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斐迪南一世的介绍
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欧洲统治者的称号,按年代排列为阿拉贡国王(1379-1416),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03-1564)、托斯卡纳大公(1549-1609) 、奥地利皇帝(1793-1875)、保加利亚国王(1861-1948) 、罗马尼亚国王(1865-1927)。
斐迪南一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退位
1915年10月11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军队袭击后说,保加利亚将获得的领土,她试图以牺牲塞尔维亚签署了一项条约,奥匈帝国和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塞尔维亚运动。费迪南德是不是一个崇拜者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的第二个表弟一旦删除)或皇帝的奥地利 弗朗茨·约瑟夫·我被他形容为“那个白痴,那老dotard的弗兰茨-约瑟夫”。但是,费迪南德希望额外的领土巴尔干战争后的屈辱。然而这并与他以前的敌人,奥斯曼帝国结盟。起初,战争以及被击败,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拥有的最有争议的领土的马其顿。在未来两年内,保加利亚军队打了一场防御战中对盟军军队总部设在希腊。参与了在1916年征服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军队的一部分。然后,在1918年的秋天,保加利亚军队的攻击盟军在希腊头破血流。与他的军队粉碎了沙皇斐迪南退位,保存成为沙皇鲍里斯III 1918年10月3日,保加利亚赞成他的长子王位。在新的领导下,保加利亚向盟军投降,因此,不仅失去了更多的领土战斗中的主要冲突,但也赢得了巴尔干战争后访问爱琴海的领土。
斐迪南一世的家庭背景
费迪南德出生于维也纳,王子的Koháry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家族的分支。他从小就在斯洛伐克和德国的奥匈高的贵族,在国际化的环境,在他们祖先的土地上。从一个非常富有的上层匈牙利(现在的斯洛伐克)的贵族家庭,在斯洛伐克举行的王侯土地Čabraď和Sitno,其中包括Koháry下降。家族的财产增加克莱芒蒂娜的奥尔良显着的嫁妆。儿子的王子,萨克森-科堡8月,奥尔良和他的妻子克莱芒蒂娜,我的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女儿,费迪南德是一个侄孙,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欧内斯特·我的第一位国王利奥波德一世,比利时人。他的父亲奥古斯都的兄弟费迪南德二世的葡萄牙,也第一表弟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王子妃,墨西哥和她的弟弟,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二世的皇后卡洛塔。最后两个,Leopold和卡洛塔,也是第一代堂兄弟姐妹,我的费迪南德通过他的母亲,奥尔良的公主。这使得比利时的兄弟姐妹,他的第一代堂兄弟姐妹,以及他的第一代堂兄弟姐妹,删除(他的父亲的第一个堂兄弟)。的确,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家族有做作占据的,无论是婚姻或由直选产生,欧洲的几个座位在19世纪的过程中,家庭的趋势,费迪南德是他自己发现了保加利亚王朝费迪南德有一些祖先保加利亚,下行从中世纪的统治者,他的母亲和父亲的身边。
1915年的沙皇是谁
沙皇是俄罗斯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君主的称呼,沙皇俄国王朝为罗曼诺夫王朝,罗曼诺夫王朝末代沙皇为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1894年11月1日—1917年3月15日在位,俄国十月革命后全家被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秘密枪决;保加利亚王国末代王朝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沙皇斐迪南一世于1908年宣告脱离土耳其独立成为王国,其称沙皇在位时间是1908年9月22日—1918年10月3日;因为一次世界大战,斐迪南一世在协约国的要求下退位,王位让给了长子鲍里斯三世,斐迪南流亡奥地利;所以,在1915年时沙俄沙皇是尼古拉二世,而保加利亚沙皇是斐迪南一世;
斐迪南一世的保加利亚王子
Knyaz(王子修养基本)的第三次保加利亚国家第一,亚历山大巴滕伯格于1886年退位,仅仅7年之后,他被选为保加利亚国内的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在费迪南德的统治的最初几年中,自由党领导人斯特凡Stambolov,其外交政策有了明显的冷却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前被视为保加利亚的保护。
第二次巴尔干战役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6月16日—1913年7月29日***是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黑山***、罗马尼亚和奥斯曼帝国为另一方,因瓜分领土不匀而进行的战争。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战争背景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在欧领土被占去了一大部分,只能保留伊斯坦布林等少量东南方地区,巴尔干同盟等战胜国在伦敦召开和会,商讨对占有领土的利益瓜分。
但是,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就马其顿的统治权产生分歧。
保加利亚认为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中他们出力最多,所以希望能多分土地,保加利亚国内倾向占领整个马其顿,因此无法和塞尔维亚谈拢。而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占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
《伦敦和约》签订后,因奥斯曼帝国的失败,奥匈帝国和德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大大地削弱了。它们原希望在与俄国交战时能够得到奥斯曼帝国的帮助,而现在一旦同俄国交战,巴尔干同盟严重地威胁著奥匈的后方。所以德国和奥匈帝国利用巴尔干同盟内部为瓜分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不均所产生的矛盾,极力煽动保加利亚反对其他盟国。
战争经过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和希腊秘密订立反保同盟,罗马尼亚随即加入。保加利亚方面,奥匈答应给予贷款,并保证它的领土完整。
1913年6月29日,在德奥的煽动下,自恃强大的保加利亚先发制人,突然向塞尔维亚和希腊发动进攻。不久,罗马尼亚和门的内哥罗两国相继参战,加入塞尔维亚一方。而奥斯曼帝国也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保军屡攻受挫,全线败退。奥匈帝国曾准备进攻塞尔维亚,来援助保加利亚。但德国考虑到发动一场世界大战的军事准备尚未完成,拒绝支援奥匈的军事行动。这样,保加利亚就完全被孤立了。
7月29日,在四面受敌的困境下,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被迫求和。
8月10日保加利亚与塞、希、门、罗四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保加利亚被迫同意马其顿由塞尔维亚、希腊瓜分,塞尔维亚得到了华达马其顿,包括今天的比托拉和科索沃等地;希腊得到了爱琴海马其顿,其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塞萨洛尼基及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战败国保加利亚,则得到皮林马其顿,但保加利亚在战争中失掉了在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大部份所得的土地,将色雷斯的大部分割让给希腊,南多布罗加割让给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也分得少量领土;罗马尼亚则得到了北多布罗加。
9月29日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伊斯坦布林条约》,将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交还给奥斯曼帝国。
战争影响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不但没有解决巴尔干半岛的矛盾,反而促使矛盾更加尖锐化。在布加勒斯特和约的基础上,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希腊站到了协约国一方。而抱着复仇计划的保加利亚和德奥同盟国集团接近起来,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奥斯曼帝国加入到同盟国一方。
战争中,由于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的使用,作战方法也有新的变化:战斗队形更加疏开;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防御多采取阵地作战。
经过这次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阻碍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而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民族解放运动。两地人民要求摆脱奥匈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必然引起奥塞之间的冲突,同时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奥塞冲突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的军事冲突。致使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