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美国的萨德系统是什么
萨德系统一般指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一般简称为萨德反导系统。
“萨德”系统的承包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指挥车、火控雷达、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组成。
扩展资料
萨德系统优点
一、导弹射程远,防护区域大。
二、拦截高度和摧毁概率较高。
三、采用“动能杀伤技术”,破坏威力大。
四、机动能力和系统生存性较强。
五、数据兼容性强,系统应用广泛。
六、目标识别能力强大。
萨德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这是一套早期监测系统,是美帝反导系统的一个构成,其自身没啥威力,但却有早期侦察预警能力。这么讲吧:好比这个系统就像一双眼睛,放在韩国,就等于放在我们床边。你感觉天天有双眼睛在你床边,是不是很别扭呢?
萨德反导系统是防卫性质还是攻击性质的武器
7月9日,美韩无视中国等国家反对,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是中国外长王毅的评价,一句话道出了部署萨德的复杂性。他今年2月还谈道:萨德反导系统覆盖范围,特别是其X波段雷达监测范围远远超出半岛防卫需求,深入亚洲大陆腹地,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近来国内外学者对萨德的效能和危害进行了非常多的论述,概括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萨德是专为美国及其同盟准备的导弹防御系统,主要防范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袭击。萨德可以兼容指挥韩国现有的“爱国者”、“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萨德可以在大气层内外进行拦截,属于动能杀伤系统,可以有效防范含有化学武器成分的导弹。萨德命中率很高,目前已经进行了13次拦截实验,取得11次命中成绩的优异成绩。剑萨德的X波段雷达从技术上说探测距离达2000公里,其辐射面(主要是雷达)将涵盖中国东北、华北、黄海海域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中国东部发射的导弹信息都可能被萨德捕捉。
美国的萨德和俄罗斯的s400,哪个更强大一些
我认为俄罗斯的s400更加强大,因为俄罗斯一直在军事上要限制美国,他所研制的武器都有对付美国的因素,所以我认为俄国的更强一些。
美国萨德因部署在韩国,在国内声名鹊起,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了美国萨德这个东西,它的全名为“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文简称THAAD,是陆基高空远程反导系统,主要针对的是中短程弹道导弹,它的拦截高度超出大气层,达到了150千米。
这也是我国和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把萨德部署在韩国的主要原因,它对我国和俄罗斯陆基部署的大量中短程弹道导弹构成威胁。
雷达,萨德X波段雷达是世界最强之一,探测距离4600公里,说不完全开机只探测2000公里是假的。
更强大的美国铺路爪雷达——探测距离超过5500公里,全球部署,也全球覆盖——在卫星全覆盖和铺路爪的二次覆盖之外,X波段雷达(海上和陆地)第三次全球覆盖。
萨德战时可用于拦截中、俄、朝三国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平时可用于窥视三国的导弹发射活动。拦截距离,萨德500公里,S-400说是500公里,但之前曝光的S-500最远射距才481公里,这个和实际拦截距离不是一回事,有效拦截距离应该300公里左右。
萨德200公里,就是大气层内外高度,S-400-在几十到一百公里。最主要是精度,萨德是直接撞击的动能拦截,S400和S500都还在采取破片杀伤式拦截,就如同高精狙和霰弹枪的区别。
上面这些比较就可以看出美国的德萨更加精准更加远,所以美国德萨更加强大。
如果成功部署萨德后,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
“萨德”全称为“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2008年正式部署,与“爱国者”构成了美陆军的高低搭配反导体系。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指挥车、火控雷达、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组成,其技战术性能有着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导弹射程远,防护区域大。“萨德”的射程达到300千米,可防卫半径200千米的区域,而“爱国者-2”和“爱国者-3”的反导射程仅分别为15千米和30千米。因此,“爱国者”被归为“点防御系统”,“萨德”则为“面防御系统”,主要用于保护较大的战略性地区和目标。这一特点很受日本、以色列等领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青睐,因为数套“萨德”即可将其全境覆盖,起到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美军方曾声称,4套“萨德”加上7套“爱国者”系统即可覆盖韩国全境。二是拦截高度和摧毁概率较高。“萨德”拦截高度为40至180千米(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而这个拦截高度区间正好是射程3500千米以上的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飞行末段,以及射程3500千米以下的中近程导弹的飞行中段,故号称“当今世界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弹道导弹的陆基反导系统”。较大的拦截高度为“萨德”提供了实施多次拦截的充足反应时间和作战空间。因此,“萨德”被设计为“射击-评估-再射击”的作战方式,具有二次拦截和二次毁伤评定的能力,还可为“爱国者”等低层末段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信息。三是采用“动能杀伤技术”,破坏威力大。美军此前的防空和反导导弹一般都采用“高能炸药破片全向飞散”的杀伤方式,往往只能实现所谓的“任务破坏”而非“导弹破坏”,即仅使来袭导弹偏离原定轨道,目标弹头内的爆炸物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地面造成损伤。“萨德”系统拦截弹的破坏机理则是“碰撞-杀伤”,以高速撞击来引爆目标弹头,其间产生的高热可使生化战剂失效。“动能杀伤”的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对末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要求很高,却也大幅减少了“萨德”拦截弹的战斗部质量,使其增加拦截高度成为可能。四是机动能力和系统生存性较强。每辆“萨德”发射车全重(含10枚所携拦截弹)约40吨,可快速空运至所需战区,并通过公路机动变换阵地躲避打击。发射车从装弹到完成发射准备不超过30分钟,待命中的拦截弹接到命令后几秒钟便能发射。五是数据兼容性强,系统应用广泛。“萨德”设计之初就把系统兼容性确定为技术重点,并在试验中解决了与海军的链接互通问题,从而易于同“地基中段拦截”“爱国者”和海军“宙斯盾”等系统随机构成各种形式的多层反导体系,做到情报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目标识别能力强大。“萨德”系统使用的AN/TPY-2型X波段雷达,号称当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强的陆基移动雷达。美军方宣称其探测距离为500千米。由于雷达探测距离与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密切相关,故该型雷达对于弹体尚未分离的上升段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探测距离应在2000千米以上。该型雷达可在870千米距离探测到雷达截面积较小的隐形目标,故具备相当的反隐型战机能力。该型雷达使用的窄波束,则能在580千米左右的距离精确评估目标弹头的预计位置,并识别假弹头。在东北亚特定地缘环境下,“萨德”在韩国实施“前沿部署”后,其雷达监控范围可深入覆盖东北亚腹地,平时可摄取该地区国家诸多情报、积累目标特征数据,战时则充当早期识别与跟踪工具、提升导弹拦截概率。这就使“萨德”不局限于充当单纯的被动防卫性“盾牌”,还具备了相当的攻势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