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肯尼迪死后,夫人杰奎琳嫁给船王后来如何
这个事儿还真没法泛泛而谈,美国是个多族群国家,里面的人千奇百怪,想对某件事儿有统一看法基本不可能。而且同一件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主流态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次第一夫人改嫁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改嫁的理由1968年6月6日凌晨,继约翰之后,第二个肯尼迪家族的政治家倒在了枪口下,罗伯特在刚刚赢得加州初选后就遭遇枪击。他一共挨了三颗子弹,一颗在头部,两颗在躯干,几乎算当场死亡。
接到消息后,杰奎琳当场崩溃,从约翰死后这个女人一直活在抑郁和恐惧之中,也愈加的依赖最不像肯尼迪家族成员的罗伯特,以至于罗伯特的妻子都难以容忍。而此时罗伯特的死让杰奎琳确定了一件怀疑很久的事儿,有人在针对肯尼迪这个家族。
甚至她开始猜想对方下一个目标,杰奎琳觉得应该会是自己的孩子小约翰,继而她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最好离开这个国家。当然,这些都来自于杰奎琳的自述,她究竟怎么想没人知道,但跑到国外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肯尼迪家的孩子总要回家的。
当时美国人的愤怒无论如何吧,在罗伯特死亡刚刚4个月后,杰奎琳在那年10月20日嫁给了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两人原本就是好友,杰奎琳也确信船王可以为她带来足够的安全。船王本人也为她离开了情人玛利亚·卡拉斯。
消息传出后美国人虽然在舆论上没什么特别反应,但随后的行动足以表达他们的愤怒,特勤局直接在当天取消了杰奎琳的特别保护,因为那是总统遗孀才有的待遇。参与过保护任务的特工更是直接放话,如果杰奎琳觉得特勤局都保护不了她,那个希腊人就更不用指望。
随后波士顿(天主)大主教理查德·库欣(Richard Cushing)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发飙了,因为记者问他希腊船王前妻尚在世的情况下,作为教徒的杰奎琳就嫁给了她,那么这女人是否应该被驱逐出教?大主教本人从牙缝里挤出了一个单词——废话!
尽管大主教事后辩解说只有上帝才能判定谁是罪人,杰奎琳可以嫁给任何她想嫁的人,但很多媒体依然称杰奎琳为“公共罪人”,派出大量狗仔队跟踪她。为了羞辱杰奎琳,媒体送了这女人一个外号——“杰基·奥”。杰基就是杰奎琳的希腊化发音,奥则是她丈夫姓氏的一半发音,用来讽刺作为天主教徒半路改嫁。
好在肯尼迪家族并没有太过为难杰奎琳,为了加强孩子与家族的联系,他们定期派人去探望,并且用公开露面的方式表达对杰奎琳的支持。故此杰奎琳和泰德·肯尼迪在后来的时间里保持了不错的友谊,如果不提那些乱七八糟的多角恋的话,肯尼迪家族和她还算和睦。
后来的体谅1975年希腊船王死后,杰奎琳再次回到美国定居,虽然媒体依然固执的叫她奥纳西斯,但显然逐渐不那么刻薄了。到了1980年她和一位比利时商人同居时,媒体和多数美国人已经懒得再骂什么。
90年代初杰奎琳支持克林顿选举,为他筹措了不少资金,总统的友谊当然很可贵,彼时美国人对待婚姻等问题也不再像60年代那么保守,渐渐一些媒体不再对她心怀芥蒂。几次选举最有影响力女性杰奎琳都榜上有名,甚至选最受欢迎第一夫人也带着她。
当1994年杰奎琳去世后,根据遗嘱她葬在了第一任丈夫身边,至此美国人大多都本着人死债消的态度面对这个女人。对她的称呼不再那么刻薄,一般叫她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今年时代周刊又把她列为100位年度女性之一,她以高票当选1962年的年度女性。
杰奎琳智擒肯尼迪的名人故事
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3任总统。为了在新总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肯尼迪煞费苦心,通过朋友的介绍,邀请当时美艳绝伦的社交皇后杰奎琳布维尔陪同他出席新总统的就职典礼和舞会。正是那次相遇,在杰奎琳心中掀起了狂涛巨澜。面对这样一位英俊潇洒、极富魅力的年轻政治家,她怦然心动,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爱情追逐。 那时,杰奎琳23岁,是《华盛顿先驱时报》的年轻记者。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她开始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以采访为名义,主动接近肯尼迪。 随着接触的日益深入,她对肯尼迪的爱恋也到了狂热的地步。她开始疏忽自己的工作,却抽出时间来帮助心爱的人处理工作上的一些繁琐事务,如帮助他撰写政治报告,或跑跑腿送送材料等。她还常常陪同他参加一些政治性的晚会,在他累的时候,为他提公文包。而工作之外,她会陪他到野外散步,到商场帮他选购服饰,陪他玩她并不喜欢的游艇或看他喜欢而她极为厌恶的西部片和惊险片电影。总之,为了肯尼迪,她开始心甘情愿付出所有而在所不惜。 面对杰奎琳异乎寻常的狂热,肯尼迪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平静、坦然和理所应当。 当杰奎琳身边的朋友知道了她和肯尼迪的关系之后,都纷纷过来劝她:一是他们年龄差距悬殊———肯尼迪大她12岁,他们看上去并不合适;二是肯尼迪政治前途不可估量,致力于政治,而且一直提倡独身主义,根本不会在个人的感情生活上多花精力,显然,他对杰奎琳的追求只是逢场作戏而已,所以“不要去碰党内最有资格当选的那个人”;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男人的私生活并不检点———从大学起,他就是个以招蜂引蝶而闻名的花花公子。 但朋友的这些话语,不光没有阻止杰奎琳追求爱情的步伐,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场胜算不多的爱情角逐中,大家都对杰奎琳的这种危险行为而感到担忧———害怕她最终受到伤害。 后来,杰奎琳的.父亲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出来阻止,而是提醒她———如果你真的喜欢他,现在这样做,是不行的。杰奎琳好奇地问父亲,应该怎么去做。父亲这样告诉她:“不要给予男人太多,要有所保留,要使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 父亲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杰奎琳翻然醒悟。 之后,她改变了和肯尼迪交往的策略,开始有意无意地爽约,甚至干脆拒绝他的邀请。有时,她还会在肯尼迪需要她的时候,不打招呼地突然从这个城市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莫名其妙的改变,让一向傲慢自负的肯尼迪极为愤慨。这些做法让肯尼迪的虚荣心不断受到伤害,更增加了他的不安感,同时大大刺激了他的征服欲望。 当俩人的感情正如火如荼的时候,她又一次不打招呼地从华盛顿消失了。肯尼迪找不到杰奎琳,极为窝火,于是,着急的肯尼迪,开始动用所有的关系全城找寻。 几天后,在《华盛顿先驱时报》的报纸上,他终于弄明白了杰奎琳的行踪———正在英国伦敦参加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并要完成相关的采访报道任务。不久的一天,他收到杰奎琳从英国伦敦寄过来的信件。当他满心欢喜的打开来看时,信的内容却令他极为失落。杰奎琳在信中只字不提对他的思念,而是大谈她在伦敦参加了多少次舞会和酒会,遇到了多少英俊潇洒的上流社会的男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对她情有独钟。 这件事情深深刺痛了肯尼迪。不久,他便给杰奎琳回电。而电报的内容是:“文章写得好,只是思念你”。这次回电,成了这位不喜欢浪漫言辞的未来的美国总统,一生惟一一次罗曼蒂克的函电。 爱情是一场智慧的博弈。至此,杰奎琳在这场胜算不多的爱情游戏中,大获全胜。1953年6月25日,杰奎琳和肯尼迪,这对爱情冤家正式订婚,两个月后正式结为伉俪。
杰奎琳在肯尼迪被暗杀后,为啥改嫁62岁希腊富翁
在1963年的时候,正坐在敞篷汽车上和地方民众们打着招呼的肯尼迪被混杂在两边围观民众中的杀手给开枪杀死了。
在肯尼迪被刺杀的时候,他的妻子杰奎琳正和他同坐在一辆车上。
这件事情对亲身经历了一切的杰奎琳冲击非常大,让她开始对周边的世界产生了恐惧、戒备。
只是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情绪还并不是十分浓烈,后来,直到她的小叔子、肯尼迪的弟弟再度遭受到了刺杀,她的恐惧情绪才彻底被引爆,害怕自己会成为不明势力下一个目标的她才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美国、改嫁到了希腊。
杰奎琳的改嫁对象虽然没有肯尼迪那般权势滔天,但是却也非常不一般,她的改嫁对象名字叫做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此人是希腊船王、是欧洲非常有名气的超级大富豪。
不过他们二人的婚姻却并非什么天作之合,毕竟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实在太过于巨大了,要说也只能说是黄昏恋曲(杰奎琳39岁,奥纳西斯62岁)。
对于杰奎琳嫁给奥纳西斯的事情,很多人感觉到非常奇怪,不明白杰奎琳为何会抛弃自己总统夫人的荣耀、嫁给这么一个比自己老很多的商人。
虽然总统夫人不一定有多少退休金,但是杰奎琳不同,她丈夫的家族非常有钱,在她丈夫死后,她丈夫可是给她留下了价值2000多万美元的信托基金,按道理来说,她怎么也不会到嫁给这么一个老商人。
杰奎琳选择改嫁的三个原因
杰奎琳之所以会嫁给希腊大富豪,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想寻求希腊大富豪的庇护。
在肯尼迪的弟弟时隔多年被杀后,杰奎琳已经彻底不敢再继续在美国待下去了,她觉得就连待在总统位置上的肯尼迪以及肯尼迪拥有着巨大权势的弟弟都逃不了被刺杀的命运,自己要是被锁定的话,肯定也逃不过刺杀。
因此她就离开了美国、嫁给了那个对她总统夫人头衔有兴趣的希腊大富豪。
在资本称雄的希腊,这位大富豪完全有能力保护她的生命安全。
第二个原因就是她没必要对肯尼迪那么忠诚。
杰奎琳是肯尼迪的秘书出身,在和肯尼迪结婚之前,她就已经深深了解到了肯尼迪花花公子的本质、认识到了他混乱的生活。
在她和肯尼迪结婚之后,虽然肯尼迪有所掩盖,但还是改不了以前的习惯,除了大明星玛丽.莲梦露之外,还跟自己的新秘书以及多人保持着不可告人的关系。
这些事情,杰奎琳是知道的,肯尼迪家族还曾经为此给她支付过100万美元的封口费,在这样的夫妻关系下,杰奎琳并没有为肯尼迪终身守寡的必要,毕竟婚姻这种东西非常双向性。
第三个原因就是贪图希腊大富豪的钱财。
现实历史中的杰奎琳是一个非常大手大脚的人,在还是肯尼迪妻子的时候,她就曾经因为大手大脚被肯尼迪的母亲说过。
在嫁给了希腊大富豪后,希腊大富豪也曾经抱怨过她的大手大脚,说自己虽然特别有钱,但是对于她一次能买两百双鞋的行为却怎么也理解不了。从她的挥霍性格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她嫁给希腊大富豪很大程度就是为了钱。
希腊船王与杰奎琳的结局如何
这件事真的不能一概而论。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对一件事基本不可能有统一的看法。而且同样的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第一夫人的再婚就是最好的例子。
再婚的原因
1968年6月6日凌晨,继约翰之后,第二位肯尼迪政治人物倒在枪口下,罗伯特刚刚赢得加州初选就被枪杀。他中了三颗子弹,一颗在头部,两颗在躯干,差点要了他的命。
杰奎琳接到消息后,当场崩溃。自从约翰死后,这个女人就一直生活在抑郁和恐惧中,并且越来越依赖罗伯特这个最不像肯尼迪家族成员的人,以至于罗伯特的妻子都受不了。这时,罗伯特的死让杰奎琳确认了一件她怀疑了很久的事情。有人针对肯尼迪家族。
她甚至开始猜测下一个目标。杰奎琳以为会是自己的孩子小约翰,然后她得出一个结论,她最好离开这个国家。当然,这些都是来自杰奎琳的自述。没人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的,但出国显然不是个好主意。肯尼迪家的孩子总是要回家的。
当时美国人的愤怒
不管怎样,罗伯特死后仅仅四个月,杰奎琳就在当年10月20日嫁给了希腊船王亚里斯多德·奥纳西斯。他们原本是好朋友,杰奎琳深信船王能带给她足够的安全。王为了她离开了自己的爱人。
消息传出后,美国人在舆论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随后的举动足以表达他们的愤怒。特勤局当天直接取消了对杰奎琳的特别保护,因为那是总统遗孀的唯一待遇。参与保护任务的特工甚至直接发言。如果杰奎琳觉得特勤局保护不了她,希腊人就不用指望了。
后来,波士顿大主教(上帝)理查德·库欣(Richard Cushing)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发脾气,因为记者问他,身为基督徒的杰奎琳(Jacqueline)在希腊船王的前妻还活着的时候娶了她。那么这个女人应该被教会开除吗?大主教自己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胡说!
尽管大主教事后辩解说,只有上帝才能判断谁是罪人,杰奎琳可以和她想要的任何人结婚,但许多媒体仍然称杰奎琳为“公共罪人”,并派出大量狗仔队跟踪她。为了羞辱杰奎琳,媒体给这个女人起了个外号——“杰姬O”。杰奎琳是杰奎琳的希腊语发音,而O是她丈夫姓氏的一半发音,被用作讽刺作为天主教徒中途再婚。
好在肯尼迪家族没有让杰奎琳太难堪。为了加强孩子和家庭的联系,他们定期派人去探望,并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杰奎琳的支持。所以杰奎琳和泰德·肯尼迪后期保持了良好的友谊,肯尼迪家族和她还是和睦的,除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多角恋关系。
后来才明白
1975年希腊船王去世后,杰奎琳再次回到美国定居。虽然媒体还是固执地叫她奥纳西斯,但她明显变得不那么刻薄了。到了1980年,她和一个比利时商人同居,媒体和大部分美国人都懒得骂什么了。
90年代初,杰奎琳支持克林顿竞选,为他筹集了大量资金。当然,总统的友谊是非常宝贵的。那时的美国人对婚姻等问题不再像上世纪60年代那样保守,渐渐地一些媒体也不再对她怀恨在心。几次选举中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杰奎琳榜上有名,甚至最受欢迎的第一夫人也带着她。
1994年杰奎琳去世时,根据她的遗嘱,她被葬在她的第一任丈夫旁边。此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是以还债的态度面对这个女人。她的名字不再那么刻薄。通常,她被称为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今年,《时代》杂志将她列为年度百名女性之一。她在1962年以高票当选为年度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