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印度的风俗和文化有哪些
- 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
-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是怎样的为什么印度人会有这样的时间观念
-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为什么比较差
- 印度文明时空观是相对于什么而建立的
- 中国和印度时间观念差异的原因
- 哪些国家时间观念严格哪些国家对时间观念随意
- 据说印度人时间观念差,他们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呢
- 相比较而言,哪个国家的人的守时观念更强 A美国 B印度
- 英语作文美国和印度时间观念的不同
印度的风俗和文化有哪些
1、印度大约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还有一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
2、印度人见面施行握手礼,但男子见到女子应该施合十礼,并微微鞠躬,男子要尽量避免触碰女性,更不应该在公共场合与女子单独交谈。
3、邀请印度人参加社交活动时,也应该同时邀请他们的妻子。印度人重视时间观念,约会时应该尽量按时赴约。请客时,印度人认为费用应该由有钱人来支付。
4、印度人喜欢谈论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传统以及外国的事情和外国人的生活,忌讳谈论有关宗教矛盾、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5、印度教徒视牛为“圣兽”敬之如神,只允许喝牛奶,不能宰杀和吃牛肉。因此,牛可以到处自由游荡,神圣不可侵犯。在印度的一些城市里、乡村里,老牛、病牛比比皆是。
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
印度人太不着急印度天性达观,乐天知命,随遇而安。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愠不火,不紧不慢,即使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可能内心在笑你,自己则稳坐的钓鱼台上。印度人的不着急,突出表现在时间观念差,不愿意受时间束缚,即使约好了时间,晚稻半个小时再正常不过了。例如,印度人通知什么时候开会,就什么时候从办公室或家里出发,把开始开会的时间当成出发的时间,甚至还要推迟一点,尽管路上要花去半小时甚至1小时,你绝对不会迟到。你如果想约印度人5点办什么事,你最好说成是4点半,甚至4点,这样才不至于误事。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有两样东西他们特别节省:时间和人力(time and labor)。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美国人是钟表的奴隶(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对他们来说,好像时间就是一个看得见的通道。在其中,人们可以节省、安排、浪费、侵占、消磨等。美国人还对时间收费,他们认为时间是一种珍贵商品。许多美国人对一生时间的短促相当敏感,他们认为如果时间浪费了,那是无法弥补的,他们要让每分钟都有价值。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很强,会见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是怎样的为什么印度人会有这样的时间观念
如果一个印度人告诉你:马上来,那估计会在十分钟后来;要是告诉你十分钟后,你可以去洗个澡,两个小时后回来,要是告诉你一个小时后,估计这一天不行了,需要明天了。这样的印度人太不守时了,也太没有时间观念。很多去过印度的人都认为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其实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只是不紧迫,在他们的意识中,时间虽然有意义,但是没有力量。甚至印度人将自己看的非常渺小,人生的这一个过程变成微不足道尘埃的瞬间,所以印度人认为人这一生想改变世界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曾经说:“印度没有历史。这是很深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观念,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存环境决定,还有就是宗教。生存环境决定这样不难理解,印度生存环境在热带,亚热带,这样个位置的生活的民族都没有温带、寒带生活的人有时间观念,主要是粮食生产决定的,在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粮食的印度,很多人躺着就能等到天上掉下椰子、掉下芒果,没有像温带的生产方式,没有时间观念,就没有产量,播种错过十天半个月,就可能秋天没有好的收成,来年就会挨饿,这样能不注重时间观念吗。印度教时间观念影响到了教徒人世间的时间观念,印度教教徒接受的是非常长的宗教时间观念,这与中国人注重历史时间的观念不同。中国人记录历史,印度人记录宗教。在印度人眼中,人的一生时间只不过是一个“神年”的1/4左右,也即一个神年的一个季节,又何必那么在意人世间几个小时的时间呢!从宗教时间来看,人世间的1000年也不过是几个神年,对不注重历史时间的印度人来说,《沙恭达罗》的作者其出生年月差上1000个“人世年”没什么关系,只不过3个“神年”嘛!除了每天的祈祷花去大部分的时间之外,印度教的时间观念对印度人也有影响。 印度教对时间的看法是这样的:时空是循环的,每一次循环称作一次“劫波”,约为432000万个世俗年。每次“劫波”又分为十四个“期”,每一“期”终了,宇宙再生。这和中国人常说“在劫难逃”有点接近。当今世界处于第七个期,每一期划成七十一个“大间歇”,每一次“大歇间”分为四个“时期”,各“时期”分别包括4800个、3600个、2400个和1200个“神年”,每一“神年”相当于人世360年。中国人也常说,“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多年”,这种“天上时间”和“人间时间”的差别同印度教“神年”和“人世年”的说法有着雷同的地方。这下明白了印度的时间观念了吧,其实印度的时间观念,就是“神一样的时间”。而印度的时间观念,形成也算久远,尽管历史进入现代文明,但一时间印度人改变时间观念还需要时间,在历史上印度的时间观念,早就有记载,也算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中国的古籍里面早有记载。公元1415年(永乐十三年),郑和宝船抵达古里。古里国王派其头目和能书会算并被称为称为哲地米纳的人即官牙人(牙人,即中间人),来与明朝特使相会,磋商交易之事,先择某日打价(谈判价格)。至日,将带去的丝绸等货物逐一议价、协定合同,合掌牙人(即合同签字者)言某日交易,与众手中拍一掌,或贵或贱,不再改变。然后哲地富户携宝石、珍珠、珊瑚等来看,其议价非一日能定,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 。从中国古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古印度商人交易的习惯,中国商船带去的丝绸可以在一天内定价,并由牙人(即负责人)击掌约定;而作为交易的印度商品却极难定价——“快则一月,迟则两三月”。看来中国古人早已经领教了以拖延迟缓为特点的“印度时间”。从交易的物品来看,中国以丝绸为主,而古印度人的货物多种多样,而且多属于“私人”物品,所以极难确定价格,时间自然也就很长。印度人的“神时”观使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极为恒久漫长,而“自省”的空间观念又使其特别注重具体的细节和思考,过于注重微观的考虑。这种独特的时空观培养了印度人独特的思维,这种思维可以称之为“葡萄式”思维。这种思维是这样的: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可以放在一起谈,可以杂糅在一起;时间是可逆的,对于印度人来讲,古代的事就是现代的事,现代的事在古代也可以发生。1981年,为了参加印度的国庆庆典,印度人用牛车运载米格战斗机;在这件事上,印度人考虑的不是牛车运送战斗机所花费的时间,而是事情这样做是否在理论上可行。 印度电视剧没有主要线索,在情节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件事居然糅合在一起讲,这并不是印度编导水平有问题,而是和印度人“葡萄式”的思维习惯有关。可以把印度的电视连续剧比作一串葡萄,每一集都是一颗葡萄,但每颗葡萄之间除了外形和味道差不多外,情节上少有联系。印度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是印度人引以自豪的部分,他们看的长远。这种长远不但仔细考虑了事情的细节,而是他们认为看到了事物的终极意义,知晓了整体。西方只考虑五年、十年,最多二十年;印度则主要从时间是无限的这一角度来考虑问题。当然,我不是说印度今天已经在这么考虑问题,只是说必须从这种角度来观察问题”。印度人总觉得他们已经看透了过去和未来,已经洞悉了所有历史上和未来的真理,他们考虑问题比其他国家的人深远。印度人经常喜欢说一些过头的话。从文化传统上来理解,这是印度人独特的特点。如果他们预测未来50年印度经济会超越中国,他们不认为那是将来的事,他们会说:“中国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印度人要超越你们了。”这就是印度人来源的自信。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为什么比较差
其实这也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慢节奏的生活决定了,这样的时间观念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应该慢慢适应这样的他们的习惯。
印度文明时空观是相对于什么而建立的
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是“吠陀”,这是一种古代宗教的圣经。“吠陀”分为四部:《梨俱吠陀》最为古老,其中大部分内容大概在公元前十几世纪已经形成,全部编成大约不晚于公元前6世纪。《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大体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 在《梨俱吠陀》中,反复呤咏这样的诗句:“光明之神再次战胜了黑夜,”“太阳又从东边升起来了。”这是古印度人歌颂任何东西也不能代替的光明之神,为太阳编造的优美的神话和传说。 不仅如此,古印度人还不停顿地观察太阳的运动。其证据是在《梨俱吠陀》中有“太阳180天运行在北方天空,180天运行在南方天空”的记载。书中还写到:“月亮在15天内逐渐变圆,在15天内逐渐变弯。”这样,古印度人以太阳的视运动为依据,把一年定为360天,又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把一个月定为30天,以此来编制历法。《梨俱吠陀》中有13个月的记载。 《鹧鸪氏梵书》中将一年分为春、热、雨、秋、寒、冬六个季节。还有一种分法是将一年分为冬、夏、雨三季。《爱达罗氏梵书》记载,一年为360天,12个月,每个月为30天。但实际上,月亮运行一周不足30天,所以有的月份实际上不足30天,印度人称为消失1个日期。大约一年要消失5个日期,但习惯上仍然称一年为360天。 在“吠陀”圣经中,也有不少关于金星、彗星的记载,在“吠陀”以后的文献中关于天狼星、日食、月食的记载也有了。 为了研究太阳、月亮的运动,印度有二十七宿的划分方法。它是将黄道分为27等分,称为“细沙特拉”,意思为“月站”。二十七宿的最早名称出现在《鹧鸪氏梵书》。当时以昴宿为第一宿。在史诗《摩诃婆罗多》里则以牛郎星为第一宿,后来改为白羊座β星为第一宿。这个体系一直沿用到近代。印度二十七宿的划分是等分的(这与中国二十八宿的划分法截然不同),但各宿的起点并不正好有较亮的星,于是他们便选择该宿范围内最亮的一颗星作为联络星,每个宿都以联络星命名。印度也有如同中国二十八宿的划分法,增加的一宿位于人马座α星和天鹰星座α星之间,名为“阿皮季德”(Abhijit,梵文是麦粒的意思)宿。 由此可知,古印度人从上古的年代就已经掌握了观天方法。 古印度人对于时间和空间,有自己的独特看法。非常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时间观念竟和现代天文学中的时间观念非常相似。表现这种时间观念的语言叫做“劫”。所谓劫是指这样一种时间长度:在纵、横、高都是16千米的方块岩石上,每隔三年就有天女降在上面翩翩起舞,久而久之,天女的羽衣把16千米立方的岩石磨完的时间,可以想象这个时间长度是非常非常之长的。 对于“劫”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依然是16千米立方的大容器,里面装满了罂粟颗粒。天女每三年飞来起舞一次,而每次都把一粒罂粟带到容器之外,积年累月罂粟带完了,容器空了。一劫就是容器变空的时间。 16千米立方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以每粒罂粟为一个立方毫米计算,那么天女把这个大容器里的罂粟全部带出容器,需要的时间是100亿年,也就是说一劫的长度是100亿年,这个数字和现代人们计算的宇宙年龄十分接近。 对于空间,古印度人也有奇异的看法,他们认为在人类居住的世界之上,还有夜摩天、化乐天、悲想天、非悲天等世界。 这种时空观是壮大的,但却是不现实的。印度人也有现实的宇宙观,这就是“世界支撑在三只大象的脊背上”的看法。具体说来是这样的:护持神毗瑟拿,化身为大海龟,海龟的硬壳背上站着三只大象,大象驮着半圆形的大地,大象动一动便会引起地震。海龟又站在作为水的象征的眼镜蛇的身上。半圆形的大地中央是须弥山,太阳和月亮绕山运行,当太阳绕到山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夜晚。 古印度人之所以对宇宙有这种看法,是和印度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他们的“图腾”观念分不开的。印度的地形是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半岛,高原周围山脉环绕,东北部是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西北部是广阔的沙漠,其他两面是汪洋大海,交通阻塞,使人产生字成一体的印象。而海龟是奇珍美味,大象又是最重要的牲畜,眼镜蛇则是致人丧命的可怖“神物”。这三类动物造成古印度人心目中崇拜的“图腾”,于是,便产生了上述的有趣观念。
中国和印度时间观念差异的原因
中国和印度时间观念差异的原因有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时间取向是文化差异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人们根据其文化在时间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安排和使用时间的方法。时间取向与民族的历史背景有关。深刻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传统,重视历史,主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在行事的重要参考。1、中国采用的时间是趋于多元制的。因为中华民族对时间的认识是从农业活动开始的,人们把月亮圆缺,季节更替和农事活动联系在一起,印度采取一元时间制。一元时间制强调日程,阶段性和准时性。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时间表,讲究计划的周密性和严谨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印度人受时钟的“铁腕”控制。
哪些国家时间观念严格哪些国家对时间观念随意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传统浓厚的国家时间观念严格,因为大工业生产决定了人们必须牢牢遵守时间,“存在决定意识”,代表是德国。后者,农业化特点鲜明的国家,时间观念随意,因为农业生产松散没有严格时间限制。代表是意大利、印度和中国。
据说印度人时间观念差,他们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呢
印度的作息时间较我国为晚;一般早餐时间为7:30-9:30,午餐为13:00-15:00,晚餐为20:00-23:00。摘自《印度中国之家》
相比较而言,哪个国家的人的守时观念更强 A美国 B印度
时间观念最强的国家应该是美国,因为它具有时间观念最强的基础。 美国已具备世界霸主的地位。他要求别国或别人遵守时间观念,你若不服,他可以制裁。因此,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遵从美国所确定的时间。如此一来,他要想继续维持霸主位置,自己也就不得不遵从时间观念。但是,他为自己确定的时间,是经过充分考虑或准备的。换句话说,他为自己确定的时间,外在制约的条件太少,可以从容制定,不会带来过多的麻烦,只是出口慢一些而已。 其他国家则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像日本,在国内的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经济活动中讲究时间观念是世界公认的。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时,却背信弃义,别说是时间,连信用都不遵守了,甚至于被世人称为“经济动物”。 由此可见,时间观念是与一国的实力相匹配的,不仅自己能遵守时间,还有一定的强制力使别国不得不遵从约定的时间观念。 简而答之,仅供参考
英语作文美国和印度时间观念的不同
Time is important to everyone. Lost time will never come back. We must keep this in mind in our daily life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our tim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ucceed in life.From jooz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