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202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药学A1(8)
- 2021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4-22)
- 2021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中药的性能
- 202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每日一练-中医基础学(2021.1.18)
- 2021中医执业医师历年试题|中医诊断学A1(3)
-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中医学(2021.11.23)
- 中医知识试题及答案
- 中医学试题及解析-2021天津医疗卫生(8-30)
202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药学A1(8)
中药学
A1型题
1.治疗血热所致之痔血、便血,宜首选:
A.小蓟 B.艾叶
C.槐花 D.灶心土
E.白及
2.下列药物中,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
A.羌活 B.川芎
C.细辛 D.白芷
E.吴茱萸
3.善治血热便血、痔血及肝热目赤头痛的药物是:
A.虎杖 B.槐花
C.小蓟 D.地榆
E.大蓟
4.善治脏腑湿痰的药物是:
A.白前 B.禹白附
C.半夏 D.白芥子
E.皂荚
5.“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
A.川芎 B.郁金
C.延胡索 D.姜黄
E.乳香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C 。解析:槐花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治疗血热出血;目赤、头痛。
2.【答案】 B 。解析:川芎“上行头目”,“头痛不离川芎”,为治头痛的要药。
3.【答案】 B 。解析:虎杖入肝经,有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的作用,用于血滞经闭,跌打损伤。槐花寒凉而苦降,善能清泄肝、胃、大肠之热而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小蓟与大蓟功用相同,且常配伍使用,近代还以本品治产后子宫收缩不良之出血,但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治疗血淋更为多用。地榆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各种血热出血证。大蓟用于血热所致的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等出血证。
4.【答案】 C 。解析:半夏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要药。善治脏腑之湿痰。
5.【答案】 C 。解析: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2021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4-22)
1. 下列哪项在心主血脉中起关键作用:
A.心血充盈
B.心气充沛
C.心神安宁
D.心搏如常
E.脉道通利
2. 说肺为娇脏的主要依据是: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外合皮毛
C.肺朝百脉
D.肺为水之上源
E.肺气通于天,不耐寒热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答案】B。
解析: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血液才能正常地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若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或心阴不足,心脏搏动过快而无力,或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
2.【答案】E。
解析:肺脏清虚而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位最高,肺气通于天,邪必先伤。外感六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
2021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中药的性能
【导读】随着中医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高,报考中医助理医师的考生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很多零基础跨行业的考生。2020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备考2021年的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复习备考,今天小编就从中医学入手,来和大家说说中药的性能这个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辛味药临床一般治疗:
A. 表证及气血阻滞证 B .呕吐呃逆 C .久泻久痢
D.瘰疠、瘿瘤、痰核 E .大便燥结
A
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故应选
A。
涩味药多用于治疗:
A.胃热消渴 B .水肿、小便不利 C .胸胁苦满
D.恶心呕吐 E .虚汗、遗精滑精
E
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均具有收敛固涩之功,多用治虚汗、遗精、滑精、尿频等体虚不固,滑脱不禁之证。故应选E。
芳香药多具有:
A.辛味 B .甘味 C .苦味 D .酸味 E .淡味
A
芳香药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浊,行气活血,通窍止痛,开窍醒神之功,多具有辛味。故应选A。
具有沉降性质的性味是:
A.苦温 B .辛温 C .苦寒 D .甘寒 E .咸温
C
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多为沉降药,故应选 C。
具有升浮性质的性味是:
A.甘、辛、凉 B .辛、苦、热 C .辛、甘、温
D. 淡、甘、寒 E .以上都不是
C
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故应选C。
归经是指:
A. 药物具有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
B .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C.药物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D .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E.药物对于机体有无毒副作用
D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故应选D。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 B .脏腑经络理论 C .药性理论 D .药味理论
E.五行学说
B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故应选
B。
确定归经学说的依据是: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 .脏腑经络理论
D .药性理论
E.所治病证
E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故应选E。
胁痛易怒、抽搐惊悸等症当选用:
A. 归心经的药物 B .归肝经的药物 C .归肺经的药物
D.归肾经的药物 E .归脾经的药物
B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其经脉布于两胁, 且肝主筋。若肝失疏泄,气机不通,可见两胁胀痛,烦可见惊悸等症,一般选用归肝经的药物治疗。故答案应选B。躁易怒;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可见抽搐;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神不守舍,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送的关于“2021中医助理医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中药的性能”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目前2020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具体内容考试已结束,想了解2021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具体内容是什么,考生可以参考2020年考试情况,做好备考规划,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备考,最后预祝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关。
202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每日一练-中医基础学(2021.1.18)
202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每日一练-中医基础学
A.脾
B.胃
C.肾
D.肝
E.肺
1. 水火之宅是指:
2. 生痰之源是指:
A.上荣于目
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C.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D.通于三焦,流行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3. 元气的分布是:
4. 卫气的分布是: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C。
解析:肾分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元阳,是机体各脏阴阳的根本。肾为五脏 六腑之本,乃水火之宅,寓真阴而涵真阳。
2. 【答案】A。
解析:脾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若脾气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 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故脾为生痰之源。
3. 【答案】D。
解析:元气通于三焦,流行全身。
4. 【答案】C。
解析:《素问·痹论》:《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 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2021中医执业医师历年试题|中医诊断学A1(3)
A1型题
1. 寒热往来见于下列哪种证候:
A.表寒 B.里寒
C.表热 D.里热
E.半表半里
2.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其疼痛性质是:
A.胀痛 B.灼痛
C.冷痛 D.绞痛
E.隐痛
3. 下列哪项属于病理性汗出:
A.衣被过厚 B.剧烈活动
C.进食辛辣 D.气候炎热
E.睡眠之时
4. 午后或入夜发热,似有热发自骨内之感,伴颧红、盗汗等症,属于:
A.日哺潮热 B.湿温潮热
C.气虚发热 D.阴虚发热
E.热入营血
5.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
A.表邪入里 B.阳气衰少
C.汗出亡阳 D.真热假寒
E.邪去正安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 E 。解析:寒热往来见于半表半里。其余均不能出现寒热往来。
2.【答案】 D 。解析:绞痛指疼痛剧烈,如刀绞割而难以忍受的症状。多因瘀血、气滞、结石、虫积等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3.【答案】 E 。解析: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汗,属生理现象;而睡眠中汗出,醒则汗止为阴虚的表现,属病理性汗出。
4.【答案】 D 。解析: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称为骨蒸发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
5.【答案】 E 。解析:战汗先全身恶寒、战栗,接着大汗出提示邪正斗争激烈,为病情变化的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兆,主疾病向愈;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之危候,主病情恶化。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中医学(2021.11.23)
1. 肺炎喘嗽的病位不涉及下列哪个脏腑:
A.心
B.肝
C.肾
D.肺
E.脾
2. 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是
A.肺气失宣
B.肺失清肃
C.肺气上逆
D.肺气郁闭
E.痰热内蕴
3. 以下不属于肺炎喘嗽风寒闭肺证临床特点的是:
A.咳吐黄痰
B.鼻流清涕
C.痰稀色白
D.指纹浮红
E.脉浮紧
4. 以下不属于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特点的是:
A.发热汗出
B.鼻流清涕
C.咳吐黄痰
D.脉浮数
E.指纹浮紫
5. 以下见于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特点的是:
A.鼻流清涕
B.指纹浮红
C.脉浮数
D.脉滑数
E.咳吐黄痰
6. 下列哪项对泄泻的描述不正确:
A.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
B.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高
C.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
D.重证则预后较差,可出现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E.久泻迁延不愈,则易转为慢惊风或疳证
【 参考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第六章-肺系疾病-肺炎喘嗽的知识点。(2)肺炎喘嗽的病位在肺(D对),常累及于脾(E对),重者可内窜心肝(AB对,C错)。故选C。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第六章-肺系疾病-肺炎喘嗽的知识点。(2)肺为娇脏,性喜清肃,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感受风邪,首先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D对,ABCE为干扰选项)。故选D。
3.【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第六章-肺系疾病-肺炎喘嗽的知识点。(2)咳吐黄痰见于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A对);肺炎喘嗽风寒闭肺证的特点: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B错),呛咳频频,痰稀色白(C错),伴有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E错),指纹浮红(D错)。故选A。
4.【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第六章-肺系疾病-肺炎喘嗽的知识点。(2)鼻流清涕见于肺炎喘嗽风寒闭肺证(B对);风热闭肺证的特点:发热汗出(A错),恶风,鼻流浊涕,咳吐黄痰(C错),伴咽痛红肿;舌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DE错)。故选B。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第六章-肺系疾病-肺炎喘嗽的知识点。(2)肺炎喘嗽风寒闭肺证的特点: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A错),呛咳频频,痰稀色白,伴有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B错)。风热闭肺证的特点:发热汗出,恶风,鼻流浊涕,咳吐黄痰(E错),伴咽痛红肿;舌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C错)。痰热闭肺证的特点: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促,鼻翼扇动,咳痰黄稠或喉间痰鸣,面色红赤,口渴,便干;舌红,舌苔黄,脉滑数(D对),指纹紫滞,显于气关。故选D。
6.【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儿科学-第七章-脾系疾病-泄泻的概念的知识点。(2)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A错)。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发病率高(B对),不同季节发生的泄泻,证候表现有所不同。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C错),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轻证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证则预后较差,可出现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D错);久泻迁延不愈,则易转为慢惊风或疳证(E错)。故本题选B。
中医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医知识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知识试题一、选择题
(一) A型 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 方法 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21、提倡中西汇通的医家是:
A、吴有性 B、王清任 C、张锡纯 D、李中梓 E、王孟英
22、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肾
23、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 B、脑 C、五脏 D、六腑 E、经络
24、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叔和 C、张介宾 D、王清任 E、李杲
25、中医诊治疾病,在辨病辨证和对症治疗中,主要着眼于:
A、病 B、症 C、体征 D、证 E、病因
(二) B型 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
D、《医学纲目》 E、《千金要方》
4、清代国家组织编写的著作是:
5、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为:
6、明清时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陈梦雷主编者为: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7、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8、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9、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三)D型题
1、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
2、人与环境密切联系的体现是:
A、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B、社会的进步 C、人和社会关系密切
D、地区不同多发病不同 E、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
3、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
(四)X型题
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C、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D、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E、以精气血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
3、温病学理论源于:
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沦》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
4、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A、《难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干金要方》
5、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6、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A、 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7、中医的“证”包括: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
8、哪些著作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
下一页更多有关“中医知识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中医学试题及解析-2021天津医疗卫生(8-30)
1. 首次提出“便秘”这一病名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翼方》
2. 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便秘确立了基本原则的是:
A.朱丹溪
B.孙思邈
C.张介宾
D.张仲景
3. 便秘的病位主要在:
A.肾
B.肺
C.大肠
D.脾胃
4. 便秘的基本病机是:
A.大肠传导失司
B.脾胃运化无力
C.邪滞胃肠
D.气血阴阳亏虚
5. 不属于便秘常见病因的是:
A.气血阴阳不足
B.疫毒疠气
C.外感寒热之邪
D.内伤饮食
6. 大便干燥坚硬,肛门灼热,舌苔黄厚,脉滑数,可辨证为:
A.气虚秘
B.血虚秘
C.热秘
D.气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历史沿革的知识点。(2)“便秘”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B对,ACD错),指出便秘与脾胃、小肠、肾有关,如《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䐜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竭,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故本题选B。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历史沿革的知识点。(2)张仲景提出了便秘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D对,ABC错)。故本题选D。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病位的知识点。(2)便秘病位主要在大肠(C对),涉及脾、胃(D错)、肺(B错)、肝、肾(A错)等多个脏腑,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故本题选C。
4.【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病因病机的知识点。(2)便秘主要是由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D错),致使邪滞胃肠(BC错)、壅塞不通;肠失温润,推动无力,糟粕内停,大便排出困难,发为便秘。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A对)。故本题选A。
5.【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病因病机的知识点。(2)便秘主要是由外感寒热之邪(C错),内伤饮食情志(D错),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A错),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致使邪滞胃肠、壅塞不通;肠失温润,推动无力,糟粕内停,大便排出困难,发为便秘(B对)。故本题选B。
6.【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辨证论治的知识点。(2)大便不干结,排便不畅,或欲便不出,舌质淡,脉弱,多为气虚秘(A错)。粪便干燥,排出艰难,舌质红而少苔者,脉细,多属血虚秘(B错)。大便干燥坚硬,肛门灼热,舌苔黄厚,脉滑数,为热秘(C对)。便后不爽,肠鸣矢气,胁腹痞满胀痛,舌苔薄腻,脉弦,多为气秘(D错)。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