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属波利尼西亚人种

法属波利尼西亚人种(太平洋岛屿的土著几千年前是怎样从中国到岛上的)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03 18:54:58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太平洋岛屿的土著几千年前是怎样从中国到岛上的

大概二百年前,西方人逐渐前去中国太平洋以及海岛冒险,在以夏威夷群岛、复活节岛和新西兰岛为三端点的极大三角形水域内,散播着成千上万岛群,通称为波利尼西亚,除开三个节点以外,佛得角、汤加及法属波利尼西亚是波利尼西亚三角中的关键岛群。西方人诧异地发觉,在这种离内地、最深处大海深处管理中心的荒岛上,竟然会出现土著部落存有。并且间隔千余公里的大家说的语言表达基本上完全一致.这表明她们拥有同样的先祖。她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她们也是抵达这一由很多海岛构成的三角地带居住的呢?有关她们的发源各不相同,而全新的DNA说明,她们和我国相关。

玻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到底是谁。生物学家发觉在中国太平洋诸岛上日常生活的毛利人、萨摩亚人、汤加人、图瓦卢人、夏威夷人、塔希提人、托克劳人、蒂姆库克岛人、瓦利斯人、库克群岛人、复活节岛人,统统是归属于同一人种。这也是为什么她们隔着千余公里的大家说的语言表达基本上完全一致。专家将这一文明等级处在石器时代M,但主题活动范畴达到2500万公顷的深海群族取名为“波利尼西亚人”玻利尼西亚人头型直到波浪状,身型一般较高,均值为1.72米,头形长及中,面型椭圆形,额骨大,鼻子挺。生物学家一开始认为,玻利尼西亚人与澳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的土著居民,也就是美国人种同根同源。

殊不知,DNA表层,她们与美国人种的遗传基因存有非常大区别,当代玻利尼西亚人非常少承继着近美洲地区原住民遗传基因,在玻利尼西亚人做到中国太平洋中间海岛以后的三、四百年,美国人种才逐渐进军这片土地资源。最开始在中国太平洋中间海岛居住出来的住户便是玻利尼西亚人。历经生物学家对波利尼西亚人的DNA测序,96%的波利尼西亚人膜蛋白DNA与三分之一的Y染色体,均来源于亚太。生物学家kayser在《"Genome-wideanalysisindicatesmoreAsianthanMelanesianancestryofPolynesians"》一文中的科学研究也表明:从常染色体剖析,波利尼西亚人大概有79%的亚洲地区东部地区的遗传基因成分,21%的美拉尼西亚人遗传基因成分。

此外,在中国山东省还发觉与现如今玻利尼西亚人相贴近的骨骸,分别是距今5000-6000年前的山东省大汶口和西夏侯文化艺术。在我国人类学家颜阍老先生对山东省大汶口和西夏侯2组骨骸的精确测量说明。这2组的平均值,绝大部分坐落于玻利尼西亚近现代组相对应新项目平均值的基因变异范畴内,次之,2组都具备与玻利尼西亚关岛和美国夏威夷组同样的拔牙齿风俗习惯和头骨的后脑畸型。此外,2组还都具备和玻利尼西亚组类似的“播椅下颚"特点。生物学家觉得,波利尼西亚人先祖起源于亚太沿海地区起源于亚太沿海地区迁到中国台湾,再度过海历经美拉尼西亚海岛,波利尼西亚人先祖一开始被称作“拉皮手术塔人”。

她们收容了一部分美拉尼西亚人,随后一起迁到中国太平洋海岛,最终融合并产生了当代波利尼西亚人。拉皮手术塔人与美拉尼西亚人中间的人种相融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东南亚地区发掘出的拉皮手术搭陶瓷器与近美洲地区的陶瓷器特点存有着显著区别。美拉尼西亚人的粮食作物栽种被拉皮手术塔人所接纳,并送到了漫长的太平洋岛屿。除此之外,拉皮手术塔人与美拉尼西亚人中间的语言表达特点也显出一定水平的融合性。

她们是怎样抵达中国太平洋海岛的。波利尼西亚人在苏门答腊岛的扩大,是史前人类深海探寻中最英雄王座的一笔。最少5000年前,来源于我国华南地区的远古人类历经中国台湾(公元3000年),泰国(公元2000年),印尼海岛(公元2000年),一路向南挺近。一支继而往西,在公年300年前后左右攻占巴布亚新几内亚;一支经新几内亚往东,在美拉尼西亚(MELANESIE)居住出来,一支经美拉尼西亚北进,在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居住出来,一支则再次往东,攻占了中国太平洋上剩下的基本上全部能够 存活的海岛,发展趋势为波利尼西亚(POLYNESIA)。

而在这里四个支系中,波利尼西亚人的新征程更为宏伟,她们是怎样吸引了苏门答腊岛的呢?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定,原料的贫乏,及其时期的限定。波利尼西亚人自始至终没有创造发明主龙骨技术性,她们只有应用最初的木舟,把一颗树木砍光,树杆挖空制成的木舟。她们之后又创造发明了舷外支撑架技术性,在船舷两侧,用一根浮木辅助均衡,有的会在两边都是有支撑架。

而这恰好是当代航运业双体船、三体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那样做的较大 益处是,在没法提升船只规格的状况下,较大 很有可能地提升船只可靠性和抗大风大浪工作能力。波利尼西亚人之后又创造发明了双体船,便是把两个之上的高挑船壳横着连在一起构成的连体衣船,船壳间用主甲板桥联接,各具单独的促进设备。因为2艘小帆船横着联接在一起,在水上可承担很大的大风大浪,不容易船翻。在快速时,2个较高挑的船壳能够 大幅度减少船壳的摩擦阻力。

此外她们应用蟹爪形帆,也就是二根支撑架支撑点,一根竖直为船头,一根卷成弧型两边捆收到直桅的上、下两边,使全部帆面打卷成蟹爪形,相互配合往返胜败的出航方法(shunting)来解决之逆风行进的难题。虽然一路汹涌澎湃,一路大白鲨凶兽,可是从没阻拦波利尼西亚人的新征程,她们依据星象学、季风气候和海流导航栏在当辽阔的深海中出航,在历史时间的江河中留有了新的文明行为。

波利尼西亚人的简介

波利尼西亚人(Polynesians)大洋洲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民族集团。包括毛利人、萨摩亚人、汤加人、图瓦卢人、夏威夷人、塔希提人、托克劳人、库克岛人、瓦利斯人、纽埃人、复活节岛人等10多个支系,共有90多万人(1978)。属南方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身材中等偏高,皮肤为浅褐色,体毛较少,头发为宽幅波状黑发,面部宽大,略呈颌突。使用多种语言和方言,彼此差别不大,同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原崇拜多神,迷信巫术,现多改信基督教和天主教。

法属波利尼西亚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

1,属于多个国家 ,除图瓦卢、西萨摩亚和汤加已独立,库克群岛和纽埃岛内部自治外,余分属美、英、法等国。

2,法属波利尼西亚,又名塔希提。是联合国非自治领土,位于太平洋的东南部。西与库克群岛隔海相望,西北临莱恩群岛。由社会群岛、土阿莫土群岛、 甘比尔群岛、土布艾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等共有118个岛屿组成,位于社会群岛的塔希提岛最大。法属波利尼西亚属热带雨林气候,11月~4月为雨季,年均降水量1625毫米。3月份为气温最高月,达28℃,8月为气温最低月,达20℃,年均气温26℃。首都是帕皮提(Papeete),1818年建城,人口约13.3万人(2009年)。高级专员阿道夫·科尔拉(Adolphe COLRAT),2008年7月任职。

3,陆地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142万,多为波利尼西亚人。主要是波利尼西亚人,身材高大,深褐色皮肤,头发呈直线形或波浪形。居民多信奉基督教,通用波利尼西亚语。官方语言除法属波利尼西亚为法语外,多为英语。除图瓦卢、西萨摩亚和汤加已独立,库克群岛和纽埃岛内部自治外,余分属美、英、法等国。由火山岛和珊瑚礁组成。赤道附近各岛属热带草原气候,其它各岛属热带雨林气候。波利尼西亚中部是台风源地之一。矿物有磷酸盐、镍、铬等。沿海产珍珠。盛产并出口椰干,还产可可、甘蔗、天然橡胶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人口民族

法属波利尼西亚全国总人口277293人(2013年7月),人口密度为78.8人/平方公里(2013年7月)。其中波利尼西亚人有164997人,余为波-欧混血种人、欧裔、华裔等。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塔希提语,通用波利尼西亚语。居民中54%信奉基督教新教,30%信奉罗马天主教,6%无宗教信仰。

西亚人属于什么人种

西亚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白色人种)。

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德国人类学家埃克斯坦德特(E.von Eickstedt)提出一种有代表性的的人种分类方法,波利尼西亚人属于欧罗巴型/副人种。

也有人认为波利尼西亚人是高加索人种与亚美人种之间的过渡类型,可能兼有一些大洋洲人种因素。其主要特征:从中等身材至高壮身材,肤色轻浅至暗铜色,直发至波发,体毛略多,高颅,面部高阔,鼻骨突出,眼眶较高,正颌。

扩展资料:

分子人类学证实波利尼西亚人基因源自亚洲,与高加索人种没有遗传关系,但体质上具有伪高加索特征,纯属自身进化的结果。

国际人类学界所定义的的人种划分法(最新版本),结合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一致认为波利尼西亚人归属蒙古利亚人种。

波利尼西亚人的骨形成细胞、成骨细胞,增殖速度比欧洲人快,由于这两者的遗传基因不同,波利尼西亚人的骨骼比欧洲人更为强壮。

世界三大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是蒙古利亚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 蒙古利亚人种(黄种人、亚美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中亚。北美印第安人和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也属蒙古利亚人种。 尼格罗人种(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南部。美洲的黑人亦为非洲黑人的后裔。居住在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和亚洲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黑人,也称棕色人种或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种。 欧罗巴人种(白种人、高加索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和南亚。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居民多为欧罗巴移民的后裔。 此外,各大种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形成许多混血种人。亚洲中西部和非洲东北部是三大人种的接合部,自古代起就产生一系列过渡性人种类型。现代美洲和大洋洲,人种混杂也很明显。据考证,蒙古人种的发祥地可能是在蒙古高原。正是由于大漠南北的风沙和气候,使之形成这一人种的典型特征:眼裂很小,有内眦褶。随着人口的增殖,蒙古人种不断向外迁徙: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形成为印第安人支系;进入北极圈的,形成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支系;留在亚洲北部的是北亚支系,肤色一般较浅,脸庞较大,嘴唇较薄;往南迁到长江以南、直到东南亚地区的是南亚支系,肤色较深、脸庞较小、嘴唇较厚、鼻翼较宽,部分混有尼格罗人种的特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的是东亚支系,体质特征介于南亚支系和北亚支系之间。 欧罗巴人种最初起源于北非、西亚和南欧,后来随着冰川的后撤,逐渐向北推进便形成了南、北两个支系。北支在北欧光照较弱、气候寒冷的条件下,肤色较浅、眼睛为灰色或浅蓝色、头发为淡黄或金黄色;而在北非、西亚和南欧的南支则肤较深,眼睛和头发多半为黑色;在南北两支之间是中欧支系,肤色、发色、眼色介于两者之间,大体上呈褐色。 尼格罗人种分为东、西两支。西支起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又可细分为苏丹、班图、尼罗特、俾格米和科伊桑等支系。东支称为澳大利亚人种,最初形成于亚洲南部,尔后在迁徙过程中分化为澳大利亚本支,巴布亚和美拉尼西亚分支,南亚、东南亚的维达和尼格利陀分支。 世界三大人种都是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距今四五万年前开始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三大人种内部分化为众多支系以外,同时在三大人种之间还形成了一些混合类型。大体说来,在蒙古人种和欧罗人种之间形成了乌拉尔类型和中亚类型;在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形成了阿伊努类型和波利尼西亚类型;在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这间形成了南印度的达罗毗类型和东北非的埃塞俄比亚类型。以上都是在古代形成的混合人种类型。近代,在南北美洲、大洋洲、南非以及其他地区,还形成了为数众多、种族成分更为复杂的混血民族。随着现代社会各族人民交往的增多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种族混合的过程还会进一步加强。

世界上的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哪里

世界上的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人种分类:全世界有9大地理人种,并划分出32地域人种。 1.美洲印第安人种 指欧洲人、非洲人到来之前,北起阿拉斯加,南至南美洲南端,包括整个南北美洲的原有居民。他们散布在偏僻的地区,以狩猎、采集或半农业为主,人口不多,在遗传上常呈完全独立的状态。其特征是具有棕黄色皮肤,黑色粗直的头发,铲形门牙,突出的颧骨,鼻梁较突,体毛疏少,在ABO血型系列中,O型、B型频率高,明显地不同于有联系的亚洲地理人种的血型。 2.波利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于东太平洋广大地区,自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群岛,直至新西兰一带的人群。 3.美拉尼西亚——巴布亚人种 指分布在新几内亚岛、斐济群岛和西色为棕色,宽鼻型,黑色头发呈直或卷曲状,体毛少,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少。 太平洋其它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呈暗棕色,圆型头,毛发卷曲,眉脊发达,鼻尖呈钩形,肩胛窄。 4.澳大利亚人种 指欧洲人到来之前,分布在澳洲的原有人群。其特征是褐色皮肤、波状或卷曲状头发,线状体型,有很大的牙齿、明显的眉毛脊,颌骨外突,体毛中等浓度,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很低。 5.亚洲地理人种 主要指分布在亚洲大陆,乃至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婆罗洲群岛等地的人种,又称为蒙古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呈浅黄色,头发黑而直,胡须与汗毛稀少,脸形扁平,颧骨较高,眼皮有波浪状的蒙古褶,在ABO血型中B型频率很高。 6.印度地理人种 指分布在南亚,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到炎热的印度洋地区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自北至南由浅色到深色,眼睛呈蓝色,头发呈黑色或黄色、直式波浪形,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高,不同于欧洲地理人种,而与亚洲地理人种相似。 7.欧洲人种 包括分布在欧洲的若干地域人种,以及部分散居于西亚、北非、西非等白色人种,又名高加索地理人种。其特征是肤色浅,鼻梁高窄,头发直硬或波浪形、呈金黄色或褐黑色,嘴唇薄,体毛浓度,胡须和腮毛特别发达。男子秃顶频率高,在ABO血型系列中,常掺入A2血型,Rn型频率高。 8.非洲人种 指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整个非洲在内的若干地域人种,又称尼格罗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黑至深褐色,头发短而卷曲,嘴唇厚而外翻,鼻子短宽,颌部明显突出,体毛稀少,在Rn血型系列中,R0型频率高,体内常具有对疟疾有相对免疫力的镰刀形血球。 9.密克罗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以及西太平洋一些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身材矮小,肤色、毛色较深,长头型,头发多呈波纹形、螺旋形,全身多毛。血型频率与波利尼西亚人种相似,但B型频率较高。 长恩的九大地理人种分类的长处是简便好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公认。但也有缺陷,如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太大了;南美印第安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在体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应考虑分开归属问题。再如长恩的人种划分都局限在公元1500年以前(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的人种分类和分布,忽视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及其以后,欧洲人、非洲人等向南北美洲、澳洲等地的大迁移,由此引起了人种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洲、澳洲人种分布等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愈来愈靠近,由此可把南北美洲划为北美地理人种和拉丁美洲地理人种,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还有报道称在热带雨林地区,考古探险队员曾发现罕见的绿色人种和蓝色人种,不过这些都没有得到充分考评。

非洲人是什么人种

非洲人大部分是黑色人种。

非洲有2/3的居民属于黑种人,其余大部分属白种人,仅马达加斯加有一小部分黄种人。

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尼格罗人,即平时所说的黑人,但黑人也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两大黑人支系分别为苏丹尼格罗人和班图尼格罗人。苏丹尼格罗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两河一湖地区,即尼日尔河-乍得湖-尼罗河中上游,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至埃塞俄比亚高原西侧。

班图尼格罗人则分布在苏丹尼格罗人以南广大地区,是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各国的基本人种,也是非洲人口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种族。

非洲人一般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尼格罗人种居民,他们的语言分为科r伊桑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班图语系和尼罗-撒哈拉语系四种。由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居民当多为黑皮肤,所以非洲人常用来指代黑人。有时非洲人包括北非的阿拉伯人和南非的高加索人种。

扩展资料

非洲是人类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大洲,自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中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后,世界考古学界提供了大量的物证,表明非洲尤其是东非和南非,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

从古代猿类进化到现代人类有5个阶段:腊码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在非洲都有发现,且其演变过程比其他洲更具有连续性,各个阶段的时间也比较早,这都说明非洲很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

现代分子生物学兴起以后,进一步力证现代智人全部起源于非洲。现代分子生物学运用遗传学的工具对非洲、欧洲以及亚洲人种的母系线粒体和父系Y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种共同的祖先距今天的时间为14.3-14.4万年,现代智人走出非洲是在5万年到7万年前。

波利尼西亚人种的起源

波利尼西亚人

波利尼西亚人指的是大洋洲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民族集团。波利尼西亚群岛距离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都有三四千海里,波利尼西亚人他们从哪儿来?是怎样来的?

波利尼西亚人的亚洲起源说

有些学者认为,波利尼西亚人是亚洲来的移民。有人认为他们来自马来西亚,因为二者的语言很相似;人种学家福萨德则提出印度移民说;奥地利学者罗伯特·涅尔登则认为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中国。

但从亚洲到波利尼西亚群岛必须乘船逆风向、逆洋流横渡太平洋。法国航海家艾利克·比斯乔普曾驾一艘中国小木船从印尼出发,经3年漂流航行都未能到达波利尼西亚群岛。而且,波利尼西亚人与中国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在体质、语言、工具、习俗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直到波利尼西亚群岛被发现,波利尼西亚人的迁入只有几百年,在这几百年中,他们不可能在语言、人种上发生突变。因此亚洲起源说也存在着种种疑点。

波利尼西亚人的美洲起源说

挪威海洋考古学家海尔达尔曾到美洲秘鲁和波利尼西亚群岛考察。他发现,波利尼西亚人有个传说,说古代有个叫提基的神率领他们的祖先从东方乘木筏而来。在秘鲁也有类似的传说:提基带领部民在异族入侵时乘木筏离开西方大陆,向西行驶,不知所终。

在进一步对两地文化的考察中,海尔达尔发现了更多的相似性。例如,印第安人和波利尼西亚人都喜欢制造木乃伊,制造的方法也很相似;他们都喜欢建造石像;两地种着一种相同的薯类作物。因此海尔达尔深信,波利尼西亚人起源于美洲。

世界人种之波利尼亚人介绍

  波利尼亚人的介绍:   1、波利尼西亚人:大洋洲东部波利尼西亚岛群的民族集团。   2、其中包括毛利人、萨摩亚人、汤加人、图瓦卢人、夏威夷人、塔希提人、托克劳人、库克岛人、瓦利斯人、纽埃人、复活节岛人等10多个支系。属南方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   3、他们使用多种语言和方言,彼此差别不大,同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原崇拜多神,迷信巫术,今多改信基督教和天主教。   4、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约在2500年前从东南亚陆续迁来,18世纪末欧洲殖民者侵入时,社会处在原始公社制解体的不同阶段。经济和文化达到较高水平,在大洋洲居于领先地位。近200年来,由于受美、英、法殖民统治,传统经济文化遭到破坏,备受奴役和摧残,人口总数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