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尔汗国和伊利汗国

伊尔汗国和伊利汗国(伊儿汗国的建立者是)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4-11-02 18:41:06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伊儿汗国的建立者是

伊儿汗国(Ilkhanate),1256–1335年,又译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元朝西南宗藩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伊利﹐突厥语“从属”之意。 伊儿汗国的位置大约在今日中亚南部至西亚一带,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腊格),后为大不里士和苏丹尼叶(今伊朗西北部)。

伊朗承认伊利汗国是他们历史吗

  • 伊朗承认这个是他们的历史的。

  • 伊利汗国(1256–1335年):又译伊儿汗国或伊尔汗国 ,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1221到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呼罗珊(阿富汗)诸城,然而并未设置民政机构。1256年,他的属国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克尔曼的后西辽,土耳其的罗姆苏丹国及格鲁吉亚

蒙古四大汗国是什么

蒙古四大汗国是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1、钦察汗国,拔都在西北建立的汗国,亦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主要辖区是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区。

1236年~1240年,术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乌拉尔河以西伏尔加河流域钦察、不里阿耳等部族,并征服了斡罗思,迫使斡罗思各公国称藩纳贡。

2、察合台汗国最初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察合台系后王笃哇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联合,屡与元朝皇帝军队争战,终世祖一朝未断。

3、伊尔汗国,又称伊利汗国或伊儿汗国,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是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大国。既为欧、亚两洲文化荟萃之地,又是重要交通枢纽。

4、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窝阔台继帝位后,将封地赐给其子贵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以窝阔台系诸后王屡与作难,将封地分割,分授诸王,以去其势。

四大汗国和元朝是什么关系

并存的关系,都是从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分裂出来的。

四大汗国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走向分裂后,在蒙古帝国基础上建立的几个主要汗国。

四大汗国包括两种说法,一是元朝(又称大汗汗国)与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构成的四国。

二是除了忽必烈的元朝外,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又称“兀鲁思”,分别是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扩展资料:

四大汗国在研究蒙古和元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有的历史学家和学者都绕不过对由四大汗国所组成的超级帝国的研究。

他们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实际上又各自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四大汗国是蒙古统治者逐次在西征胜利中扩张领土的结果。四大汗国的出现,是蒙古族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被称为“四大汗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连,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为宗主,与元朝驿路相通。

这四大汗国当时的建立及真正的统治者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分而论述就会比较清晰直观的认识它们的本质了。

1、钦察汗国

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西征统帅拔都所建,疆域最为辽阔,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兰一带,都城萨莱在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以北。

由于拔都的大帐使用金顶,因此在欧洲史书中钦察汗国也被称作“金帐汗国”。钦察汗国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商业贸易中心。

在汗国内,拔都的13个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袭封地,拥有军队。拔都的兄长斡儿答及其后裔据有今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白帐汗国。

贵由汗去世后,拔都支持蒙哥夺取大汗位,打击窝阔台、察合台两系势力,乘机占有河中地区。汗国内居民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不一。由于统治民族蒙古人占少数,因此他们逐渐突厥化。

拔都之弟别儿哥在位时(1257-1266年),名义上仍对蒙古大汗称藩,实际上汗国已成为独立国。别儿哥因同伊儿汗国争夺高加索地区,无力东顾,于是河中地区被察合台之孙阿鲁忽占领,别儿哥便支持窝阔台之孙海都对阿鲁忽作战,帮助海都崛起。

拔都之孙忙哥帖木儿继位(1266-1282年),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册封。1277年,蒙哥之子昔里吉背叛元朝,劫走皇子那木罕,送到与海都联盟的钦察汗国拘留了数年。直到1282年脱脱蒙哥继位时,那木罕才被放回。

1302年,钦察汗国脱脱汗出兵协助元朝攻打察合台后王笃哇、窝阔台后王察八儿,笃哇、察八儿战败,归顺元朝。1308年,元武宗遣使册封脱脱为宁肃王。月即伯继位钦察汗(1313-1341年),1314年元仁宗遣使册封,予以承认,此后双方经常遣使往来。

月即伯在位时,汗国达到极盛时期。迁都到别儿哥萨莱城(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与伊儿汗国、埃及等国通好,对外贸易兴隆。伊斯兰教在伏尔加河下游广泛传播,此后钦察汗都信奉伊斯兰教,部分蒙古牧民也伊斯兰化。

14世纪后期,蒙古贵族对外不断进行掠夺战争,内部又互相争斗,使汗国走向衰落和瓦解。15世纪20年代初,钦察汗国只剩下有限疆土,被称为大帐汗国。公元1480年为莫斯科公国击溃,灭亡。

2、察合台汗国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及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

察合台系后王笃哇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联合,屡与元朝皇帝军队争战,终世祖一朝未断。至公元1303年始与海都子罕八儿归服。

1306年,笃哇败察八儿,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1310年笃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儿,兼并窝阔台封地。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复分裂为若干小国,汗权旁落。

14世纪中叶,秃鲁帖木儿即位后,削夺藩镇权柄,汗权一度有所恢复。1362年合不勒汗即位后,诸藩王日益跋扈,汗空有其名。1370年(明洪武三年),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部察合台后王的统治维持到16世纪。

3、窝阔台汗国

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窝阔台继帝位后,将封地赐给其子贵由。

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以窝阔台系诸后王屡与作难,将封地分割,分授诸王,以去其势。窝阔台子合丹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灭里领额尔齐斯河之地,窝阔台孙脱脱占领叶密立,海都占领海押立(今伊犁西)。

公元1260年忽必烈称帝后,海都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先后联合阿里不哥、乃颜、笃哇争夺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败,汗国势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儿为察合台系后王怯伯所败,封地并入察合台汗国。

4、伊儿汗国

伊儿汗国的建立者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统帅旭烈兀,他与元朝统治者同为拖雷后裔,关系也较其他汗国更为密切。

其疆域东起今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是沟通亚欧两洲经济文化的重要枢纽之一。元朝曾经与伊儿汗国双方互派官员、工匠,经济和文化交流也很频繁。

阿八哈汗时(1265-1282年)相继败西利亚(今叙利亚),战埃及王,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合赞汗时(1295-1304年),进行一系列改革,清除积弊,制定税率,整治驿站,鼓励农桑,统一货币及度量衡,加强法制,提倡文治,是汗国最盛时期,农牧商业均得到发展,岁入增加。

同时合赞汗为争取当地领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奉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废除“大汗”称号而改称苏丹,加速了当地蒙古人的伊斯兰化进程。

公元1317年,年仅12岁的不赛因即位后,由于权臣出班专政,二丞相不合,内乱迭起,并遭到钦察汗月即别的进攻,国势渐衰。公元1334年不赛因死后,诸王争立,汗国陷于分裂,国势益衰。公元1388年为帖木儿帝国所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汗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第八章所谓蒙系的“四大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简称四大汗国,是对蒙古帝国及其分裂後存在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儿汗国这四个蒙古汗国的合称,与当时东亚地区的大元帝国(元朝)各自统治。

铁木真所封的四大汗国是哪四个

(一)成吉思汗的分封   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蒙古“四大汗国”的提法,但究竟是那“四大汗国”呢?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指成吉思汗时代分封的“术赤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拖雷汗国”;另一种说法是指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提法呢?而且历史上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过所谓的“四大汗国”呢?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代天骄成吉成思汗一生兼并及占领辽阔的土地,奴役了广大的人口。大约在成吉思汗建国不久,按照游牧民族中分配了家产。   根据蒙古人重长轻庶的习俗,只有成吉思汗长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才有继承父亲财产的资格。“他们是成吉思汗王国的四根基柱。他授与他们每人一个王国,称他们为四‘曲律’,而被称为‘曲律’的人或马等,都是杰出的,超越于他种的,最优秀的。”(拉施都丁《史集》俄译本,第一卷第二册,页六九一七零),《史集》的这些溢美之词或许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成吉思汗分封“四大汗国”的来源吧,然而,这种提法是不太严谨的。因为成吉思汗不单分封了四个儿子,还将国土,属民分封给他的五个兄弟。而且,在时间上,分封兄弟比分封儿子还要早一些。   综合《元朝秘史》、《史集》等史料的记载,获得分封的成吉思汗的兄弟有铁木哥斡赤斤、拙赤合撤儿、按赤台、别里古台、阔列坚等。其中,铁木哥斡赤斤依据蒙古幼子守产的习俗,和他的母亲一起,竟获得了近一万户的分封,比起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获得的分封户口还要多。成吉思汗的这三位儿子不过各自仅获得数千户的分封而已。(后来,蒙古大汗的继任人窝阔台在中原汉地又一次分土分民,成吉思汗的弟弟斡赤斤获得了62156户的分封,仍然比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的41302户及察合台的47330户要多。这次分配的原则之一,就是按照成吉思汗时各人原封牧民户数的比例来推算中原封户的多少。见《元史.畏答儿传》)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共分封了九位兄弟、儿子。这些兄弟、儿子在各自分封“兀鲁思”(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国家称之为“也客.蒙古.兀鲁思”,汉译为大蒙古国。所谓的“兀鲁思”,在蒙古语中含有“人众”、“国家”之义,因此成吉思汗分封给诸子、贵戚的民户、土地称之为诸王“兀鲁思”,汉译为诸王汗国)之内都有独立管理军队、属民、贡税、牧地的权利。所以,那种不提成吉思汗的兄弟,而单提成吉思汗的儿子,从而认为成吉思汗仅仅分封了“四大汗国”的观点是欠严谨的。   而同时代的人的看法又如何呢?据宋代的《黑鞑事略》记载蒙古的情况:“其主初僭皇帝号者,小名日忒没真(即铁木真),僭号日成吉思皇帝。今者小名日兀窟触,其耦僭号八人。”在这里所谓的“僭号”即称汗。当时称汗的八人,历史学家王国维以为应是合撤的儿子也苦、合赤温子按赤台、斡赤斤、别里古台、术赤子拨都、察合台、拖雷子蒙哥,加上窝阔台(见《黑鞑事略笺证》,转引自《元朝史》上册第191页)这表明,当时的宋人也没有“四大汗国”的说法,而是认为有八王。   成吉思汗兄弟的分地都在蒙古东面,合称:“东道诸王”。而成吉思汗诸子的分地却在蒙古西面。据日本那珂通世云:“太宗所得者,为乃蛮旧地。察合台所道者,为西辽旧地。拙赤所得者,为花剌子模旧地。”(见吕思勉《中国民族史》第187页)而幼子拖雷则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鲁思。但是,有学者认为,拖雷并非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鲁思,只不过是仅仅是“管辖”而己,而并“专门隶属”。因为,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鲁思是整个“黄金家族”的公产,归历代蒙古大汗所直辖。拖雷在成吉思汗的继承任人窝阔台即位时,就将中央兀鲁思奉献给汗兄,就说明了这一点。(《蒙古政治制度研究》第三阶段367页)拖雷家族另有“兀鲁思”,据《元朝秘史》记载,拖雷曾获得过成吉思汗5000户的分封。这一点很重要,这表明后来与元世祖忽必烈争大汗之位的阿里不哥,他继承的只是拖雷的“兀鲁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