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达摩活了多少岁
达摩确有其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当时达摩还未到达中国,可以说少林寺因棕摩而扬名,但并非达摩所建。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 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 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 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 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 蓝记》卷一)。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 观婆罗门。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 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 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首先是传 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 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象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 “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 “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 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 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 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 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了。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 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 葱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因它 直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所以又称禅宗为“佛心宗”。又有 人因达摩专以《楞伽经》授人以为参禅印证,因而称它为“楞伽宗”。 活了一百五十岁
历史上达摩到底活了多少岁呢
据传说达摩祖师生前被人下毒六次,活了150岁才故去,但当后人打开他的棺材后,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根本就没有祖师的遗骸。
说起达摩祖师之死,有一番颇有意思的故事。传说祖师到了中国后,当时的北魏有一个叫做菩提流支的僧人,十分妒忌达摩祖师。于是就起来歹意,他做了一些素斋来供养祖师,但是在里面下了剧毒,这种毒可以毒死一切生物。
达摩祖师看到这些素斋后,点头一笑,然后当着菩提流支的面吃了下去。菩提流支心中窃喜,以为这样一来,达摩祖师就会被毒死。但达摩祖师吃完后,让人拿来一个盘子,然后将腹中食物吐了出来,没想到那些食物变成了一条条毒蛇,吓得菩提流支赶紧叩头称罪。
达摩祖师并没有怪罪他,让他回去好好反省。过了一段时间,菩提流支又起来歹心,他找来一种更毒的毒药,然后加倍了量,来毒害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依旧吃了下去,然后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将腹中食物屙了出来,这些屙出来的食物竟然将石头毒的爆炸了。
菩提流支依旧不死心,就这样,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一共换了好几种毒药,一次比一次
吃了第六次毒药后,达摩祖师笑着对菩提流支说:“我来到中国,是因为这里有大乘根性的众生,因此我把大乘佛法带来,现在已经传法后世,我也就可以离去了。”
然后达摩祖师将自己的法衣和钵盂交给了弟子神光,而后圆寂。弟子们将他埋葬后,认为祖师已经圆寂,众人所能做的就是将他的佛法发扬光大。
就在同时,一个叫做宋云的魏朝大臣在终南山一带碰到了达摩祖师,只见达摩祖师拿着一只鞋站在路边,看样子是在等自己。宋云施礼后,达摩祖师告诉他“你的国王今天死了,你赶紧回去,你的国家会有事情发生。”
宋云问达摩祖师这是要去哪里,达摩祖师告诉他自己要回印度。
宋云回到北魏之后,果然因为国王之死,宫廷之中发生了政变,他带人迅速将政变压下去,并且辅佐新君登基。人们问他怎么知道的消息,他说自己在终南山附近遇到了达摩祖师,是祖师告诉自己
人们不信,都说达摩祖师已经死了,不可能会碰到他。但宋云坚持自己见到祖师,大家觉得蹊跷。于是乎,众大臣说服达摩祖师的弟子将坟墓打开,当棺椁打开后,里面除了一只鞋,其它什么也没有。
传说达摩祖师到中国之时,人们问他的年纪,他说自己150岁了,但等他圆寂前,他又说自己150岁了。来时150,死时150,到底他多大岁数呢?没有人知道。
达摩祖师活了多少岁 有哪个知道 印度的记载
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说532、528)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所以这里只说了当达摩来到永宁寺的时候自言已经150岁了,但具体的因为生卒年不详,我也不能妄语。
达摩祖师活了多少岁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梵文:�1�2�1�3�1�7�1�1�1�7�1�6�1�5�1�4、英文:Bodhidharma、又称: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南天竺人,生卒年月不详,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是《洗髓经》、《易筋经》的撰写者。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中文名:达摩外文名:Bodhidharma别名:菩提达摩国籍:天竺民族:婆罗门族出生地:南天竺职业:佛教布道者信仰:佛教主要成就:中国禅宗始祖代表作品:《洗髓经》、《易筋经》菩提达摩者,南天竺人,或云波斯人。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其来中国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 在洛见永宁寺之壮丽,自云年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遍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又尝见洛阳修梵寺金刚,亦称为得其真相。达摩先游嵩洛。或曾至邺。随其所止,诲以禅教。常以四卷《楞伽》授学者,以天平年(534~537)前灭化洛滨。或云,遇毒卒。 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慧能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却通晓佛经的原因。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死于洛滨,葬熊耳山。 终年一百五十岁
达摩祖师的简介谁能告诉我
★达摩★,又称达磨,全称为菩提达摩(Bldhidharma,?--528)意为“道法”。 他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也有说他属于刹帝利种姓的。种姓是印度古代的一种社会阶级制度。印度社会共有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商人和农民)、首陀罗(无技艺的劳动者和奴仆,或称不可接触者),可见达摩的社会地位是高贵的,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他自称是释迦牟尼的第28代徒孙,即是印度禅宗的第28代祖。 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或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他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把他接到南京传法。但是当时南朝的佛教重视讲义理,与达摩的禅宗重坐禅,提倡“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的理论不合。于是他便于同年到北魏,开始在洛阳一带游历,传习禅宗。后来入嵩山少林寺。他在少林寺坐禅时,面壁九年,一天到晚默然而坐。他的这种修行方法,又被称作“壁观”。后来传法于僧慧可,死后葬熊耳山。据说他到南京以后,梁武帝同他说佛理,问他:“我修建了这么多佛寺,写了这么多经卷,度了这么多僧人,有何功德”?达摩回答说:“都无公德”。武帝问他“何以无公德”?他说:“这都是有求而做的,虽有非实”。由于他同梁武帝话不投机,于是便离开南京北上。达摩传说渡过长江时,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立在苇上过江的。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关于“一苇渡江”的解释,儒家有不同的说法。他们认为“一苇”并不是一根芦苇,而是一大束芦苇。因为《诗经》里面有一首《河广》,诗中说:“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人孔颖达解释说: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看来这样的解释是比较科学的。 “衣钵真传”也是关于达摩的故事,后人把这一成语用于得到老师的真本领的意思。据说达摩有一件棉布袈裟,一个吃饭的钵盂,是从印度带来的。这两件东西,佛门认为是传法的凭证,非常重视。那时有一个原在洛阳龙门香山寺出家的和尚,叫做僧可,又叫神光。他到少林寺访达摩,希望达摩授予真传。但是达摩闭门面壁,不理他。他便站立在门外不走,以表达自己的诚意。恰好天下大雪,神光站立在雪地不动。到天明时已积雪至膝深。达摩仍不许入室,他用刀把自己的左臂断下,表示求道诚意。达摩问他做什么,他说:“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达摩见他心诚,可以传法,便传衣钵,改名为慧可。这就是“立雪传经”、“断臂传经”的故事。慧可于是取得了禅宗二祖的资格。在少林寺西南少室山半腰的钵盂峰上,有殿房数间,内塑二祖慧可像,据说是他断臂后养伤的地方,所以又名“养臂台”、“觅心台”、“练魔台”等。慧可传下来的衣钵,传到六祖慧能,他是广东人,衣钵也就带到了广东,到了明嘉靖年间,被一个提学副使名叫魏校的焚毁。 据史籍记载,达摩死后,还有灵验。北魏有一个使臣宋云从西域回国时,并不知道达摩已死。路过葱岭(以前对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脉的总称,古代中国与西域之间的交通常经葱岭山道)时,见到达摩手里提着一只鞋,向西而去。宋云认识他,便问:“和尚到那里去?”达摩说:“回西天去。”宋云回京,向皇帝报告了此事,皇帝觉得奇怪,便命令把达摩的棺材起出来看。据说,棺材里面只剩下一只鞋了。由此,又产生了达摩“只履西归”的传说。 佛经故事之达摩祖师地狱救母 欢迎网友投稿 达摩祖师生在印度,是一位证得圆觉者,其母亲也是一位虞诚佛教徒,终身吃斋。晚年双目失明,但其修行的功德己使足下生起彩云。一日,一个妒嫉成性的邻居将虾米当作瓜子,让达摩的母亲食用,造成她伤生的罪过,死后受着地狱之苦。于是,很多人质问达摩,说他虽为一觉者,连母亲都不能解救,是何道理?达摩祖师为寻找母亲亡灵,便遍游汉地传法,当时,他所到之处,地方太平,五谷丰登,因此,汉皇帝便一再挽留他常住汉地,达摩因有拯救亡母灵魂之命,却又无法脱身,只好示寂,他圆寂后,受到皇帝厚葬。然而不久,又有人看见他行于市井。皇帝惊奇,挖开其坟穴,只见棺中只留一只鞋子,达摩己悄然离去。 达摩祖师绕道南寻找,至鹤庆(大理的一个县,距中甸二百多公里)时,找到了母亲的亡灵。他母亲亡灵化为一只小虫,夹在鹤庆一家铸锌匠的模子中。当人们往模子中注入铁水时,她就被烫死一次,等模子冷下来后,她又复活过来,如此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所谓受“地狱之苦”就是如此。达摩祖师便在他家当帮工,整整一年。铸匠师傅说,这一年达摩做了不少苦活,为他挣了不少钱,问达摩要多少报酬,达摩说,只要将那具模子给他就行了。铸匠把模子给了达摩。达摩便拔了一根头发,将模子划开,救出了母亲亡灵变成的虫子。此又谓“地狱救母”。 达摩祖师继而往北行来。为悼念母亲的去逝,头上缠以白布,从此,人们凡遇亲人去世,都缠白布为孝,成为习俗。 达摩祖师到达其宗(位于迪庆的维西县境内)地段,见此地五谷丰登,景色无比优美,且有鹦鹉之声脆鸣。于是道:这里才是我终身寻觅的自在之地。在此布道传法,面壁修行。最后,上身化为火,下身化为水,飞升极乐境界。达摩祖师在此传教,弘扬佛法留下了他面壁的“祖师洞”。这“祖师洞”即为达摩祖师的一只耳朵,站在洞口高喊“拉当巴桑杰哦拉几拉尼索!”达摩在天界也能听见。这座圣山虽然非常陡峭峻险,风光却是仙境一般。(当巴桑杰为达摩祖师的藏名) 参考自:王晓松著《雪域佛光》 达摩祖师的故事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曾经被人下毒六次,因为当时北魏有两位法师想害他,一位名叫菩提流支,一位名叫光统律师,他们最嫉妒达摩,所以做了些斋菜,内掺些剧毒来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知饭里有毒,但还是照吃。吃后,叫人拿盘子来,吐出一堆蛇来,原来毒药变成蛇了!菩提流支看毒不死达摩,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故第二次下加倍的毒药。达摩又吃了,吃后坐在一块大石头将毒药呕出去,其力量之大将石头都爆破了。以后连续四次下毒,都毒不死达摩。 有一天达摩祖师对慧可大师说:‘我来中国,是度中国有大乘根性的众生,现我传法已经有人,我要圆寂了。’达摩祖师死后,用棺材装起来埋到坟里。可是在这同时,北魏有一使臣叫宋云,在葱岭一带路上碰见达摩祖师。达摩拿著一只鞋子对宋云说:‘你国家有事,因为你的国王今天死了,赶快回去。’宋云问:‘大师,您到那儿去?’达摩说:‘我回印度去。’又问:‘大师,您传法给谁了?’达摩答:‘在中国四十年后可是也。’后宋云回到北魏与人谈起此事,大家都不信他所说的话,于是众人将达摩的坟打开一看,棺材里什么都没有,只剩一只鞋。究竟达摩祖师去那里了?以后也没人知道,恐怕现在来到美国也不一定,因为他能够改头换面,千变万化,故没有人认识他。当他来中国时他说他一百五十岁,但走时还是一百五十岁,历史上也无法考据
达摩祖师一共活了150岁,他是怎么死的
因为他被人下了多次毒,换了很多次的毒药,后来被毒死了,他自己也说过他已经把大乘佛法带过来了,所以他可以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