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求介绍影片《同流者》
《同流者》
划重点:艺术想象与精神分析
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师从帕索里尼,是上世纪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以深刻的哲学思考、讲究的画面构图和烙刻着时代印记而闻名,以《同流者》为例,简单聊聊。
人生的起点与终点。《人生的起点与终点》,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探讨人生的轮转变化,即起点也是终点,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可以说对于起点和终点的思考,深见于贝托鲁奇的电影中,比如随波逐流的人马尔切洛适应时代发展加入法西斯(起点),兜兜转转之后,又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揭发法西斯(回到起点)。
通过马尔切洛的行为,展现了人性之殇——不辨是非地适应潮流。又比如《末代皇帝》中,开篇溥仪从故宫开启了崭新的人生,历经五十年的曲折,又“回到故宫”的轮转变化;《巴黎最后的探戈》中的保罗从失去到拥有,再失去……,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轮转,但都离不开互为彼此的起点与终点。
艺术想象与精神分析。本片虽是根据作家莫拉维亚的同名小说改编,但结合六七十年代意大利的社会现状,贝托鲁奇着力分析了马尔切洛的少年创伤和家庭背景,小时候,受侵犯,开枪打伤司机;长大后,父亲进了精神病院,母亲过着没落贵妇的残喘生活……,在这样家道中落颓然环境中,马尔切洛选择紧跟时代潮流。即便是结婚,他也只考虑利弊,婚姻既是他的伪装(在妻子的帮助下,他接近暗杀对象),又是他的借口(为了家庭,揭发法西斯)。在室内镜头中,通过摄影机迟缓的推拉摇移,呈现出一种幽闭的压抑,塑造了机会主义者的冷血和克制。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在贝托鲁奇来看,与其对马尔切洛进行道德审判,不如剖析他所有选择的背后动机,即他为什么成为法西斯,又为什么从法西斯主义者变成了揭发法西斯的人,那便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源于生存的本能选择。当然不审判,不代表没态度,当马尔切洛揭发他的领路人蒙达纳利时,围观者的蔑笑便是对他无声的讥讽,更是导演不漏声色的讥讽。
贝托鲁奇深谙人性,尊从生活逻辑,通过行为外化性格,比如他认为“跳舞是一种暗喻”,细观舞会桥段,注意人物关系的微妙,烘托了马尔切罗的性格和命运走向。他与安娜之间进退攻守的情感演进,抵不过利弊的权衡。跟拍安娜被追杀的场景中,在冷峻的长镜头的客观纪录中,晃动的摄影机展现了无可名状的悲壮、冷血、无奈。
末代皇帝导演
这部电视导演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通过查询识典百科信息,《末代皇帝》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作为导演,在1987年在意大利上映的传记电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1941年3月16日在意大利帕尔马出生,意大利导演、编剧、制作人,代表作品还有《爱情与愤怒》《巴黎最后的探戈》等。2007年,贝尔纳多贝托鲁奇荣获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2011年获得第64届戛纳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次年,获得第25届欧洲电影奖终生成就奖。
贝纳多·贝托鲁奇的个人风格
贝托鲁奇擅于把富有家庭气息的浪漫情节和内蕴的心理批判作为表现的核心,并结合一些政治、社会内涵,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1968年,由他执导的影片《同伴Partner》就颇具当时兴起的新浪潮电影的特质。此后,他在影片中开始探索那些具有心理困惑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深厚魅力并在《蜘蛛的计划TheSpider’sStratagem》1970一片中首获成功。1971年,贝托鲁奇导演了影片《TheConformist》。在该中,他表达了跳舞是一种暗喻的创作主旨。两年后,在其导演的《巴黎的最后探戈LastTangoinPARIS》1973中他又再度表露了这种创作思想。1977年,贝托鲁奇更是以大手笔制作了颇具史诗气息的《1900》。该片讲述了两个出生背景不同的男人在世纪交替的45年间的友情与斗争,并以此折射出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和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获得了评论界的交口称赞。不久,贝托鲁奇又拍摄了《Luan》(1979)一片,口碑不菲。进入80年代,贝托鲁奇更是佳作迭出。先是1981年导演了《一个荒唐男人的悲剧TragedyofaRidiculousMan》,该片讲述了一个父亲寻找亲生儿子的曲折经历,影片以其内含的深遂思想广受好评。1987年,他更是推出了力作《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古老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王溥仪的情爱与政治生活,极具哲理、人生意味。该片获得了九项国际大奖,它无疑成了贝托鲁奇导演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92年之后,贝托鲁奇着手执导了一个三部曲《L’-esppitEdl’exil》(1992)、《DeDomeininDitvoor-st》(1993)和《TheTrueLifeofAntonio》(1994),并在1994年导演了影片《LittleBuddha》,都有较好反响。贝托鲁奇总是喜好把一个简单的情节与相对不令人满意的戏剧性结局相结合并以此来阐述他的创作主旨。在1996年导演的新片《偷香StealingBeauty》中,他精心构建了一位19岁美国少女孤身去意大利找寻生父的故事情节。影片透过抒情表象表达了包容性较大的思想内涵,倾倒了诸多影迷。
你心中的贝托鲁奇的电影风格是怎样的
我觉得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与传统帝王影视剧相比,最大的突破就是从关注帝王在历史更迭中的成功与失败,转而关注溥仪个人内心的纠葛与无力。他生活中的所有人都在离开他,他的母亲,父亲,哥哥,奶娘,文绣,老师,婉容,在历次斗争中将他作为棋子的博弈方,甚至曾经伺候他的奴才们。他试着逃离自己生活的困境,不但无法离开,反而被这些疼痛与丧失紧紧套牢。他作为帝王,甚至无法将这些人以及与他们相关的快乐和希望挽留在自己的生活中。究其一生,他都在寻找与试图弥补他一早被剥夺的与他人的真正的信任与亲密。我觉得这是全片,也是从人生的角度来看,最悲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