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塔夫里阿诺斯简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简介(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什么认为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是中国历史上)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4-11-01 08:25:26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什么认为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是中国历史上

北洋军阀派系纷争混战割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民国初期若干年,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其主要依据是北洋军阀派系纷争混战割据。勒芬斯塔夫罗斯斯塔夫里阿诺斯,希腊族,美国学者,教授,历史学家,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

斯塔夫里阿诺斯博士为什么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分水岭,而且的到全球的一致认可

【1】1500年左右,迪亚士、达迦马、麦哲伦、哥伦布都完成了各自的航海行动,哥伦布更是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此之后,世界各地日益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并且对欧洲大陆就有的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引起了价格革命与商业革命,这些则导致了封建地主阶级力量的弱化。)沿着这些新航路,欧洲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道路,从而为今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1500年是世界历史上的极具重要意义的一年。【2】斯塔弗里阿诺斯是全球史观的重要代表人。他所倡导的全球史观是一种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史学观念,它突破了传统的史学理论上的“欧洲中心论”,而从1500年以后,世界便开始走向了一个整体,所以他会将这一年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分水岭。准确的说,是世界古代(前3300年——公元1500年左右,包括世界上古史和中世纪史)与近代(1500年左右——1917年)的分界线。【3】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使得当今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现状使得全球的史学家们几乎都认同了斯塔弗里阿诺斯在新时代所提出的新的史学理论。全球史观所构筑的世界历史体系因而几乎得到了他们的广泛认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 的全球史观

我上大学的时候,男生寝室桌子上的书,除了教科书之外,最多的是三本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还有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全球通史》的写作范围从史前人类一直延续到21世纪,时间跨度长达数百万年。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说的:“人类只是在大约5000年前才刚刚学会书写,而人类的祖先即原人的起源却可以追溯到400多万年前。”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人类出现之前的地质年代,计算单位以亿年计算,人类史前时代以千年为计算单位,自文明到来之后则纪年单位不断缩小,已是以数百年乃至数十年为计算单位。 到现在的时间单位是用周,在股市则用小时来计算,这个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周期越短,人类消亡得越快呢? 这本书最受欢迎的就是“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 ”

斯塔夫里阿罗斯《全球通史》历史意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对于中国读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全球通史》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一种划分方法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是不习惯的,因为大多数中国读者已经按照“三分法”形成了自己对历史的思维定势。

但这样一种划分却有利于消除中国读者头脑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时间位差”,把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融入到对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中去。

众所周知,“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是中国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最为常见的阶段划分,也是从前苏联移植过来的一种世界历史阐释体系,实际上是西方学术界“三分法”的变种。

它无视“中世纪”只是欧洲乃至西欧独有的历史经历这样一种事实,而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镶嵌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同时也把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置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要比世界历史上的“近代”晚几百年。

中国人由此不得不按照中国与世界两个不同的时间表来理解中国的过去与世界的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无意这样为难我们。

它也使用“中世纪”这样的概念,但主要用于描述欧洲的历史进程及其与欧洲以外地区历史进程的比较,而不是要把各地区的历史整齐划一。

换言之,它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世界各地区的历史进度。

实际上,当代多数西方学者都已抛弃了传统的“三分法”,承认“历史在这个星球上不是按同一个速度进行的”,“三分法”存在着清晰的欧洲中心论偏见。

正如美国学者威廉·迈克高希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所指出的:“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不是基督徒,并且只有亚欧大陆的最西端属于罗马帝国。

一个帝国崩溃后,出现的是一个影响全体的但无帝国疆界的宗教,在后来是它的分裂及由一个世俗的秩序取而代之,这种经历对于西方社会是独一无二的。

其他社会的历史表现出一种不同的模式。”但是,对于“三分法”的否定并没有阻碍西方学者在世界历史分期上进行的不懈努力。

实际上,多少年来,西方学者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上一直在做不同的努力,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求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契合点。

://baike.baidu/view/277535.#8

斯塔夫里阿诺斯 吉本同一个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和吉本并非同一个人。一般所说的斯塔夫里阿诺斯指的是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作者,英文名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20—21世纪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吉本则是指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英文名Edward Gibbon,18世纪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

全球通史的作者简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称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已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去世,本书不但是斯氏《全球通史》的最新版本,也成了其最后版本。

斯塔夫里阿诺斯个人简介及作品简介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 )(1913—2004),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   1913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克拉克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教授、西北大学的荣誉教授和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博士曾因杰出的学术成就而荣获古根海姆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荷亚去世。 作品名录  《全球通史》   《1815-1914年的巴尔干各国》   《巴尔干联盟:现代巴尔干统一运动史》   《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   《现代人的史诗》   《人类的全球史》   《希腊:美国的困境和机会》   《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   《即将来到的黑暗时代的前途》   《全球历史:人类的过去和现在》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充分发展》

为什么《全球通史》里关于中国史书的部分错漏百出却依旧有很多人将它推上神坛

《全球通史》里关于中国史书的部分错漏百出却依旧有很多人将它推上神坛是因为:有错误,但并非出自故意,谈不上错漏百出。

人类的历史是由人创造,由人记录的,一见一记之间,真相总会随着看客的视野与思想而模糊。经由史料的转述、翻译和传播,不可避免地产生扭曲。即使是本国著名史家编写的断代史,也很难避免史实的错漏。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一位出生于加拿大的希腊裔历史学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中国史并非其主业。考虑到文化的疏远和本书成书时代西方学界对中国和中国历史资料的陌生,出现一些错误是难以避免的。

正如一位中国史的大牛,也不大可能对拜占庭的历史如数家珍。但见识上的欠缺,并不等同于史料选择和叙事上的故意偏向。大体上,这本书对中国的介绍,是符合当时西方学界对中国的了解的。

《全球通史》在那个年代被引入中国,确实给前浪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带来了不少的冲击,其在中国的成功,不可否认有时代的因素。放眼当下,《全球通史》既不是这些人类角度通史中内容最丰富的,也不是理论最具创见的,即使从入门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