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胡希华的个人简历
胡希华的个人简历:
胡希华1946年生于社旗县。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曲剧电影《闫家滩》《李豁子离婚》。
他唱过歌,作过主持人,参加过电视台丑角晚会,并代表河南参加在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曲艺节,为河南省赢得了荣誉。曾获河南省首届曲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等。其传略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等书。
扩展资料:
演出剧目:
豫剧《抬花轿》选段(汪荃珍)
河南曲剧《卷席筒》(海连池)
河南曲剧《李豁子离婚》(胡希华)
豫剧《月下相会》(任宏恩,汤玉英)
豫剧明星版《三哭殿》(贾廷聚,张宝英,范静,樊萍,轩玉亭,兰力,薛娟等)
豫剧《五世请缨·出征》(王惠)
清早起来去拾粪是什么剧
1、是河南曲剧《李豁子离婚》。
2、这部剧的作者是:彭宏殿(词)、胡希华(曲),创作年代为民国时期 。被称为民国第一奇剧。
3、那么这部剧究竟奇在哪里呢?
此剧有八奇:
一、时代鲜明。唱词中提到中华民国,乃至民国旗帜,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念都有涉及;
二、唱词俚俗共赏。唱词文雅有致,粗俗有情,彰显地方戏的特色;
三、人物形象鲜明。主角李豁子,包括豁子的老婆,人物塑造地合情合理,绝不牵强附会;
四、情真意切。剧目涉及豫西山区婚姻难的问题,无论哪一方的哭诉,都发自肺腑;
五、情节巧妙。戏剧无巧不成书,里面的换老婆,买卖老婆等问题,耐人寻味;
六、音乐伴奏别具一格。此剧的音乐伴奏,富有河南豫剧的传统特色,滑稽搞笑。
七、思想内涵深厚。此剧具有穿越时代的魅力,无论是民国,还是现在,婚姻问题始终是豫西山区的最大问题。关于婚姻之间的纠葛,依然如此存在。
八、此戏是出大悲剧。结尾以李豁子的失败告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李豁子是个有血有肉,可怜可恨的悲剧人物。惟其可怜,显出悲剧的重大意义。
4、《李豁子离婚》在民国新文明的鼓荡下,开始关注下层人民的离合悲欢,尤其值得重视。恍若,黑夜里的一道闪电,划过民国的天空。如今,再看此戏,诙谐幽默,令人笑中含泪的观看。部分人憎恨李豁子,其实李豁子是这出戏中最值得同情,最值得玩味的一个悲剧人物。
李豁子离婚原唱
《李豁子离婚》创作年代民国时期,原唱无从考证,彭宏殿(词)、胡希华(曲)
唱词:
鼓子头:妇女冤仇深,姻缘不随心。清朝宣统掌乾坤,出了个革命领袖名叫孙文。
满州:他倡导废除包办买卖婚姻,他号召放脚剪发妇女翻身。有个小媳妇,娘家本姓孙,为婚姻不如意终日泪纷纷。可恨我的二双亲,包办了俺的婚姻,她给俺寻婆家不访又不问,寻一个丑陋的丈夫不像个人。实实不趁俺的心,耽搁了俺的青春。俺不图金来也不图银,俺只盼寻上一个俏郎君。
银扭丝:那一日独坐在小房闷沉沉,只来了叔伯的姐姐名叫孙玉珍。自幼把学上,她又学会念国文,她把那如今的法律认的真。男的二十岁,女的十八春,父母不能包办,只用一个介绍人,一不要那陪送,二不要那送客人,结婚后欢欢乐乐度光阴,久以后倘若感情不合适还兴去离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豁子离婚》曲剧现代题材剧目。编剧万道同。 民国十六年(1927年),二八少女孙氏父母双亡,被叔父卖与李豁子为妻。李不仅比她年长27岁,而且相貌丑陋,性情粗暴。孙氏痛苦万分,终日啼哭。后经“洋学生”堂姐指点,方逃出家门,至县衙告状。
县长问明情由,终判孙氏与李豁子离婚。 该剧主要以丑角、旦角应工。喜剧效果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建初期,在洛阳老城常演不衰。 该剧三十年代末,由洛阳曲剧同乐社(海神班)首演,朱双奇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