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尉的女儿》这本书的简介
大尉的女儿 作者普希金 钟锡华 ISBN号7536021224 出版花城出版社 / 1996-05-01 "大尉的女儿"的详细介绍…… 出身于贵族的年青军官彼得·安德烈伊奇被派往白山要塞服役,在此其间,他结识了大尉的女儿时戈罗芙娜,并彼此产生受慕之情。 此时,一个名叫普加乔夫的人在彼得·安德烈伊奇服役的所在地策动叛乱。他们在攻占白山要塞后杀害了大尉及其妻子。失去父母的叶戈罗芙挪藏身于普加乔夫统治下的小镇里,随时有被害的可能。彼得·安德烈伊奇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陷于困境中的恋人。最后平定了叛乱,双双脱离了险境。然而,彼得·安德烈伊奇却又真名其妙地重新陷进另一险境中…… 《杜布罗夫斯基》讲述了一个罗宾汉式的传奇人物,他打家幼舍、令人闻风胆丧,却爱上了仇人的女儿,并由此产生了一幕幕爱情故事…… 本书情节曲折紧张,读来让人唏嘘叫人喟叹,极具艺术感染力。 "大尉的女儿"的图书目录…… 译本序 1 大尉的女儿 2 杜布罗夫斯基 "大尉的女儿"的书摘…… 第一章 近卫军中土 “他明天就会成为近卫军大尉的。” “不能那样;让他在军队里服役吧。” “说得太对啦!就让他去服役吧……” …… 可是他父亲是谁呢?” ——克尼亚日宁 我的父亲安德烈·彼得罗维奇·格利涅夫,年轻时在米尼希伯爵手下服务,于一七……年以中校身份退役。从那时起,他就在辛比尔斯克自己的村子里住了下来,和那里的一个贫穷的贵族女儿阿芙托蒂娅·瓦西里叶芙娜·尤结了婚。他们有过九个孩子。但是我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在幼年时就夭折了。 当妈妈还在怀着我的时候,由于我们的近亲,近卫军少校勃公爵的关照,我已经挂名为谢苗诺夫团的中士了。要是万一妈妈生下的是女儿的话,爸爸就会向有关方面声称没有到职的中士已经死亡,事情也就会不了了之。而在我结束学业之前,则一直都被当作是在度假。在那个时候,我们受教育可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的。我从五岁起,就托付给了马夫萨维尔伊奇,他因为滴酒不沾而被提拔为我的监护人。在他的监护下,我在十一岁多时就学会了俄文,能够非常准确地判断善跑的公狗的特性。当时爸爸为我雇佣了一位法国家庭教师波普勒先生,他是在我家发函到莫斯科订购一年用的葡萄酒和食用橄榄油时,一起聘请来的。他的到来使萨维尔伊奇大为不满。“感谢上帝,”他自言自语地唠叨道,”看来孩子已经梳洗得整整齐齐,也喂得饱饱的。干吗还要花钱去雇佣一个先生呢,好像自己的仆人全都死光了似的!”
前苏联名将 图哈切夫斯基被杀的详细原因
图哈切夫斯基惨死于反间计(间谍罪)。
5月28日,图哈切夫斯基要去车站。两天后,图哈切夫斯基坐上一辆车,去托茨兵营视察,行至途中,军区特工处处长开车赶来,通知图哈切夫斯基,说国防人民委员部有令,急召图哈切夫斯基去莫斯科。
并建议图哈切夫斯基改坐特工处的车,以便让司令部的车开到托茨兵营打个招呼,说图哈切夫斯基有事去莫斯科,改期视察。
但是当司令部的车绕过特工处的车继续前行时,司令部的车上司机和炮兵主任看到特工处这辆车子里,肃反人员把图哈切夫斯基的那只退了子弹的手枪御掉了。就这样,图哈切夫斯基被捕了。
不久后图哈切夫斯基被处决了。
扩展资料:
图哈切夫斯基原名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有“红色拿破仑”之称号。
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庄园,俄国旧贵族出身,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并参加苏军。在苏联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获得平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图哈切夫斯基
十九世纪初的俄国沙皇是谁
亚历山大一世 (俄罗斯帝国沙皇) 亚历山大一世·帕夫洛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公历:1777年12月23日-1825年12月1日),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四任沙皇、第十任俄罗斯帝国皇帝(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保罗一世之子。由于亚历山大一世于拿破仑战争中击败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拿破仑一世复兴欧洲各国王室,因此被欧洲各国和俄罗斯人民尊为神圣王、欧洲的救世主。他在位期间改革俄罗斯兵制,设立军团制,改变了从伊凡四世一直沿用二百余年的贵族统兵制。他的统治前期主要在战争时期渡过,后半则沉迷于与宫廷仕女游玩,以及神秘主义的研究上,渐渐不理政事。最终在其承继者君士坦丁·帕夫洛维奇、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俄罗斯爆发了一连串人民起义。因此其评价往往是两极化的,而且直到现在,他的行为仍然不能被理解。因此被称为”北方的斯芬克斯”。
军史揭秘:苏军两大元帅争夺攻打柏林指挥权内幕
俄罗斯近期解秘了大量苏联二战时期的军事资料,4月22日俄罗斯《新闻时代报》综合解秘的史料,将苏军两大元帅争夺攻打柏林指挥权的内幕公布于众:
1945年4月中旬,朱可夫元帅向莫斯科汇报称,德军俘虏交待,美国部队正向柏林方向挺进,斯大林认为这是典型的“希特勒式羁绊”,企图挑起苏联和盟国的分歧,命令苏军抢先攻占柏林。4月17日,斯大林在给朱可夫的电报中说:“他们能做到,我们也应当做到。”
苏军在德军梯次防御阵地中打开一个缺口,但所有通往柏林的道路都极不平坦,到处是森林、湖泊、沼泽,还有大量高地,尽管仓促,敌方仍可轻易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和乌克兰方面军司令科涅夫元帅都比较着急,展开了某种“社会主义竞赛”,希望自己能抢先攻克柏林,为莫斯科带来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胜利消息。从两位元帅向所指挥的部队发布的作战指令中,可以清楚地证实这一内部争斗。
“必须立即强渡施普雷河,于4月20日夜至21日凌晨从南面冲入柏林。我们部队应抢先进入柏林,较好地完成伟大的斯大林的命令。”(科涅夫)
“最晚不迟于4月21日早晨4点,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部队应不惜一切代价冲进柏林郊区,随后立即向斯大林同志汇报,向媒体公布。”(朱可夫)。
“右面邻军(朱可夫的部队)现在柏林东郊10公里处,我命令第3、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司令必须在今天夜间(4月20日)首先冲入柏林。”(科涅夫)
两位苏军元帅展开了攻克柏林的争夺战,尽管德国人在奋力顽抗,但在战役打响后的第5天,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47、3、5攻击集团军)已抵近柏林,4月20日20点29分,向德国首都发射第一次齐射炮火,开始包围城市,在4月24日半夜时分合围。
约百万名苏军官兵准备发起总攻,目的地是国会大厦,这里正好也是朱可夫和科涅夫方面军的分界线。两位元帅的机会大致均等,科涅夫的部分部队还在科特布斯和波茨坦地区,击溃了施普雷河周围的德军集群,朱可夫的部队遭到了柏林守军的顽抗。让朱可夫感到非常意外的是,科涅夫的部下列柳先科指挥的坦克兵攻克了勃兰登堡,就在科涅夫向斯大林汇报攻克这一重要战略据点之时,朱可夫下令自己的骑兵部队立即挥师南下,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主力部队到达之前占领勃兰登堡。
当时,两位方面军司令每天数次向斯大林汇报向柏林市中心的推进情况。根据报告和简报,有时很难判断部队到底在什么地方,是谁攻占了什么地方,一切都在运动之中,包括人、坦克、分界线等。
在抢占通往国会大厦的要冲安加尔特车站时,朱可夫抢占了先机,科涅夫对朱可夫说:“您的楚科夫和卡图科夫集团军切断了我的卢琴斯克和雷巴尔科集团军的战斗队列,请改变您的兵团进攻方向。”朱可夫立即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反应,他认为科涅夫的两个集团军故意跟进的唯一目的就是首先抢占国会大厦,随即向斯大林做了汇报:“所有这一切都在制造羁绊,妨碍部队,严重破坏了战斗指挥。”斯大林随后签署命令,要求两位元帅从4月29日开始,严格遵守新分界线,把国会大厦划给了朱可夫,命令科涅夫清除柏林南部和西南部地区的德军。朱可夫最终在攻克柏林指挥权的争斗中获胜,但行动进展并不太顺利。
最初,朱可夫犯了轻敌的错误,他在一道指令中强调说:“敌人对柏林的防御组织得非常薄弱,但我军攻占城市的行动进展却比较慢。”早在攻打柏林之初,就曾把自己的成功寄希望于敌人的“无力”,另外,根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经验组建的突击队也不能完全符合柏林的实际情况。柏林被分成9个巩固防区,每个区有1.5万人防御,市内还活动着许多战斗小组,由撤退回来或被击溃的德国兵团士兵组成,最危险的是所谓的“坦克歼击营”,由20-25名德国士兵组成,积极利用地下防御工事,装备8-10套火箭筒、2-3挺轻机枪、1-2支狙击步枪。
4月24日,朱可夫吸取经验教训,签署条令,组建“强大的破坏队”,先是摆出大量各类火炮,纵深400米到1公里长,对前面的楼房、街道、十字路口实施密集轰炸,然后由突击队发起冲锋。第5攻击集团军的突击队由40-45人组成,除步兵连武器装备外,还有6门各种口径的火炮、4辆坦克、5套火焰喷射器,配备几名防化兵和工兵,第3攻击集团军部队在柏林要冲遭到较大损失,其突击大队由2个突击队组成,尖兵班只有8-10人。
在攻打柏林的战役中,无论是德军还是苏军司令部,都没有组织疏散交火地区的平民,也很少抓俘虏。第3攻击集团军作战处长谢苗诺夫上校承认,当时“根本没有战士监押俘虏。”不过,苏军还是给柏林市民和德军官兵提供了生还的机会,提前向计划攻击地区散发传单,派出德国人志愿者,要求对方立即投降。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7政治部主任梅利尼科夫上校在向上级递交的报告中汇报道:“4月26日,46名平民被空投到柏林西部地区,此前返回的两个小组带来了200名柏林居民和28名民兵。”
根据“礼炮”计划,4月25日,苏军对柏林市中心进行了两次密集轰炸,共有1671架飞机参与,投掷了1000多吨炸药。第16空军集团军司令鲁坚科上将命令飞行员“不要带着炸弹回来,不能发现既定目标时就向纵深飞行,如果有哪位飞行员因某种原因带着炸弹返回机场,立即报告其指挥官的姓名。”
4月30日,在摧毁德军4个加强营和1个宪兵队(900人)的抵抗,突破钢筋水泥栅木、防坦克水沟、铁丝网后,第3攻击集团军第79军第171步兵师和第150步兵师的部队几乎同时冲进了国会大厦,一楼、二楼楼梯、走廊内很快就飘满了红旗。几个小时后,第79军军部接到了关于升起胜利旗帜的报告,准确的升旗时间应在13点45分到14点之间。朱可夫在概括了无数相互矛盾的情报后,于16点30分向斯大林汇报:“第3攻击集团军的部队占领了国会大厦主楼,4月30日14点25分在上面升起了苏联旗帜。”
5月2日,柏林卫戍部队投降,苏军政治总局要求重新升起特制的作为胜利象征的旗帜。事实上,早在4月中旬,第3攻击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就专门制作了9面旗帜,188×82厘米,上面有五星、镰刀、锤子,计划在国会大厦楼顶上升起,其中第5号旗帜于4月22日交给了攻打柏林的第150步兵师,正式作为胜利象征于5月2日在国会大厦楼顶上重新升起的就是这面旗帜。
6月初,第3集团军政治部起草了一份报告,详细汇报对德国法西斯军队最后的决定性打击的情况,报告没有通过保密渠道,而是作为普通信件向莫斯科汇报,其中关于升起胜利旗帜的情况是这样描述的:
“4月30日拂晓,旗帜交给了作为师第一梯队攻打国会大厦的第756步兵团,团里把这面旗帜交给了涅乌斯特罗耶夫大尉指挥的营里西扬诺夫下士指挥的连,强渡施普雷河后,战士们冲进戈培尔所在的内务部大楼,然后经过楼房间的缝隙和地下通道前往国会大厦,夺取了正门楼梯,第1步兵连康塔里亚下士、红军士兵叶戈罗夫、政治副营长别列斯特中尉冲上楼顶,占领了国会大厦的最高点,14点25分在上面升起了胜利旗帜。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加拉泽夫中将立即向莫斯科汇报,明确指出,升起红旗的人是乌克兰人别列斯特、格鲁吉亚人康塔里亚和俄罗斯人叶戈罗夫。”
1946年,康塔里亚和叶戈罗夫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5月9日,第79军军长佩列维尔特金少将向第3攻击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汇报:“用更鲜红的旗帜替代胜利旗帜,我下令把4月30日升起的旗帜保存起来,由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代表团在克里姆林宫或其他地方,把这面胜利旗帜亲手交给我们伟大的领袖、敬爱的斯大林同志。”5月20日,胜利旗帜在参加了红场上的胜利大阅兵后,正式交给红军中央炮兵博物馆,如今在俄武装力量博物馆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