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图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
(1) 英国。(1分)德意的侵略扩张行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1分)(2) 英、法对德国吞并奥地利表示不干预,事后仅以一纸抗议,不久又承认了这一事实;(2分)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2分)(3) 英国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它牺牲小国利益,以其达到英、法“避战求和”、“祸水东引”的目的。它纵容了法西斯的扩张,加深了苏联同英、法之间的隔阂,同时又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速了德国的战争步伐。不久,英法自食其果。(4分) |
略 |
慕尼黑会议的会议评价
慕尼黑会议(Conference of Munich)―—“害人终害己”说到慕尼黑这个地方,足球迷们一定会想到拜仁慕尼黑这支著名的球队,它也因在二战爆发前上演了一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而出名。慕尼黑阴谋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于1939年3月向布拉格长驱直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侵略野心更为狂妄,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1939年波兰, 9月1日,德国就以突袭波兰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不久,相继入侵法国、英国。张伯伦 “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种为了一时和平而牺牲他国利益的“绥靖政策”臭名远扬。慕尼黑会议是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它严重侵犯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主权,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这一协定的签订,也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自保政策。
慕尼黑阴谋的事件评价
刘天纯:远东慕尼黑阴谋,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阴谋之一。它曾给中国以及亚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使东南亚许多国家被日本占领,中华民族也面临着丧失祖国独立的最大危险。
张伯伦和丘吉尔在观点上有哪三点不同
1、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2、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3、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