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米亚战争视频

克里米亚战争视频(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失败的原因)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4-11-01 11:54:40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失败的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失败的原因

这场战争发生在1853年至1856年,对欧洲,甚至世界战争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克里米亚战争本是一场双方实力都差不多的战争,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在这场战争之前就已经交战了很多次,算上这一次应该是第九次俄土战争了。

1、势均力敌变成“群殴”?

然而,开战后却演变成当时的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撒丁王国一起加入土耳其阵营,英国人还花钱招来一帮雇佣军,其中有德意志军团、瑞士军团甚至波兰军团,兵力近两万人。结果是,俄罗斯惨遭欧洲列强群殴,毫无悬念地输掉了这场战争。

难怪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深刻总结道: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俄国陆军和俄国海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俄罗斯在欧洲为何如此不得人心?

2、引发战争的“近东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是由所谓的近东问题引发的,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欧洲人以自己所在的欧洲为中心,自西向东把东方的世界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19世纪中期,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已走向衰落,与俄罗斯帝国一样,欧洲人从没有把奥斯曼帝国看作一个欧洲国家,更不用说平等对待。但是,这个老朽的帝国毕竟不是波兰,拥有的领土面积更为庞大,对如何瓜分“奥斯曼遗产”,欧洲列强都有着浓厚兴趣,这就是所谓的近东问题由来。

3、俄国人的“地中海情结”

虽然欧洲人不把俄罗斯当欧洲人,但俄罗斯从来没有停止过积极“融入”欧洲的努力。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不断衰落,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却在持续扩张,俄国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夺取土耳其海峡走出黑海,把势力延伸到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

俄罗斯有这个想法,当时欧洲的局势怎么样,欧洲人会不会答应呢?先看欧洲老大英国的态度。本来,英国不关心俄国人和土耳其人打仗,只要不打破所谓的欧陆均势,英国人才赖得出手。

然而,俄罗斯的扩张势头太猛了,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将受到严重威胁,就像今天的美国,英国绝不容许他国挑战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于是,英国人出面了,以一副仲裁者的姿态介入这场纷争。

再看俄罗斯,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也不是盲目自大,拿破仑战争后,作为反法同盟盟主的俄罗斯在欧洲着实风光了一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欧洲人誉为“欧洲救世主”,此后,俄罗斯长期充当欧洲宪兵,欧洲哪里发生革命,俄罗斯就带头扑到哪里,欧洲各个地区的事务都要插上一手。

4、貌似牢固的神圣同盟

此外,拿破仑战争后,俄罗斯和普鲁士、奥地利结成神圣同盟,一个目的是共同遏制法国重新崛起,有点像一战后的协约国遏制德国东山再起;另一个目的是在以后的战争中有个盟友,可以互相支援。

由此可见,当时的俄罗斯在欧洲不是没有朋友,不仅有,还是重量级的朋友。普鲁士和奥地利可都是当时欧洲的一流军事强国,缔结同盟时,三国说好了“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

到了1815年底,英国也加入,与俄普奥三国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三年后,法国也加入四大国行列,这么一来,当时欧洲的几个强国都是俄罗斯的盟友了,俄罗斯人当然更有底气了。因此,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沙皇尼古拉一世虽然不愿与英法打仗,但也毫不示弱,对英国特使厉声说道:“你们不要拿战争威胁我,而我可以依仗维也纳和柏林。”

5、“外交天才”拿破仑三世

再看法国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当时,统治法兰西帝国的是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没有他伯父的雄才大略,却在外交上的确有两把刷子,由他挑起的圣地之争成为后来战争的导火索。

所谓的圣地问题,简单说就是为了争夺圣城耶路撒冷和伯利恒教堂的保护权,法国不断激化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矛盾。此外,在“近东问题”上,俄罗斯和奥地利、英国都有矛盾,拿破仑三世又竭尽所能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英国言听计从,采取紧紧跟随的策略,对奥地利则采取威逼利诱的策略,一面拉拢,一面用支持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相威胁。不得不说,拿破仑三世的外交策略很有成效,不仅打破三十多年来欧洲对法国的孤立,还成功让欧洲孤立了俄罗斯。

6、谁来拯救“欧洲救世主”?

这么一来,在法国人安排下,在英国人带领下,英法两国加上撒丁王国一起加入土耳其阵营,对俄罗斯帝国展开群殴。俄国人没想到,曾经被捧为欧洲救世主,竟然落得如此下场。而更让俄国人没想到的还在后面,神圣同盟不仅没发挥作用,盟友还在关键时候落井下石。(未完待续)相关视频:从19世纪克里米亚战争看俄罗斯的“人品”?

托尔斯泰年轻时参加的战争是什么这场战争影响了他什么

托尔斯泰年轻时参加的战争是——克里米亚战争

准确点来说托尔斯泰年轻时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在这场战役英法联军与俄国双方在此僵持近一年时间,最后英法联军取得了胜利。塞瓦斯托波尔因为是沙皇其中的一个家,因此战略地位比较重要,双方在次进行了激烈的反复争夺,俄军在前期顶住了英法联军的猛烈炮轰,在双方僵持的过程中,俄军因为有军官阵亡了丧失了一定的斗志。但是随着恶劣天气的到来,英法联军的补给被切断,俄军这边也成功的阻击了几次敌人,胜利的天平看似已经倾向了俄军。但是随着恶劣天气的过去,英法联军很快恢复轰炸,使得俄军伤亡惨重,最后随着另一名俄军军官的牺牲,俄军逐渐失去了斗志最后向英法联军投降。这座城市随后也被英法联军攻克。

对托尔斯泰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俄国因为输掉了克里米亚战争,从此失去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在这个环境下,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问世了。这本小说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得益于托尔斯泰切切实实的参加过战争,亲眼见过战争的残酷,在这本书中的战争场景才那么的深刻而真实。尽管这本书中更多描述的是历史事件和在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命运,但是其中的战争场面描述之多,如果没有上过战场的作者是没有办法把握这么多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细节的。

可以说这本书的成功不仅在于托尔斯泰对于整个书故事的节奏把握和对人物的刻画,还在于场景的真实,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可以说这本书的成功离不开托尔斯泰的那一段军旅生涯,也离不开托尔斯泰的体验。

近代第一场需要后勤的科技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近代第一场需要后勤的科技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沙皇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等,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是兵力兵器、军事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许多新的战争手段登上历史舞台,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在此之前,人力被认为是决定因素。

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电通讯等科技发明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首脑和军事部门利用无线电从千里之外指挥战争,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无线电也使得大众传媒可以实时传递战况,战争距离大众不再遥远,民意对战争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军事后勤体系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法军统一对表校正时间进攻马拉科夫要塞是指挥艺术的重大发明。各军事强国在这次战争后都加速淘汰旧装备,摒弃滑膛式武器及木制帆力战舰,进行新技术军备竞赛,企图以不对称的技术优势击败对手。而在这之前,除了海军,没有国家特别在意陆地上的技术优势。

各国对战争理解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英国认为蒸汽动力战舰具有巨大优势,为捍卫海上霸权,英国一直走在海军军备革新的前沿。法国认为新式步枪最具战斗效能,因此大力研究新式步枪。到了1870年普法战争,法军相对于普军装备有更好的后装填步枪,因此法军在普法战争中的伤亡低于普军。

普鲁士看重的是铁路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普鲁士发展铁路的同时就规划了高效率的战时使用方案奥地利注意到大炮在战争中作用降低,因此加强了火炮的改进。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拥有更好的火炮。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中注意到这一点,到了1870年,普鲁士用优良的大炮逼迫拿破仑三世投降。

可以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上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它从军事上和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

历史上 英国与俄国之间发生过战争么

英国和俄国在(1853年10月20——1856年)发生过一次战争,史称克里米亚战争。

公元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

扩展资料:

当时奥斯曼帝国国力衰落,俄国认为这是扩大自己在欧洲势力的绝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他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俄军开入多瑙国家。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宣战。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战争升级。1855年1月16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战争。1855年9月3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占领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得到各国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以及结果如何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以及结果如何

在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战争,是多个国家先后与俄国宣战,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在此次战争中,俄国是一方,而另一方则是由多个欧洲国家组成的。那么这次的克里米亚战争具体是怎么样的,以及克里米亚战争结果如何?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53年7月,一直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才结束,这场战役发生的地点在欧洲半岛,参加这次战役的是俄国军队和英法联军。

在1853年7月的时候俄军开入多瑙河国家,过了3个月后奥斯曼帝国开始向俄军宣战,后来英国和法国也向俄国宣战,随后奥地利和普鲁士签了防御联盟协议,在压力下俄罗斯被迫从多瑙河国家里退了出来。

事情发展到后来变成了由英国、法国、撒丁王国和奥斯曼帝国一起攻打俄国的情形,战争从俄罗斯加入多瑙河国家到俄国战败放弃了所有的占领地区,克里米亚战争历时了近3年才结束。

克里米亚战争结果如何

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俄国提出要“保护”奥斯曼帝国,但是找到了拒绝,但是俄国扩张的野心无法就此被阻止,所以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俄国这样的野心是英国和法国所不能容忍的,得到了英国和法国的支持后奥斯曼帝国把俄国的最后通牒给拒绝了,一场战争也就此被引发。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的规模很大,当时英国和法国分别派出了25万和40万的士兵,但是俄军的兵力高达120万多,经过了3年激烈的奋战后俄军战败,英法联军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

19世纪中叶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是当时的一次重大战役,参战双方经过3年的争斗,最后以俄国失败、英法联军获胜而结束。对于世界发展来说,此次克里米亚战争是第一次现代化战争,是近代开始科技战争的起始。

克里米亚的交战双方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和英国。后来,皮埃蒙特撒丁岛加入了这一边。起初被称为第七次俄土战争,但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因为其最长、最重要的战斗爆发在克里米亚半岛。1853年7月3日,俄罗斯军队进入多瑙河。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向俄国宣战。1854年3月27日和28日,英法对俄宣战,8月16日,位于波罗的海奥兰的一座俄罗斯要塞被占领。12月2日,英法奥在维也纳签署了反俄同盟。1855年1月16日,皮埃蒙特-撒丁岛加入联盟。9月14日,奥地利迫使俄国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它没有主动参与这场战争。1855年9月8日塞瓦斯托波尔围城349天后,英法联军占领了一个重要要塞。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撒丁岛、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得到保证,黑海不能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