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议会突破一个中国

欧洲议会突破一个中国(港媒:一年了,欧盟这项针对中国的方案还是空谈)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29 05:41:57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港媒:一年了,欧盟这项针对中国的方案还是空谈

参考消息网1月5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22年12月31日发表芬巴尔·伯明翰和杰万斯·尼亚比亚盖题为《一年过去了,欧盟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未能取得成效》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2021年12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自信地宣称,欧盟新的基础设施计划将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替代方案”。冯德莱恩说:“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各国体会到与中国投资打交道是什么情况,它们需要更好的、不一样的选项。”根据“全球门户”计划,欧盟承诺到2027年为欧盟以外地区的基础设施升级筹集约3000亿欧元资金。面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欧洲和美国都准备拿出不同的模式,希望立足于民主标准、资金透明度与可持续目标。可是一年时间过去了,观察家们越来越怀疑冯德莱恩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全球门户”计划进行了大量宣传,但在具体项目方面乏善可陈,欧盟内外人士都对这一计划的实质内容感到困惑。在欧洲议会上月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有议员敦促欧盟官员公布“全球门户”计划的具体内容,却得知3000亿欧元中没有1欧元是“新钱”。欧洲议会中间派党团“复兴欧洲”的爱尔兰籍议员巴里·安德鲁斯说:“‘全球门户’计划不包含新的资金。我向来认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就不存在新的政策。”对于“全球门户”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差异,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驻布鲁塞尔分析师弗兰切斯卡·吉雷蒂说:“我认为试图与‘一带一路’竞争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启动的,启动方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那个国家在那个时候算是填补了空白,提出了新的模式,而且他们有资本。”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埃马纽埃尔·马坦博认为,欧盟没能像北京那样进行“有效宣传”。“欧洲承诺要做好在非洲的投资计划,但紧接着对中国及其他非欧洲参与者进行了老生常谈的抨击,这就弱化了欧洲参与非洲建设的重要性和意图。”欧盟曾在不同的场合承诺向非洲的数字、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项目投入1500亿欧元,向东南亚类似项目投入100亿欧元,但记者很难找到某个单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欧盟并没有披露具体项目,只是就其希望推动哪些类型的项目进行过笼统的介绍。美国全球发展中心高级政策研究员久德·穆尔说:“我们从来不清楚‘全球门户’计划究竟增添了什么。它被说成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替代方案——基于透明度、可持续性等价值观的替代方案。但它仍然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相关新闻追赶“一带一路”?美欧在G20重弹听厌了的老调又来了。在G20峰会上,美国与欧盟领导人第无数次承诺,他们不会被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条由基础设施投资组成的现代“丝绸之路”——所超越。当地时间周二,欧美领导人齐聚巴厘岛,为一项抗衡“一带一路”倡议的6000亿美元基建投资计划,卖力捧场。该计划将对新兴经济体开展大规模投资,建设港口、道路、铁轨与能源网络,以展示欧美的软实力。问题是:同样的调子,已经让我们的耳朵听出老茧了。在巴厘岛,一切被精心布置,以便收获流量与关注。豪华的凯宾斯基大酒店里,美国总统乔·拜登与欧洲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端坐会议厅正中,俯瞰着印度洋。他们在本届G20峰会东道主、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的陪同下,为全球基建与投资伙伴计划揭幕。冯·德莱恩承诺:“我们将向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提供基于价值观的、高标准且透明的基础设施伙伴合作。”拜登与冯德莱恩在G20峰会期间为全球基建与伙伴投资计划揭幕,但发展中国家应者寥寥你要是觉得这话听起来耳熟,完全不必意外。因为我们早就听过无数次了。PGII项目是在去年英国举行的G7峰会上发起,在今年6月的G7峰会上正式启动。你一定也听说过,美国之前如何把“重建美好的世界”口号充实成一项基建计划。欧洲一直在朝它提出的“全球门户倡议”努力。西方很擅长命名并发起各种各样的计划,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抗衡。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些计划是否经得起现实考验,与中国的倡议一较高下。对拜登与冯德莱恩来说,一个值得忧心的迹象是,这场被他俩期待能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强有力信号的活动,几乎没有发展中国家出席。印度与东道主印尼,是唯二出席的发展中国家。在打造品牌这件事上,西方已经纠结很多年了。当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很快转化为实打实的钢筋混凝土,西方的回应却依然如镜花水月。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埃林·墨菲承认,这种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意味着“整合来自好几个国家的大量实用技术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最重要的——资金”。位于巴黎的智库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国研究学者邦达兹,则批评西方没有能力提出具体的项目。“如果我们要挽回信誉,就应该少耍点嘴皮子功夫,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开始推进具体的基建项目。”欧盟的劣势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提供有竞争力的基建投资,并且有先行一步的优势。“一带一路”倡议最早在2013年启动,被许多发展中国家视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机遇。当北京通过大型国有企业推动其全球战略时,布鲁塞尔和华盛顿却不能强迫西方国家的公司这么做,尽管他们十分希望私营部门成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美国与欧盟确实做过一些规划,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细节,就开始“打太极”,而且项目时间跨度过长。虽然从援助和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些计划往往十分重要,但他们远远不及中国所建构的一整套主要贸易杠杆。欧盟计划在阿尔巴尼亚建设一座浮动式光伏电站,在纳米比亚、埃及、哈萨克斯坦、印度与智利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美国的规划则包括在东帝汶修环卫工程,并在巴西建立医疗服务。欧盟投资在阿尔巴尼亚建设的浮动光伏电站,去年6月竣工后随即遭遇风暴受损墨菲强调,西方在全球基建投资这条赛道,基本上是在追赶中国的步伐。而要想追上“一带一路”倡议的规模与广度,根本不现实。“我们可以选择更聪明的做法专注于基建项目的质量而非数量,以及把目光投向中国尚未涉足的领域。”在布鲁塞尔的一些人看来,欧盟推进“全球门户倡议”实则暴露了体制问题。比如,该项目由欧盟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委员全权负责。一名欧盟外交官认为,“考虑到这个项目的战略意义,由欧盟对外行动署来接管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此类基建投资与国际合作伙伴关系部聚焦的援助与发展主题关系不大,而更多是关乎如何应对中国挑战。”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吉芙兰认为,如果西方能在基建投资领域做出切实的反击,绝对能增进西方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然而,如果西方不能在中国投资活跃的国家或地区站稳脚跟,“我们与那些国家的关系将退步,这不仅会影响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的实力平衡,也事关西方未来的经济繁荣。”“因此,对我们来说,做正确的事情是极为重要的。但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好几次迈错步子了。”全球基建投资究竟该服务于发展,还是更应关注其战略性目的,这样一对矛盾长期困扰西方,导致他们很难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竞争。吉芙兰表示:“我们总是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问题上左右摇摆。他们只是渴望与我们做生意,同时并不愿意迎合我们的战略与商业利益。”

欧洲议会是什么机构

欧洲议会是欧盟的监督、咨询机构,在某些领域有立法职能,并有部分预算决定权,其地位和权限正在逐步加强。自1979年起,欧洲议会议员由成员国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本届议会1999年6月经第5次直接普选产生,议员共626名。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埃及记”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成功出海是自主品牌心中的一个梦想。从2001年加入世贸开始,“走出去”就成为了各大车企前赴后继的必由之路。

2001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陆续进军海外市场,并且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达到高峰。虽然欧美车企在中国市场蜂拥而至,虎狼一般分食蛋糕。

但是在自主品牌眼里,他们也看到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的机会。力帆纵横俄罗斯市场十余载、江淮独爱巴西、北汽直接从埃及走向了整个北非,安凯成了沙特乘用车的记录保持者,上汽通用五菱直铺缅甸……

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02年的不足3万辆上升到2008年的68万辆,出口量增长20多倍,年均增幅高达81%,并在2012年成功突破百万辆。但2012年后,出口数量和规模都逐渐回落,直到2018年,又才重回至百万级别。

第一世界分食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全球汽车消费市场俨然成为一幅阶级倾轧的另类图景。这一情况也在近两年开始变化。中国车企开始“西天取经”,走向欧洲和北美,在外界看来,能否成功反攻第一世界也成为一家企业是否优秀的一项衡量标准。

走向“第一世界”

8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30.8万辆,创下月度历史新高。港口是反映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情况的“晴雨表”,来自边检部门的数据显示,8月洋山边检站累计办理入出境外贸滚装船11艘次,环比增长2倍多。8月上海南港码头累计出口商品车达37,311辆,创下2022年以来单月新高。9月,从上海南港码头出口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增加,占据码头出口汽车总量的八成以上,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时刻在口岸持续上演。

随着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滚装船市场也快速升温,滚装船租金攀升至历史高位。航运研调机构克拉克森数据显示,6500车位的大型滚装船今年日租金已达创纪录的5.5万美元。

可以看出,汽车出口已经是车企的一个大风向,尽管在销量占比上,大部分销量依旧是以巴西,东南亚已经俄罗斯市场为主,但已经有不少车企开始往欧洲和北美进发。

值得关注的是,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据统计,出口到发达国家的销量占比高达85.6%。比亚迪唐和汉、东风风光ix5、小鹏G3、爱驰U5、赛力斯3等国产自主品牌乘用车电动车型先后出口欧洲;宇通、金龙、比亚迪等新能源客车产品在欧美、中东也有很好表现。

先是东风岚图FREE首次登陆北欧;8月1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最大的经销商之一Hedin Mobility进行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并将于今年10月交付;8月9日,长城汽车与埃米尔福莱集团就魏牌和欧拉在欧洲市场的进口和分销达成战略合作;中国五菱的首款新能源全球车Air ev随后也在印尼下线。

而作为新势力征战欧洲的桥头堡,小鹏早在2020年9月,就将首批G3发往挪威,并由当地经销商销售;2021年5月,蔚来发布挪威战略,ES8进军欧洲。9月22日,蔚来宣布将于德国时间10月7日在德国柏林举办NIO Berlin 2022。届时蔚来将宣布产品、全体系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在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市场落地。

今年9月份,零跑汽车正式开启“出海”模式,首批T03出口至以色列,迈出全球化进程的第一步。T03作为零跑首款出口车型,现已通过欧盟整车形式认证,获得欧洲市场的销售许可,可在所有欧盟国家内正式上牌注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也不再沿袭“低价换市场”的老路。有数据显示,2021年,出海欧洲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平均单价为3万美元,表明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已经具备一定话语权。

过去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发现一个不错的市场就一窝蜂地上,通过价格战把蓝海拼成红海。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价格竞争通常不是最主要手段,而是通过知识产权、差异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例如品牌、授权经营、特许经营。

新能源的机会与挑战

2022年6月,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通过了一份报告,报告主张从2035年起停止在欧盟销售新的燃油车,该禁售令也包含了混合动力汽车。

据悉,此报告还囊括了诸多与汽车产业相关的要求,包括2030年,欧盟境内的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减少55%,到2035年要减少100%,全面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同时,到2025年欧洲将建设超过100万个充电站,到2030年将建设350万个充电站。此外,高速公路每60公里,必须安装一个充电站,每150公里必须配置一座加氢站。

在部分国家和车企公开禁售油车时间表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全欧洲停售燃油车是必然的。同时,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的维度,欧盟减碳的力度只会只增不减,这将使得欧洲电动车的推广有了长期的托底和保障。按照预测,未来14年欧洲电动车复合增速有望超过15%。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表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汽车消费也在恢复;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中取得的优势;欧美等纷纷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等这些因素,成为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新能源为主的未来汽车出口中,安全成为了比销售更为重要的一大问题。由于锂电池存在一定特殊性,铁路、航空对其长途运输往往条件严苛,存在需要“车电分离”的情况。

一位车企负责人就透露称,通过集装箱模式或铁路运输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会被列为“危险品”,因此不得不将电池拆卸下来。“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和运输中产生的碳排放,影响了新能源整车和锂电池零部件的出口效率。

今年2月份,一辆装载了3,965辆汽车的大众货船就在海上烧了,其中就包括1100辆保时捷、189辆宾利以及少量兰博基尼。船上仅宾利汽车的价值就超过3000万美元,预计本次损失总价高达数十亿。对于本次事故的起火原因,有涉事人员表示,货轮起火是由于电动车锂电池着火所导致。

新能源出海,可以说是机会与挑战并存,但汽车作为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竞争行业。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是检验一个汽车品牌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奔驰、宝马、大众、丰田等国际汽车巨头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能有今天的行业地位,也都是在本土市场之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结果。

从跨国汽车巨头竞相涌入中国市场,到“中国制造、全球出口”,再到中国品牌凭借新能源再次扬帆出海,这场关于“走出去”的命题或许会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走得有些不一样。

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协定,这向中国传递了一个什么信号

当地时间20日,欧洲议会表决通过一项动议,要求在欧洲议会批准中欧投资协定前,中国先解除对欧盟方面的反制裁。虽然该动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因为中欧投资协定须经欧洲议会批准,该动向被认为是欧洲议会“冻结了”历经7年谈判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 

如何看待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

欧洲议会的这个决议啊,虽然他伤害性不大,一会我们来讲,其实他对我们中国的伤害性真的不大,但是却侮辱性极强,我们想想看当初中国为什么要制裁那些部分反华的欧洲政客啊,因为这些人罔顾事实,甚至是捏造事实来诬陷中国的一些新疆的一些问题,直接粗暴的干涉了中国的内政,不仅如此,在这些人的这个鼓动下,欧洲的个别的政治组织甚至还出台了一些制裁我们中国官员的一个决议,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中国当然要坚决的反击啊,那么现在欧洲人在我们的这个制裁上显得有些恼羞成怒了,于是开始拿着中国投资协定来说事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欧洲对我们是什么态度?

咱们先不说这中欧投资协定是怎么回事,我们单说他为这个冻结所附加的解冻条件,那言外之意什么就是说你欧洲人可以肆意的诬陷我们中国人可以揍我。中国人甚至可以侮辱我们中国人,但是我们中国人不能反制,我们中国人不能反击,我们必须逆来顺受,难道是这样吗?请问是谁给的欧洲人的胆量与勇气,敢于这样去做?欧洲人啊,常常以所谓的人权人性自由民主来标榜他的所谓的价值观,可是啊,在真正的事实面前,我们发现欧洲的价值观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我们上厕所的一张手纸而已,对吧,同样的事情那么用双重的标准对待当事双方,那么请问这样的东西何止是虚伪,所以我们说啊,欧洲的这个做法的确不能不让人愤怒。

欧洲这个决定产生了什么影响?

当然呢,欧洲议会的这个决定,它实际上也对我们中国在经济问题上也产生了一定的伤害,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世界经济形势正在悄然的发生一场巨大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核心问题呢,就是过去有美元一统天下的。货币经济秩序正在发生这一个转变,中国和欧洲加强双边的合作,实际上是为这样一种多元化的经济秩序,多元化的货币秩序应该说平添了一个非常新鲜的血液和一种新的活力啊,这对于全世界经济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的,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人呢,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看到的这样一个情况,那么现在欧洲议会把。有着这么大的作用和这么美好前景的一个投资框架,给冻结了给叫停了,那么当然它就损害了我们中国的利益,也损害了全球的利益,因为我们之前的那么多的努力啊,被对方就这么一句话就给叫停了,那你说这件事咱们中国人能不愤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