河的。参战的苏军各兵种有2438名战功卓着的土兵、军土、军官和将军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许多部队和兵团获得了“基辅”、“波尔塔瓦”、“切尔尼戈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日托米尔”、“法斯托夫”、“克烈缅丘格”、“利西昌斯克”、“戈尔洛夫卡”、“马里乌波尔”、“梅利托波尔” 等荣誉称号。
第聂伯河战役后,军事学术得到了哪些发展
军事学术在第聂伯河会战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苏军在以下几个方面积累了经验:准备和实施高速度、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在同时向几个方向进攻的各方面军之间组织协同:追击敌人和从行进间突破中间防御地区;使用战略预备队增强纵深内的突击力量。苏军无论是在预有准备的情况下,还是派出兵力强大的先遣支队从行进间强渡大江河都做得很成功。为了在抗击敌人坦克猛烈反突击的情况下扩大面积较小的登陆场,一些方面军和集团军不仅出色地准备,而且成功地实施了从这些登陆场发起的进攻战役。抗击敌人反突击之所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量集中地使用了炮兵和航空兵,巧妙地设置了地雷障碍物。通过各次进攻战役,在组织和实施战役军团夜战方面以及军队从一个战役方向往另一个战役方向变更部署方面都取得了经验。各方面军航空兵和远程航空兵巧妙地向纵深和沿正面实施机动,及时而迅速地将主要力量从一个方向调到另一个方向。航空兵军、师直接向各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派出代表,从而大大改进了航空兵与快速部队之间的协同动作。工程兵在排除地雷、设置渡场和架设桥梁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保障军队所需的物资器材,各集团军设立了卸载站,并将集团军仓库所属各分库的位置向前移动。这就使铁路前送站靠近军队,缩短了军队后方和集团军后方的前送距离。
第聂伯河会战有什么意义
1943年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失败后,为阻止苏军的进攻,以5个集团军约124万人在第聂伯河地区组织防御。苏军以5个方面军约263万人向德军防御地区发动进攻。至9月下旬,各方面军先后前出到第聂伯河,并夺占部分登陆场。10月,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两次实施解放基辅的战役,均未成功。随后将其主力调至柳捷日登陆场实施突击,11月解放基辅,并在该地域建立了战略登陆场。白俄罗斯方面军发动了戈梅利一列齐察战役,夺取了日洛宾以南纵深达100公里的大登陆场。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解放了扎波罗热等地,并在第聂伯河上建立第二个战备登陆场。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前出到第聂伯河下游,并封锁了克里木半岛的德军。通过这次会战,苏军收复大片国土,为把德军赶出苏联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聂伯河战役第一阶段的经过是怎样的
第一阶段中央方面军于1943年8月26日晨发起进攻,向谢夫斯克、北诺夫哥罗德实施主要突击。第60集团军进展最快,它在谢夫斯克以南突破敌人防御后,解放了格卢霍夫,并继续向科诺托普推进,进入了乌克兰北部地区。为了扩大战果,方面军司令员变更部署,将第13集团军及一些坦克、炮兵、工程兵的兵团和部队调到这一方向。向科诺托普方向发展进攻,是方面军取得巨大战役性胜利的决定性的一着。至8月31日,突破口正面已扩大到100公里,纵深达70公里。沃罗涅日方面军在追击因受到合围威胁而于8月25日开始从阿赫特尔卡突出部退却的敌军过程中,左翼部队在两天内向纵深推进了25~30公里,右翼部队解放了苏梅,并顺利向罗姆内进攻。
草原方面军在8月底以前在哈尔科夫以西和西南进行了多次战斗,在粉碎敌人抵抗后,于9月初向克拉斯诺格勒、上第聂伯罗夫斯克展开进攻。
8月13日西南方面军右翼部队开始向克拉斯诺格勒方向进攻。8月16日,该方面军中央各部也从北顿涅茨河登陆场转入进攻。尽管西南方面军将第二梯队近卫第8集团军投入交战,但进攻发展仍很缓慢。不过这一进攻钳制了法西斯德军的大量兵力,为南方面军顺利行动提供了条件。南方面军于8月18日转入进攻,突破工事坚固的米乌斯河防御地区后,于8月30日解放了塔甘罗格。9月上半月,苏军继续在整个左岸乌克兰和顿巴斯进攻。9月15日,法西斯德军指挥部下令“南方”集团军群全线撤至梅利托波尔、第聂伯河一线后面的“东方壁垒”,妄图固守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物产丰富的地区,以及克里木半岛和黑海诸港口。敌人在退却时采取了焦土战术,他们破坏城市乡村,炸毁企业、桥梁和道路,焚毁庄稼。苏军毫不停顿地追击敌人。航空兵对敌军纵队进行了轰炸和扫射,游击队则在敌后展开了积极的斗争。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早在9月初就给各方面军下达了从行进间强渡第聂伯河及在右岸夺取登陆场的指示。各方面军主要力量集中的方向如下: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集中于基辅方向;草原方面军集中于波尔塔瓦-克列缅丘格方向;西南方面军集中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方向和扎波罗热方向。其中以基辅方向为主要方向。南方面军应突破莫洛奇纳亚河的防御,进至第聂伯河下游和克里木半岛。
中央方面军得到第61集团军的加强,在发展进攻过程中于9月21日解放契尔尼哥夫。次日,第13集团军各兵团抵达第聂伯河,强渡该河成功后先于其他部队在第聂伯河和普里皮亚季河之间夺取了登陆场。沃罗涅日方面军得到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加强,于9月21日日终前进抵第聂伯河,随即以这个集团军的兵力在大布克林地域第聂伯河弯曲部夺取了一个登陆场。右邻第40集团军和左邻第47集团军也分别开始强渡第聂伯河。第38集团军在基辅以北的柳捷日地域攻占了一个登陆场。为了配合军队在第聂伯河右岸夺占登陆场,空降兵第3旅以及空降兵第5旅一部于9月23日夜间在卡涅夫地域实施了伞降。草原方面军得到第37集团军的加强,于9月23日解放波尔塔瓦,9月24日在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西北第聂伯河上攻占了登陆场,9月28日又在克列缅丘格东南和上第聂伯罗夫斯克地域夺占了登陆场。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于9月22日解放了顿巴斯。西南方面军继续进攻,以第6集团军的兵力于9月25日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强渡第聂伯河。南方面军已进逼敌人莫洛奇纳亚河的坚固防御地区。
在9月22~30日期间,从洛耶夫到扎波罗热将近750公里的正面上,中央方面军、沃罗涅什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均已先后进抵第聂伯河,并且强渡该河成功,夺取了23个登陆场。至9月底,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几乎全部从敌人占领下获得解放。法西斯德军指挥部想使战线在第聂伯河稳定下来的计划遂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