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果斐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还能打起来
直到1889年,斐迪南大公都还只是奥匈帝国的一个公国大公,他是当时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侄子。(对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其实中国人都非常熟悉,因为他是那个著名的茜茜公主的丈夫。)因此,斐迪南大公在年轻时是一个自由自在、思想活跃、同情弱者的皇室成员。他曾经乘坐游轮环游世界,在全世界到处打猎、游玩,并与各国政要进行交流。他在环游世界中表现出了对殖民制度的批判,对被殖民人民的同情,并对美国新兴的社会制度认可,但对美国人冷漠人性的不屑。从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表现来看,斐迪南大公是一个有着新派思维、具有相当人文关怀,以及可以对理想政治进行制度安排的人物。相对于思想保守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斐迪南大公更加有可能让持续衰败的哈布斯堡王朝恢复生机。 斐迪南大公成为奥匈帝国皇储,是因为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他著名妻子茜茜公主唯一的男丁鲁道夫皇储,因为精神问题自杀身亡。根据皇族血脉亲疏关系,作为斐迪南大公的侄子,斐迪南大公本人也认同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的皇位继承人。而这也成为了后来整个世界的悲剧。 当时的奥匈帝国其实是一个横跨东欧的大帝国,其控制的的区域除了匈牙利和奥地利外,还包括了众多的大小王国。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大帝国实际上控制着从黑海到地中海贸易的中转。 从历史上看,其实奥匈帝国的存在时期非常短,它的第一任皇帝就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而第二位皇帝卡尔一世,也就是最后一位皇帝。但由于奥匈帝国是一个通过联姻关系不断整合的国家,其另一个名称为“二元帝国”,也就是在原有奥地利的基础上,和后来的匈牙利形成了“二元国家”。 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际上奥匈帝国还控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区,而这一地区在之前的500年间都是属于另外一个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区域。到了1908年,趁着土耳其爆发土耳其革命,奥匈帝国公开宣布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当时还松散的归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塞尔维亚的民族组成基本上都是塞尔维亚族。虽然当时土耳其深陷国内的革命浪潮无暇反抗,而俄罗斯因为日俄战争也无法对这一举动做出反应,但却激起了塞尔维亚民族反抗运动。在1912到1913年之前,分别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塞尔维亚族企图与塞尔维亚一起组成独立的“大塞尔维亚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在欧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半岛分别连接着亚得里亚海、黑海以及地中海,是亚欧大陆之前重要的贸易转运基地。控制了巴尔干半岛意味着控制了海运贸易的要塞,显然具有非凡的经济和军事价值。因此,这一半岛长期被土耳其、奥匈帝国以及俄罗斯所觊觎,导致逐步在巴尔干半岛形成了“一触即发”的争夺局面。 其实,斐迪南大公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意义的解决方案:三元帝国。他提出,奥匈帝国可以通过实际控制,但并不进行直辖管理,而是由塞尔维亚人自治,在奥匈帝国原有的二元帝国基础上,增加塞尔维亚,形成三元帝国。这一理论如果实施,既可以实现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而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塞尔维亚自治的要求,不失为最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但在当时,斐迪南大公因为执意迎娶平民出身的“霍恩贝格女公爵”苏菲,导致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矛盾。皇帝甚至没有出席皇储的婚礼,并以“斐迪南大公与苏菲的子女都将不具有皇位继承权”作为同意这一婚礼的条件。因此,斐迪南大公的这一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实质上的推行。 当然,后来斐迪南大公在对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访问并检阅军队的行程中,被年轻的塞尔维亚激进分子加夫里洛·普林齐普刺杀。这一事件导致当时皇帝已经68岁的奥匈帝国突然失去了帝国的未来——皇储是一个帝国的根基。因此,在皇帝来说,这一事件是不可接受的。同时,也将巴尔干半岛民族反抗不可避免的推向了“绝无和解”可能的境地。 但在当时,无论奥匈帝国还是俄罗斯,都没有对这次战争有清晰的认识——两个帝国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只是区域争霸——但在当时欧洲大陆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格局,就是普鲁士人建立的德国开始在欧洲大陆崛起,他们的野心不甘心英国对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控制,这才将一场区域争霸的战争演变成席卷欧亚,绞杀几千万人口的“世界大战”。 也就是说,在当时,斐迪南大公被刺事件其实是一个非常长的“引线”,而在当时没有人能够看到真正的炸药在哪里,有多大。 这里我们就可以假设,如果当时斐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杀,缺少了这个长长的“引线”,这个“欧洲炸药”是否还会爆炸? 首先,假如费迪南大公没有被刺,但他也不会很快成为奥匈帝国皇帝,因为在那之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还继续掌管这个帝国18年。但在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只会是一种民族斗争的方式持续进行。在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土崩瓦解。而俄罗斯即使要争夺巴尔干半岛,也不会集结全国兵力,投入到战争中。至少不会造成这种与奥匈帝国决一死战声势。那么德国就不会作为同盟国参与战争。因此,如果费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不会在1914年打响。巴尔干半岛的战争依然会进行,很可能以一场奥匈帝国和俄罗斯的战争,最终决定巴尔干半岛的归属作为结束。 但是在当时的欧洲,实际上最根本的矛盾,是日益壮大的德国寻求对欧洲大陆的控制,和老牌世界霸权英国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在第一次是大战之前,其实德国已经有意识地军事介入意大利、比利时和法国的部分领土。而在这之前,实际上德国与英国已经有过一次争夺霸权的海战,最终以英国胜利结束。但当时,德国在欧洲大陆,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工业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兴国家,寻求对整个欧洲的控制,是大势所趋。因此,德国与英国必有一战,只是战争的方式可能不会席卷整个欧洲。 费迪南大公被刺杀,从一定程度上激化和加速了这场战争。将两场区域争霸战争,变成了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甚至亚洲的世界大战,而其结果是永远的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了三个皇朝的统治,分别是德国、奥匈帝国以及俄罗斯。其中,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产主义成为这个国家核心的统治力量,也使整个欧洲惊慌。这也成为后来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崛起的一个原因——因为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惧怕,给了法西斯主义宣扬反共主张的机会,逐步得到了集权的机会,最终成为欧洲最可怕的魔鬼。 因此,如果费迪南大公没有被刺,或许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会发生;而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可能不会发生。不知道这样的结果,会让世界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历史没有假设,已经发生的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
茜茜公主是哪个国家
是奥地利帝国,茜茜公主是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女公爵,是奥地利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妻,奥地利皇后和匈牙利王后。她一共当了44年的奥地利皇后,是奥地利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原名叫伊丽莎白,16岁时与弗兰茨·约瑟夫结婚,婚后由于宫廷的烦闷生活,倍感郁郁,她经常会前往生活更为自在的匈牙利访问,与匈牙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1867年促成了奥匈帝国的诞生 。1898年,茜茜在周游世界途中,在瑞士的日内瓦遭到暗杀,不幸去世 。
扩展资料:
茜茜公主有着超凡的美貌,在同时代的人留下了很多赞美之词。人们常常用“光彩照人”、“美貌绝伦”这样的词来形容她,这与她对自己身体的精雕细琢、悉心照顾密不可分。
茜茜非常喜欢用天然材质敷面膜,比如,将草莓捣碎加上蜂蜜制作面膜,用玫瑰花水和薰衣草花水,把它们喷在脸上。还有一些奇葩的美容方式,她经常在脸上带血的小牛肉,她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她的皮肤紧致,并能去除浮肿。
此外,她还喜欢用盛满橄榄油的热水泡澡,以保持皮肤的光滑和弹性,洗澡之后还需要全身按摩。
茜茜公主与费迪南大公是什么关系
茜茜公主是斐迪南大公的婶婶 大公是公主的侄子
茜茜公主皇帝丈夫三弟的长子,是其皇太子死后立的皇储。
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与茜茜关系
他应该是茜茜公主的侄子,主要是因为他才引发的一次大战。因为约瑟夫鉴证了太多的亲人的非正常死亡,愤怒加上年事已高就创下了这个错误。主要是因为他是奥地利唯一的继承人,他是因为带着自己不受约瑟夫待见的媳妇去外国享受一下皇族的待遇。
“茜茜公主”与一战有什么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胜利,同盟国战败而告终,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失败
德国在战争中是具有侵略性,因此没有什么人愿意站在同盟国的一方,德国缺少助力。一开始的盟友奥匈帝国,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弱,被英、法、俄的人一打,基本上就没什么用了。另外意大利,那就更厉害了,直接打到一半,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来攻打奥匈帝国。而协约国的数量还在不断上升,德国孤军奋战,注定是要失败的。
第二点,德国一开始是想要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的,这确实是对德国最有利的方式。但是德国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战争进入了胶着的状态,最终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协约国人多势众,资源丰富,物资储备什么的比德国好上很多。因此德国最基本的物资都无法保证,这场战争肯定是要失败的。
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美国加入了一战。美国的参战对整个一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的加入彻底改变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美国自身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人力资源,让美国变成了协约国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厂。美国的存在让协约国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占了绝对的优势。因此德国才会彻底失败。
茜茜公主与一战有什么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茜茜公主被暗杀后的第十六年里,这使得人们不能把茜茜公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直接联系起来,于是便只剩下间接地关系。茜茜公主是一个喜欢自由的女人,所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后,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她的性格原因,敏感又任性,其次她并没有那个能力承担皇后应有的责任。茜茜公主是一位母亲,在生孩子的时候经受了很多的痛苦,虽然没有得到孩子的最终抚养权,但是她也没有尽到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尤其是对她的儿子鲁道夫。在受不了宫廷生活之后,茜茜公主带着仆从环游世界,几乎不回维也纳皇宫,也不理会自己国家的政治形势。当她的儿子鲁道夫因为感情受挫时,茜茜公主并没有给与他正确的引导,以至于奥匈帝国的太子鲁道夫自杀身亡了。
鲁道夫自杀后,其王位的继承人变空缺了下来,加之茜茜公主的其他孩子都是女孩,并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使得后来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被任命为弗兰茨约瑟夫的继承人,他野心勃勃的政治主张使许多人不满,最后在塞尔维亚被人刺杀,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茜茜公主对鲁道夫多一点关心,鲁道夫就不会自杀,就没有后面的事情了,就以上内容来说,茜茜公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茜茜公主是哪个国家的王后
茜茜公主是奥地利皇后和匈牙利王后。
茜茜公主是是奥地利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妻子,奥地利皇后和匈牙利王后 。茜茜一共当了44年的奥地利皇后,也是奥地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与其他维也纳贵族不同,身为奥地利皇后的茜茜,却发自内心地喜欢邻国匈牙利 。她欣赏那里的音乐、马匹和骑士,也喜欢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建筑风格 。更重要的是,她十分欣赏匈牙利的传奇人物久洛·安德拉希伯爵 。
茜茜公主周旋于奥地利皇帝与安德拉希伯爵之间 。对这两个曾彼此敌视的男人来说,茜茜是他们唯一都能够另眼看待并予以信任的人 。在她的努力下,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作为回报,安德拉西被任命为第一位匈牙利首相。同年6月8日,在安德拉希的见证下,弗兰茨·约瑟夫和茜茜加冕成为了匈牙利的国王和王后 。
扩展资料
茜茜公主是巴伐利亚王室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一员 。在于16岁时与弗兰茨·约瑟夫结婚之前,茜茜一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成长。婚后,毫无准备的茜茜被强行推入了与其性格极其不相符的古板沉闷的哈布斯堡宫廷生活 。
一开始,茜茜就子女的养育问题与她的婆婆,巴伐利亚的索菲公主产生了巨大的争执。随着男性继承人鲁道夫的诞生,茜茜在宫廷内的地位大大得到了提高。但是,茜茜的健康状况却急剧下降,她经常会前往生活更为自在的匈牙利访问。她与匈牙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1867年促成了奥匈帝国的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