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德国vs苏联

二战德国vs苏联(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哪个整体军事实力较强)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03 22:31:49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哪个整体军事实力较强

初期:德国占有绝对优势中期:德国优势,但战线过长后期:均势,一个德国迎战五六个盟国,足已说明一切【德国】由于战前军事扩张策略的刺激,军事工业高度发达。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后期由于资源的限制,开始提高武器的质量,生产数量大幅度下降。而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以及优秀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指挥水平也是世界所公认的。德国开创了闪电战的时代,并开创了装甲兵协同坦克作战的陆军高机动作战的先河。同时德国还最先将空降兵应用于实战,而空降比利时打垮了铁桶般的防御系统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军工技术高度发达,二战时期就造出了飞弹,甚至如果不是军事高层对原子技术的不认同,恐怕,德国会是世界上最先拥有原子弹的国家。但是由于资源的致命伤人口的限制导致兵源供应不足以及情报技术的滞后,也为这支部队的强悍折了不少分。 军队数量: 9分 人员素质 10分 武器装备水平 9分 战术思想与指挥水平 9分 后勤供应能力 8分 军工技术水平 10分 战绩 9分【苏联】二战后期是苏联军事最为鼎盛的时期。 战争中后期军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甚至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并拥有着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工生产系统,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虽然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苏联后期的军队也在欧洲最艰苦的战场上磨练出了钢铁般的意志。苏联发达的情报系统克格勃,也在二战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战术思想方面,苏联在二战中形成了装甲集团化冲击的思想(有点闪电战的味道),强大的钢铁洪流二战后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对分重视陆军火力的思路,甚至无限制的加强火力也是苏联的一种致命伤。当时苏联有一种说法,有一个角落没有攻击到,说明我们的火力还不够强。还需要不断增加。其实,那种铺天盖地的重型火炮、火箭炮、榴弹炮的呼啸的震撼场面,与美军地面部队利用先进的无线通讯呼叫空中力量与地面火力支援的精确打击相比,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苏联在冷战时期更是由于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不重视逐步落伍。 军队数量: 10分 人员素质 7分 武器装备水平 9分 战术思想与指挥水平 9分 后勤供应能力 10分 军工技术水平 8分 战绩 9分

二战时期,苏联VS德国,哪个军事实力更强

归根结底战争不是军事实力的较量而是国力的最终比拼。1937年,苏联在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后,已经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国。从人口,资源,国土面积,工业制造(虽然可能工艺水平比德国低)等各个方面都是碾压德国的。但是苏联经历了1937-1939年的对军队的大清洗,有经验的军官团几乎损失殆尽,而且在士官层面也不如德国的士官素质高和富有经验。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连营军官平均年龄19岁,离开军校和教导队的时间平均不超过9个月。师级干部平均年龄不超过37岁,而且90%以上都是在24个月内被从团以下职务迅速地提拔上来的。在集团军-方面军这个层面,除了朱可夫在诺门坎,铁木辛哥在苏芬战争获得了宝贵的实际经验外,其他高级军官们基本都没有现代战争的概念和经验,像长期获得斯大林信任,甚至被誉为是斯大林军事知识的主要来源的,三次出任总长,一手带出来华西列夫斯基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经验认识。剩下的红军将领还是言必称国内战争,稍微强一点,比如后来被斯大林毙了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则是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恰恰错误地总结了西班牙战争的经验,主张把坦克降为步兵支援武器,解散独立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军。而他参加西班牙内战时才是一个上校团长,回国后2年不到就从少将旅长升任方面军司令,大将军衔。所以,在战争爆发时,德军面对的红军是一个缺乏专业素养,毫无经验的指挥员们所指挥的一个庞然大物(苏军在坦克,大炮,飞机等武器上的数量都几倍于德军,在一些坦克上甚至质量都超过德军)。苏联从其在内战中甫一建立开始,就是一支片面甚至是偏执地强调进攻的军队。苏联红军是一支根本不会也不想防御的军队。在1941年-1942年,苏联红军只知道徒劳地以反攻和德国对攻。在维亚济马战役时,科涅夫手下的部队,每一个集团军从抵达战场一下火车就狂热地投入反攻开始计算,平均在4-7天就基本损失光,消耗速度比中国国民党军在淞沪会战中平均一天打残一个师的速度还要惊人。可以说,到了1942年夏季开始,苏联红军才真正开始学习如何防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才算学会如何防御。而朱可夫在莫斯科战役后所发动的第二次勒热夫战役遭受到惨败。用朱可夫的话,就是红军步炮协同几乎没有,步兵和坦克部队之间的通讯和支援根本不存在。至于地空协同更是惨不忍睹,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司令部被自己的方面军空军的伊尔-2强击机夷为平地。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乘胜发动的火星行动惨败,证明红军在1943年还没有学会如何进攻。到了库尔斯克战役胜利后,苏军才开始逐渐摸索出进攻的套路。等到德国自己的有战斗力和经验的部队和指挥官和装备都消耗光了,而付出了血的代价的苏军却开始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大批优秀将领也在实践中涌现出来并成长起来,苏联的工业产能也开始发力,德国军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开始落后于苏军。苏联开始完虐德国了。

二战苏联和德国单挑,谁赢

德国赢,如果不是英美牵制了德国相当一部分的主力,并给予了苏联很多支援。苏联是绝对打不过德国的。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凭一己之力打赢的。但是,如果德军不是在北非与西线战场投入、部署相当多的军队。没有了对盟军的顾虑,全力以赴与苏军决战的话,苏军是绝对抵挡不住德军的进攻的。苏德战争,德国投入了500多万的兵力,但还是有几十万人的缺口。这些缺口,只能让仆从国来出兵填补。而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就是从意大利军队那里突破的。如果把北非战场隆美尔的那几十万人调过来,苏军就彻底没戏了

二战苏德战争时苏联和德国谁的组织度更强更先进如何理解呢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进攻苏联。在此之前,部署在苏德边境的苏军总兵力的268万,德军为305万。苏军有坦克22000辆,但性能落后,大多数由于保养不良甚至无法出动。德军有坦克3700辆,但多数是性能先进的虎501、虎502坦克。苏联火炮总数3.7万门,德国4.7万门。

纳粹德国在指挥制度和军队素质上,是现代军队建设的起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即使到今天,仍没有任何一国国家达到纳粹德国军队的水准。比如在战役级空地配合,等等。

特别要说一下的德国军官教导团制度,一战之后,德国被裁剪大量陆军,却奇迹般地保留下了军官教导团,教导团的军官全部出身容克大地主,受过非常高的教育,德军还要求军官至少掌握一种乐器,通过提升艺术修养,扩展军官指挥思路。现代军棋推演,联合作战等等思想都来源于德国军官,现在美军建设的模块化建军,也不过是当时德军军事思想中一项内容的翻版。

德方战术的组织更强,战斗群的配置更是发挥了军官的巨大优势。可以临时将不同军种不同归属的部队整合到一个战斗群中而且可以很快地发挥战斗力,这一点现代也没有几支军队能做到。

 苏联飞机总数2万架,但西部战区只有5400余架。而且苏联的飞机也是老爷级的,只有1000多架飞机能够拿得出手。德国方面飞机4900架,但都是最新式的战机,秒杀苏军战机。斯大林早就看出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但斯大林把大军部署到苏德边境不是预料到德国会动手,不然苏军就不会在德军进攻时束手无策、那么狼狈。

1941年德军闪击苏联的时候,西部的苏军可是呈进攻态势的。斯大林如果实施了“大雷雨”计划,能不能出奇制胜打败希特勒呢?实事求是地说,不能。斯大林的军队无疑是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军队,论装备数量世界军队中也是首屈一指。但1941年以前的苏军,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

而苏方战略上组织更强,从工业的紧平衡到大纵深有条不紊的作战计划,虽然在具体执行上出现各种毛病,但是总体上相对合理地利用了自身资源。

而且两者不是同一个路子,德军强调战役的“突然性”,为了“突然性”可以承受准备不足的代价,也可以让一支作战部队的所有火器同时向某块阵地开火,不是为了杀伤敌人,而是为了惊吓敌人,苏德战争前期那些缺乏训练的苏军部队常常被这样突然的齐射吓的脱离阵地;苏联则强调准备的完备,兵力越多越好,火炮越粗越好,炮弹越多越好,准备完备以后,再在宽大战线上发动无重点的进攻,寻找对方防守薄弱的点,随后投入突击的主力一锤定音,但当己方的进攻能力不足以将敌方防线逼迫到露出破绽时,苏军往往会损失大量的兵力而一无所获。

苏联在战争爆发之后就迅速进行了总动员,几乎把国家的每一份力量都压榨出来,女人和老人代替青壮年男性投入粮食和军用物资的生产,将几乎所有理论上能够编入军队的人全部动员进军队,停止了几乎所有维持基本生存以外的民品生产,整个国家迅速武装起来,变成一部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斯大林甚至第一时间就把自己仅有的两个儿子全部送上了前线。

相对的,德国纳粹的高层还沉浸在大日耳曼尼亚的迷梦中,希特勒一方面在国内和占领区大肆搜捕和屠杀犹太人、吉普赛人等“劣等民族”;另一方面,以戈林为典型代表的一帮子权贵们在整个欧洲拼命搜刮财富和艺术品,装进私人的腰包,把大量的黄金存进自己在外国(瑞士)银行的户头;希特勒和他的亲信还兴致勃勃地考察欧洲各地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气势恢宏的新首都。大量的国家资源就这样浪费在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上,而未能为战争作出贡献。

在二战时期,德国输给了苏联,它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二战期间德国输给了苏联,他输的真正原因是在于他对苏联的估计不足。之前的闪电战带来的巨大胜利,让希特勒对自身的军事实力估计不足,对苏联的军事实力估计不足导致的轻视苏联。再加上希特勒自大的战略错误。导致了德国军队后方补给跟不上,再加上漫长的持久战,导致德国输给了苏联。

二战德国失败的最本质原因无非就是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会惹起全世界人民的愤怒那自然就是与全世界为敌人,这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第一次合作,来共同反抗德国的侵略这才是德国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这就与一战的性质不一样了。一战是列强进行的分赃的一次战斗,而二战的德国先后扫荡了欧洲和非洲让很多人都无家可归妻离子散的,背叛了全世界人民的意愿,这样的战斗不败才怪。

二战期间,苏联的国土面积非常大, 这对于经常打闪电战的德国可谓是心力交瘁,漫长的展现和水土不服问题造成了德国后勤补给的重重困难,由于苏联太大了,德国只能分兵驻守,苏联利用战略纵深的战术成功把德国拖了进来,导致了德军不能首尾呼应。

由于希特勒的自大再加上出现的战略错误,导致低估了苏联的抵抗能力和战斗决心,更没想到美国等国家对苏联的援助,要知道二战期间,德国和苏联打仗正酣之时,仍实施的是八小时工作制,甚至还有军人在休息,直到两年后才全员出击,如果早些全军出击,结果是什么样子还真不好帮手。正是因为这种草草的进攻,才导致德国的战败。

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哪个更强大

德国较强于苏联。德国虽然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了统一,但在此之前,德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而苏联的前身沙俄一直是个封建军国,也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苏联是1922年确立的,明显晚于德国。二战之前,德国的青少年都是必须要进行军事化训练的,自然战斗力较强,而对比苏联,我们可以从苏芬冬季战争看出红军的战斗力。

二战时德国和苏联的人口和面积比

(1)德国在二战前收复了莱茵地区,又占领了捷克的苏台德,在加上东普鲁士,面积大约37万平方公里(今天德国的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如果算上二战德国占领的波兰西部、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希腊等国家的土地,面积几乎为欧洲总面积的一半,即50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德国占领的苏联西部地区,大约600万平方公里左右。德国二战时的人口:根据《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中得到准确数字,1933年德国人口6603万。奥地利被德国合并时有近700万人口,苏台德区有300万人口,萨尔区75万人口,梅梅尔区应该还有若干,波兰200万日耳曼人,罗马尼亚90万,意大利25万,阿尔萨斯150万。总人口人口一般认为是8000万。苏联自1940年8月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加入后,面积达2240.2万平方公里。苏联二战时(以1939年计)人口约1.6亿(1941年计约1.8亿)。综上所述,二战爆发前,苏德两国的面积比为:60.5:1(苏德战争爆发时约为5:1)。人口比例约为2:1。(2)二战德国累计动员总兵力1700万左右,作战兵力最高峰在1944年,达到了约950万人;苏联二战期间累计动员总兵力超过5000万,作战兵力1100万。

苏联和德国二战时候单挑,谁最后会成功

当然是苏联完胜了。苏联拥有德国没有的巨大的战略纵深,即便被德国攻占一些领土也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德国根本不可能占领苏联全境,连布防的兵力都不够。苏联更有德国没有的丰富资源,尤其是对战争起到关键作用的能源和金属矿产,所以苏联在战争时期的装备数量远远超过德国,兵力也远超过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