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ba合理冲撞区

nba合理冲撞区(nba的合理冲撞区是哪一年设置的,为什么设置)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05 11:48:36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nba的合理冲撞区是哪一年设置的,为什么设置

NBA合理冲撞区实施时间:1997-98赛季。原因:奥尼尔横空出世,凭借强壮的身体在内线如入无人之境。作为对手,与他对位的内线球员多半选择蜷缩在篮下,当奥尼尔在内线持球试图扣篮时,突然挡在他身前,造进攻犯规。1996-97赛季,奥尼尔在加盟湖人后的第一个赛季投篮命中率为55.7%,那个赛季结束后,为提高观赏性。让奥尼尔等内线球员可以肆无忌惮地扣篮,以及后卫能随心所欲地突破,联盟设立了合理冲撞区,以篮筐为圆心,4英尺(约为1.2米)为半径画出半圆,在此区域内,只要防守方与进攻方出现身体接触,无论是否移动,都会被吹防守犯规。

请问NBA 3秒区 合理冲撞区 有啥区别

NBA3秒区、合理冲撞区有如下区别:

1、范围大小不一样。

NBA的三秒区是面积为4.88米×5.8米。

合理冲撞区是4英尺(1.2米)为半径的半圆的区域。

2、形状不一样。

NBA的三秒区的形状为矩形,合理冲撞区是篮下以篮筐的中心为圆心的半圆。

3、判罚规则不一样。

三秒区内,当进攻方开始控球时刻计算,任何一名进攻方球员滞留的时间不应该超过3秒,否则将会被认定对于防守方不公正的进攻行为而吹罚,具体的罚则为攻防转换,滞留3秒区内超过时间的进攻方球员计失误,不计犯规。

在合理冲撞区内,在对方进攻时,防守球员如果垂直跳起来不会被吹罚犯规,不跳或移动身体后起跳造成身体接触就会被吹罚防守犯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秒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理冲撞区

NBA合理冲撞区详解,关于冲撞区你知道哪些

NBA合理冲撞区详解,关于冲撞区你知道哪些

NBA赛场是一个天赋溢出的赛场,充斥着肌肉和激情碰撞。在看NBA的时候想必大家在解说或者其他时候都听过合理冲撞区和进攻犯规等词!但是对于进攻犯规大家真的很多吗?今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合理冲撞区的概念!

1.合理冲撞区概念

在NBA的球场中,篮下以篮筐的中心为圆心,以4英尺(1.2米)为半径的半圆,此区域被称作合理冲撞区。一方面可以允许进攻球员有突破的空间,同时也防止进攻者和防守者故意博取犯规。

在NBA规则中,这个区域名称模迷糊,大家于是发明了一个名词“restricted area”,直译过来就是受限区。所以“合理冲撞区”其实是为了方便球员/观众理解所创造的一个词汇。

下面我给大家放一个图样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这个区域其实是为了队员的对空和对地的垂直起跳空间叫做垂直原则也就是圆柱体原则。

但是NBA的球员都是人精啊!要是没有这个区域高智商的球员就会想,我就站在篮下,我左站,右站,前站,后站,你来吧!怎么都能造你犯规!就比如巴蒂尔,进攻犯规造的出神入化!

所以这个区域就是为了鼓励积极比赛,惩罚投机取巧。

这个规则适用于:

•进攻队员飞在空中并有球的控制权

•防守队员的的一脚或双脚触及无撞人半圆区。

这个其中有很多需要大家明白的地方!

首先,无撞人半圆区只适用于控球穿过半圆弧切入篮下,正在腾空投篮/传球的进攻队员!

低位背身单打情况,无撞人半圆区不适用。

再例如篮下无球要位情况、卡位抢篮板球情况,因为不存在控制着球的这个前提,显然也是不适用无撞人半圆区的。

但是这个区域规则只试用突破中的撞人/阻挡情况,例如我们长说的四大要,推拉拽怼等等,该怎么判还是怎么判,不要被“合理冲撞区”“进攻有利(理)区”等等误导!怎么样你明白了吗?

NBA中什么是合理冲撞区

目前只有NBA联盟才有冲撞区,是在篮下、禁区内的小框范围内。 合理冲撞区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高大队员防守时死站篮下,对手突破上篮时,对方中锋原地不动难免会被上篮的队员撞到,国际规则上来说,防守一方只要没动,就判进攻方撞人。如此一来,只要内线站总有防守队员站在篮下,进攻球员就很难形成漂亮的上篮和扣篮。NBA联盟为了打破这种不利篮球发展的战术修改了规则,在篮下一个小范围内设置了合理冲撞区,如果在该范围外没有防守住对方球员的突破,那么进入了这个范围就没有造撞人犯规的机会了,相反的,站在篮筐正下方的防守球员更容易被吹犯规了。 这个规则也使NBA更增加了观赏性,避免了一些具备高大中锋的球队在篮筐下面放个大中锋死防的无赖打法,使篮球运动的平衡性更强了。

合理冲撞区和限制区规则

合理冲撞区:在NBA的球场中,篮下以篮筐的中心为圆心,以4英尺(1.2米)为半径的半圆,此区域被称作合理冲撞区。站在圆弧线以内,只要防守队员与进攻队员有身体接触,都可能会判防守犯规。

合理冲撞区规则

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篮联中央局会议通过了于2010年10月1日生效的新规则。 篮下增设合理冲撞(无带球撞人)半圆,半圆内侧边缘距篮筐中心(在地面上的投影)1.25米。

该规则同时把限制区即三秒区改为长方形。

Art 33合理冲撞(无带球撞人)区

对于任何突破至合理冲撞半圆内的情况,如果在空中的进攻队员与处于合理冲撞半圆内的防守队员发生了身体接触,不应当判罚进攻犯规,除非进攻队员非法地使用了手、臂、腿或者身体。

规则适用:

进攻队员控球在空中,并且尝试投篮或者传球,并且防守球员双脚均在合理冲撞半圆内。

说明:这条规则的目的是,限制那些早早的站在本方篮下的防守队员以免进攻者无法完成漂亮华丽的进球。

合理冲撞(无带球撞人)区规则适用时:

1、 防守队员必须双脚同时处于合理冲撞半圆内。半圆的边线不是合理冲撞区的一部分。

2、进攻队员应当突破越过半圆线并在空中尝试投篮或传球。

篮球规则----合理冲撞区

在NBA的球场中,篮下以篮筐的中心为圆心,以4英尺(1.2米)为半径的半圆,此区域被称作合理冲撞区。

在合理冲撞区内,在对方进攻时,防守球员如果垂直跳起来不会被吹罚犯规,不跳或移动身体后起跳造成身体接触就会被吹罚防守犯规。

扩展资料:

案例分析

1:A1突破后在合理冲撞区外起跳投篮并冲撞了合理冲撞区内建立合法防守位置的B1。

分析:A1的行为合法,因为合理冲撞区规则适用。

2、A1带球上篮时没有投篮而是将球传给了在他身后与他行进路线相同的跟进队员A2,然后A1冲撞了在合理冲撞区内建立合法防守位置的B1,与此同时A2在同一行进路线上持球上篮。

分析:A1撞人犯规,合理冲撞区规则不适用于A1,因为A1非法使用自己的身体为A2创造了上篮的路线。

3、A1在低位防守区接到篮球发起进攻,在合理冲撞区撞到了建立合理防守位置的B1。

分析:A1在低位防守区开始进攻,这个时候撞到已在合理冲撞区建立合法防守位置的B1,判罚A1撞人犯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理冲撞区

NBA篮球比赛中什么叫做合理冲撞区

合理冲撞区,就是在三秒区内靠近篮板下方的一小块弧线内的区域,这是为了增加比赛的身体对抗性和精彩程度而添加的.这是NBA独有的.

合理冲撞区规则

以篮筐中心为中心,半径为4英尺1.2米的半圆称为合理冲撞区合理冲撞区:在NBA赛场上,以篮筐中心为中心,半径为4英尺1.2米的半圆称为合理冲撞区。站在弧线以内,只要防守队员和进攻队员有身体接触,就可能判防守犯规。新规则规定了在篮下增加一个冲击力合理不用球打人的半圆,半圆内缘距离篮筐中心1.25米地面投影。同时,该规则将限制区域,即三秒区,更改为矩形。如果空中的进攻队员在合理的碰撞半圆与队员发生身体接触,进攻不应该被罚犯规,除非进攻队员非法使用手、胳膊、腿或身体。弧线范围内是合理冲撞区,NBA新规定这个范围内防守必须起跳,要不就判阻挡犯规。只有NBA联盟才有冲撞区,是在篮下、禁区内的小框范围内。这是为了防止高大队员防守时死站篮下,对手突破上篮时,对方中锋原地不动难免会被上篮的队员撞到,国际规则,如世锦赛和奥运会规则上来说,防守一方只要没离开自身圆柱体,就判进攻方撞人。如此一来,只要内线总有防守队员站在篮下,进攻球员就很难作出漂亮的上篮或扣篮。

NBA的合理冲撞区是什么时候正式产生的

合理冲撞区=The “no-charge area” 是在1997-98赛季开始的引进的。1966-67赛季,联盟规定了内线球员不能在三秒区内“站桩”超过3秒;1981-82赛季,斯特恩入主NBA后造星运动开始,规定不能包夹无球人,内线可以在三秒区内驻扎了。。。1997-98赛季,联盟引进合理冲撞区,在此区域内身体接触不犯规(从此开始,大家所看到的奥尼尔挤爆对手扣篮的场面。。。)2001-02赛季,联盟取消了非法防守(使得NBA回到80年代以前,即拉塞尔、张伯伦等中锋打球的时代一样的规则,可以对中锋进行无球包夹了),同时规定内线球员在没有人进攻内线的情况下不能在三秒区“站桩”超过3秒(这个和1966-67赛季制定的规则也一样了),也就是所谓你说的虚线和实线的问题。

篮球场哪里是合理冲撞区

在球场上,篮下以篮筐中心为圆心,以4英尺(1.2米)为半径的半圆,此区域被称作合理冲撞区。

站在圆弧线以内,只要防守队员与进攻队员有身体接触,都可能会判防守犯规。而在线外,防守队员则可以提前站好位,如果进攻队员用身体接触了防守队员,会判进攻队员撞人。在合理冲撞区内,在对方进攻时,防守球员如果垂直跳起来不会被吹罚犯规,不跳或移动身体后起跳造成身体接触就会被吹罚防守犯规。

扩展资料:

合理冲撞(无带球撞人)区规则适用时:

1、防守队员必须双脚同时处于合理冲撞半圆内。半圆的边线不是合理冲撞区的一部分。

2、进攻队员应当突破越过半圆线并在空中尝试投篮或传球。

合理冲撞(无带球撞人)区规则不适用于如下的情况:

1、所有在合理冲撞(无带球撞人)区外发生的情况,同样包括半圆区与底线之间的区域。

2、所有投篮后争抢篮板时发生的身体接触。

3、任何非法使用手、臂、腿及身体,同时针对进攻队员与防守队员

设置合理冲撞目的:

是为了防止高大队员防守时死站篮下,对手突破上篮时,对方中锋原地不动难免会被上篮的队员撞到,国际规则(如世锦赛和奥运会规则)上来说,防守一方只要没离开自身圆柱体,就判进攻方撞人。如此一来,只要内线总有防守队员站在篮下,进攻球员就很难作出漂亮的上篮或扣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理冲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