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扎哈罗娃在北京住了几年
哈罗娃一家在北京一呆就是近二十年。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
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北京被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2020年,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
俄外交部认为什么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最佳方案
莫斯科9月8日消息,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8日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共同提出的“路线图”为目前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最佳方案。
扎哈罗娃说,朝鲜最近再次进行核试验,使得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朝方无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令人失望。
扎哈罗娃说,以确保自身安全为借口将地区军事化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有关方长期以军演、导弹试射及核试验进行“恶性循环”的相互威胁,区域性的军备竞赛将不可避免地演化成大规模冲突。
扎哈罗娃说,对朝鲜“最大限度压力”制裁,将造成东北亚军事灾难或人道主义灾难。相关各方应共同努力,寻找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方法。目前,看不到比俄中“路线图”更好的解决半岛问题的方案,“路线图”欢迎新的建议和补充。
今年7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朝鲜半岛问题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以中方提出的并行推进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双轨并行”思路,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暂停大规模军演的“双暂停”倡议和俄方提出的分步走设想为基础,制订了解决半岛问题的“路线图”。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日前在安理会审议朝鲜核试验问题紧急会议上表示,中俄共同倡议现实可行,旨在解决有关各方最紧迫的安全关切,尽快缓和紧张局势,防止局势轮番升级,通过对话实现半岛无核化和维护半岛及地区和平与安全,希望有关各方认真考虑并积极响应。
俄外交部发言人说了啥
11月30日为期两年的中俄媒体交流年11月刚刚落下帷幕,两年间,中俄两国媒体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日前,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就中俄媒体合作、中共十九大和改革开放40周年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网和人民网联合采访。扎哈罗娃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给人的感觉像是褪去了一层陈旧的外壳,中国城市就像是一瓣又一瓣盛开的花朵,人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以下是部分访谈实录:
新华网:扎哈罗娃女士您好,听说您会说汉语,能否请您用中文和中国网友说几句话?
扎哈罗娃(用中文说):我非常期待中俄两国友好合作发展,欢迎中国朋友来俄罗斯访问、旅游、度假。
人民网:您现在工作中会使用中文吗?是否希望您的孩子学习中文?
扎哈罗娃(用中文说):有些中文已经忘了,我可以和我的朋友用中文谈话,但是现在日常几乎不用中文了。我的女儿,她现在7岁了,在上小学,现在还没开始学习汉语。如果她希望学习汉语,那我非常激动,我会支持她。
人民网:我们知道您是中国通,您是否喜欢中国的音乐?同时,您会为中国朋友推荐哪些俄罗斯歌曲?
扎哈罗娃:中国朋友们对俄罗斯的传统歌曲非常熟悉。其实,许多俄罗斯的现代音乐作品已经开始在中国组织演出了,比如俄罗斯的女子流行音乐组合“白银组合”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应当多组织一些俄罗斯的音乐会,我相信中国听众会喜欢的。
至于中国歌曲,我比较喜欢中国的茶馆音乐,就是那种传统的、节奏舒缓悠扬的音乐。我非常喜欢90年代的一首歌曲——《弯弯的月亮》。有许多其他国家歌手演唱过这首歌曲,在很多的歌唱比赛上也能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我相信,如果这首歌被翻唱成俄语,一定会在俄罗斯火起来。
您在北京生活期间,有哪些事让您印象深刻?
扎哈罗娃:是父母为我开启了了解中国的大门。我的父亲是一位汉文化学者,曾在中国工作过,我母亲是一位艺术理论家。来中国的时候,我还很小,父母总是带我参观博物馆,看展览。母亲收藏了很多中国的传统玩具。我们和许多中国人交流,还会和中国的民间艺人们交流。我们常去逛公园,比如我们就曾见证过圆明园、颐和园的修缮。我喜欢和母亲一起去北海散步,去后海参观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我要感谢父母为我开启了了解中国的大门,让我能够与普通中国民众交流,了解中国的节日和庆祝活动,领略中国的秀丽风光,还有从艺术作品中了解中国的魅力。
我对中国的感情,将成为伴随我终生的难忘体验。
新华网:明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您认为中国这4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您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怎么看?
扎哈罗娃:我为中国取得的发展成果感到高兴。对我而言,“改革开放”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或是外交方面的专用名词,还是我童年时的记忆和感受。
我第一次随父母来到中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能清晰地记得当时中国的面貌,比起现在,当年的中国相对闭塞。而且很难知道中国人在想些什么,中国如何处理与世界的关系等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再次随父母来到中国,中国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中国给人的感觉像是褪去了一层陈旧的外壳——这个外壳曾长期阻碍着中国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像是一瓣接着一瓣盛开的花朵,中国人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穿着时尚的人们面带微笑,很多人开始积极地学习外语、用外语交流......这些都是我当时作为一个中学生对中国的印象。
“改革开放”对我而言不是一句空话,是我亲眼看到的变化:我亲眼看到中国是如何经历了艰难困苦,而后向世界开放,最终取得了成就,走向了复兴。
扎哈罗娃哭了多久
扎哈罗娃哭了3分钟。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接受采访时,朗读了一首苏联著名诗人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的诗歌《我们转动地球》,期间激动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