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

土耳其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为什么土耳其这个国家愿意配合俄罗斯,要将黑海舰队遇到攻击的事情查清楚)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1-30 06:56:51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土耳其这个国家愿意配合俄罗斯,要将黑海舰队遇到攻击的事情查清楚

为什么土耳其这个国家愿意配合俄罗斯,要将黑海舰队遇到攻击的事情查清楚?

因为这对于土耳其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如果乌克兰能够继续运输粮食,那么伊斯坦布尔出海口则能继续通航,土耳其也能够收持续受益。因为俄乌开战以来,尽管俄乌两国相互轰炸基础设施,但乌克兰出口世界的黑海粮食走廊一直没有被俄罗斯关闭。

直至乌克兰在塞瓦斯托波尔实施恐袭俄黑海舰队的情况被查明,俄总统普京指出,乌克兰在“西方监护人”的支持下,利用粮食运输走廊袭击保护航线安全的克里米亚船舶。而俄罗斯国防部在10.31日表示,“在乌克兰方面接受不将该线路用于军事目的的义务之前,谈不上保证任何目标在指定方向上的安全。”

也就是说只要乌克兰攻击保护航线安全的黑海舰队,那么俄就会关闭其运粮通道。如果运粮通道被关闭,那么土耳其出海港口则收不到通道费用,同时彰显不出土耳其在黑海的影响力!只要土耳其配合俄查明黑海舰队是怎么被攻击的,只要乌克兰承诺不再攻击黑海舰队,那么土耳其就会持续受益!

土耳其配合俄罗斯,将黑海舰队遇袭事件查个水落石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表明土耳其已经偏向俄罗斯了,而是保持中立公正的态度。毕竟俄乌之间谈成粮食外运协议,土耳其从中参与了斡旋,并且也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把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粮食运到非洲以及世界各国需要粮食的地区,是符合全球利益的。而土耳其作为掌控黑海的门户-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也是完全可以发挥作用的。

至于现在俄罗斯查明的英国人参与了协助乌克兰利用外运粮食的船只作为掩护,安排潜水员发动无人潜艇,攻击俄罗斯黑海舰队等等行为。这是完全破坏粮食外运协议的赤裸裸的破坏行为,不应该支持也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正如埃尔多安所言,在俄乌冲突的过程当中,土耳其保持中立的立场。这显然帮助土耳其能够买到俄罗斯比较便宜的石油天然气,而且普京也答应埃尔多安,未来将在土耳其建设一个能源枢纽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先运到土耳其,然后通过土耳其卖到欧洲。这个生意真的非常有利可图。

因此土耳其既不想得罪乌克兰,也不想得罪俄罗斯,只想秉公而已。土耳其愿意配合调查,其实就是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让一部分俄罗斯的军舰或者人员进出。同时将一些监控的情报信息拿出来共享。在这个过程当中,英国人美国人在其中做了一些什么,很难逃过土耳其的眼睛。

如果土耳其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因为自己北约的身份而偏袒同样是北约盟国的英国,而是保持公正的态度。那么显然能够更好地获得俄罗斯方面的认同,未来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合作还会稳定和发展。这也符合土耳其的国家利益。

英法俄都看中亚欧分界的海峡,土耳其是如何取得控制权的

土耳其很幸运,因为他们完全拥有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所有权。任何国家的船只要从地中海进出黑海,都要经过土耳其同意。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天然分界线,海峡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3600米,最窄只有708米,水性好的人是可以游过去的。土耳其被称为亚、欧、非三大洲的「 ”十字路口”,而博斯普鲁斯海峡,则堪称是这条「 ”十字路口”上的「 ”红绿灯”,被称为地中海(黑海)的锁钥。曾经的「 ”欧洲之母”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就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以东的市区属于亚洲,以西属于欧洲。 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土耳其来说极端重要,类似马六甲海峡之于新加坡。当土耳其还处在奥斯曼帝国的辉煌时期,没有哪个国家敢打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主意。英国、荷兰等国的商船可以进出黑海做生意,但要事先与土耳其签订贸易互惠条例,双方地位平等。当奥斯曼衰落后,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就成了列强眼中的肥肉,谁都想上来啃一口。土耳其不让啃?这已不是土耳其的国力所能决定的事情了。 十八世纪末的1798年,土耳其国势明显下滑,加上法国拿破仑占领埃及。这让英国意识到拿破仑可能盯上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英国捷足先登,与土耳其签订《达达尼尔条约》。该条约规定,英国有「 ”责任和义务”「 ”保护”奥斯曼土耳其的利益不受侵犯。同时,所有国家的军事船只,都禁止进入黑海海峡。英国暂时控制不了海峡,但也不会让其他国家的船只随意进出海峡,这在间接上保护了英国的利益。 英国此举,除了防备法国,还意图堵死沙俄进入地中海的出海口。土耳其衰落期正赶上沙俄崛起期,几次俄土战争均惨败,沙俄意气风发地要突破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并寻找「 ”温暖的水域(不冻港)”。土耳其知道英国距离自己太远,沙俄距离太近,对于沙俄「 ”参观”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要求,一般都是「 ”半推半就”,没少和沙俄暗通款曲。 但是,沙俄想独占博斯普鲁斯海峡,英国等国肯定不会答应。在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后,沙俄军舰从黑海威胁土耳其国都伊斯坦布尔。英国军舰毫不含糊,第一时间就闯进达达尼尔海峡,向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发。有了英国支持,土耳其对沙俄的态度就强硬了很多。 奥斯曼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错了队,德国战败,行将就木的奥斯曼帝国也土崩瓦解。战胜国如英国、法国、意大利,则可以「 ”合法”地占据博斯普鲁斯海峡,美其名曰「 ”军事管制”。而土耳其,已无权力「 ”干涉”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任何事务。 这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后四百年内,从未遇到的「 ”千古未有之变局”。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土耳其太过重要,失去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就等于英国伦敦失去了对泰晤士河的管辖权。只是国力不如人,只能忍辱负重。 1923年7月24日,新成立的土耳其国,和英、法、意等7个国家,签订《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简称《洛桑条约》。该条约除了划定新土耳其的边界,对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是这么规定的:各国的军舰无论何时,都可以随意进出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不得干涉。同时,禁止土耳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附近部署军事力量。 土耳其不复奥斯曼帝国的荣光,至少也是个中等强国,不可能受此羞辱。等土耳其慢慢恢复国力后,就有能力对《洛桑条约》进行修改。1936年,土耳其代表和各国代表又去了一趟瑞士,但这次是在蒙特勒。恢复元气的土耳其说:「 ”各国军舰平时还可以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但是,吨位要有限制。另外,如果各国发生战争,则各国不允许逼着土耳其选边站队。如果土耳其也加入战争,那么其他各国的军舰能否通过海峡,要由土耳其来决定。” 江湖就是弱肉强食,土耳其不再是「 ”弱肉”,列强也只好按土耳其的意思,签订了《关于黑海海峡制度的公约》。 土耳其当时自认国力还不是很强,为了稳住各国,对外声称这份公约有效期为20年。各国觉得20年期限可以接受,到时再来勒索土耳其。但20年后的1956年,土耳其已是北约成员国,根本不理会任何要求修改《关于黑海海峡制度的公约》的呼声。 完全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土耳其来说,一是日进斗金,二是可以在国际大棋盘上的博弈上,土耳其有足够的话语权。 更多土耳其海峡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博斯普鲁斯海峡只是一条狭窄水道,对欧亚而言为什么那么重要

博斯普鲁斯海峡只是一条狭窄水道,对欧亚而言为什么那么重要?对欧亚而言很重要,因为西南端通过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连。其中,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洋,面积11350平方公里。它通过东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相连,通过西南部的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连。由于双方的主权都属于土耳其,马海属于土耳其的内海。然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可以自由通过土耳其内海,土耳其不收取任何通行费。

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面积11350平方公里。它通过东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相连,通过西南部的达达尼尔海峡与爱琴海相连。海峡中的海流是两层不同方向的。上层水从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下层水从马尔马拉海流向黑海。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位于海峡的中部和南部。他修建了横跨海峡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全长1560米。由于海峡两岸的主权属于土耳其,因此马海属于土耳其的内海。然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可以自由通过土耳其内海,土耳其不收取任何通行费。土耳其开始修建连接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伊斯坦布尔运河。

土耳其不收取任何通行费。然而,土耳其制定了伊斯坦布尔运河计划,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西侧挖掘一条人工运河。自然轨道可能不收费,但人工通道可能收费,这意味着土耳其海峡将在不久的将来增加一条收费通道。在海峡中部,有一架从黑海到马尔马拉海的喷气机,水面下有一股逆流将海水从马尔马拉海带到黑海。鱼类种群季节性地在黑海和马尔马拉海之间流动,使得该地区的鱼类种群非常丰富。

土耳其把海峡通行费用提高5倍,谁给他的权力,是否算“讹诈”

小编认为可以用“讹诈”这两个字眼来形容,毕竟土耳其这个国家经常会出现见风使舵的现象,也会见利忘义,这样的一个外交状态,是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正常合作。但是土耳其对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确拥有相应的控制权,因此也没有办法对于这样的霸权主义要求提出任何反对的态度。一旦土耳其禁止这个海峡作为运输海峡,那么其他国家的运输就会受到影响。

其实之前的费用每年是4,000万,但是现在提升5倍,足以让年收入高达2亿美元,真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不管是国家还是商家,都是有利可图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介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较大海峡,长约30公里宽约3700米,所以可以供这些国家之间的商业往来,也可以说是第1关口。

而达达尼尔海峡就没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大了,不过长61千米,宽1.3~6.4千米,也可以用来去运输一些东西。这两个海峡的地理条件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属于土耳其的内部海峡,因此对于这两个海峡是有着100%的管控权力。突然提出提升5倍的现象,让大部分的国家接受不了,毕竟2亿美元可是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让很多国家的利益不受到保障,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讹诈敲诈等行为,但依旧还是有些国家会给予这么高昂的通行费用,毕竟相较于运输来讲,2亿美元也并不会放在眼里。但如果日后还继续在2亿美元上方增加通行费,就会得到诸多国家的制裁以及共同抵抗,毕竟非常不合理。只要土耳其做出相应的管控,那么其他国家的东西可能会运输不到自己的国家,甚至还会被土耳其恶意延迟很长时间。

王城故事之三: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故事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伊斯坦布尔的灵魂,是这座伟大王城的命运之神。海峡给了城市骄傲和力量,宽容和豪放,城市给了海峡名望和繁荣,精彩和沧桑。 古往今来,它抚慰着依傍海峡生存的希腊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载着他们的商船和财富,梦想和希望。海峡也愤怒无奈地注视着战火在海面燃起,哀叹人们的愚蠢和贪婪一次又一次让无数生命消逝在滚滚激流中。 博斯普鲁斯海峡目睹过太多人类故事,或者,它本身就是伟大的传奇故事,大自然的一条窄窄的地峡,演绎出人世间无尽的悲欢。。。 博斯普鲁斯海峡即不长,也不宽,它只有34公里长,最宽处3500多米,最窄处仅600多米。但它是连接了两片海洋,隔开了两块大陆的“致命弹丸”,它不仅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而且是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当温暖的,含盐量较低地中海海水与冰冷的因含盐高而偏重的黑海海水在海峡交汇,两股强大的海流分上下两层向对面的方向奔涌。温暖偏轻的地中海水浮在上面自南向北,而在水面20米以下,是冰冷的黑海海水翻滚着自北而来。这种奇特的“狭路相逢”,使海峡看似平静的表面暗藏凶险,风平浪静的海面会因水下剧烈的水体交换引发突然出现的险恶的漩涡,紧紧吸住附近的小船。如果船夫不熟悉博斯普鲁斯海峡,没顶之灾转瞬即至。因此,在海峡上驾船搏击风浪练就的匀称灵巧的体魄与勇敢坚毅的性格,使奥斯曼时代的船夫博得“伊斯坦布尔最完美的情人”之称。 今天乘船游览海峡,一路旖旎风光,船尾翻起的白浪划出一条行进中的“线”,给人以“一手亚洲,一手欧洲”的洲际之感,但这只不过是旅游卖点而已。等船到了海峡最窄处的鲁梅利城堡附近,看到险峻的山崖上“征服者”苏丹修建的阴森的“割喉堡”,与对面海岸由他祖父修建于几十年前的城堡,对峙成为紧紧扼住海峡咽喉的绞索,人们或许由心底升起几分寒意,体会海峡起伏跌宕的历史命运与王城的命运紧紧相连,而王城的命运不仅与信仰相连,更与信仰背后深藏的人性相连。海峡上的血腥与海峡上的和平,表面上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其实本质上如同海峡水面之下的暗流,是人类至今难以跨越的理性之门! 早在拜占庭时代,君士坦丁堡连同海峡就是一代一代梵蒂冈教皇的心头之刺,虽然同为基督教兄弟,但双方早已把对方视为异类。自1054年梵蒂冈教皇派人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当众宣读开除东正教的教籍后,仇视演变成仇杀,“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的践踏在此后数百年内不时发生,每当机会出现,海峡上就会云集基督徒前来劫掠的战船。 公元600年之后,阿拉伯半岛的沙漠中冲出另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先知穆罕默德率领他的穆斯林兄弟以“安拉”的名义向异教徒开战,利剑所指之处,所向披靡!先知的预言在信徒中被反复传颂,博斯普鲁斯海峡及与之相连的城市正好在伟大先知的预言中。 先知穆罕默德对他的门徒说:“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座城市,它的一边是陆地,两边是海洋?”门徒们回答说“我们听说过,真主的使者!” 公元674年,先知的战友和重要门徒~伊斯兰教早期的重要领袖和将领~阿布•埃于普在㖈髦之年作为伊斯兰护旗手战死在君士坦丁堡城下,死后被安葬在那里。先知的预言和烈士的牺牲使越过海峡的夺城具有更加神圣的意义。在接下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穆斯林的铁骑不断敲打城门,虽然圣战士们一次次兵临城下并没有取得成功,但在传承下来的“圣训”中,先知“预言了穆斯林的最终胜利”。 在首次攻城过去近800年之后,先知的预言终于成真! 年轻的奥斯曼苏丹于1453年春天再次率领大军在海峡对面扎下营帐,此时的拜占庭早已分崩离析,靠着“中世纪最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固守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为了阻止西方的援军通过海峡前来援助拜占庭,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征服者)在海峡最窄处修建了“割喉堡”~鲁梅利城堡。城堡布局呈三角形,这样布局是海峡陡峭险峻的地形决定的,从海面到塔楼,高度超过60米,围墙6米厚,足有16米高。4座大型塔楼周围环绕13座小型塔楼,如此大型军事工程,从安放第一块石头到最后竣工,只花了四个半月。 鲁梅利城堡与对岸的安纳托利亚城堡(此城堡由苏丹的祖父于1395年修建),祖孙二人相隔57年的军事行动,彻底封锁了这条致命的海峡,就像一位驻守城堡的奥斯曼军官说的“连一只鸟儿也不能自由地从地中海飞往黑海”。 1453年5月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堡与伊斯兰教的奥斯曼殊死一搏,奥斯曼军队为了争夺海上优势还发生了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陆地搬运舰队”之举,由于守城方用巨大的铁链封锁金角湾,奥斯曼海军迟迟无法打断铁链从海上接近城墙,战况紧急中,苏丹不知道如何获得灵感,居然策划了从陆路搬运舰队,绕过铁链使舰队从防线内部进入金角湾。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苏丹命令牛拉人抗,滚轴加支架铺设了木制轨道,将战船从双柱港出水,沿陡峭的山谷爬升到另一座山岭后,从一个叫做源泉谷的地方降下来。到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悬挂着新月旗的奥斯曼战船出现在金角湾封锁线内。博斯普鲁斯海峡再一次见证了历史风向的改变,强风吹向伊斯兰战船上高昂的船帆,另一个时代即将开启,就在这海峡之上! 当我们谈论文明的衰落或文明的崛起的时候,它一定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间历经无数难以察觉的动向和不为人知的渺小事件。但就是那些一点一滴的希望,梦想,努力和挣扎慢慢汇集成历史的潮流,最终一发而不可收地席卷而来。聪明的统治者或者在自己的经历中练就了历史的洞察力,或者在动荡危机中觉察出潮流的方向,有能力顺势而为,驾驭航船免遭灭顶之灾。 但1453年5月29日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君主,显然明白上帝已经彻底抛弃了他们,在城破的最后时刻,他纵身冲入敌阵,从此不知所终。 海峡的滚滚激流冲刷掉攻城的血迹,新月旗取代了十字架,海峡重新归于平静。 今天乘短途游轮游览海峡,从艾米诺努码头出发,去程叫做顺流方向,左手欧洲,右手亚洲,回程时则相反。 踏上旅途,船行不远欧洲一侧就是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奥斯曼新皇宫~多玛巴赫切宫,这座建于19世纪的新皇宫代表了帝国王朝最后的繁荣,尽管皇宫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外借款。从海上观赏这座屹立于岸边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它新巴洛克风格的对称和均衡在灰蓝色海面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高贵,此时向亚洲海岸看过去,是红顶白墙靓丽醒目的“费提艾哈迈德帕夏雅丽”。 “雅丽”—是人们称呼奥斯曼帝国晚期,宫廷贵族和有钱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建造的别墅。这些雅丽在海峡两岸星罗棋布地散建在沿岸的风景优美之地,一面临海,坐拥博斯普鲁斯的壮丽风光。那些留存下来的雅丽,大多数原属于奥斯曼王族,贵族或有权势的外交官,他们是奥斯曼时代优雅生活的写照。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伊斯坦布尔人,生于斯,长与斯的他深爱那条令人敬畏的海峡,他满怀深情地描写那些迷人雅丽的细节:精美的木工雕花窗格,富丽堂皇的铁门,那些业已消失的伟大文明的痕迹。透过帕慕克的笔,读者好像还能看到夕阳从雅丽高而窄的窗户照进去,给旧扶手椅上紫红色丝绒坐垫涂上一层柔和的金光。阴影深处,年迈的贵妇厚重的长裙缓缓拖过衰朽的地板,如果她恰好有心情,可以给你讲述苏丹后宫的传奇故事,那些故事一点也不香艳,尽管后宫里永远都是全世界最美的女人,但那些故事充满悲伤,博斯普鲁斯常常是那些年轻生命的最后归宿。 残忍的后宫故事不仅属于奥斯曼苏丹,博斯普鲁斯冰凉的海水曾经与君士坦丁堡大皇宫相连。法国著名建筑师,非凡的艺术家柯布西耶曾于1911年穿过巴尔干半岛,在伊斯坦布尔游历,作为一名有远大抱负的年轻建筑师,柯布西耶在拜占庭大皇宫的废物上流连,他一边寻找罗马时代“碎片的光辉”,一边听他的向导讲述大皇宫里“后宫女人”的故事。柯布西耶写道:“在查士丁尼皇宫,通到水里的楼梯头上就有一尊维纳斯的实心金像,一些镀金的青铜大炮就守伏在后宫所在的海角沙地上。还有她们,那些像仙女一样撩人的后宫嫔妃,赤裸的脚踝上和蛇一样浑圆的手臂上戴着硕大的实心金镯,她们金碧辉煌的牢笼就建在那插进大海,分开波浪的山岗顶上。她们穿金戴玉,指甲上涂着朱砂,长久呆在牢笼里,烦闷地等待裁决。因为她们已经失宠,宫奴便把她们装入布袋沉到水里。。。” 老向导说,作为她们悲惨命运的见证,一种大理石般清亮的音律从海峡的波浪里升起来,余音绕着海岸滑行,不断激起回响。老向导低沉沙哑的声音满含同情,他饱经风霜的眼睛充满泪水。。 柯布西耶在伊斯坦布尔游历时,正值奥斯曼帝国漫长的衰退后,行将崩溃的前夜。这个曾经让整个欧洲陷入惊恐的庞然大物很快就将经历一战失败的毁灭性一击,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列强的利齿下等待被肢解,博斯普鲁斯又将迎来一代新人。 感谢这片土地的伟大力量!帝国落幕,一代新人脱颖而出,穆斯塔法•凯末尔成了力挽狂澜的新领袖。他竖起民族主义大旗,用“土耳其声音”保住旧帝国的核心部分,长期反叛离散的巴尔干各民族,地中海对面的埃及和北非,纷纷顺应民族国家的大潮独立出去,形成今天的中东,东南欧和北非的当代基础。一个现代土耳其国家艰难地浴火重生,从政教合一的帝国走向宗教世俗化的共和国。凯末尔把他的军人铁腕和美好的理想赋予这个古老的新国家,伊斯兰教退出政治舞台,甚至在社会生活领域也减少发声,当每天5次从宣礼塔上传出“穆安津”唤拜的呼叫声,人们是否面向麦加方向跪下,只是他自己的事情,人们更多关心的是该不该换辆新车或要不要带孩子去趟巴黎。。 然而,物质生活永无止境的诱惑,财富,科技的一路狂奔之后,冷漠和孤独侵蚀着物欲可怜的满足感,人们真正的精神追求永远无法由更好的汽车满足,土耳其人忧伤地发现他们可能陷入了精神困境。。 伊斯坦布尔的故事还将继续,在博斯普鲁斯海峡郁郁葱葱的两岸之间,轮船犁开水浪,把人们忧郁的目光带往远处。当水域变得开阔,亚洲突然离欧洲而去的地方,阳光从伊斯坦布尔升起,使这座曾经的王城成了一块矗立在天地间的巨石,充满诗情画意的宫殿和层层叠叠美妙的圆顶,沿着巨石的边缘逶迤铺开,在海面水汽光雾的蒸腾下慢慢成为剪影,它不可言说的和谐与忧伤从此深入你的心,永难忘记!

土耳其海峡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土耳其海峡在亚洲和欧洲的交界处,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土耳其境内东北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叫伊斯坦布尔海峡)和西南端达达尼尔海峡(又叫恰纳卡莱海峡)两海峡及它们之间的马尔马拉海的总称。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

土耳其海峡全长361千米,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土耳其海峡原是沿断层线侵蚀的古河道,后地壳下陷、海水浸没而成。土耳其海峡是东欧国家南下印度洋和西出大西洋的关键点位,其战略地位之崇高,只有隔海相望的苏伊士运河能与之匹敌。可见其重要之处是无可厚非的。

土耳其海峡的气候水文

海峡自西而东由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3部分组成。东连黑海,西通爱琴海,全长361千米。

达达尼尔海峡长64千米,宽1.7~7.5千米,水深57~70米。马尔马拉海是个内海,南北宽约70千米,东西长约266千米,面积1.1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7米,最深处1355米。

博斯普鲁斯海峡长31.5千米,东北部最宽处3.7千米,中部最窄处仅747米,水深27.5~124米。海峡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风,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在2℃以下,经常有气旋通过,形成较多降水。夏季盛行偏北风,气温较高,7月平均气温25℃以上,干燥少雨,年降水量600~900毫米。

土耳其海峡又叫什么海峡

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

土耳其海峡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组成,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叫伊斯坦布尔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又叫恰纳卡莱海峡),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土耳其海峡的地理条件

被称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峡,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峡,故又称黑海海峡。它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全长345km,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东北端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