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关于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生平是怎样的
- 英国著名历史人物
- 《是,首相》汉弗莱在哪一集疯了
- 是首相的介绍
- 《是首相》和《是大臣》的关系是什么
- 威利快乐伯纳德出自于那本小说
- 如何评价英剧《是,首相》
- 英国最伟大的人物是谁
- 是首相为什么没有第三季
关于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生平是怎样的
1976年3月24日,英国著名的军事家、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间英国武装部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在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在伦敦肯宁登区圣马克教区的一个牧师家庭。少年时他十分顽皮,14岁才正式上学,20岁时考入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毕业,被分配到驻印度的部队中服役,任少尉排长。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即将结束时任司令部上尉参谋。这段经历对他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回忆说:“到第一次大战结束时,我已经认清军事职业是一种终身的研究。”他潜心研究战争的科学和实践,终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大展雄才。
第一次大战结束后,蒙哥马利体会到军事完全是一种需要毕生精力去探讨的学问,但真正理解这种道理的军官不多。他决心献身于这种行业。1920年,他正式跨进了参谋大学之门,毕业后参加了爱尔兰战争。几年的实践,为蒙哥马利日后任高级指挥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蒙哥马利任第三师师长,率部队赴法国和比利时抗击德军,1942年上半年,英军在远东战场上节节败退,在中东战场上丢城失地。在这危急关头,蒙哥马利被派往北非,出任英国驻北非第8集团军司令。
蒙哥马利是一位谨慎从事,善于把战略、战术联系起来考虑的军事家,他亲自制订了全歼“非洲军团”的计划,并认真检查每项准备工作。这次作战计划是要骗过德国将领隆美尔,不让他发现英军主动进攻的企图,具体行动就是在阿拉曼南面佯攻,在北面准备真正的进攻。激战前夕,隆美尔加强了对英军阵地的空中侦察,蒙哥马利指挥第8集团军的坦克部队,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战车转移出集结地,换上了逼真的假目标,英军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出色,骗过了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阿拉曼决战始于1942年10月23日深夜,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锐不可挡,势如破竹,用十几天时间,迫使隆美尔的部队连续后退600多公里,伤亡惨重。德意军死伤和被俘5.9万人,隆美尔的助手冯·托马将军和4名意大利将军也当了俘虏。一度纵横驰骋于北非的“沙漠之狐”隆美尔遭到了他军事生涯中第一次惨败。消息传到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敲响报捷的钟声,阿拉曼大捷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危急局势,给英国人民一剂强心剂,蒙哥马利也随之升迁,翌年荣升英国元帅,并受封阿拉曼子爵。正是因为这场战役,这位“沙漠之狐”的征服者蒙哥马利成为举世闻名的将领。
蒙哥马利是阵地战的高手,有点像“拿破仑的终结者”英国惠灵顿公爵。他对作战的目的、步调有极清晰的概念,但也容易固守这个概念不知变通。巴顿在西西里战役中改变计划,冲向巴勒莫,再回身取墨西拿的即兴行动,蒙哥马利和巴顿易地而处是决做不出来的。因为在他看来,墨西拿才是整个战役的关键。
蒙哥马利在诺曼底登陆后没有及时占领卡昂城,而是改为“在卡昂附近回旋”,吸引德军主力,以便美军在南翼达成突破。包括巴顿、布莱德雷在内的盟军将领都说,这是蒙哥马利为他无力攻占卡昂所找的借口。在当时,即使蒙哥马利真想占领卡昂,他可能也没有这个能力。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他的借口也好,应变计划也好,确实不失为上乘的变招:德军主力和全部的装甲部队都集中在英军周围,从而使美军在7月份发动“眼镜蛇”作战,突破德军防线,达成了突进。蒙哥马利是战略上和阵地战的高手,连隆美尔也承认这一点。
蒙哥马利的问题在于他缺乏把突破变为突进的魄力,在这个问题上总是过于谨慎。有时即使有了巨大的优势,他能突破敌人防线,但不能决定性地消灭敌人,而是把敌人向后推。像阿拉曼战役以后,和“市场一花园”作战就是如此。在这一点上,他与朱可夫无法相比。蒙哥马利长期与巴顿一起作战,巴顿很看不起蒙哥马利,还经常骂娘。不过蒙哥马利对巴顿本人倒没什么恶意,只是把他们之间的竞争看作是事业上的竞争。
战后,蒙哥马利先出任英军总参谋长,后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副统帅。他退休之后继续参加国际国内政治活动达10年之久,出访了许多国家,广结政界要人。他于1960年和1961年两次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英国著名历史人物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君主。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2005年,在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的纪录片《英国最伟大的君主》中,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们分析了十二位英国君主,并为他们评分(根据六项指数,如军事力量和影响力等,满分为60分),伊丽莎白赢得了最高的48分。艾萨克·牛顿 斯蒂芬·威廉·霍金 威廉·莎士比亚 简·奥斯丁 弗兰西斯·培根 阿尔弗雷德大帝 狮心王理查 珀西·比希·雪莱 柯南·道尔 阿加莎·克里斯蒂 乔治·伯纳·萧/萧伯纳 拜伦 亚当·斯密 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 阿兰·麦席森·图灵 亚历山大·弗莱明 约翰·道尔顿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奥利弗·克伦威尔 罗伯特·沃波尔 威灵顿公爵 温斯顿·丘吉尔 维多利亚女王 夏洛蒂·勃朗特 艾米莉·勃朗特 查尔斯·狄更斯 迈克尔·法拉第 詹姆斯·瓦特 爱德华·詹纳 奥斯卡·王尔德 丹尼尔·笛福 查尔斯·狄更斯 劳合·乔治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约翰·列侬 伊丽莎白女王 威廉·皮特父子
《是,首相》汉弗莱在哪一集疯了
《是,首相》汉弗莱在第八集疯了。
在本剧中,哈克通过党内角力当上了首相,而汉弗莱也已先他一步当上了内阁秘书。当然,私人秘书伯纳也随着哈克的升迁而得以进入首相府,三人的故事移到唐宁街10号继续展开。
故事的主角仍然是首相吉姆·哈克、内阁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和首相的私人秘书长伯纳德·伍利,只不过三位主演换成了曾经出演过《是,首相》舞台剧的三位老戏骨。欧债危机、经济低迷、苏格兰独立,让我们同首相一行三人一起见证这纷繁时事背后的酸甜苦辣。
《是,首相》经典台词
1、如果你能力不足,那么你必须诚实;如果你想耍花招,那么你必须够聪明。
2、无情总比无脑好。世界历史就是一部无情战胜无脑的历史。
3、不要相信任何事情,除非它被正式否认。
4、产量方面怎么样?下跌了!和去年跌得一样多吗?没有去年多。太好了!我们止住了这个国家产量下跌的势头。
5、谁应该入主唐宁街十号?这是一项困难的选择。这就相当于在问:该找哪个疯子来管理精神病院?
是首相的介绍
《是首相》是1986年播出的英剧,由Paul Eddington、Nigel Hawthorne-、Derek Fowlds等主演。《是首相》讲述了首相吉姆·哈克、内阁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和首相的私人秘书长伯纳德·伍利三人之间故事,并以此来展现英国政治体制中的种种不为外人所知弊端和黑幕。
《是首相》和《是大臣》的关系是什么
《是首相》和《是大臣》的关系是:《是首相》是《是,大臣》的续集。
《是,大臣》、《是,首相》根据英国BBC同名剧集改编,该剧在20世纪80年代上映后,广受好评,英国下院议员为收看该剧翘班回家,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心痒客串过一集小品。该剧集获得三项BAFTA(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编剧奖,四项BAFTA表演奖,另有三项BAFTA提名。
2004年的时候,它在英国最佳情景喜剧的投票中名列第六。这套电视剧集被英国电影学院评为史上十大最佳节目之一,至今还能在BBC电台节目中收听这部剧的录音剪辑。
《是大臣/是首相》里面经常嘲讽伦敦政经学院:
《是,大臣/是,首相》三大主角的剧中设定都是高学历的精英人士,汉弗莱毕业于牛津大学,伯纳德更是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双学历”,哈克则毕业于伦敦政经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即“LSE”)。
有意思的是,虽然都是英国至今的著名高校,但汉弗莱和伯纳德在剧中却经常嘲讽伦敦政经学院(LSE),搞得大臣(后升为首相)的哈克很是尴尬。
威利快乐伯纳德出自于那本小说
伯纳德出自英国经典喜剧《是,大臣》。 在英国经典喜剧《是,大臣》的耶诞特别篇中,基本确定要成为新首相的哈克提拔伯纳德出任首相的首席私人秘书。伯纳德自然是受宠若惊加喜出望外,但汉弗莱对伯纳德当首相的私人秘书却先是一惊,随后就是不太高兴。那么汉弗莱为什么不太高兴呢? 《是,大臣》重点讽刺和批评的问题之一就是英国公务员系统的保守僵化,这点在公务员的升迁上同样有表现。而汉弗莱对哈克提拔伯纳德为首相的私人秘书不太高兴的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哈克提拔伯纳德为首相的私人秘书不符合英国公务员系统的“潜规则”。 一般来说,英国公务员正常仕途的第一步是给大臣或者高级公务员当私人秘书或者在各部当办事员;第二步是出任英国内阁各部下属部门的事务主管;第三步是给首相当私人秘书或者在内阁里当常务次长以外的高级公务员;第四步是出任某部的常务秘书(次长)。 英国绝大部分公务员的仕途往往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停止了,少数能混到第三步,能混到第四步就是公务员系统的顶层人物了,而混到第五步(内阁常务秘书)的人只有几个。而且完成这五个步骤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汉弗莱熬了三十多年才当上内阁常务秘书。 哈克提拔伯纳德为首相私人秘书让伯纳德从第一步直接跳到了第三步,起码让伯纳德少奋斗十年。看着伯纳德如此“容易”地就获得了其他公务员熬十年才有可能获得的关键职位,熬年头升上来的汉弗莱自然不太高兴,要知道汉弗莱的一大缺点就是喜欢意气之争。 另外,伯纳德出任首相私人秘书的“火箭升迁”完全是因为哈克的提拔而不是以汉弗莱为首的公务员系统的功劳。那么伯纳德进入唐宁街十号后必然会更倾向哈克,汉弗莱对此是有所担忧的。而在《是,首相》中,汉弗莱的几次吃瘪都与伯纳德站队哈克有关。
如何评价英剧《是,首相》
《是,大臣》是一部豆瓣评分9.8且被誉为最真实政治剧的英剧,它是一部三十多年前的剧集,画质不高,相当古老,可里面的梗却一点也不陈旧,政治知识和技巧也都常看常新,被网友调侃为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首相界的拿破仑-撒切尔夫人就非常喜欢。
链接:
英国最伟大的人物是谁
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7年3月,议会中掌权的长老派下令解散军队,士兵愤然反对。克伦威尔一度犹豫之后,与士兵站在一起。同年8月6日率军进入伦敦,驱散议会里的长老派议员。1648年,清洗了国会中长者派的势力。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重新联合起来的议会军,很快击败王党。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公”。三百多年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典型的英国,发生了揭开近代史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且沉重打击了整个封建体系。正是在这个时期,奥利弗·克伦威尔成了这次革命的领导者。这场革命的全部特色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成了这次革命的政治焦点,成了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维多利亚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 维多利亚女王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女王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维多利亚1876年成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累里去世后,开始信任索尔兹伯里和张伯伦。1887年及1897年,英国举行隆重大典,庆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并借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举行帝国殖民地会议,利用女王声誉,巩固大英帝国的统治和内部团结。在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英国从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詹姆斯·瓦特(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25日)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雏形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发明了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表、汽动锤。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制中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称为瓦特,常用符号“W”表示。他的芳名将永远刻在人类的历史上。 瓦特1736年1月19日生于英国格拉斯哥。童年时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学校念过书,然而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瓦特在父亲做工的工厂里学到许多机械制造知识,以后他到伦敦的一家钟表店当学徒。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1781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785年,他也因蒸汽机改进的重大贡献,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819年8月25日瓦特在靠近伯明翰的希斯菲德逝世。 在瓦特的讣告中,对他发明的蒸汽机有这样的赞颂: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神学爱好者,晚年曾着力研究神学。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为了纪念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牛顿”后来成为衡量力的大小的物理单位。 牛顿于1643年1月4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士学位。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他在此间制定了一生大多数重要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牛顿回剑桥后当选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学位。1669年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英国女王安娜封爵。在晚年,牛顿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1727年3月20日,牛顿在伦敦病逝,享年84岁。 备注:牛顿是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即格里历(阳历)1643年1月4日,所以正确的出生日期是1月4号。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故居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beth)。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称《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1616年5月3日病逝。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躯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 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澳大利亚有以达尔文命名的城市。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FRS ,1809.2.12 — 1882.4.19)1809年2月12日诞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镇。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5万多)。 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第一威灵顿公爵(Arthur Wellesley, first Duke of Wellington 1769.5.1,爱尔兰 都柏林~1852.9.14,英格兰 肯特 沃尔默城堡) 阿瑟-韦尔斯利。别名铁公爵,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将领,英国第25、27任首相。最初于印度军中发迹,西班牙半岛战争(1808~1814)时期建立战功,并在打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1815)中分享胜利。最终更成为了英国陆军元帅,并获得法国、沙俄、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6国授予元帅军衔,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7国元帅军衔者。被公认为是19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政治人物。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威灵顿位列第15位。他还同小威廉·皮特和温斯顿·丘吉尔一起并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他和劲敌隆美尔都是天蝎座。 1758年9月29日,纳尔逊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伯纳姆索埔镇。17独眼单臂一条龙——纳尔逊71年1月,12岁的他作为一名海军军校生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并到了他舅父沙克林任舰长的舰上当实习生 。 开始了长达35年的服役生涯。他勤奋好学,很快便掌握了很多海上技能,成为一名经验丰富而又能干的年轻军官。他比自己预定的目标提前一年通过了皇家海军上尉资格考核,并在1779年成为“欣琴布鲁克”号的舰长,晋升为海军上校,时年21岁。 1797年2月14日的圣文森特角海战让纳尔逊一举成名。那天,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15艘战舰同西班牙舰队的27艘战舰在大西洋圣文森特角遭遇,展开激战。战斗中,作为分队指挥官的纳尔逊违抗了舰队司令的命令,脱离队形冲向西班牙舰队,拦住其去路。在炮击西班牙战舰后,他亲自率水手登上敌舰展开肉搏。纳尔逊的行动对英国舰队取得圣文森特角海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因此被晋升为海军少将,并荣获勋爵封号。 同年7月,在英国海军进攻西班牙属加那利群岛的战斗中,纳尔逊再度率舰与敌舰进行接舷战,他和部下们用刀剑与敌人展开了搏斗。第一天战斗中,多亏纳尔逊的副官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挡了两剑,才使他安然无恙。但他在第二天的战斗中被一发流弹击中了右肘,导致右臂被截肢。而早在1794年围攻土伦的战斗中,纳尔逊的右眼就已经被弹片打瞎了。加那利群岛海战不但再次证明了纳尔逊的勇敢和顽强,还体现出部下对于他的无比忠心——他们甘愿为纳尔逊献出自己的生命。 1801年,在彻底瓦解俄国、瑞典和丹麦的反英同盟后,纳尔逊被册封为子爵。1803年5月,纳尔逊开始出任地中海舰队司令。 姓名: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名称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25年10月13日 出生地:英格兰肯特郡的格兰瑟姆 学历:牛津大学理学士、文科硕士学位 称谓:铁腕夫人 铁娘子 令世界折服的“铁娘子”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雄踞政坛11年,首相任职期间政绩卓著 在英国的历史上,恐怕没有人比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创造了更多的第一了。 她是英国保守党这块“男人的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记录的女首相。英国自19世纪初叶利物浦勋爵连任三届共15年以后,再没有任何一个位首相有过如此之长的执政时间。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其所推行的一套政策而被冠之以“主义”和"革命“的首相,也是20世纪最优秀的首相之一。 她以其意志刚强,作风果断,不屈不挠,对苏联强硬而获得"铁女人”之称。
是首相为什么没有第三季
没有继续制作下去。
故事的主角仍然是首相吉姆·哈克、内阁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和首相的私人秘书长伯纳德·伍利,只不过三位主演换成了曾经出演过《是,首相》舞台剧的三位老戏骨。欧债危机、经济低迷、苏格兰独立,让我们同首相一行三人一起见证这纷繁时事背后的酸甜苦辣。
内容介绍
在野党影子内阁成员吉姆·哈克(Jim Hacker)在帮助本党大选获胜之后得到行政事务部(DAA)大臣的职务,从此开始面对以部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为首的公务员体系,而他的公派私人秘书、同属公务员的伯纳·伍列(Bernard Woolley)则夹在了当中。
在哈克所代表的政客以及阿普比所代表的公务员之间因施政而发生的种种冲突之中,两人的关系不停地发生变化,既有互相捂盖子,也有互相揭老底。与此同时,英国政治体制(包括政党体制和公务员体制)中的种种不为外人所知弊端和黑幕也呈现观众眼前。
在本剧中,哈克通过党内角力当上了首相,而汉弗莱也已先他一步当上了内阁秘书。当然,私人秘书伯纳也随着哈克的升迁而得以进入首相府,三人的故事移到唐宁街10号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