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F1意大利站跃马终结梅奔五连冠,争议不断,赛车运动还公平吗
赛车运动的公平与否不是我们能知道的,只是通过各方的表述得出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两车未撞,一个是车手切弯。这些事实是存在的,但是,对于事实的认定就是不一样的标准,汉密尔顿认为这个是不对的,但是,FIA解释说是为了给车手自由竞争的机会,还可以提升比赛的观赏性,可能也是官方的一个主要意图吧!
不管怎样,F1意大利站跃马终结梅奔五连冠,这个不知道梅赛德斯车队会不会带着这样的负面情绪继续参加比赛?个人觉得赛后的一些情绪是可以有的,谁没有牢骚呢?但是,这个牢骚是不是在质疑判罚的公正性呢?个人觉得还不是的!毕竟,在球场上质疑裁判的公正性是一个很大的忌讳!
更多的是对这个事实的认定上是有一些意见的,结果无法改变,那就准备好下一次的赛事吧!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赛场上展示自己,让对手没有招架之力,就如同这次赛事上第三十六圈的时候,汉密尔顿就成功滴使对手犯错了,只是这个错误没有被官方认定,这个不要紧,下一站再说!这个就是王者之气!
不必在意一次的得失,更多关注的是以后的赛事,毕竟,这个赛事还没有结束,还有下一站呢!下一站再见!我们知道法拉利车队实在是太需要这个冠军了,因为好久好久没有体会到冠军的滋味了,不知道下一站,法拉利车队会不会再次获得冠军呢?
F1意大利站里卡多夺冠,为了这一成绩他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
生活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任何一段岁月,都应该心存感激。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在自己的成长道路当中都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在训练的过程当中,非常的刻苦,这个过程也是非常坎坷的。F1意大利站里卡多夺冠,为了这一成绩,他在背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他为了夺冠训练到很晚,每天都坚持训练。
一、F1意大利站里卡多夺冠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或许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同时,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会努力拼搏,努力付出,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有相关消息了解到,F1意大利站里卡多夺冠了,为了这一成绩,他在背后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或许没有人能够看得到他的付出,但是我们看到了他成功的那一刻,我们都知道他是很不容易的。
二、刻苦练习,努力拼搏
生命不止,运动不息。对于每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或许他们骨子里面就非常的坚强。因为他们对成功的渴望是很强烈的,所以为了那一份荣誉,他们都会努力的去学习,努力的训练。
里卡多夺冠了,他为了这一成绩,其实,在他的成长经历当中,都是在努力刻苦练习,努力拼搏,努力付出。在别人停止训练的时候他还在训练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努力的训练着,他努力的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如今他夺冠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生活总会慢慢的教会你成长,或许在生活当中,你只有努力付出了,你才会有一定的收获。F1意大利站里卡多夺冠了,他为了这一成绩默默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自己的训练过程当中努力,并且很刻苦,也很励志,失败了,那就再爬起来继续训练,就是这样,一直坚持做,所以才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
为了让比赛更刺激,2021的F1赛规都做了什么改动
刚刚结束的F1背靠背两站:比利时站和意大利站,可谓是19年现结束赛事中最精彩也是最伤感的两站,伤感在于一个最不想听到的噩耗,在此次F2比利时站中我们失去了一位年轻的法国车手安东恩·胡伯特。
他的离去也为19年的比利时一站蒙上了阴影。
事故发生后,F2当即取消了这场比赛,却没能换回这个冒险追梦的年轻车手。就像汉密尔顿采访时说的那样:“车迷和一部分人并不从事这项工作,在我看来,安东恩是一位英雄,他为了追求他的梦想而冒险。”安东恩,愿你在天堂能继续追逐自己的梦,R.I.P。
除却这个伤感而沉重的话题,比利时站我觉得精彩的不仅仅是过程,还有结果。首先恭喜勒克莱尔两连胜,拿到了自己F1生涯的首个冠军,一个人气车手正在诞生,也恭喜法拉利完成了自己的第100次Pole to win,同时在时隔八年后再次捧起了家乡站的奖杯。
说完眼前发生的我们来聊聊最近在F1圈非常热门的话题:2021年F1赛规改革。
2021年F1改革之所以如此轰动,是因为此次的改革围绕着两个角度,一个是F1试图拉近以百姓日常生活的距离;一个就是F1试图通过规则改革,使各车队更加势均力敌,减少开支并且改善车辆的审美。
今年4月,在与10支车队进行规则会议后,自有传媒用4项原则给出了此次F1的改革方向:
- 增加赛车之间缠斗的可能
由于2017年国际汽联对于赛车设计规则进行的糟糕修改,导致后车一旦进入前车两个身位之内后,将失去近一半的下压力,因此我们在比赛中时常见到,后车能够跟在前车身后0.5-0.6的距离,却无法继续追击并进行超越。
长时间跟在前车的脏气流中,对于后车是十分不利的。气流势必会改变赛车在赛道的性能,而这个特性在弯道上尤为明显,因为前车弯中产生的脏气流并不似直道一般是左右均等的,这便使本就饱受下压力不足的后车不得不面临气流不均的影响。
结果就是直道后车可以不断贴近前车,在弯道距离再次被拉开。
脏气流带来的第二个问题便是对于轮胎的消耗,众所周知,受前车的脏气流影响最大的部位是前翼,长时间的贴近追击导致赛车无法在理想的受力状态下工作,而作为与地面直接接触并产生驱动力车轮,便是非理想状态工作的直接受害者。
目前F1赛车的下压力分部大概为前翼:车身底部扩散器:后翼=20:60:20,而为了让前翼受前车影响进一步减小,F1希望改变其下压力分配,2021年的赛车将通过地面效应的回归以及翼片简化等方式,减小赛车上方气流对于赛车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无限减小前车对于后车的影响。
说到轮胎,就不得不说2021年赛车规则的另一个巨大的变化
2021年,F1赛车将采用18英寸的轮胎,而非现在的13英寸,前轮的宽度也将减小到270,后轮在宽度上与现款赛车保持不变,但在车轮尺寸上略有增大。
轮胎的变化不仅局限于尺寸,还有质地,国际汽联希望2021年的轮胎能够拥有更好的耐久性,从而让车队和车手不再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轮胎的管控上,而放在赛场的竞争上。
同时全新赛规可能将禁止使用轮胎加热毯,这也就意味着新规下的F1轮胎将拥有更为宽泛的工作温度范围,而近几年我们时常看见的通过早一圈进站,push,完成undercar的超车手段,在未来出现的频率会减少。
同时F1应用18英寸且耐久性能更好、工作温度更宽泛的轮胎,为民用高性能轮胎的研制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可谓一举多得。
- 增强领奖台的竞争性
现阶段的F1基本都是一家独大或者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这是车迷们想看到的么?显然不是的,我们需要全程无尿点的一个半小时,而非大量的垃圾时间,就像今年的意大利站一样,将悬念留在最后。
国际汽联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毕竟F1需要承认的不仅仅是赛车性能,还有车手能力,而目前的状态,2021 F1规则会极大程度的限制车队对于自家赛车自由设计的空间,而对于车队自由研发空间的压缩势必会改变富车队与“穷车队”的关系。
一个好的、资金充足的车队是有能力与一流车队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抗衡,火星组与地球组的单圈差距应该维持在点几秒而非几秒,这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同时,罗斯·布朗力求通过减少赛车传输到P房遥感信息的方式减少对于车手的辅助,将比赛的掌控权交还给车手,增加车手对于赛车的了解。毕竟车手并不是计算机的执行者,而是掌控赛事的主人。
- 优雅的赛车造型
对于F1赛车的造型,一直都存在着两级分化的现象,当然14年左右的阶梯型前鼻设计真的令人不敢恭维。但纵观整个F1的发展,其实F1赛车的造型设计都还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的。
而此次国际汽联希望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试图最大限度的打造一台保证理想赛车性能又极大满足造型审美的F1赛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广征意见并不能保证赛车造型设计的质量,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造型的理解是不同的,更何况这中间大部分都是看热闹的“外行人”。
所以与其把精力投在采纳车迷建议的资源浪费上,不如一如既往的交给赛车的设计商,将主要标准统一化,细节大家自由发挥即可,然后把所有的经历投在其他的原则设计上,何乐而不为呢?
- 减轻车队经济压力
毫无疑问,现阶段F1的车队资金开支是完全自由且不受控制的,这就导致火星组车队和地核组车队之间的资金差距过大,甚至是几倍的差距。
作为世界三大赛事之一,同时作为引领世界技术发展方向必可少的一项赛事,F1胜利不应该只出现在掌握资源最多的人手中,而是应该尽力将所有天平拉回水平,大家在统一的标准下竞争,毕竟胜利应该是属于那些有天赋善变通并且做足准备的人的。
因此国际汽联试图通过对车队实施预算帽、部分零件的统一化、限制风动使用时间以及车队人员规模等方式,让车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回赛道,而不是宅在研发中心。
同时F1、FIA以及车队也应该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共同规范规则的灰色地带,减少盲区;另一方面,平衡各家的利益,达到对于这项运动的最优结果。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会反驳道,资源也是一列车队胜利的资本,可是我想说:“资源多固然是你的资本,可它不是让别人信服你的理由,一流的车队理应期待卫星车队的智慧,也应该接受外来的挑战,这是你变得更强的资本。”
真正的2021年F1赛规将于今年的10月出炉,大家敬请期待,光圈车库也将持续跟进同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们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