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土肥原贤二和冈村宁次谁职位大
总的来说算是冈村宁次 。都是陆军大将。但冈村宁次虽然曾经出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但并不是侵华日军总司令,因为在他出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期间,不能指挥所有侵华日军.当时(1944-1945),日军驻中国的部队,分为以下四部分:1.中国派遣军 《辛丑条约》签订后,日本派出了“清国驻屯军”,按条约规定编制400人。1913年10月,改称“中国驻屯军”。此后,中国驻屯军主要驻华北的京津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在华北兵力猛增,8月31日,以中国驻屯军为基干编成华北方面军。“八一三事迹”后,8月16日,日军组成上海派遣军。11月7日,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组成华中方面军。1938年2月18日,华中方面军改组为华中派遣军。1939年9月23日,日本为扩大侵华战争,在华北方面和华中方面军基础上,成立中国派遣军,统辖在华北、华中的日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冈村宁次为第三任总司令官。至1945年8月,日军投降前夕,中国派遣军辖2个方面军、3个直辖军,28个师团及33个独立旅团,总兵力105万人。2.关东军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它因日俄战争中日军侵驻我东北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关东军司令部先后设于旅顺、长春。侵华日军爆发后,关东军兵力剧增,至1945年8月,关东军辖2个方面军、2个直辖军,24个师团及13个旅团(2个师团、2个旅团驻朝鲜北部),约75万人,末任总司令官为山田乙三陆军大将。3.台湾军 甲午战争后,日本派兵侵占台湾。1944年9月,台湾军改称第十方面军。至1945年8月,辖8个步兵师团、1个飞行师团、11个独立旅团,12.8万人。司令官安藤利吉陆军大将。4.中国方面舰队 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迹”,派兵进攻上海,同时编组了第三舰队。全面侵华后,1937年10月20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时,日本海军大本营以第三舰队为基础,编成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官由当时的第三舰队司令官古川清海军中将兼任,司令部驻上海。至1945年8月,辖6.3万人。司令官为福田良三海军中将。以上四部分部队,互相不构成隶属关系,中国派遣军、关东军和台湾军均由陆军大本营直辖,中国方面舰队则听命于海军大本营的调遣。因此,中国派遣军不能指挥关东军、台湾军和中国方面舰队,不不能笼统地你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总司令。准确地说,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他统辖日本驻中国大陆关内的陆军地面部队和航空兵。
日军将官岗村宁次和日军元帅谁的官大
旧日本时期有元帅,但不是军衔,而是陆海军高级军官和皇室成员的一种荣誉称号。一般来说,陆、海军大将要退役时才会名列元帅府。元帅既是天皇的军事顾问,同时也是军事参议院当然参议官,也要召开不定期的元帅会议,对军队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冈村宁次是日本陆军大将,也就是相当于陆军军衔最高级别,但是低于元帅衔。 二战时期日本元帅军衔作为陆海军的最高荣誉,名列元帅府的条件十分严格。严格来说,只有陆相、陆军参谋总长和陆军教育总监(“陆军三长官”)都出任过的陆军大将,以及海相、海军军令部总长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三长官”)都出任过的海军大将,才够格名列元帅府。这样的条件显然太苛刻,真正能当遍三长官的大将太稀有(事实上海军中只有永野修身做到了)。而且皇族不能出任陆相、海相这样的“人臣”,如果真要讲究三长官,那恐怕皇族大将们一个也进不了元帅府。
冈村宁次和本庄繁谁官大
本庄繁比冈村宁次职位大一些。本庄繁为日本关东军司令,冈村宁次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
冈村宁次和山本五十六谁的官更大
按级别来说,山本五十六官职更大些。这主要看他们在日本的军事地位谁的高。
解释之前,先要说一下日本当时的军制。
陆军的最高机关就是所谓的三大衙门:陆军省,参谋本部,训练本部。
下面是具体的作战单位,被称为总军,一个总军负责一个战略方向,1945年的时候,有南方军、本土防卫部队、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四大总军系统。
岗村是当时的中国派遣军司令,也就是一个总军的司令。
日本海军的最高机关同样是三大衙门,海军省,海军军令部和联合舰队。
山本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一个是侵华的总头目,一个海军总司令,按理来说,海军总司令是日本海军的老大,也就是海军这个领域的一把手。而冈村宁次只是中国战区的最高司令,那亚洲还很多战区呢,所以他这个有点像中国的某个军区司令,而那个山本是海军总头目。所以山本的权力和地位相对来说更大一些。
冈村宁次(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侵华日军战犯,百团大战后调任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指挥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战争末期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昭和军阀的三羽乌的第三位。
山本五十六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