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罕默德二世和穆罕默德啥关系

穆罕默德二世和穆罕默德啥关系(求《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几个主要历史人物的介绍)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02 04:01:53 浏览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求《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几个主要历史人物的介绍

1、巴尔沃亚

巴尔沃亚是西班牙殖民探险者,第一个横穿美洲大陆到达太平洋东岸的欧洲人。为逃债由西班牙到达海地。1500年前往美洲探险,在海地垦荒。1510年移往巴拿马地峡海岸的达连,在那里建立殖民据点,后被西班牙国王任命为达连临时行政长官。

2、穆罕默德二世

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土耳其语:Fatih Sultan Mehmet),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奥斯曼帝国苏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

他也经常被人们直接以外号“法提赫”(意为征服者)相称(Mehmed the Conqueror)。他21岁的时候已能指挥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完成了几代苏丹的夙愿。

3、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男,英籍德国作曲家。

亨德尔生于德国哈勒(Halle, S),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4、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5、列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新朝雅政的典故是什么

1、新朝雅政

明末年间,清兵攻陷广州时,清颁布剃发易服令,其中一条是: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意思是:金钱鼠尾(清朝的发型,就是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留头顶中心的头发,其形状、面积和一枚铜钱差不多;而中心部分的头发,则被结辫下垂,形状就像老鼠尾巴一样)是新建立的清朝文雅的政策;

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实际上是造成亡国的不合理规定。

表达的意思是掌握话语权的说啥干啥都是雅,胜利者说啥就是啥。

2、旱地行舟

穆罕默德二世在军队久攻君士坦丁堡而不下的情况下,他命令部下将滚木铺到沙地,以便船只在滚木上向前推进。

船上带有火炮,在火炮的轰击和士兵的冲击下,君士坦丁堡彻底沦陷。

表达的是一方国力衰微,败局不可避免,强国可以有无数种「旱地行舟」的方式将其征服。

后来有些人就把“新朝雅政”用在穆罕默德二世上。在君士坦丁堡战役胜利后,穆罕默德二世一改东罗马的传统风俗,东罗马人最后的文化根基也要被连根拔起。

历史事件:

1、清朝剃发令

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颁布“剃发令”,因引起汉族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

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虽然此举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以致发生了多次喋血惨案,但清统治者却始终如一地推行剃发易服制度。

2、穆罕默德二世灭亡拜占庭

1453年4月初,穆罕默德亲自率领15万大军,团团围住君士坦丁堡,从陆上和海上连连发起猛攻。当时城内的守军,连同3000威尼斯、热那亚士兵在内还不足万人,双方兵力相差悬殊。

但君士坦丁堡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只有沿金角湾一线较弱。金角湾入口处用粗铁链和沉船堵死,舰队根本无法开进。穆罕默德研究了守军的阵势,认为必须把金角湾方面作为攻城的突破口。

他决定利用金角湾北岸热那亚商人居住的侨民区加拉塔,设法从陆路把兵船拖进金角湾去。穆罕默德答应保持热那亚商人的商业特权,在其帮助下,用涂油的木板滑道,终于沿加拉塔东界,把70艘兵船送进了金角湾。

土舰在金角湾的突然出现,使守城士兵大为惊恐。他们不得不从其它阵地抽调兵力,以加强金角湾一线的防御,城内形势因而大为恶化。但君士坦丁堡军民奋不顾身,英勇善战,一次次击退土军进攻,使其遭受重大损失。

土军久攻不下,加之风闻西方援军将至,内部曾发生动摇和骚动,军事会议两次讨论是否撤军的问题。一部分大臣力主撤退。但穆罕默德深知基督教国家之间的矛盾重重,短期内不可能组成强大的联盟,对危在旦夕的君士坦丁堡作实质性的援助,因而主张继续围攻。

5月29日,奥斯曼军队再次发动猛攻。为了鼓舞士气,穆罕默德向士兵作了战前鼓动,宣布除了城市本身以外,他不寻求任何其他东西;破城之后,准许士兵尽情抢劫烧杀三天,金银财宝和俘虏、奴婢通通归胜利者所有。

同日,土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默罕默德和默罕默德二世有什么关系

  • 奥斯曼也是阿拉伯人建立的一个国家

  • 就和咱有姓王的 姓李的 一样 那就是一个姓 在阿拉伯国家很常见的一个姓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是个阿拉伯国家

史上坚城拜占庭的陷落:从此世间再无君士坦丁堡,只剩伊斯坦布尔

公元395年1月17日,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逝世,将帝国东西部分与两个儿子继承。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它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正式灭亡。奥斯曼土耳其将首都迁到这里,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从此,世上再无君士坦丁堡,只有伊斯坦布尔。

1451年,21岁穆罕默德二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苏丹之位,相比他的父亲,他更加年轻、狂热、醉心于功名,他决心要超越历代奥斯曼苏丹,建立举世无双的大帝国。

帝国的版图已经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抵达欧洲;然而,这条连接地中海和黑海的水道边上,还有最后一颗钉子: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最强大时,囊括了欧亚非三大洲许多地方,就连刚建国的奥斯曼也要臣服于其下,君士坦丁堡成为东正教的中心,与它的兄弟,天主教的中心——罗马,遥遥对望。

而现如今,整个东罗马帝国只剩下这一座孤城。但是,这座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保卫着其中教堂、宫殿和一排排屋宇组成的,仅存的拜占庭帝国。

穆罕穆德二世伟大的帝国之路,必须拔掉这颗钉子。

异教徒的野心昭然若揭。东罗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明白,如果没有外援,自己危在旦夕。

但是,大部分东正教地方已经成为奥斯曼的领土,而自己的兄弟,西罗马帝国早就被日耳曼人灭亡,如今,那里的天主教已经和东正教分道扬镳很久,而且往日还有历历在目的仇杀。

但是,不求援又不行。拜占庭还是派出了求援的使团,罗马也派来了亲善的大使。但是双方坐下来谈了不到一会儿,发现根本无法继续谈下去。最终罗马和希腊等天主教会仅仅向拜占庭象征性支援了几艘战船和数百名士兵。

而四面围城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已经摩拳擦掌,箭在弦上。

没有外援,君士坦丁堡唯一的依靠,只剩下坚固的城墙。这座城市一面靠海,其它三面为城墙所保护。

历代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都精心地修护着城墙,在西方世界,这已经是不可攻克的城墙。

包围了君士坦丁堡的穆罕穆德二世也很清楚,如此坚固的城墙不易攻破。

虽然许多年前,火炮已经随着蒙古人的西征传播到了中东,奥斯曼帝国的拿手好戏就是火炮。但是即便是奥斯曼引以为傲的臼炮也无法突破城防。

科技 进步飞跃,是那个时代尚未发生的事情。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制造口径更大、炮筒更长的臼炮,发射射程更远、威力更猛的炮弹!

在苏丹的意志下,奥斯曼全国动员,符合要求的铁制怪物被制造出来,紧接着是花了好几个月,这怪兽才被运抵前线。

前所未有的巨型大炮,喷射前所未有的巨大炮弹,一点点啃食者君士坦丁堡那曾经无可匹敌的城墙,一点点撕碎城墙内无数人的信念和希望。

当时,拜占庭当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水道狭窄,奥斯曼的舰队被堵死在这里,无法前进。而海峡身后的港湾,以及港湾身后的城市,才是奥斯曼的目标。

但是,4月20日,四艘热那亚的战船出现在战场上,这来自西方兄弟的神奇支援,仿佛是一针强心剂,再次唤起了拜占庭的希望。拜占庭人相信,第一支援军到来,意味着新的援军已经不远了,西方的兄弟并没有抛弃他们。

最起码,奥斯曼的舰队无法抵达港湾,拜占庭人海面上的威胁已经解除。援军可以更加坦然的到来。

城内的人幻想着支援,而城外的包围者正在努力把梦想变为现实:穆罕默德二世没有直接到海面峡口上冲击拜占庭及其援军的战船,而是把战船从陆地上拖运过去,翻越山岭,抵达拜占庭海军封锁圈内的海湾。

当拜占庭市民看到敌人舰队在他们误以为绝对无法接近的海湾中心航行时,他们还以为自己在做梦。

奥斯曼的海军突然出现在君士坦丁堡的海湾,而君士坦丁堡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但滨海地区的防卫却相对薄弱。

这里,就是拜占庭的七寸。

援兵没有来,12名东罗马勇士前去探听消息,才知道:已经没有援军了,天主教廷已经遗忘了他们。

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向他的士兵承诺:君士坦丁堡里的一切:包括金银珠宝、女人,都将属于打了胜仗的士兵,而他自己,只要这座城市以及背后的荣耀。

君士坦丁堡,千年来最庞大帝国的富饶都城,将由战胜者瓜分,这似乎比任何战前动员都管用,奥斯曼土耳其的士兵们向这座古城已经千疮百孔的防御工事发送了最后一击。

30日凌晨一点钟,奥斯曼总攻开始,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也来到城墙上。

然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完全不可想象的事,在主战场不远处,奥斯曼人惊喜的发现:一扇不具有军事意义、被拜占庭人已经遗忘的小门——凯尔卡门没有关闭,就这样,一支奥斯曼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君士坦丁堡内城,引发了巨大的骚乱,在城墙上坚守的士兵看到敌人已经入城,以为城破,纷纷放弃了抵抗。

城市终将无法坚守,全城所有的人集聚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举行了最后一次安魂弥撒,这也是这座教堂最后一次举行基督教的仪式。

不久,奥斯曼军队就来到了这里。

苏丹穆罕穆德派人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宣讲先知穆罕穆德的信条,苏丹自己也在此面向麦加,做了一次礼拜。

第二天,教堂里所有基督教标志被统统去掉,马赛克被粉刷上石灰,大教堂顶上的十字架被推倒,西方人似乎这才意识到,由于自己的不作为,奥斯曼的武力将要顺利向欧洲挺进。

参考资料:

奥地利 茨威格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攻克拜占庭》

穆罕默德二世何时正式成为苏丹

您好,默罕默德二世正式成为苏丹的时间是1444年8月—1446年5月,1451年2月18日—1481年5月3日,他是奥斯曼帝国第七位苏丹,两度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