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奥运会开幕式那个画卷是怎么弄出来的
- 08 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五幅古画分别是什么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使用的那副中国山水画,万名运动员走过的,现在收藏在哪里
-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副巨大的画到底是怎么做成的
奥运会开幕式那个画卷是怎么弄出来的
关于画卷 疑问一:升起的五环怎么能瞬间出现? 侯军祥总监告诉记者:“其实这个五环是由LED灯组成,也就是可发光二极管,总共用了4万多个高级二极管,组成了这样一个36×12.5米的巨型五环。实际上它提早升上了半空,并在瞬间通过感应元件点亮。于是在两边的观众就以为,五环是瞬间出现的,其实是灯光的效果。到最后五环突然立起来了,也是这样的原理。” 疑问二:巨型画卷是怎么转动的? 温庆林总监介绍:“一张纸、一个大屏幕、一个五环、一个地球是开幕式的四大重点,这四个重点由两个画轴串联成,必须把他们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串起整场开幕式。从观众的角度看这两个画轴在美丽地转动着,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根本没有旋转,只是平移,像两扇门一样。为了造成旋转的效果,技术人员通过不同线束在不同状态下发光的原理,用LED灯渐次熄灭和点亮的原理,制造成旋转的效果。同时,为了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画轴里面的木芯确实是在转的,这就减轻了负载的重量。” 疑问三:地上的画纸真的是纸吗? 温庆林告诉记者:“地上的画纸直径2米,长度76米,它其实真的是一张纸,只是经过了特殊的处理,它是自带蓄电池的,能自动打开、关闭。舞蹈艺员确实在作画,是通过特制的墨和涂料在白纸上面画,第一次是画水墨山水画,第二次是小朋友涂上彩色颜料,其实到这里大家以为画完,并不是这样的,在入场仪式中,通过来自全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留下的脚印,它会聚了世界上最斑斓的足迹,象征了中国与世界的完美融合。它绝妙地联系到了最后的点火仪式。” 侯军祥说:“画纸加上两个画轴,组成了长147米、宽36米,总面积3240平方米的三维大屏幕。它是一个巨大的透明发光体,再结合上人、景、物成为大家看到的大屏幕。” 疑问四:巨球是怎么升上去的? 开幕式最后的巨型球是整个仪式的亮点。说起这个球,温庆林的解密让人吃惊,原来“球”根本不是“球”,它是用特制钢丝连接成的环,或者说是一个巨型灯笼比较合适。 “这个球我们叫它‘九环球’。它总共有9个钢环,环与环之间其实是细网状的特质钢丝相连。在地上的时候它就是一串钢丝串起的环,只有拉到空中完全展开了,它才是个球。球体直径18米,空间从上到下分为5个层次。” 侯军祥表示,这个钢丝球其实不是最难做的,难就难在怎么把地面上的载重物迅速移开。 “地下只有3米的空间,上面有50吨的荷载。要在不到8分钟的时间里全部撤掉,是难度最大之处。在这个17米的基坑里,不能用机器只能用人手,大约100个工作人员把上面的道具盖上,设计成10块拆开。然后要保证以每秒钟0.5米的速度,让‘球’体从基坑-6米处升上来,总行程30米,在1分钟内升到位。” 侯军祥说:“九环球能在最后环节感动全世界,将地球是我们的家这个信念传递给世界上每一个人,让世界变成一个大家庭,应该说背后的技术手段和最后达到的效果是空前的、是完美的。不枉所有工作人员花了3年的时间完成。” 温庆林说,在开幕式上升起的这个巨球是历次彩排和演练中最成功的一次,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在看到效果如此成功后都激动地哭了。解密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高科技:http://tech.qq.com/a/20080810/000021.htm呵呵,篇幅太长了,自己看吧!
08 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五幅古画分别是什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呈现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幅长卷《游春图》、《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八旬万寿图卷》
- 《游春图》,画于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唐时代,画的是人们踏青游春的情景。
《清明上河图》,是距今1000多年前宋朝画家张择端的名画,由于描画了众多百姓人物的生动场景,它在今天的中国家喻户晓。
《大驾卤簿图》,画于距今700多年前的元代,描画了宫廷仪仗和车骑的宏大景象。卤簿指的是中国古代皇宫仪仗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画于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朝,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射箭、蹴坨、马球等当时的体育活动。
《乾隆八旬万寿图卷》,画于距今200多年前的清朝,再现了当时的乾隆皇帝寿辰庆典的豪华场面。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使用的那副中国山水画,万名运动员走过的,现在收藏在哪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使用的那副中国山水画,万名运动员走过的,现在收藏在奥运村
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副巨大的画到底是怎么做成的
抖落点关于奥运开幕式的“内幕”到日子开车去了那个顺义幽静的度假别墅村,进去才发现我已经晚了。先见到那时是艺术评论杂志的刘晓真,她告诉我已经有人来了。进去后,看到早到那里的有认识的,是原国家话剧院院长刘树刚,原来文化部艺术出版社的社长卜键,还有见过面不太熟的当代艺术策展人杨卫。经田青介绍,认识了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既是又是当代艺术家的李路明。后来的则是老朋友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人到齐了,没有废话,田青开始介绍情况。田青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北京奥组委现在开始准备进入策划程序。这项工作的初始阶段,是由经过筛选的7个创意团队分别进行策划。我们这个团队就是田青领衔的文化部中演公司的团队。中间田青又说明,最早是12个团队,但最后7个的原因是将4个团队归到张艺谋的团队。也就是说,张艺谋的团队实际上是由5个团队组成。接着,田青颁布奥组委对策划团队的纪律要求。要求首先是保密,然后是没有版权和著作权,因为这是国家行为,是参与此事的每个人作为公民的义务。此刻大家觉得很崇高,纷纷表态完全没有问题。于是,天青发给大家每人一摞纸,都是关于以上条款的个人放弃声明,大家拿在手里刷刷地签完,也未仔细看。我当时想拍照这个瞬间,但又觉得这本身就是件保密的事,再拍照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故还是灭了自己的这个念头。进入讨论。首先大家强烈发表看法,就是这次再也不能用那些滥俗的中国符号了,比如--兵马俑、京剧脸谱、安塞腰鼓等,而且每提一个这样的符号,都挂上张艺谋的业绩,结果有点像对张艺谋的批判会了。想起现在网络上对张艺谋的一片溢美之声,再回忆那个场景挺逗的。不过大家还是就是否用中国符号的问题作了讨论,结论是作为中国人主办的奥运会,不能没有中国符号,只是要甄别出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符号,和怎么运用的问题。接下来,由田青宣讲他事先已精心撰写的方案。田青是音乐理论家,而且最擅长的是民族音乐批评,所以这个方案有着浓重的中国文化气息。客观地说,这次呈现的主要内容,田青的方案中都考虑到了。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天圆地方的太极图式等。而且整个方案就是古代文明和现代中国上下两个部分。具体的细节还包括从远古文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活字印刷,到现代数字技术的01;还有九曲黄河源头高亢的歌声与马友友大提琴的交响等等。最后希望是展现人类和平的快乐。对于田青的方案,大家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给予了补充,尤其是在细节的呈现上。因为这个开幕式毕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技术活儿,任何想象还是必须有呈现手段的支撑的。大家的意见非常多,因为那个"保密",我们没有一个人记录,所以许多具体的创意想法我已经记不起来了。有些印象的是,刘树刚提出点火应该用"凤凰涅磐"这个典;我提出现代部分的转折应该启用超大屏幕的LCD,以及让儿童充当几个转折点的角色等。再后来,听说组委会还是确定张艺谋为总导演,我们的方案不过是为他当垫脚石罢了。再后,这事对于我来说,基本就忘了。去年夏初,参加河南组织的"世界百名摄影家看河南"活动,我参加的是北路,其中一站就是登封。到登封,晚上组委会组织大家观看大型景观演出"少林",是登封请张艺谋导演的一台节目。整个演出利用少室山巨大的山体为背景,配以大量高功率的照明,气势很大。在看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张艺谋的开幕式,是一定会用这些手段的。比如,他最拿手的吊钢丝、空中飞的LCD人形,LCD拼出的大型图案等。果然,这些在昨天的奥运开幕式上都出现了。两年前的事回忆完了,还是说说昨晚这场热闹吧。昨晚的开幕式演出,仍然是可圈可点,总体印象算是及格而已。所谓及格,就是还没有太多让人一眼就不满意的纰漏,除了那首令人愤怒的有气无力的主题歌外。先说优点:1,29个空中走来的焰火脚印十分富有想象力,堪称绝作。2,英国的马克·菲舍提出的地球《梦想》一节,很精彩。3,由所有运动员参与的一幅巨画贯穿始终,高明的艺术创意。再说缺点:1, 整个是一个大舞台剧,缺少体育运动会的特点。2, 以古代文明展示为主,现代只是虚晃一枪。3, 画轴的想法很巧妙,但使用过长,单调乏味。4, 是一个国家意识的宏大叙事,缺少深沉的人文精神,见景不见人。尤其是最后一个缺点,曝露出我们还是应该认真思考的许多话题。也从这一点上说,我认为这场开幕式和雅典开幕式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那场开幕式,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对人的尊崇,其内在的精神是北京根本就体会不到的。北京气势宏大,但总是给人"集体"的"暴力"感觉,和说事不说人的感觉。其实张艺谋还是张艺谋,重娱乐,轻精神。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导演,但绝不胜任编剧的角色。而任何演出文本,灵魂的是精神。张艺谋对所有其他人的创意作了自己包装诠释,最后还是归结到他重形式,轻精神的老路上。在这顺便说一句,看张艺谋现在发表的言论,除了对那个洋人提了一句外,绝口不提国内这些团队的创意贡献,给人感觉好像整场开幕式都是他一个人的创意。这就有些矫情了,也失风度。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相信他作为总导演付出的心血不少,但全部都是一个人创作,鬼才相信。张艺谋此刻若谦虚地说这是一场全体人民的智慧杰作,我想他赢得的尊重会更多。话说回来,为什么是现在这样的结局?我想还是领导此事的那些人的文化素质问题。这样的工程,毕竟是一个文化内涵份量极重的工作,团队中还是应该多一点文化工作者,而不能都是张艺谋这样的技术人才。开玩笑的说,应该让田青这样的学者领导张艺谋就对了。还想说的是,好在开幕式还有运动员入场这一大环节,看那些洋溢着自信,自始至终兴奋雀跃的,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的各国运动员,才真让人感到这是我们地球人类的嘉年华。他们那么友好,温馨,自由,乐观。相比之下,前面就有些显得"装"了,也不重要了。高科技?雕虫小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