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堪称艺术品《布达佩斯大饭店》,你知道好在什么地方吗
- 如何从专业角度评价《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
- 布达佩斯大饭店色彩分析
-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图与幽默
- 为什么布达佩斯大饭店监狱里面的颜色全使用的是中性灰
- 《布达佩斯大饭店》堪称艺术品,你知道好在什么地方吗
- 电影推荐:布达佩斯大饭店
-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片评价
堪称艺术品《布达佩斯大饭店》,你知道好在什么地方吗
布达佩斯大饭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豆瓣评分:8.8 TOP250排名第85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第八部电影长片,这部电影是他自己创作并且导演的,影片讲述了战争时期一个欧洲著名大饭店看门人的传奇, 以及他跟他的门生之间超越年龄的友谊。这个看门人的传奇串串联了整个欧洲的兴衰的故事 ,个人认为这是维斯安德森的集大成之作。该片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韦斯安德森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从故事,场景,色调,摄影,都堪称一流,布达佩斯大饭是欧洲最著名的酒店之一,然而到了1968年,这个曾经人来人往的逐渐走向了落寞,电影从四个时空简述了一个关于大饭店的人文气质故事,迷人的华福结构跟对称构图成就了电影美学上高级的质感,主题故事是欧洲战前辉煌的优雅气质文化褪色的过程,作为见证者的门童对这个经历并慢慢消退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怀念,对于复古电影的模仿跟镜头语言的运用堪称这部电影的神来之笔。
维斯安德森对于台词幽默的掌控度紧贴故事的真实性,色彩与人物的搭配,湍急的镜头,舒缓而优雅的节奏,对于观影者的舒适感都成了这部电影成为优秀电影的注脚。这种历史与文化的汇集,是像一个失去的时代的致敬,这种复古文化与现代色彩的激烈碰撞即使是一部文艺片业有也是鲜美可口。柔和色调的艳丽场景、复古的装潢与配饰、维斯安德森拿手的冷幽默、一个了不起的时代见证者,古斯塔夫先生的优雅绅士到最后战乱时的不慌不乱,刻在骨子里的绅士气质, 让我了解了一整个欧洲的优雅,可惜时代逝去,大饭店也随着时代的潮流走向衰落,如果我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那我必用喜剧的态度认真演绎。感谢安德森的强迫症才能让影迷有幸观赏这样一部唯美的画卷史诗。
如果你不熟悉维斯安德森呢,《布达佩斯大饭店》绝对是你的观影首选,从这部你可以完全的了解他的电影风格,影片行云流水,美术道具配色舒适养眼,音乐动听悦耳,故事简单易懂。
如果你熟悉维斯安德森,这将必然是一场豪华的视听盛宴。
如何从专业角度评价《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画面构图及色彩运用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个人色彩很鲜明。他的电影构图,色彩,剪辑都很相似,甚至在他的很多电影里用演员都是一样的,像比尔·默瑞,欧文·维尔逊,都是他的御用演员了。所以讨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画面构图,还不如先了解一下韦斯·安德森导演的个人风格。其实韦斯·安德森和昆汀很像,他们的观影量都非常巨大,从好莱坞到欧洲,从30,40年代的老电影到卡通片,涉猎范围很广。他们融会贯通,在自己的电影里大量模仿使用这些素材。但是又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浑然天成。在1998年的一次采访中韦斯·安德森谈到对自己影响最深的电影人时,他说了三个人:Bill Melendez,Orson Welles,François Truffaut。所以他的电影的风格受这三个人的影响颇深。1.Bill MelendezBill Melendez是一名动画导演,1965年他指导了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说Snoopy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部品对安德森的影响很大,他的第二部作品《青春年少》里的人物基本上都能在这部电影里的卡通角色上找到影子,主角Max Fischer基本上就是Charlie Brown 和 Snoopy的合体。而 Fischer的父亲设定是照着Snoopy的创作者Schulz的父亲来的,也是一名理发师,甚至演员的妆都化的是一样的。安德森电影里人物都好像是一种游离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中间体,就像Snoopy动画里的卡通角色给人的感觉一样。而他的电影一些构图,很像是动画片的构图。这也是有很多人评价安德森的电影很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布景构图方法如果是放在动画中,观众可能会忽略,不会感到新奇。但是如果在真人电影中就别有一番风味。2.Orson Welles安德森像Welles一样,作为一名导演,对自己的电影事无巨细,在电影中出现的那些很漂亮的字体就可以看出。安德森甚至会为自己的电影专门设计一套字体(《月生王国》)。Welles尤其热衷于讲述那些“被人们公认会获得成功但最后却成为失败者”的人的故事( Citizen Kane《公民凯恩》)。这点在安德森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青春年少》,《海上人生》,《特论保姆一家》)。这两位导演都很喜欢用广角镜头。而且安德森很喜欢用一个镜头的横向或竖向移动拍完一个场景中的所有内容,这点也能在Welles的《公民凯恩》中找到影子。3、François TruffautFrançois Truffaut是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人,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就不班门弄斧了。。。
布达佩斯大饭店色彩分析
布达佩斯大饭店色彩分析:是色彩艺术的大爆炸,影片中的画面以橘黄暖色调为主,颜色以黄、橙、褐、橘红、黑、白为主,以浅粉、浅蓝色、紫罗兰色为辅。
第一章:“古斯塔夫先生”此章主色调以橘黄色为主。
在电梯间以红色和紫罗兰色进行强烈对比中间穿插少数黑色、褐色元素用来缓解强烈对比所带来的视觉疲劳。
在大厅以红色、米黄色、金色来体现出酒店的辉煌和当时的酒店的客人的繁多,以及来的客人都是名门贵族,和电梯的红颜色既强烈又和谐。
酒店员工就餐地点以白色、米黄色、褐色等颜色体现了员工的朴素,与大厅强烈的颜色形成对比,进一步凸显出人物的朴素;粉色的出现预示着阿加莎和zero爱情的萌芽。
第二章:“德斯格·乌·特斯夫人”此章以白颜色为切入点预示着德夫人的死亡。火车车厢以褐色、暗红色来凸显出战争的残忍和德夫人的去世沉重的心情,车厢剧情与后面车厢剧情相对比。
进入古堡以褐色、金色来展现古堡的宏伟感,以白色和绿色来展现德夫人的去世,以黑色、淡绿色、褐色极低的饱和度形成压抑的场景来展现出与德夫人有关的人都想分得一分遗产并暗示出为财产每个人之间的斗争。
第三章:“第19号检查哨拘留所”此章也是以白色为切入点;监狱内以蓝灰色为主要基调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低纯度的黄颜色来中和监狱的冷酷、清冷;黑色与白色的运用对比体现出zero与柯瓦兹的会话的秘密性。
黑色、蓝色的运用体现出杀手的冷酷无情;粉色蛋糕盒的出现为紧张的监狱带来了一丝希望和生机;暖色的运用展现了zero和阿嘉莎之间的爱情。
律师和德夫人的儿子的对话时,只有律师的这里有唯一的光源也展现了人物的正义与德夫人儿子形成对比,而德夫人的儿子往后推移越来越暗展现了人物的内心黑暗。
蓝色的运用预示着律师被杀,也烘托了杀手的冷酷。黄色的电话亭于外面的蓝色形成对比预示着古斯塔夫越狱的成功。
第四章:“十字钥匙”金色、绿色、橘黄色、蓝色、红色的运用来展现各个酒店之间的转化。低纯度的颜色展现了古斯塔夫和zero现在所处环境的落寞;灰色的运用体现出警察的冰冷;大量白色的运用表示zero和古斯塔夫的纯洁。
第五章:“第二份遗嘱的复本”这里大厅的红色与旗帜的黑色形成对比,展现酒店所面临的环境以及时代也展现了酒店的辉煌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且粉色运用展现了zero和阿嘉莎的之间的爱情。
车厢黑白色的运用呼应了第二章的彩色车厢预示着这次再也不能像上次一样可以把zreo保留下来也预示着古斯塔夫的死亡、也暗示着战争的残酷无情。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介绍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由韦斯安德森执导,拉尔夫·费因斯、托尼·雷沃罗利、西尔莎·罗南等主演的冒险、喜剧、剧情类型的电影,于2014年3月7日在美国上映。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和他年轻的门童展开的。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礼宾员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还和酒店一起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图与幽默
影片讲述了战争时期一个欧洲著名大饭店看门人的传奇,以及他和一个后来成为他最信任门生的年轻雇员之间友谊的故事。这个看门人的传奇串联起了一个盗贼与一幅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一个大家族的财富争夺战,以及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突发战乱。 这部影片开头讲述有一名作家为了专心创作来到了这家酒店,不其然这个酒店已经衰败,后来遇到酒店主人。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酒店主人行为怪异,可以看出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二人共进晚餐的时候,酒店主人向作家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开头大家应该是熟悉的,很多片子都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倾听或者去讲述。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会被它的构图和色彩所折服。 导演强迫症般的居中构图发,每一桢都是视觉享受。不管是大气恢宏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还是小小的过道,居中的位置永远那么显眼。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故事中主人公古斯拉夫逃跑片段比较多,出现的走廊,路,窗挺多的。每次先会出现一个路或者门洞,紧接着人物出现在中间,不多不少,衔接自然。 这样的构图有个好处就是显眼,电影中的东西不论大小都让人一眼看到。食物,房子,钥匙,卡片等都是那么的精致有趣,充满复古色彩。 影片中色彩搭配让人赏心悦目,暖色调与冷色调穿插。布达佩斯大饭店内部是暖色调的,充满温馨。饭店外面铺天盖地的雪,甚至饭店以外的世界都是冰冷阴沉,可能只有阿加莎是温暖粉红。 监狱中的应当是灰暗阴冷,影片中采用了冷色调,是一种蓝色,透着清冷的蓝色,略带复古,也有一丝温情。 影片中的事件是由古斯拉夫和zero一起坐火车出去,又隔了一段时间两个人和阿加莎一起出去。同样的场景,面对的士兵也不是同样的士兵,但不可否认,都是同样的粗鲁。 古斯拉夫说过,无礼只是恐惧的一种表露,但是在战争中,只有布达佩斯是唯一的粉红,但也不能幸免。他们是遵守礼仪的,看起来士兵每次都非常的无礼的,但最恐惧的莫过于zero,他的身份让路程遭到阻碍。第一次有人来解救,第二次却失去了古斯拉夫。 古斯拉夫对于zero来说,亦师亦友,既教会了他职业技能,还使他成为了最出色的门童,也是他最忠诚的朋友,为他解决麻烦,主持婚礼。 古斯拉夫一直都是保持着绅士的状态,不论何种境地都是风度翩翩。他可以在有感而来时吟一首诗,也可以逃跑时忘不了自己的香水,时时刻刻想要整洁得体。当杀自己的人掉落悬崖,而警察又在追捕时,他还想着为这个人默哀一下再逃跑。 古斯拉夫的越狱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肖申克的救赎》,同样都是无辜的人被关进去,同样都是挖洞出去,但呈现出来的感觉却不同。 《布达佩斯大饭店》不同于《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重,更多的幽默与紧张。全片中音乐几乎是一直都有,配合情节的变化而出现,也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在这部影片是几个人通力合作一起越狱,过程中搞笑而紧张。最后他们逃了出来,但并没有结束,古斯拉夫联系好友帮助自己寻找隐身之处,又踏上了逃亡之路。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人物的情谊。即使这个人是个逃犯,大家还是通力合作帮助古斯拉夫,这不得不让被他们的善良所感动。 相反与迪米特里一堆人为了争夺遗产形成了对比。迪米特里为了拿到全部遗产,不惜派人杀害无辜的人,诬陷古斯拉夫。善良,忠诚,绅士风度在他那里统统不见。在他和自己的姐妹眼里,《少年与苹果》仅仅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丝毫没有艺术价值可言。如果他没有看到画的卡片,可能都不知道这副画早已被偷换。艺术在他们那里,就是一堆钞票。而古斯拉夫虽然出身低微,却很有艺术修养,彬彬有礼。 《布达佩斯大饭店》更多的是一种欧洲梦,一种已经逝去的辉煌,就像饭店的曾经。唯一留下的是记忆中的粉红,是曾经快乐时光。 While questing once in noble wood of gray, medieval pine, I came upon a tomb, rain-slicked, rubbed-cool, ethereal, "Its inscription long-vanished, yet still within its melancholy fissures..."
为什么布达佩斯大饭店监狱里面的颜色全使用的是中性灰
在监狱中,暖色向冷色的迅速转变在视觉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监狱中的画面,由灰、白、浅黄三色组成。监狱服是灰白横条的款式,墙面和简单的装潢由灰、白、浅黄组成。既暗示了主人公的处境,又不会过于压抑。《布达佩斯大饭店》讲述了战争时期一个欧洲著名大饭店看门人的传奇,以及他和他最信任的门生之间的友谊故事。具有戏剧色彩的故事不是该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明艳的色彩和转换自如的构图才是带给观众新鲜视角的重要因素。
《布达佩斯大饭店》堪称艺术品,你知道好在什么地方吗
《布达佩斯大饭店》在业界和大众之间口碑都非常之高。可以说,它的“好”是被评论家和观众一致承认的。那么,它到底好在哪?
首先我们要说一说这部电影在专业角度的“好”,这就不得不提到它在第87届奥斯卡上斩获的两个奖项: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艺术指导。服装这点,咱们外行只能看看热闹,但是艺指这个奖,哪怕是毫无专业素养的观众,也能体会到这部电影独特的艺术水准。
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就很有特色,它采用了大量的固定镜头,在固定的视角下通过角色的移动和走位,能很清楚地交代人物关系,在固定镜头间又穿插着很多手持镜头,能在角色移动的过程中跟进拍摄其表情变化。这样的镜头运用可以说是非常流畅,观众会发现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和剧情进展非常清楚,从而感到一种愉悦的观影体验。
另外就是电影的色彩与构图,亦是很有特色,它的色彩非常鲜艳,大量的暖色调让人感觉观影时非常舒适,再加上构图的巧妙处理,让几乎每一帧都能单独截屏做成壁纸。这样的构图与色彩除了带给观众绝佳的视觉体验以外,还非常巧妙地营造出了电影所要呈现的异域风情,让整个故事仿佛发生在童话世界里一样。
当然,仅凭美丽的画面和流畅的镜头运用,并不足以使这部电影成为影视佳作,真正让它大放异彩的,还是这部电影的剧情与人物。电影的剧情和它的美术设计一样有趣,都有着鲜明的风格,本作的剧情采用了四重空间的讲述方式,层层递进,讲述了一个涵盖了凶杀、越狱等多种元素的庞大故事,通常来说,这样复杂的故事很难讲述清楚,但是安德森导演用他神奇的讲述方式做到了,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四重结构的故事看似喜剧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颗悲剧的内核,如果将这部电影无厘头的喜剧元素排除在外,你就会看到一个荒凉而残酷的内在,一如银幕外的现实社会。可以说这个故事就像一道精致的菜肴,在甜蜜的口感下隐藏着苦涩的滋味,而不管哪一种味道,都让人回味无穷。
而电影的人物塑造也非常有趣,这部电影的主要角色风格迥异,有喜欢调戏妇女的绅士经理、雷厉风行坚守原则的冷面杀手、年轻却要强装老道的zero先生· · · · · · 这些角色都被塑造得十分立体,同时极具导演的个人风格,他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肢体语言和特征十足的对白,这就让这些人演绎的故事显得非常有趣,很像一部真人化的动画片儿。
总之,本作从摄影、构图和色彩上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可以说是美轮美奂,独树一帜了。而它的剧情、叙事和人物塑造则带有导演强烈的个人特色,这是一部电影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它拥有自己的特色,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而不是草率上阵,沦为平庸。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好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电影市场越来越浮躁的这几年,它确实是一部匠心独具的佳作。
电影推荐:布达佩斯大饭店
韦斯·安德森在电影中对色彩、构图、镜头的运用充满了极致的个人风格。 导演是一个对称控,整个电影无所不见这种极致的对称构图风格。 覆盖整个电影的玫瑰色的滤镜,即使是冰天雪地的景色里面也笼罩着一层浪漫和魔幻主义的色彩。 对于色彩和构图等就不再进行过多的描述了,这方面的分析文章特别多,这里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进行一些讲述,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却是十分的有趣又充满的隐喻,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这个核心的故事能够让大家沉醉其中。 整个故事的开篇是小主角Zero在晚年对作者的复述中开始的,而开篇的主人公就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经理古斯塔夫先生。 古斯塔夫送别他的80多岁的富翁情人然后发现了新来的门童Zero,然后开始训练他作为自己的贴身门童(后来古斯塔夫也说了其实自己以前就是布达佩斯大饭店最好的门童),这里就交代出了古斯塔夫的性格,严谨甚至有点苛刻,爱念诗和文章,充满着文艺浪漫主义情怀,“漫步高贵林间小路,路过一古木,熙熙攘攘来到坟墓,风吹雨又沐,碑文已磨成平木,似无又似物,磨灭已成怒,却似悲伤仍在缝......”。 Zero在报纸上看到伯爵贵妇去世的消息及时通知了古斯塔夫,古斯塔夫即可动身前往卢兹,并带上了Zero。 在火车上出现了细节性的一幕,火车停在了荒地之中,警察进来检查车厢,Zero差点因为身份差点被抓走,但是古斯塔夫却一直维护着他,显示出的人文情怀可能也是Zero最后对古斯塔夫忠心耿耿的原因吧,当然好运也眷顾这他们,最终被一个熟悉的军官给解救了下来。“在野蛮的战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在闪动,那就是人性所在.......” 遗产宣布大会上,贵妇把一幅画《苹果与男孩》留给了古斯塔夫,但是贵妇的儿子肯定不愿意,这幅画价值连城。最终他们偷走了画,管家送了他们上了汽车,而他们刚回到大酒店藏好画,古斯塔夫就被警察抓进了监狱。 Zero来到监狱告诉古斯塔夫他被告谋杀的证人就是管家,但是管家已经失踪了(明显是贵妇儿子的阴谋)。 在监狱内,由于古斯塔夫的好心让他在这里赢得了其他人得信任,他们把越狱计划告诉了他,并在Zero和阿加莎(Zero的女朋友,蛋糕师的助手)的帮助下,他们成功的越狱了,但这期间律师却惨遭杀害,整个情节的危机感扑面而来。 “她的容颜在石楠上闪耀第一道光芒,我日日回首,为止着迷,虽然陈醋酿我心,从不.......”---献给阿加莎的诗 出狱的古斯塔夫运用他的大饭店的关系网也就是十字钥匙结社,成功的找到了管家,并且协助他们前往盖伯迈斯峰与管家见面。但这个时候杀手杀死了管家的姐姐,并找到了雪峰之上。 他们来到了雪峰,被一系列安排之后,终于在忏悔室见到了管家,管家告诉他们自己被威胁才这样做,而且就在前不久自己的姐姐也被杀手给杀死了,并且贵妇还立了第二份遗嘱,目的可能是知道自己的孩子会加害于自己,而这第二份遗嘱被贵妇的儿子销毁,看过内容的他想杀死这些知情的人,但是没想到管家留了一份复印本,正当他要说出这个复印本的下落的时候,杀手赶到杀死了管家。 在一阵追逐战之后,管家掉下山崖,古斯塔夫和Zero逃走。 阿加莎假装送蛋糕潜入布达佩斯大饭店准备去取《苹果与男孩》,而就在阿加莎拿到话准备出去的时候碰到了贵妇的儿子,在外面观察的古斯塔夫和Zero发现不妙潜入准备救出阿加莎,这里引发了一阵枪战。 间歇之间,Zero准备救下挂在窗边的阿加莎,却双双掉入装满盒子的卡车之中获救,意外发现了《苹果与男孩》里面藏着的第二份遗嘱的复本,在警官的见证下,贵妇儿子出逃,财产全归于古斯塔夫所有,而他也将布达佩斯大饭店交给了Zero。 就在以为这是个圆满结局的时候,他们坐上火车踏上了回乡的旅程,却在途中再次遇到了官兵把守,而这次并没有那么幸运,古斯塔夫被处死了。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片评价
刺激的色彩,独特的人物,湍急的镜头运动以及起飞的节奏,停不下来的审美与思考,来自第64届柏林电影节开幕片,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色彩明艳的画面如同水彩明信片,流畅多元的摄影机运动带给观众新鲜丰富的视角,传奇的人物和荒诞的表演所营造的真实“梦幻感”,以及当然功不可没的来自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的配乐,严丝贴合叙事和足够好听。韦斯安德森在影坛的辨识度,已经不只是来自比利怀尔德、刘别谦或是库布里克,而是全然属于他自己。影片是一个四层结构的套层故事,但设置并不复杂,主要故事发生在第四层,偶尔切回第三层,并且其他层的故事不推进也不发展,只是作为讲故事的视角切入。故事发生在2、30年代的欧洲,一位传奇的酒店大堂经理与他年轻的门生意外卷入家族遗产之争,随着一幅名画的藏与追,经历了爱情、凶杀、越狱以及战争的考验,最终将这些经历和财富留给了一位作家。而本片正是导演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致敬的作品。导演表示尽管故事跟茨威格的书作没有必然联系,可影片追寻的,正是小说《昨日的世界》里那种独特的东欧氛围,旧欧洲情怀。英国资深演技派领袖拉尔夫-费因斯担纲主演,导演的好朋友们,蒂尔达·斯文顿、爱德华·诺顿、比尔·莫瑞、欧文·威尔逊继续撑场,连裘德·洛、影帝阿德里安·布洛迪、威廉·达福也甘心过来当陪衬绿叶,而打酱油的更是欧洲知名导演、演员马修·阿马立克,刚刚获得金棕榈的蕾雅·杜赛,怎么说呢,这部影片里最小的角色都是当红大明星。从《大饭店》看来,这十几个人物性格各异,装扮和表演都形式感十足,既足够荒诞又足够真实。演员深深被剧本里的角色附体,塑造的人物对观众而言辨识度高,这才应该是大明星包围韦斯安德森的真正原因。拉尔夫·费因斯说一读到剧本就很喜欢,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古斯塔夫这个角色。大面积鲜艳色块以及色差用在场景中以及服装上,造成强烈的视觉感受;随着剧情的进展,又利用光影明暗的强烈对比表现追逐,追杀等场景。在德国小镇格尔里茨拍摄时,他把早期欧洲各地的元素都放进了大酒店,形成混搭风。除了色彩上,他的镜头运动和调度也是极为特别。首先,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跟随着人物而运动的,如同湍急的河水一般汹涌流畅。只有在,人物处在相对运动中时,镜头会呈现出静止——然而实际是相对静止的状态——例如在火车行进中,或者坐在旋转木马上这样的场景。其次,镜头的运动并不受到实际地理环境的影响,上天下地,完全跟随人物的动作,有时是跟随人物的视觉,主观运动。最后,摄影机的运动本身也是主观的,急速推拉,急速摇移,毫不禁忌摄影机主动参与到故事,这跟由旁白来讲述的风格,又不谋而合。总结下来,韦斯安德森的镜头调度,只有一句——完全停不下来 。(文文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