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君主列表
名称 登位 退位 沙皇米哈伊尔三世·希什曼·阿森 Михаил III Шишман Асен 1323年 1330年 沙皇伊凡·斯捷凡 Иван Стефан 1330年 1331年 沙皇伊凡·亚历山大 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ър 1331年 1371年 沙皇别劳尔 (伊凡·亚历山大的王叔,分裂统治维丁) Белаур 1331年 1336年 沙皇米哈伊尔·阿森 (辅主,伊凡·亚历山大的大儿子,统治特尔诺沃) Михаил Асен 1336年 1354年 沙皇伊凡·斯拉齐米尔 (辅主,伊凡·亚历山大的二儿子,统治维丁) Иван Срацимир 1355年 1396年 沙皇伊凡·阿森四世 (辅主,伊凡·亚历山大的小儿子,统治普雷斯拉夫) Иван Асен IV 1336年 1354年 沙皇伊凡·希什曼 (伊凡·亚历山大的最小儿子) Иван Шишман 1371年 1395年 沙皇伊凡·阿森五世 (伊凡·希什曼的哥哥) Иван Асен V 1371年 1371年
请介绍一下保加利亚末代国王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又称西美昂二世,保加利亚最后一任国王,2001年至2005年任保加利亚总理。他在1937年6月16日出生在索菲亚的王宫,父亲鲍里斯三世于1943年8月去世,由年仅6岁的西美昂二世继承王位,由西里尔亲王、米乔夫中将和前首相菲洛夫三人摄政。1946年保加利亚全民公投废除君主制,西美昂流亡海外,后来在西班牙攻读法律及工商管理。1962年,他与Margarita Gomez-Acebo y Cejuela结婚,有四子一女。西美昂在2001年返回保加利亚,成立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在同年举行的选举中,该党取得国会240席中的120席。西美昂在7月24日宣誓就任总理。西美昂的政党在2005年选举中失利,只取得53席国会议席,结果由保加利亚社会党的谢尔盖·斯塔尼舍夫接替他出任总理。
鲍里斯三世的介绍
鲍里斯三世(保加利亚语:Борис III,1894年1月30日-1943年8月28日),保加利亚国王(1918年至1943年在位)。在位的最后5年中实施近乎公开的王室独裁政权。自幼信奉希腊正教(其父母均为天主教徒),1918年10月父王逊位后登基。由于平素即反对保加利亚政坛农民党的强人领袖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因此一般认为1923年斯氏遭罢黜的政变与他有关,以致此后数年中他一直遭到恐怖分子的威胁。1930年与意大利乔凡娜公主成婚,暂时巩固与意大利的关系。但至1930年代末斯却偏向德国,并寻求与南斯拉夫恢复友好关系。在保加利亚境内建立军事独裁(1934)之后,又继续巩固势力,于1935年11月任命亲信奇奥赛凡诺夫(Georgi Kyoseivanov)为首相。自1938年起至逝世止,他除了名义之外,实际上已是彻底的独裁者。 保加利亚依附轴心国(1941.3)之后,他仍维持少许的独立自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与侵略南斯拉夫及希腊的军事行动,但他却拒绝对俄宣战。在与希特勒一次激烈的会谈后不久即去世,
保加利亚西蒙大帝的生平及其错误的评价
保加利亚皇帝西蒙一世西蒙一世 Симеон I(864—927年),保加利亚皇帝(893年—927年在位)皇上嗜书如命,为遍求天下新著勤劳如蜜蜂,更广招天下才俊著书立说,人说是托勒密再世①,真不假也——学者对西蒙大帝的称颂保加尔人原为中亚突厥部落的一支,在4—5世纪的世界民族大迁徙中来到了东欧,最后在美丽的巴尔干半岛找到了他们的乐土。从公元7世纪开始,保加尔人开始了建立独立国家的奋斗过程,他们的主要对手是拜占庭帝国。在此过程中,保加尔人同周边的斯拉夫人建立了同盟,并逐渐融合为一体。保加尔人过上了定居生活,接受了斯拉夫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并采用了斯拉夫语,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斯拉夫化的民族。经过奋战,公元681年,保加尔人终于迫使拜占庭帝国承认他们是独立的国家,这就是第一保加利亚王国。这个国家延续了300多年,到西蒙大帝时代达到了它的全盛阶段。作为东欧最早建国的民族,这个国家的长期延续对东欧地区的民族、语言、宗教、文化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通过与拜占庭帝国的长期交流和对抗,保加利亚成为了影响世界的制衡力量之一。说到西蒙大帝,还必须从他的父亲鲍里斯大公(852—888年在位)说起。鲍里斯时代,保加利亚已经成为巴尔干半岛上一大强权、拜占庭帝国的劲敌,向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地扩展自己的领土。但它在思想信仰上仍是一片混乱。鲍里斯决心用代表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基督教分支希腊正教来统一自己国民的思想。他邀请了著名的西里耳、美多德兄弟的几大门徒到保加利亚避难并传教,但因此引起了国内部分顽固贵族的不满。鲍里斯推行希腊正教的决心从未动摇,他在位时期就镇压了几次打着恢复旧有信仰旗号的大贵族叛乱,甚至在他退位之后,他还从修道院中复出再次镇压了贵族的叛乱。说起西里耳、美多德兄弟,还有另一大贡献。他们经过多年努力,为斯拉夫语言创立了一套字母,即“西里耳字母”,使斯拉夫民族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文字,并将许多重要典籍都翻译成斯拉夫文。但他们及其门徒在摩拉维亚遭到当局的迫害,其门徒在鲍里斯的邀请下纷纷到保加利亚避难,在为保加利亚传播希腊正教的同时,也使保加利亚成为斯拉夫文字和文化的传播中心。鲍里斯时代是宗教文化新旧势力激烈斗争的时代。到西蒙大帝继位之后,继续执行其父厚待西里耳兄弟及其门徒、推广希腊正教、推广斯拉夫文字文化的政策,并以自己空前的威望为此做后盾。这对保加利亚乃至整个斯拉夫地区的文化发展影响至为深远。西蒙一世,是鲍里斯的儿子,从小被送到拜占庭首都作人质。这个特殊的经历使他从小接受了当时最先进文化的熏陶,对拜占庭文化充满了认同感,而对拜占庭政治上的地位则充满了野心,这从他日后的行动可以看出。893年,西蒙继承了保加利亚大公之位。第二年便挑起了与拜占庭的战争,并打赢了他王座上的第一仗。好大喜功的拜占庭皇帝利奥六世不依不挠,同保加利亚北面的马札尔人结盟,企图从南北夹攻保加利亚,但被西蒙击破,利奥六世不得不于897年求和,俯首向西蒙纳贡。这是西蒙的“拜占庭攻势”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在于争夺贸易权和势力范围。912年,随着利奥六世驾崩,拜占庭内部因皇位继承问题发生纷争,西蒙的“拜占庭攻势”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夺取这个世界上最耀眼的宝座。利奥六世死后,他的弟弟亚历山大夺了侄儿君士坦丁的继承权,但不到一年也随兄到上帝那里报告去了。年仅7岁的君士坦丁七世继位,由大主教尼古拉斯摄政。西蒙趁拜占庭主少国疑的良机,自称为罗马人皇帝(当时拜占庭的正式国号仍是东罗马帝国),并进军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内部慌乱之下,分成两派,以摄政王尼古拉斯为首的一派主张妥协,许诺由君士坦丁七世娶西蒙之女为皇后,两国联姻结盟以换取西蒙退兵。但拜占庭内部的强硬派十分不满,他们发动宫廷政变,推出太后佐娅摄政,收回了对西蒙的许诺。西蒙大怒,再次对拜占庭宣战,处在巅峰时期的西蒙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天才,进攻连连得手,夺取了马其顿、帖撒利和阿尔巴尼亚等地,并在917年著名的阿黑洛河战役中重创拜占庭军队,深入到拜占庭腹地,使君士坦丁堡一夕数惊。拜占庭又祭出了他们惯用的“以夷制夷”的绝招,策动佩彻涅格人从后方攻击保加利亚,使西蒙腹背受敌。这场战争演变成了持久战。919年,拜占庭内部发生政变,海军司令罗曼将太后佐娅送进修道院,并进而将女儿嫁给小皇帝,自封为共治皇帝。罗曼是更坚决的抵抗者。西蒙在919—924年先后4次进逼君士坦丁堡,但君士坦丁堡这座中世纪最牢固的堡垒曾使得无数英雄功亏一篑,在西蒙的雄师之前继续保持了不破的金身。924年,西蒙和罗曼签订了和约。第二年,西蒙在自己的领土上自封为“罗马人和保加利亚人的皇帝”,罗曼表面上提出抗议,实际上默许了这位皇帝的存在。924年,保加利亚还灭亡了与拜占庭结盟的塞尔维亚。除了战争之外,西蒙耗费了毕生精力的另一件事是营建新都普雷斯拉夫,从西蒙即位的那一年始,耗费了28年的时间。这是一座集希腊风格和斯拉夫风格与一体的都会,时人形容说“当你抵达外城时,必膛目而不知所至,若入城门……必怀疑进入梦境。”西蒙大帝文化上的成就,是使保加利亚成为当时斯拉夫文字和文化的中心。他扶植了一个“普雷斯拉夫学派”,在他授意下,学者们了三大卷读物,第一卷为拜占庭作家作品的翻译,第二卷为教义,第三卷为法典。西蒙在书中被描述为“皇上嗜书如命,为遍求天下新著勤劳如蜂,更广招天下才俊著书立说”的学者型帝王。西蒙在与拜占庭30年战争的尘与土中,尽管没有完成到君士坦丁堡登极的梦想,但在军事上明显压倒了这个老大帝国,并称雄整个巴尔干半岛,已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而普雷斯拉夫城市的繁荣和学术的繁盛,也向世界宣告他已不再是一个蛮族的君主。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在虽然在他死后不久就走向衰亡,但他留下的历史遗产却永不会消失。无论保加利亚曾经亡国多少个世纪,复兴西蒙大帝的帝国永远是保加利亚人的梦想。西蒙大帝在本排行榜中居第83位。小提示:西蒙大帝时国家的强盛,不但是保加利亚人的成就,也标志着东欧早期国家的阶段性成就。在东正教等方面接受先进的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但又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斯拉夫文字文化,这是此后东欧许多地区的发展趋势。最早强盛起来的保加利亚,为此后即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东欧民族国家作出了榜样。①指托勒密二世,埃及托勒密王朝国王(公元前282-246年在位),以对文学艺术的保护和奖励而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