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什么品质
- 艾里克森认为童年良好的人格特征
-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及良好人格特征
- 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七岁到12岁良好的人格特征
-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特点
- 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什么品质
- 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2008-05)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什么品质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在这一时期,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胜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美德。
在前两个阶段,儿童已懂得他们是人。现在他们开始探究他们能成为哪一类人。在这个阶段,儿童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
然而,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就会以缺乏自信心离开这一阶段。由于缺乏自主性,因此当他们在考虑种种行为时总是易于产生内疚感,所以,他们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隘的圈子里。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原理: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而是不可变更的。这种由遗传决定的发展顺序被认为是遵循渐成原理的。
要试图了解生长的含义,最好记住有机体的生长从子宫内就获得了的渐成原理。笼统说来,这个原理说明任何生物都有一个大体的生长方案。由于有了这个方案,机体的各部分才得到生长,每一部分都具有它特殊的优势,只有各个部分都能获得生长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的特征。埃里克森使用危机一词就像医生使用它一样,也就是说,是为了表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而,作为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危机就同时兼有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和消极的解决办法。积极的解决办法有助于自我的加强,因而有助于形成较好的顺应能力。
艾里克森认为童年良好的人格特征
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童年期(7~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也即社会化发展理论,学龄期儿童所形成的的积极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埃里克森认为,处于学龄期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这能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和失败感,缺乏基本能力。
埃里克森简介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06.15—1994.05.12)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及良好人格特征
我们来理解这个表首先要明确每个阶段对应的人生处在什么时候,大部分人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至少是在成年早期了,所以回想一下自己的一生,应该也可以分段婴儿前期,刚生下来,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危险无处不在。这时候他要找一个最信任的人,只要看到他,世界就是安全的——妈;看到妈妈就看到了希望。只要妈妈在,也能对世界充满希望 婴儿后期,要开始学会一些自己做的事情了,比如吃饭饭。拉粑粑,要知道随地大小便是很羞耻的事情,要忍住不能随便乱拉,这里体现了意志力 童年期,上学了,上学就要勤奋,成绩好了就不会自卑,开始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能力了才能在学校里混得好 青少年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容易迷茫和冲动,容易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清楚的认知。最怕这个时候学坏了,整天撒谎,所以要学会诚实 成年早期,刚步入社会,要学会约女孩子出去了,不能总是在宿舍带着,要有亲密的对象,避免在离开家乡的大城市里一个人孤独,要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成年中期,已经有家庭有一点事业了,要生小孩,事业要向前,不能停滞。同时也要学会关心家人,不能只有工作不顾家庭。要避免中年危机 成年后期,已经退休了,颐养天年。过往的,能做的不能做的都烟消云散了,无论怎样都要觉得自己不枉此生,都要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完善了,不能失望和厌恶,避免因为年老而觉得自己无用。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说的就是智慧理解透彻了,总比背口诀好。如果还想要口诀的话,倒是可以留言问我,狗头。
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七岁到12岁良好的人格特征
摘要知识信息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1.婴儿前期(约0~2岁)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工特征是:希望品质。
薛老师解说:0到2岁婴儿前期,孩子最主要的是内心有对世界对成人的信任,克服怀疑,建立安全感;因此及时喂养,给予适度拥抱(一直抱着也不好影响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孩子会爬了就让孩子多爬爬)这个期间细心看护很有必要,若孩子吃不饱,基本要求得不到,会怀疑、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不利于希望品质的培养。(以上个人解说部分,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心理小贴士 ~2019.4.8
知识信息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2.婴儿后期(约2~4岁)也叫儿童早期。
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良好的人工特征是:意志品质。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大小便习惯外,他(她)们已不满足停留在狭窄的空间内,而渴望探索新的世界。这会阶段获得自主、克服羞怯、体验意志发展的好的话,对于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影响,对未来秩序和法制生活做好准备。
薛老师解说:儿童早期2到4岁阶段,也是开展亲子阅读增加亲子关系的绝佳时期。每天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不讲道理)可以选择适合这个阶段的绘本先看0~3岁段的,再看4~6岁段,孩子4左右可能觉得有些“皮”,不那么听话、不那么好管理了,这是正常的现象,这个阶段有些孩子已经被送到学前班,因此更需要家长多些时间陪伴,这个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孩子一生,我们说“三岁看老”从心理学角度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建议这个阶段能多陪伴孩子就尽量不要让孩子“留守”,如果生活工作很忙,也请尽一切可能多和孩子交流,若孩子不再身边老人帮助带着最好天天视频通话,表示关爱!(以上个人解说部分,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心理小贴士 ~2019.4.9知识信息点: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3.幼儿期(约4~7岁)
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良好的人工特征是:目标品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4
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七岁到12岁良好的人格特征
知识信息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1.婴儿前期(约0~2岁)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工特征是:希望品质。薛老师解说:0到2岁婴儿前期,孩子最主要的是内心有对世界对成人的信任,克服怀疑,建立安全感;因此及时喂养,给予适度拥抱(一直抱着也不好影响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孩子会爬了就让孩子多爬爬)这个期间细心看护很有必要,若孩子吃不饱,基本要求得不到,会怀疑、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不利于希望品质的培养。(以上个人解说部分,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心理小贴士 ~2019.4.8知识信息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2.婴儿后期(约2~4岁)也叫儿童早期。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工特征是:意志品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大小便习惯外,他(她)们已不满足停留在狭窄的空间内,而渴望探索新的世界。这会阶段获得自主、克服羞怯、体验意志发展的好的话,对于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影响,对未来秩序和法制生活做好准备。薛老师解说:儿童早期2到4岁阶段,也是开展亲子阅读增加亲子关系的绝佳时期。每天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不讲道理)可以选择适合这个阶段的绘本先看0~3岁段的,再看4~6岁段,孩子4左右可能觉得有些“皮”,不那么听话、不那么好管理了,这是正常的现象,这个阶段有些孩子已经被送到学前班,因此更需要家长多些时间陪伴,这个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孩子一生,我们说“三岁看老”从心理学角度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建议这个阶段能多陪伴孩子就尽量不要让孩子“留守”,如果生活工作很忙,也请尽一切可能多和孩子交流,若孩子不再身边老人帮助带着最好天天视频通话,表示关爱!(以上个人解说部分,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心理小贴士 ~2019.4.9知识信息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3.幼儿期(约4~7岁)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工特征是:目标品质
薛老师解说:幼儿期孩子们初步开始接触集体生活(社会生活),孩子们上幼儿园和小学低段都会遇到些过度和适应期,幼小衔接要想顺利过度,除了基本幼小衔接工作,最好能够对给些明确具体的鼓励引导,可参考正面管教一书。幼儿期孩子身心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四五岁阶段,可能会让人觉得看不住、管不好也正常,不过外出游玩时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户外安全,孩子这时好奇心强和精力旺盛大部分爱玩爱闹爱跑爱跳,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尽量多给孩子主动探索的机会,这时候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商定一些生活上的小目标。注意:幼儿期也是孩子性启蒙阶段,孩子的本能不要伤害。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各种学习,我们大人也最好加强学习,身教学习效果胜于言传多倍,孩子最擅长模仿。(以上个人解说部分,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心理小贴士 ~2019.4.10知识信息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4.童年期(约7~12岁)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工特征是:能力品质。薛老师解说:孩子童年期主要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如获得勤奋感体验付出后的进步这样很好。如果这个阶段孩子面对幼小衔接和小学学习有些不适应、不爱学习、缺乏学习兴趣也希望家长们淡定,一起和孩子想办法,家长如希望孩子爱上学习、勤奋好学,建议在家庭生活中也身教谦虚好学勤奋好学,最不建议的就是常说“看书去,做作业去,学习去”说完我们大人自己开始玩手机光让孩子自己去学。孩子模仿力强守着身边人就会学身边人,因此这个阶段最好是身教,亲自学习或直接间接地让孩子体验到成人在勤奋工作也行,总之树立一个好榜样,帮助孩子获得勤奋感。绝大部分孩子的世界无非家庭和学校,在学校一对多的教育中老师很难充分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一堂课四十分钟,老师每分钟关注一个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如此学校里面孩子能跟上老师节奏最好,跟不上也正常;孩子回家若是依然听不到正面的鼓励关注支持体谅和理解,学校世界和家庭世界都得不到足够的认同时,很容易不自信。一种比较文艺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孩子的世界无非学校和家庭,当孩子在学校不被重视,在家庭也不被重视时,他的两个世界乃至整个世界是灰暗像地狱一样,把天使放在地狱里面,TA早晚也会变成魔鬼,因此请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关爱和拥抱。童年期的关爱体验,勤奋感及其对应的成就感,可能会成就孩子今后人生的积极思维和积极心态。(以上个人解说部分,是我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亲,麻烦给个赞哦,谢谢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埃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婴儿后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幼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童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幼儿性格特点主要有求知欲强、探索欲强、模仿性强、富有同情心等,具体情况如下:
1、求知欲强:大多数孩子在一岁半以后,因为逐渐学会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烈,所以会频繁的向家人提问题。
2、探索欲强:幼儿随着所接触事物的增多,就会出现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可能就会对自己所喜欢的、好奇的事物进行探索。
3、模仿性强:有的孩子因为年龄比较小,不能比较正确的区分好与坏。只要自己觉得好奇的、好玩的动作、语言等都会去模仿。
4、富有同情心:大多数孩子从生下来开始,都是比较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特点
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接受了弗洛伊德(S.Freud)的人格结构理论,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生物学方面的原因,尤其是性的原因,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会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埃里克森在研究了几种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情况后推断说,尽管不同文化中存在某些差异,但情感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却遵循着相似的方式。出于对文化和个体的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埃里克森提出了把自我发展和环境影响结合起来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关于八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对人格的影响见下表(表2-1)。表2-1 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阶段年龄 特定心理危机 积极结果 消极结果 0~1岁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内在好的感觉,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 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 1~3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意志训练,自我培训,能作决定 积极严厉,自负怀疑,关注自我,空虚 3~5岁 主动对内疚 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 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内疚 5~12岁 勤奋对自卑 能够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 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务 12~20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憧憬 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感到虚伪 20~24岁 亲密对孤独 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 避免亲密,关系淡漠 24~65岁 繁殖对停滞 能投人工作,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 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 65岁以后 自我整合对失望 有秩序感和意义感 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 埃里克森也认为,上述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重要影响人物(significant relations),也就是存在着人际关系的焦点。具体地说就是:第一阶段——母亲;第二阶段——父亲;第三阶段——家庭成员;第四阶段——邻居和学校师生;第五阶段——同伙和小团体;第六阶段——友人;第七阶段——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第八阶段——整个人类。正如其他儿童发展阶段论者(如皮亚杰)一样,埃里克森没有把各阶段看成完全相互独立的。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因此每一阶段都要受前一阶段所发生情况的影响,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也产生影响。例如,个体能够发展起稳定的同一性,这可能得益于其早期在成就和方向性中获得的快乐(主动性),而非得益于对目标和成就感到的罪疚(内疚感),并且建立了这种稳定的同一性的个体更能继续形成稳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再如,在第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由于这个阶段的危机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所以,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就将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这也将有利于下一个阶段自主性的顺利发展。相反,如果儿童在第一阶段对周围世界产生怀疑和悲观,则更可能导致下一阶段产生消极的结果。事实上,在埃里克森看来,所谓健康人格就是以八个阶段各种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相应品质为特征。但是,任一危机解决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后面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相关问题,可以为新的发展和可能结果提供改变的机会,所以,在某一阶段未获得积极结果的人,还可以通过以后的发展阶段逐渐得到补偿;同样,曾经获得积极结果的人,也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失掉。① 婴儿期(0-2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主要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② 儿童早期(2-4岁):基本的自立感对羞耻感和疑虑。主要任务是获得自立感,克服羞耻感和疑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③ 学前期(4-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主要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实现。④ 学龄期(7-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⑤ 青春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避免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 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有何地位,将来会怎样等等稳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历程的体验. 实现自我同一感有以下三种体验:a. 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而有自己个性的个体,虽然他与别人共同活动,共同承担任务,但他是可以喝别人分离的; b. 自我本身是统一的,他的需要、动机、反应模式是可以整合一致的。而且从时间上看,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我”是由童年发展而来,将来还会发生变化,但我还是我,不是别人; c. 自我设想的我与我所觉察到的其他人对我的看法是一致的,并深信自我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是为社会所承认的。 这一阶段埃里克森提出了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续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续的承担义务,感觉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的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的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认同提前完结的心理需要。虽然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体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⑥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⑦ 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⑧ 成年晚期(50- ):自我完善感对失望和厌倦感。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完善感,克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什么品质
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1 、婴儿前期(0-1.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1.5-3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3-6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6-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6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6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2008-05)
【答案】:D该理论由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提出,艾里克森主张人的一生可分为既是连续又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与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极端差别。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良好人格特征。分别为:婴儿前期的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婴儿后期的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幼儿期的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童年期的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青少年期的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成年早期的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成年中期的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成年后期的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