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列举艾瑞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8个发展阶段
【答案】:①第一期。婴儿期,0~18个月,此期发展的主要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②第二期。幼儿期,18个月~3岁,此期发展的危机是自主对羞愧或疑虑。③第三期。学龄前期,3~6岁,发展的危机是主动对内疚。④第四期。学龄期,6~12岁,发展的危机是勤奋对自卑。⑤第五期。青春期,12~18岁,发展的危机是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⑥第六期。青年期,18~35岁,发展的危机是亲密对孤独。⑦第七期。中年期,36~65岁,发展的危机是创造对停滞。⑧第八期。老年期,65岁以上,发展的危机是完善对失望。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是哪八个阶段呢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统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概述
人的发展历经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任务,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核心任务处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
例如婴儿期时的最优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劣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事实上,在每一阶段,个体经历的危机需要在与该阶段有关的对立的正极点和负极点之间拉伸。成功解决一个阶段的危机会让人们对下一阶段的同一性问题做好准备。
艾瑞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艾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经历了8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会经历一个重要转折,艾里克森用危机表示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阶段 1: 年龄0~1岁, 发展危机:信赖-不信赖; 品质:希望。阶段2:年龄1~3岁, 发展危机:自律-羞愧; 品质:自我控制。阶段3:年龄4~5岁, 发展危机:创新-罪恶; 品质:生活目的。阶段4:年龄6~11岁, 发展危机:勤奋-自卑; 品质:能力。阶段5:年龄12~20岁,发展危机: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品质:忠诚。阶段6:年龄20~24岁,发展危机:亲密-孤独; 品质: 爱。阶段7:年龄25~65岁,发展危机:抚育后代-自我关注; 品质:关心他人。阶段8:年龄65~死亡,发展危机:自我整合-失望; 品质:智慧。
埃里克森以什么为依据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看成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个体在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所以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婴儿期(0-1.5岁):信任与怀疑
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与羞怯感
学前期(3-6岁):主动感与内疚感
学龄期(6-12岁):勤奋感与自卑感
青年期(12-18岁):建立自我同一性与防止同一性混乱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与孤独感
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与停滞感
老年期(50-死亡):完善感与厌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