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简介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发生时间
- 什么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知识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
-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资料
- 说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情况
- 二战笔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怎么回事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基本简介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简介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发生时间
1、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2、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并没有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库尔斯克战役才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
什么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始于1942年7月17日,迄于1943年2月2日,历时六个半月,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为了一举灭亡前苏联,进而集中力量对付美、英和中国,实现其称霸世界野心的重要战役。但在前苏联军民协同作战的反击下,前苏联取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德军自此开始分崩离析,开始由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御,以至节节败退。该次战役不但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5月,德军在哈尔科夫交战中挫败了苏军的进攻。7月中旬,其“B”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西通顿涅茨工业区,南连高加索库班产粮区和巴库油田,东接乌拉尔新工业区和苏军战略预备队的集结地,北达莫斯科。希特勒如果攻占了斯大林格勒并夺取前苏联丰富的经济资源和战略物资,就必将大大加强希特勒的战略优势。希特勒将和日本法西斯一起,造成东西夹击的态势,一举灭亡前苏联,进而集中力量对付美、英和中国,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因此,进攻斯大林格勒是希特勒打击前苏联要害的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关系着苏、德双方整个战局的命运。
面临强敌,斯大林格勒军民严阵以待,响亮地发出了决不后退一步的口号。全城构筑了四道防御围廊,即外层、中层、内层和市区围廊。军民共组织了83个民兵歼敌营,协同主力部队作战。
1942年7月17日,会战开始。德军向苏军前沿阵地发动猛烈攻击,7月底,终于冲到顿河边。德军统帅部意识到单靠“B”集团军群的现有兵力不足以攻下斯大林格勒,就从高加索调来坦克第四集团军,从地面攻打该城。苏军最高统帅部也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经过浴血奋战,把德军阻遏在顿河西岸近一个月之久。德军不断以强大的坦克部队和优势兵力向苏军频频猛攻,终于在8月23日强渡顿河,出现在斯大林格勒市区以北的伏尔加河河岸,对市区造成严重威胁,并把苏军分割成两部分。与此同时,德军对市区进行轮番的狂轰滥炸,平均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投下了总共100多万颗炸弹,使城市变为一片焦土。但这并没有使斯大林格勒人民屈服,反而更加激起他们复仇的怒火。北郊的拖拉机厂,离德军只有一公里半远,工人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和空中轰炸,继续生产和修理被打坏的坦克。许多工人装配好坦克后就直接开着这些坦克到前沿阵地去参加战斗。
9月14日下午,德军突破了苏军防线,窜入了市中心。激烈的巷战开始了!德军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斯大林格勒的保卫者们,顽强抗击,与冲进市区的德寇进行殊死的战斗。每个街区、每幢楼房,甚至每层楼、每间房、每个街垒,都要进行反复争夺,有时要费几天、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决定归属于谁。战斗空前激烈,苏军不少师只剩下几十个人,仍坚守阵地。
战斗进行到11月18日,德军的全部后备力量已经消耗殆尽。第一线的主力打得精疲力竭,寸步难行。德军被迫转入了防御。希特勒企图迅速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和整个1942年夏秋的战役计划均告破产。
德军转入守势也是苏军攻势的开始。在最高统帅部代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主持下,苏军制定了反攻计划,并为反攻的到来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此时的德军“B”集团军群虽经几次增援,已处劣势。更重要的是,苏军士气高涨,对胜利充满信心;而德军士气低落,为红军的英勇精神所震慑。
1942年11月19日清晨,苏军西南方面军首先在斯大林格勒西北面发起攻击,2000门大炮同时轰响,到天黑时,苏军已向纵深推进25—30公里。11月20日,苏军又在南面发起进攻。11月23日,从西北和南面发起攻击的两支苏军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马里诺夫卡地域会师,完成了对德军鲍留斯军团33万人的合围,然后逐渐压缩合围圈。此时,苏军已掌握了制空权,德军无法从空中运输粮食、弹药和援军。包围圈内仅有的德军空军基地皮特姆尼克机场也被苏军占领。苏军利用机场的照明和无线电导航设备,巧妙地欺骗德军飞行员。当时,他们还不知机场已为苏军所占,几十架降落下来的德国飞机旋即成为苏军的“笼中之鸟”。
被围困的德军由于饥饿,不得不把骑兵的马匹宰杀吃光;每个士兵每天只能领到100克面包和30克油脂;坦克也因缺少燃料而成了一堆废铁。德军已陷入了绝境,成了瓮中之鳖。1943年1月8日,苏军发出最后通牒,鲍留斯请示希特勒后拒绝投降。包围圈越来越小。1月24日,鲍留斯投降,鲍留斯再次请示希特勒,希特勒仍下令死守阵地。26日晚,德军被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集群军由鲍留斯指挥,北集群军由史特勒克尔指挥。1月30日,鲍留斯电告希特勒:“部队将于24小时内最后崩溃。”希特勒赶忙发电,给那些绝望挣扎的法西斯军官晋爵,授予鲍留斯以“元帅”军衔,其他117名军官也晋升一级。第二天,鲍留斯及其司令部全体官兵,在中心百货商店的地下室被俘;2月2日,北集群军也投降了。与此同时,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四集团军,意大利第八集团军皆被苏军击溃,灰溜溜地撤离伏尔加河,向西溃退。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到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德军被打死、打伤、被俘和失踪的官兵总数约达150万人,占当时苏、德战场上德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斯大林格勒之战,美英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然而它的意义是远非当年凡尔登战役所能比拟的。它不但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军从此夺得了战略主动权,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而法西斯集团开始分崩离析,德军开始由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御,以至节节败退。斯大林格勒之战,确实成了希特勒灭亡的决定点。
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前苏联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鼓舞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它使得同盟国与轴心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世界各战场彻底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利用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调集了25万人,700多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的兵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企图自此沿伏尔加河北上,从东面包围莫斯科。 苏军从7月17日开始,进行了艰苦、激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军每天出动上千架飞机,1000多门大炮,进行狂轰滥炸。8月25日,德军渡过顿河,开始向斯大林格勒发起全面进攻。9月15日,德寇曾一度攻入城西北部的工业区。但是,具有光荣传统的斯大林格勒军民,在斯大林“不让敌人前进一步,用一切力量消灭敌人”的号召下,浴血奋战。每天打退敌人一、二十次冲锋,在大量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后,于11月19日转入反攻,23日,包围德军主力33万人,1943年2月2日被围德军全部被歼灭,德军元帅鲍利斯率领24个将军、9万残兵向苏军投降。历时160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人民的完全胜利宣告结束。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区总共损失了约150万人、3000多辆坦克和3000多架飞机。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名称:斯大林格勒会战地点:斯大林格勒时间: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约199天参战方:苏联红军和以纳粹德国为首由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组成的轴心国部队结果:德国战败参战方兵力:苏联110万人伤亡情况:双方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主要指挥官: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 斯大林格勒会战示意图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希特勒的阴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人人都投身到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为了打败法西斯,俄罗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歌。 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热化的城市。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他们死伤惨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斗。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 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终于把高地夺回。 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敌人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还击。 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的部队赶到。 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城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一边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在激战的九月份里,他们生产了120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希特勒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 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惧之中。德军司令鲍罗斯在笔记中写道: “士气低落了,解围的希望破灭了。越来越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己寻找避难所,越来越经常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 鲍罗斯向希特勒发出冲围撤退的请求。 刚从阿尔卑斯山赏雪归来的希特勒发来一份急电:不许投降,第六军团必须死守阵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鲍罗斯陷入万分绝望的情绪中,垂头丧气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行军床上,向希特勒发出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最后崩溃。” 万般无奈的希特勒急忙发出一份电令,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一级。希特勒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强德军将士“光荣殉职”的决心。 接到电令的鲍罗斯彻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2月2日,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9万1千多德国官兵,其中包括鲍罗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摄氏度的严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 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资料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从斯大林格勒战役简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红军和以纳粹德国为首,由意大利、日本等国组成的轴心国部队。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约199天。
德军统帅部利用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东线军事力量。德军在一个狭小地段突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地域伏尔加河。11月11日,他们最后一次企图攻占该市,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了伏尔加河。但这已是德军最后一次得逞。
1942年1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防御阶段终于结束。苏军在防御中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表现了高超的军人技能和集体英雄主义,疲惫和消耗了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战的德军主要集团,从而为转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扩展资料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
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格勒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苏联及其武装力量的国际威望,消灭了德军主力,大大减弱了法西斯的力量。大林格勒战役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不过它的心理意义远比军事意义大。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的状态,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利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后。以便美军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说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情况
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是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粉碎该方向上的德军集团而进行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按苏军作战性质,会战分为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两个阶段。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的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 基地,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在顿河西岸的辽阔草原到伏尔加陡峭河岸之间的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的。 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军及仆从军不宣而战,背信弃义地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入侵苏联国境。德军沿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方向大举进攻。苏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防御作战。经1941年夏、秋战局,德军的进攻基本上被阻止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在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战局中,苏军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德军对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高加索的威胁。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开始反攻,消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德军统帅部趁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兵力,并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然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在夏季战局中苏军失利,7月中,德军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威逼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形成了复杂局势。 针对德军企图,苏军最高统帅部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7月17日开始了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军先后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和斯大林格勒市及其以南实施了两次防御作战,共持续了125天。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部,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防御德军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 从7月17日起,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第六集团军进行激烈战斗,开始了方面军主要防御地带的争夺。德军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分的苏军两翼实施突击并将其合围,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苏军的顽强防御和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并迟滞了德军的进攻。至8月10日前,该部苏军退到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防御围廓,阻止了德军前进。在斯大林格勒的西南方向,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也实施了突击,但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暂时转入防御,至8月17日前,也被阻止于外层防御围廓南部地区。为便于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成斯大林格勒和东南两个方面军。 8月19日起,德军再次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实施向心突击,力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并出动几千架次的飞机对城市进行了密集的轰炸。德军一部分兵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逼近伏尔加河畔,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夺取该市。撤到西北方向上的苏军部队由北向南实施了反突击,将该部分德军阻止于西北郊区。苏军最高统帅部又从其战略预备队调集两个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地域苏军的一部分兵力再次对进到伏尔加河畔之德军实施了一连串的突击,这就迫使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大部兵力调向北面,大大削弱了其对斯大林格勒的突击力,在9月13日前该部德军被阻击在内层围廓之外。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接近地,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与苏军进行了激战,德军突破了防御,对苏军第六十四、第六十二集团军后方构成了威胁。这两个集团军奉命撤至内层防御围廓。这里的激战一直持续到9月12日。至此,德军统帅部以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同时出击,从行进间夺取斯大林格勒的计划破产了。 补充: 当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逼临城区时,固守 斯大林格勒 的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向市中心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各兵团反复发动冲击,第六十二集团军与第六十四集团军的联系被切断。27日德军又发动了第二次强攻,开始了争夺红十月村的战斗和巷战。28日,斯大林格勒 方面军 改称顿河方面军, 东南方 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0月中旬,德军第三次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向拖拉机厂、街垒工厂和红十月工厂实施了突击。德军攻占了拖拉机厂并在2.5公里宽的地段上抵近 伏尔加河 畔。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的处境极端复杂起来。固守每条街、每幢房屋、每寸土地的战斗展开了。此时顿河方面军为了援助斯大林格勒保卫者,在该市以北实施了连续反突击,第六十四集团军由南向德军进攻部队的翼侧实施了反突击。顿河方面军和第六十四集团军的反突击减轻了第六十二集团军所受的压力。11月11日,当苏军已充分做好反攻准备时,德军虽已突入市中七个区中的六个区,但最后一次强攻,仍未能占领整个城市。通过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和市区的激战,德军的进攻力已消耗殆尽。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防御战役过程中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计划。战役由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同实施。粉碎斯大林格勒地区之德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由三个阶段组成:合围德军集团;发展进攻和粉碎德军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歼灭被围德军集团。11月19日,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发起了进攻,揭开了反攻的序幕。次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开始进攻。经过两天战斗,苏军各方面军都突破了德军防御,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得到了向战役纵 深发展 进攻的机会。23日,西南方面军坦克第四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机械化第四军在苏维埃农社会合,封闭了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中间地区对德军第六集团军及坦克第四集团军一部共33万人的合围圈。继而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一边逐步压缩包围圈,同时建立了合围的对外正面工事,以保障顺利地肃清被围之敌。 补充: 1943年1月初,压缩在包围圈中的德军态势急剧恶化,已经没有任何解决的希望。为了停止流血,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 顿河 方面军 领导人向德军第六 集团军 发出最后通牒,要德军根据惯例条件投降,但遭到德军拒绝。10日,顿河方面军开始了旨在分割并各个消灭被围德军的进攻,德军被分割成两部分。31日德军南集群被消灭,以第六集团军司令为首的残部投降。2月2日德军北集群残部投降, 斯大林格勒会战 结束。苏军消灭了德军在 苏德战场 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由德军及仆从军所组成的最大军队集团彻底遭到覆灭。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 卫国战争 乃至整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二战笔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8月21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语: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及其盟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致命的战役之一,双方阵亡估计约710,000人次,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不考虑军队与平民的伤亡著称。起初德军以空军大肆轰炸后,快速的进攻突破了苏军的防御。在1942年9月13日攻入斯大林格勒,在城中双方进行了寸土必争的巷战,尽管德军在不同阶段成功占领城内9成的地区,但仍无法拿下最后苏军的防御地区。在德军于城中缓慢推进时,苏军集结了约1,143,500人的兵力在伏尔加河东岸和斯大林格勒市西北郊,并在其11月19日发动的天王星行动中迅速突破轴心国军队临时建立起来的防御线、包围了城中的德国陆军第6集团军及其它轴心国军队,虽然德军想以空军补给和冬季风暴行动解除被围歼的危机,但因为被苏军击退而失败。最后因为冬季的酷寒、传染病滋生和弹尽粮绝的情形,城内90,100人的轴心国士兵终究投降被俘。这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也使得德军在东线胜利的可能性完全消失、战略主导权易手至苏军手中。德军把攻击北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撤退至顿河畔罗斯托夫,在此期间苏联发动了南线大规模红军参加反攻的土星行动,德军在其途中丧失了大量装备和人员,并永远丧失了占领苏联油田来弥补德国油料不足的机会。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6月22日以来保持的进攻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转折点的事件。图为苏军士兵在1943年获胜后于斯大林格勒城中挥动旗帜。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怎么回事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订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人人都投身到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残忍地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猛攻,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9月14日,战争愈演愈烈,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死伤惨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斗。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终于把高地夺回。
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敌人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还击。
一次次誓死保卫家国的战斗让我们看到了苏联将士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在激战的9月份里,苏联生产了120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
希特勒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冬天的来临更让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惧中。鲍罗斯向希特勒发出冲围撤退的请求。2月2日,坚持了6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了,他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
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
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45年,这座城市被命名为“英雄城”。60年代,苏联在城外的山丘马耶夫岗,竖起了高达52米的“俄罗斯母亲纪念碑”。塑像中就包括当时战斗时被炸毁的废墟。大谷物仓库和巴甫洛夫大楼等见证了非常激烈的战斗的场所,至今仍接待后人的参观。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基本简介
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5月,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7月中旬,德军“B”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起初,F.保卢斯上将指挥的德军第6集团军受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该集团军辖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500辆,由第4航空队(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支援。会战中,德军统帅部不断增加该方向的兵力,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于7月12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S.K.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V.N.戈尔多夫中将),辖第62、第63、第64、第2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后第57、第51集团军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相继编入该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520公里正面上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方面军开始遂行保卫斯大林格勒任务时仅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由远程航空兵(轰炸机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师(歼击机60架)负责支援。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州人民群众支援下,在城市远接近地构筑两道防御地带,在近接近地构筑外层、中层、内层和市区四道城市防御围廓。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队。会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苏军从此基本掌握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会战的胜利坚定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必胜信心,巩固并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法西斯集团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震撼了整个法西斯德国,动摇了仆从国对它的信任。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显示了苏军不断增强的军事威力和较高的军事学术水平。苏军最高统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在防御阶段,构筑大纵深防御体系,适时占领防御阵地;及时前调预备队,组建新的方面军;不断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大量消耗敌人,阻止了德军进攻,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反攻开始前,最高统帅部适时制定周密的反攻计划,隐蔽实施反攻准备,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确定反攻时间。反攻中,3个方面军先后在7个地段上实施突破,使德军不能判明苏军主要突击方向和集中使用其预备队;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并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快速集群,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并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首次充分运用了炮兵进攻这一形式和单层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的方法;航空兵第一次采取进攻样式,并协同高射炮兵成功地实施了对被围德军集团的空中封锁等,从而保证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主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军官的错误指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