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阿斯塔纳古墓位置在哪里
阿斯塔纳古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斯塔纳古墓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就位于高昌北郊的戈壁荒滩上。墓群东西长约5千米,南北宽2千米,占地约10平方千米。解放后这里配合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修筑,清理发掘了500多座古墓葬。墓葬年代为西晋到唐代中叶(公元2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初)。墓葬按家属分区埋葬,以砾石为界。每个墓葬基本上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墓室,地面堆着砾石,平面呈“甲”字形。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平顶或穹窿形顶。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古墓0土有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吐鲁番晋墓发现卷疑似假画,专家却说它是真货,这卷画到底是真还是假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曾出土不少重要的文物,尤其是其中一幅保存完好的画作,更是能令人忍俊不禁。这幅画作曾被称为是“彻头彻尾的假货”,可是经过考古专家们的专业鉴定,发现它居然是一件真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谈到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出土,还要从1959年说起。这一年,新疆吐鲁番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在该地发掘出一处古代遗址,此处古代遗址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年代从西晋跨越至唐代,其墓主人虽少有贵族,但是墓中所存文物却花样繁多,绝对能令人感到眼花缭乱。
据考古专家称,阿斯塔那古墓群内所出土的文物种类,包括各种陶器、丝织品、棉、麻物等,而其中所占比例最多的物品,仍然是诸多壁画、版画、纸画、绢画等,内容也涉及当时的军事,经济,政治与文化。重要的是,在以上出土的古画作品中,还有一件特殊的画作值得我们讨论,它就是一幅名为《地主庄园图》的纸画作品。
《地主庄园图》被埋藏于墓主人棺椁内,由一件木筒容器盛装。在出土时,木筒容器已经损毁严重,这令考古专家们十分担心。然而出人预料的是,当考古专家们清理掉木筒容器后,却发现其内部的纸画毫无破损痕迹,保存程度相当完好。
古画保存得如此完好,令考古专家们感到十分欣喜,与此同时,这幅古画也被带回实验室之内,做进一步的鉴定与研究。不过当画作全部被展开后,考古专家们却十分诧异,因为它的内容实在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古画为纸本设色画,高46.2cm,长105cm,它本身共由六张纸拼合而成。画面的中央位置,绘制有悬幔,幔下有一人,他头戴冠,身着长袍,手执团扇坐于榻上,应该就是墓主人。在墓主人的身边,站立有一位侍女,其左侧为厨房女仆忙碌的场景,右侧为一人一马,应该是马夫在等待主人出行。在画面上方位置,存在天空和田野,并绘制有日月星辰的图案,下方还有树木、田地和农具等贴近生活的元素。
说到古画的奇特之处,考古专家们顿时有些忍俊不禁,因为古画的内容,描绘的正是东晋时期贵族的田园生活。不过相比于正常的古代人物画而言,《地主庄园图》却存在不少滑稽可笑的地方。滑稽可笑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我们不妨一一说明:
第一处:位于《地主庄园图》左下角处,有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从画风上来看,这匹马雄壮有力,应该是一匹良驹。不过按照现代人眼光来看,此马依然显得有些奇怪,它的画法似乎极为简单,整体呈现断面结构,前后部分居然没有身体连接,反而只依靠一架马鞍覆盖,实在显得有些唐突可笑。
第二处:位于画作左上角处,存在一个极为精简的圆形图案,它的内部还存在数个圆形线条,很明显,这个圆形图案应该就是所谓的“太阳”。不过引人注意的是,在“太阳”的中间部分,还存在着一个类似于“人脸”一样的图案,并且这张“人脸”似乎还戴着眼镜。至于为何太阳中要出现人脸的形象?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导游词
各位游客: 吐鲁番是我国最热、最干的地方,这里出土的干尸可与埃及的木乃伊相媲美,因而其古墓也就成了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尤其,被誉为吐鲁番的一座地下历史博物馆。下面就让我们前去参观吧! 地理位置→名称来历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区约40公里,位于火焰山之南,高昌故城之北约2公里的地方。那里有一片开阔的土地,地上可见隆起的土丘,古墓就深藏在这些土丘之下,如今已有三处墓穴开放,供游人参观。 在阿斯塔那古墓群旁还有哈拉和卓古墓群,它们分别是两个相邻的居民村的名称。阿斯塔那是维吾尔语“首府”的思,因高昌回鹘王国的都城离此不远而得名。哈拉和卓是古代维吾尔王国一位大将的名字,他死后,人们就将其生前驻地命名为“哈拉和卓”。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西面,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东面,本是两个墓区,后统称“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各位知道,高昌故城在吐鲁番的历曾经是汉代以后、元代以前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高昌故城北郊、东北郊和西北郊的地方就成了当年各族居民寻求死后安乐的幽静之地。在这方圆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古冢,埋葬在这里的有达官贵人,也有将军和武士,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经历代沿袭,再加上吐鲁番地区特殊的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阿斯塔那一哈拉 和卓古墓群就成了一座的反映高昌故城风貌的地下历史博物馆。 墓葬的形制 游客们,阿斯塔那古墓群现清理出三座斜坡式墓道土洞墓供游人参观,我们在参观前,先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墓葬形制。 阿斯塔那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米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内一般为夫妻合葬,有的一男二女或三女,此外还有少量的单人葬。墓室顶为平顶或穹隆形,一般高为2米以上,长宽4米见方。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墓室后墙的壁画,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形象逼真,线条流畅。人们可由此来判断墓主人的身份。据考证,墓室主人大多数是居住在当地的汉族人,少数为兄弟民族。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古墓中出土的文物 阿斯塔那古墓的发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出土文物,迄今为止,国家先后有计划地进行了14次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墓葬456座,墓葬最早从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到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时间跨度为500多年。古墓中出土了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的有共命鸟纹刺绣、《伏羲女娲图》壁画等。这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人类学、考古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对新疆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游客们,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参观即将结束了,就古墓而言,参观是比较枯燥的,然而它向人们揭示的内涵却是十分丰富的,透过一个侧面,它向我们展现了古代西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地去认识新疆,了解新疆!
见证西域历史的古墓群,被洋人盗取,仅运输就累死300头骆驼!
在高昌故城不远的地方,是一片荒凉的戈壁,这里几乎寸草不生,夏季十分炎热。这里,叫做阿斯塔纳,在维语中为首府,都城的意思,这一命名与这里临近高昌王国首都有关。 时光追溯到遥远的西晋时期,这里对于高昌人来说意义非凡,这里是他们死后长眠的地方。从西晋开始,经历四个高昌政权之后,一直到唐朝西州时期,这里一直都是高昌最重要的墓葬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在这里有一方长眠之地。从民族来看,这里埋葬的大部分都是汉族人,这与四大高昌政权都是 *** 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这里还埋葬着车师人、突厥人、匈奴人、高车人及粟特人等少数民族。 在方圆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墓冢密密麻麻,这成为了晚清时期外国探险家掠夺文物的理想之地。A.斯坦因、俄国人科兹洛夫、 德国人A.von勒科克、日本人桔瑞超等都曾光临过阿斯塔纳,并掠夺走了这里最珍贵的文物,留下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因价值不大而被丢弃的。 斯坦因仅仅用了两个月,就从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盗窃了323大箱文物,在运送回英国途中,因物品太重竟然累死了300多头骆驼,令人发指!为了避开中国 *** 的监管,斯坦因把这些文物存放在了英国驻新疆领事馆内,以领事馆物资的名义混淆耳目。1912年3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首次在阿斯塔那古墓挖掘出保存完好的干尸,轰动世界。被日本人挖掘的干尸一共多达10具,其中男尸5具、女尸4具、小孩尸1具,这些干尸在入土千年之后被无情的盗贼盗取,运到了日本。阿斯塔纳古墓之所以保存有大量的干尸,与这里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首先,这里异常干燥炎热,蒸发量几乎是降水量的200倍,地表及戈壁的浅层地下很难有水分留存,而地下水深度达到60米,墓穴位于地下5米的深度左右,就如同一个恒温恒湿的冰箱;第二,因为极端干旱,尸体也长期不接触土壤,所以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细菌腐败的奉献;第三,戈壁滩为含有戈壁石的沙质土壤,含盐量高,当地下葬风俗为不使用棺材,所以尸体处于敞开式,有利于自然脱水,自然风干。所以,即使入土千年,尸体都未腐烂,都演化成了干尸,有的连眼睫毛和眼珠都历历可见。除了尸体不易腐烂,陪葬的水饺、粮食、面饼等也都完好的保留着,很多物品连形状都未发生变化。 在建国之后的挖掘中,考古学家一共清理了400多个墓葬,令人遗憾的是,只有1个墓葬是完全未遭受盗窃的,甚至其中一个墓穴中还发现了当年俄国盗贼遗失的火柴盒。但即使遭受外国探险家的疯狂盗挖,考古学家依然在阿斯塔纳清理挖掘出了数量惊人的文物,尤其珍贵的是,人们还在这里挖掘出了将近3000件的文书,这些文书成为研究高昌历史的重要史料,对丰富中华文明史、弥补历史记载空缺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文书上的纪年,最早是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的是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前后历时五百年。其中晋十六国时期高昌郡文书100多件,约占全部文书的5%;割据的高昌王朝四大政权时期的文书700多件,约占全部文书的30%,其余为唐代文书,约1700多件。 除了文书之外,阿斯塔纳古墓中还保存着大量的壁画,这些壁画在发现的时候依然色彩艳丽,再现了高昌地区当时的社会生活百态。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塔纳古墓群中,有的古墓中还张挂着人首蛇身伏羲女娲绢画,伏羲手持墨斗的造型在其他地方都未发现,实属罕见。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出土文物
斯塔那古墓的发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出土文物,迄今为止,国家先后有计划地进行了14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56座,墓葬最早从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到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时间跨度为500多年。古墓中出土了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著名的有共命鸟纹刺绣、伏羲女娲图、壁画等,这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人类学、考古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对新疆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游客们,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参观即将结束了,就古墓而言,参观是比较枯燥的,然而它向人们揭示的内涵却是十分丰富的,透过一个侧面,它向我们展现了古代西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地去认识新疆、了解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