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扬指挥28首名曲

卡拉扬指挥28首名曲(乐曲诠释者指挥——交响乐知识系列之十)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29 05:58:41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乐曲诠释者指挥——交响乐知识系列之十

——交响乐知识之十 老侯 卡拉扬指挥《拉德茨基进行曲》。 音乐会上,乐队始终面向观众,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几乎全程背对观众,直到一曲结束,才会面向观众。 这就是指挥。 乐队在倾情演奏,指挥家像在表演,他要使出浑身解数,调动乐队的情绪和状态。 也有人对指挥在乐队的作用产生质疑:一个乐队,是否必须有指挥?没有了指挥,那些技艺高超的演奏员能否自己完成一个完整的曲目表达? 一支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演一些比较熟的曲子,比如说进行曲类,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太乱,但是如果演奏交响乐,没有指挥一定会乱成一团糟。 其实,乐队指挥的工作包含两部分——指导排练和指挥演出。杜达梅尔指挥排练。观众看到的是指挥在舞台上演出时的辉煌时刻,但指挥真正的作用是排练,而演出大多时候是表演性的。可以说,排练才是指挥真正价值所在。作曲家用音符记录旋律,但把它呈现出来还有段距离。不同的指挥,不同的乐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一部交响曲如何演绎,首先取决于指挥对作品的理解。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是作品的诠释者和指导。指挥的乐谱和演奏员的乐谱不同,从它们的厚度就能看出区别。指挥的乐谱称之为总谱,集合了各声部的乐谱,演奏家只演奏独立声部的谱子,而指挥家则要同时要看十几行总谱。 所以,那种弱智儿童指挥和政治家(如普京)指挥,都是作秀,不要信。他们能看懂总谱?糊弄鬼! 指挥应该具备广博的音乐史、乐器知识,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领悟作品的创作背景,熟悉各个作曲家的艺术风格,并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作曲家的乐谱创作在自己脑子中活起来。 指挥对乐曲的分句、力度的平衡必须完全了若指掌,必须精确地判定这部作品应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形成整体,以及如何将乐谱上冷静的音符转为动人的激情。 指挥需要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排练时阐述给演奏员,并反复训练,让大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心协力来完成一首乐曲。 有人把指挥比喻为足球队教练,但他要比足球教练更加重要,因为教练并不参与场上比赛,而指挥却是乐队演奏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著名指挥卡拉扬。也有的指挥家熟悉了总谱后,尽力脱谱指挥,比如卡拉扬。他说:“我指挥时之所以不用总谱部分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你不可能不停地在看谱和听音两者之间换来换去。研读完一份曲谱之后,我便会把所看的东西抛诸脑后。因为看和听是相去甚远的两码事。” 指挥必须精通各种乐器,按照自己的理解,最大程度展示乐器的声音特性。同样的作品,不同的指挥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演绎,会依据自己的理解,对配器做出不同调整。 比如,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来华演奏《我的祖国》,配器就做了调整,前奏过后,主旋律的第一小节由双簧管独奏,而一般中国乐团是弦乐合奏。而且,指挥在前奏过后,回身给了听众席一个互动手势,示意观众配合,而一般交响乐演出,需要听众保持安静的。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演奏《我的祖国》。那指挥是怎样传递信息,指挥乐队的节奏和调动情绪的呢?是指挥棒。 指挥节奏短促、速度轻快轻巧、伶俐的音乐,多用腕部动作带动棒尖。 表现浑厚、庄重、柔和较为舒展的音乐,多以整个臂部强有力地带动棒身,表现力度很强特别是短促的强音。 也有些指挥家更喜欢用肢体语言去表达,如小泽征尔,他从不用指挥棒,而是徒手,用手势和身体语言与乐队也与听众交流。小泽征尔指挥拉德茨基进行曲。备注:此文为2019制作《交响乐知识微视》系列文字版。全系列25集。 交响乐话题不够大众化,只要有人看,就继续发。下一篇《乐队里的首席》。相关阅读国家大剧院里的秘密贵族的音乐,音乐的贵族——室内乐旋律的记录和流传交响乐的诞生音乐厅里的规矩火红的第五乐章交响乐之魂——乐思交响乐队编制与摆位不可逾越的巅峰

介绍一下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年),奥地利指挥家。1908年4月5日,卡拉扬生于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1989年7月16日下午1时30分在萨尔茨堡去世,享年81岁。卡拉扬父母虽然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但都非常喜欢音乐。父亲能吹单簧管,母亲是位业余钢琴手,哥哥从小就学弹钢琴。因此,卡拉扬从小就生活在音乐的环境里。他4岁开始学钢琴,5岁就登台当众演奏。8岁时进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卡拉扬的手较小,加上过度的练习,得了腱鞘炎,而老师又发现他有很高的指挥天赋,就建议他改学指挥。卡拉扬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随当时小有名气的维也纳歌剧院指挥弗朗茨·夏尔克学习。  1927年,德国小城乌尔姆歌剧院的指挥临时得病,卡拉扬代他指挥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演出极为成功,观众掌声雷动。乌尔姆歌剧院立刻与他签订了7年的工作合同,从此,年仅19岁的卡拉扬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1935年,卡拉扬应聘担任亚琛歌剧院指挥和音乐总指导,在这里指挥了《尼伯龙根的指环》。演出之余,他仍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指挥技艺日趋成熟。1937年,他在柏林歌剧院客席指挥了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引起轰动,柏林的报纸一片喝彩,卡拉扬也因此一鸣惊人,这次演出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从此,卡拉扬除在柏林活动外,还与欧洲各大歌剧院、乐团合作,在欧美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大受欢迎。1941年任柏林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翌年任柏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49年成为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负责人,1955年接替富尔特文格勒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956年又接替伯姆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指导并任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艺术指导。为贯彻自己的艺术思想,他还以个人名义创办音乐节,被誉为欧洲的“音乐总监”。  卡拉扬不仅在欧美享有盛誉,在东方也极受欢迎,曾数次率团访问日本,并应邀担任客座指挥。1979年,他曾率领柏林爱乐乐团前来北京访问,该团与中央乐团的合作演出极为成功,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许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专程从上海、天津、西安等地赶来观摩学习。这次演出一时成为我国乐坛一大盛事。  卡拉扬曾先后向20世纪上半叶享誉国际乐坛的德国指挥富尔特文格勒和意大利指挥托斯卡尼尼学习,汲取这两大流派的长处,并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指挥风格。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气势磅礴,并以准确和客观著称。他指挥时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音乐之中,而且还善于启发乐队队员,使他们懂得如何演奏,用魔法般的动作牢牢吸引住乐队。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托斯卡尼尼的精确与富尔特文格勒的幻想结合在一起”。正是他的音乐天赋,加上对乐曲的正确理解和对乐队的严格要求,他的演出总能达到超常出众的艺术水平。卡拉扬是20世纪最著名的指挥家,由于他具有超常的音乐天赋和惊人的指挥技巧,以及不可思议的统率乐团的魅力,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音乐总监,国际乐坛的泰斗。在卡拉扬的学生中,日本的小泽征尔和意大利的阿巴多,都已成了当今世界一流的指挥大家。  卡拉扬的保留曲目极为广泛,他所演绎的贝多芬和瓦格纳的作品更是有口皆碑。同时他是一位录制唱片的指挥大师,一生留下了800多张唱片,总销售量已超过一亿张。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唱片就有300多张,仅1971年一年就录了31张唱片。每部作品都要反复试奏几十遍,前后花费一年多时间录制而成的贝多芬全套交响曲,被公认为世界第一。他的第一张唱片是1938年Polydor公司出版的《魔笛》,柏林国家歌剧院演奏。歌剧则有:莫扎特的《魔笛》(维也纳爱乐乐团,EMI)、《女人心》(柏林爱乐乐团,EMI)、贝多芬的《费德里奥》(柏林爱乐乐团,EMI)、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柏林爱乐乐团,EMI)、《名歌手》(德累斯顿爱乐乐团,EMI)、《帕西法尔》(柏林爱乐乐团,DG)、威尔第的《阿依达》(维也纳爱乐乐团,EMI、DECCA)、《奥赛罗》(柏林爱乐乐团,DECCA、EMI)、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维也纳爱乐乐团,DECCA)、理查·斯特劳斯的《玫瑰骑士》 (EMI)、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多诺夫》(维也纳爱乐乐团,DECCA)、德彪西的《佩里利斯与梅里桑德》(柏林爱乐乐团,EMI)等。  卡拉扬还关心音乐美学、音乐治疗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关心青年指挥家的成长。为此他于60年代末建立卡拉扬基金会,在家乡萨尔茨堡创办复活节音乐节,举办青年指挥比赛,还每年组办一次题为“人与音乐”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涉及的题目有“音乐与哲学”、“音乐与自然科学”、“音乐与神经系统”、“音乐与数学”、“音乐与语言学”、“音乐体验与时代形态”等,影响都十分深远。  这里有卡拉扬的CD封面集锦:  http://www.weimei.org/viewthread.php?tid=1412&extra=page%3D1

卡拉扬100周年纪念专辑的专辑曲目

Johann Strauss II1.Die Fledermaus - Overture2. An der schonen blauen Donau3.Kaiser-Walzer4.Perpetuum mobile5.Kunstlerleen-Walzer6.Wien, Wieb und GesangJosef Strauss7.Spharenklange-WalzerJohann Strauss II8.Unter Donner und Blitz Polka9.Der Zigeunerbaron - OvertureWiener PhilharmonikerRecorded: X.1946 (2-3, 5 & 9); XI.1948 (1); I.1949 (4); X.1949 (6-8)CD 02 - 斯特劳斯家族作品第二辑专辑介绍:《小泽征尔对卡拉扬的回忆》“指挥这部歌剧要达到他这样的水准,非花五十年工夫不可。卡拉扬的天才一方面表现在他出众的记忆力,能评记忆指挥这部作品实在是难以置信,另一方面就是他创造的乐音。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配合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在乐音效果的创造中维也纳爱乐乐团付出百分之九十五,他只须付出百分之五。他了解其中的每个角色、每句唱词。这可不是晒晒太阳就能办到的。”“卡拉扬至少熟悉五十部歌剧的每一处细节,他能在从熟睡中被唤醒的情况下,立即从五十部歌剧的任何一处开始指挥。”“排练时,他喜欢坐在音乐厅的十六排位置上,身旁坐满了他的主要工作副手。他就象一位帝王般,控制着舞台上排练所有细节的精确进行,不容有一丝差错。”“有一次排练《漂泊的荷兰人》,他不满意剧中帆船的进出,终于忍不住步履蹒跚地走入后台,往后的十几分钟里,我们看到帆船的表现越来越好,原来卡拉扬到后台亲自示范操作帆船的布景。”专辑曲目:Emil von Reznicek1.Donna Aiana - OvertureJohann Strauss II2.Wienerblut-WalzerJosef Strauss3.Transaktionen-Walzer4.Delirien-WalzerJohann Strauss II5.Leichtes Blut Polka6.Pizzicato Polka7.Tritsch-Tratsch Polka8.Geschichten aus dem WienerwaldWiener PhilharmonikerRecorded: X.1946 (5 & 6); XII.1947 (1); XI.1948 (8); X.1949 (2-4 & 7)CD 03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理查斯特劳斯变形曲专辑介绍:《关于卡拉扬与他的乐手》卡拉扬向朋友们抱怨纽约大都会乐团的演奏水准真是糟透了,而在排练中卡拉扬又是什么态度呢?一位团员讲,他确信卡拉扬是真诚喜欢他们的,他对乐团表示出极大的尊重。“这其实是一种职业修养”,这位合伙人说,“在表演艺术中,你必须善于和资质平平的人合作,从而获得良好的演出效果。卡拉扬知道怎样做。换了托斯卡尼尼,他会骂那些团员是蠢猪,大发一通脾气,把弦乐部统统换掉。卡拉扬却采取积极的态度使问题得以解决。他知道他无法改变团员,他只能善用他们。”专辑曲目:Johannes Brahms1-4.Symphony No. 2Wolfgang Amadeus Mozart5.Masonic Funeral Music, K.477Richard Strauss6.MetamorphosenWiener PhilharmonikerRecorded: X & XI.1949 (1-4); XII.1947 (5); X & XI.1947 (6)CD 04 -贝多芬第五和第八交响曲专辑介绍:《卡拉扬的宗教观》卡拉扬当时认识了一位英国朋友,当时英国驻苏黎世的外交官埃奇·莱斯利(Edge Leslie)。卡拉扬曾对他说:“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只要能得到亚琛那份工作。”他回忆说:“卡拉扬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一点我们必须理解。有一次我在他的公寓接他出来吃饭,他外出散步去了,留了个字条叫我等他。他房间摆的都是些宗教方面的书籍,有些段落划了线,页边空白处还有他潦草的字迹做的批注。他回来后我问他为什么读这些东西,他对我说:上帝的存在是事实,有无数的迹象可资证明,而不在于人们心诚与否。莫扎特还是个孩子时就写出了交响曲。那可跟遗传挨不上边。卡拉扬说。唯一的解释是:造物主选择了某些人执行他的命令,为这个丑陋的世界创造美。‘我被赋予了特殊的工具,’卡拉扬对我说,‘特出的才能。我从不怀疑我的才能是造物主的赐予。我的责任就是让它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立志要创造尽可能完美的音乐并把它奉献给尽可能多的人。我要把音乐般上银幕。’”专辑曲目:Wolfgang Amadeus Mozart1.Adagio & Fugue, K. 5462.Adagop from Divertimento No. 17, K. 334Ludwig van Beethoven3-6.Symphony No. 57-10.Symphony No. 8Wiener PhilharmonikerRecorded: III.1947 (1); X.1946 & XII.1947 (2); XI.1948 (3-6); IX 1946 (7-10)CD 05 - 莫扎特第33交响曲&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专辑介绍:《卡拉扬对于他入纳粹党的看法》“跟你说,对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做比较的。我特别爱滑雪。我的陪同是一位奥地利向导,无论去哪儿滑雪我都带着他。有一回我们去瑞士的一座山,到那儿后人家却告诉我,除非加入当地的瑞士登山俱乐部,雇佣瑞士向导,否则不准在该山滑雪。我想在那儿滑雪,所以我说管他妈的什么条件都无所谓,于是我买了个会员资格并雇了个瑞士向导。对我来说,参加纳粹党也跟这事一样是迫于无奈。”“摆在我面前的那张入纳粹党申请等于是一道门槛,跨过它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无限的权力和对乐团的资助,我就可以无拘无束地指挥音乐会,还有旅行演出,可以有自己的秘书和办公室,我就快活得如登天堂。条件则是必须入党,还有不时地为党员们来一场演出。于是我说管他妈的什么条件都无所谓,并在申请上签了字。可叹的是从此人们便说:‘你当然是个纳粹。’”专辑曲目:Wolfgang Amadeus Mozart1.Three German Dances K. 605 - No. 3 in C Die Schlittenfahrt2.Six German Dances, K. 600 - No. 5 in G Der Kanarienvogel3-6.Symphony No. 33Franz Schubert7-10.Symphony No. 9Wiener PhilharmonikerRecorded: X.1946(1-6); IX 1946 (7-10)CD 06 - 莫扎特弦乐小夜曲&第39交响曲专辑介绍:monosolo - 卡拉扬伴随我的成长在我的初中时代,刚刚接触古典音乐,那时对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好奇和崇敬。记得那时,每次听热情奏鸣曲,我都会激动很久然后就像等待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一样,迎接末乐章奔腾的旋律和澎湃的和声。我觉得那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壮观!在我慢慢开始深入了解古典音乐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物对我来说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一个是贝多芬,另一个就是卡拉扬。在他们身上,音乐不仅是一种事业,一种艺术,而更是一种生命的意义。他们的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性格,透过他们的音乐毫无保留的传达给了听者,而他们的传奇也鼓舞了一代甚至几代人。我很少崇拜谁,除了这二人,也只有年龄更小的时候对邓亚萍的敬佩了。他们三个无一不是铁一般的意志和永远不会认输的性格,或许这也是我自己永远追求的目标吧。专辑曲目:Wolfgang Amadeus Mozart1.Le nozze di Figaro – Overture2-5.Serenade No. 13 in G major, K.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6-8.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K.622Leopold Wlach, clarinet9-12.Symphony No. 39Wiener PhilharmonikerrRecorded: X.1946 (1-5); XI.1949 (6-8); X-XI.1949 (9-12)第四部分.其他录音卡拉扬&古尔德 - 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专辑介绍:这是一个传奇的录音。卡拉扬与古尔德组合,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极其不协调的。一个是工整严谨的德奥大师,另一个则是古灵精怪的钢琴怪杰。然而,他们两人却对对方的艺术都十分欣赏。所以古尔德1958年在柏林首演,就是和卡拉扬合作,曲目则是巴赫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这里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录音时间是在1957年。卡拉扬和古尔德可谓刚刚进入他们事业的辉煌时代,两人有着同样的情绪和精神风貌,自然合作也是一流的水准。要说这个录音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其实也不见得。但是我们可以在第一乐章看到卡拉扬无比细腻而谦逊的伴奏,古尔德则是天马行空的流畅。而第二乐章的漫步,我想卡拉扬是所有指挥家中最能给独奏者自由发挥空间的一位了,所以我们能听到古尔德的冥想和卡拉扬宽广开阔的背景,相得益彰。最后一个乐章从开头一直以比较平淡的速度进行,只是到了尾声部分的最后几个小节,我们才终于期待到了卡拉扬异乎寻常的爆发力,这是我听过的所有这部作品的录音中,最好最有气势的尾声!卡拉扬的爱好者以及古尔德的爱好者不用考虑太多,就单凭这两个人的名字,这个录音都是必听只曲。除了卡拉扬与吉利尔斯,以及托斯卡尼尼与鲁宾斯坦的合作以外,我再也不能想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阵容了。专辑曲目:Ludwig van Beethoven1-3. Piano Concerto No. 3 in C minor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Herbert von KarajanRec. 1957.5.26Richard Strauss4.Burleske for Piano and OrchestraVladimir GolschmannRec. 196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