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迪奥拉在拜仁的引援 奥拉

瓜迪奥拉在拜仁的引援(拜仁为什么没有挽留瓜迪奥拉)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3 11:19:24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拜仁为什么没有挽留瓜迪奥拉

留不住。德国著名体育杂志《踢球者》周四报道,早在2015年初,瓜迪奥拉就做出了不与拜仁慕尼黑续约的决定。该媒体坚称,2015年瓜迪奥拉就有了离开德甲豪门转而去曼彻斯特城执教的打算。因此,拜仁慕尼黑从一开始就没有可能与瓜帅完成续约。佩普·瓜迪奥拉(JosepGuardiola),1971年1月18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桑特佩多市,前西班牙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后腰。

瓜迪奥拉在拜仁的成绩

何塞普·瓜迪奥拉(Josep Guardiola),1971年1月18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桑特佩多市,前西班牙职业足球运动员、教练员,曾执教巴塞罗那B队、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现执教曼彻斯特城足球俱乐部。瓜迪奥拉的球员生涯大部分在巴塞罗那度过,在克鲁伊夫的“梦之队”时代他助球队夺得球队历史上首个欧洲冠军联赛冠军,在该队的最后4年他一直担任队长。离开巴塞罗那之后,他先后效力于布雷西亚、罗马、阿赫里、迪圣拉诺亚等球队。2006年11月4日,瓜迪奥拉宣布退役。2008年,瓜迪奥拉出任巴塞罗那主教练,在个人执教的第一个赛季就完成了三冠王伟业,2009年完成六冠王伟业。2011年瓜迪奥拉率领巴萨再次夺得欧冠冠军。2013年,瓜迪奥拉出任拜仁慕尼黑主教练,首个赛季便率队创造五大联赛最长的连胜纪录(19连胜)。在他执教拜仁的三个赛季中,拜仁均成功夺得德甲冠军。2016年夏天,瓜迪奥拉出任曼城主教练。执教曼城期间,瓜迪奥拉率领球队夺得11座冠军奖杯,包括4次英超冠军、1次足总杯冠军和4次联赛杯冠军。球员时代的瓜迪奥拉是克鲁伊夫提拔的第一个四号球员,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和控制比赛能力。作为教练的瓜迪奥拉强调传球和站位,将Tiki-Taka战术成功发扬光大。

与瓜帅西蒙尼不欢而散,却因C罗受益良多,这消息对尤文或胜引援

还记得在去年的夏天,当意甲班霸尤文图斯队确定以一亿欧元的天价从皇马引入C罗时,整个都灵都陷入到了狂欢的气氛。毕竟,无论对于任何一支足球俱乐部来说,能够获得C罗这种传奇级别的巨星,都是一件值得欢庆的大喜事。这种级别的球员,无论个人能力还是影响力都毋庸置疑,可以给球队带去脱胎换骨的变化。可与此同时,都灵的上空却还隐藏着淡淡的忧伤,那是属于离别的忧伤。在C罗君临之后,球队必须在两位功勋前锋伊瓜因与曼朱基奇之间,进行一番残酷的二选一了。毕竟,中前场的主力位置就那么多,让这个级别的前锋去打替补,着实是强人所难了。而尤文图斯队,从来都是一支颇有人情味的球队,不至于不顾球员的意愿而强行留人,就连电话门时期都是如此,更何况是现在?在经过了一番全方位的对比之后,尤文图斯的管理层终于做出艰难的决定:曼朱基奇留,而伊瓜因走。虽然在进球率上,曼朱基奇是比不了伊瓜因的,可论球场上的影响力,这位来自于克罗地亚的铁汉却绝对不会逊色于伊瓜因半分,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他出现在球场上,就不会吝啬体力对对手防线施压,要么成为进攻端的桥头堡,与对手的防守球员竭力肉搏;要么就成为防守端的第一道防线,努力逼抢着对手后场的持球人,这些都是无法通过数据可以体现的,但是影响力却是实实在在的。而在C罗加盟了这支球队之后,这对尤文图斯全新的锋线搭档,都因为彼此的存在而受益良多。C罗的身边有了曼朱基奇,就等于有了最坚固的桥头堡,可以大大减轻他在中前场的负担,从容游走于对方防线的软肋之间;而曼朱基奇同样因为C罗的存在而受益良多,对手注定了会在C罗的身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而曼朱基奇所面临的防守强度无疑比往日少出了不少,射门的机会无疑要多出了许多——这是最典型的1+1>2的锋线组合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曼朱基奇虽然能力突出,可在他加入尤文图斯之前,与两位世界级名帅瓜迪奥拉还有西蒙尼却都是不欢而散的结局。在瓜帅执教拜仁的时期,主推传控足球与无锋阵,这让曼朱基奇这种传统中锋很是不适应,不得不黯然离队,直到现如今依旧对瓜帅耿耿于怀;而在西蒙尼的麾下,则以快速反击为主,曼朱基奇积极虽然积极,可却很难发挥出他的最大威力来,短短一个赛季就宣告离队,关于他与西蒙尼将帅失和的说法不绝于耳……曼朱基奇的续约消息对于尤文图斯来说,或许价值更胜过引援。毕竟,想在市场上找到这个级别的前锋,着实是难了一些。而且,并不是任何世界级前锋都有着曼朱基奇一般的牺牲精神,还从来不在关键场合怯场。就拿本赛季来说,这位克罗地亚硬汉已经在对阵米兰双雄、罗马、那不勒斯、拉齐奥等一系列的重头戏上有过破门经历了。这点,尤其难能可贵,也尤其难找到合适的替代者。

克洛普在训练课上,拿瓜迪奥拉执教拜仁时的战术,给队员讲解分析

克洛普率先预料到了这一点,瓜迪奥拉执教曼城的时候升级了他的压迫体系,但是瓜帅现在体系的运用不如以前那么丰富了。那么瓜迪奥拉运用体系最丰富的时候,是他执教哪个球队的时期呢?就是他执教拜仁时期了,所以克洛普在训练课上,拿瓜迪奥拉执教拜仁时的战术,给队员讲解分析,也是为了展示曼城在周末的比赛中,有可能展示的“新战术”。有的人这个时候就会说了:瓜迪奥拉也可以给蓝月亮球员们观看渣叔以前执教多特蒙德时期的录像啊!毕竟克洛普带领黄黑军团也是取得过优异战绩的。然而克洛普执教多特蒙德时期的战术不是很丰富,与他现在执教利物浦的战术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渣叔是一个擅长于“看菜做饭”的教练,他会根据手下这批球员的特点调整战术体系。当年多特的那批球员与现在的利物浦球员完全不同,所以说瓜帅给球员们观看渣叔执教多特的影像资料,实在属于“多此一举”。这也体现出了一个现象——近年来克洛普的体系理念一直在进步,而瓜迪奥拉的体系有点进入了“瓶颈期”,能否进一步的突破就看曼城本赛季能否蝉联英超冠军了。

足球经理2014-瓜迪奥拉式拜仁战术解析与战术推荐

玩了这么久的FM14,又陷入了深深地“设计战术”泥潭中,不能自拔.!不得不说它已经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空余时间,真是又爱又恨!言归正传,创作源自现实中的战术一直是我热衷做的事情,所以很喜欢跟AZK,KK等FM大神交流战术设计方面的知识。这次选择的对象是瓜式拜仁4-1-4-1战术。总体自我评价:优点:进攻犀利,防守稳健;缺点; 控球不及预期。现在来看,瓜迪奥拉选择拜仁4-1-4-1战术是非常成功的。4-1-4-1战术来自于4-3-3(或者4-5-1)的变形,它们的相同之处:1、属于单后腰战术;这是瓜迪奥拉所有战术万变不离其中的最核心地方,重要性不言而喻。2、仍然保持了控球至上。本赛季拜仁的平均控球率达到惊人的71.1%,这是个什么概念,相信喜欢自己制作战术的小伙伴们明白即使在游戏中实现这一数字有多难。同样,可以比较的是在英超以控球闻名的曼城控球率也只有56.6%。当然瓜迪奥拉对控球的狂热并非只是为了比赛好看,更重要是降低在高位防守时被反击的几率。另外,70%的控球率意味着球队只在30%的时间里是处于防守的,而高位防守又是需要消耗大量体能,所以,只有高控球率才能保证高位防守的体能。3、高位防守压迫式反击。4-1-4-1的战术与之前巴萨的4-3-3一样采用高位压迫防守战术,甚至,如今的拜仁高位防守做得更彻底,更靠上。再来看看4-1-4-1战术与巴萨时期4-3-3的不同之处:1、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初始站位上,两个边锋后撤到边前卫位置,我想这也是瓜迪奥拉熟悉了拜仁球员的特点以后做的一次改变。总所周知,拜仁有两个所向无敌的边—里贝罗组合。此二人的最大特点就是速度快、爆发力强、盘带好。为了更好地让此二人最大限度地发挥特点,后撤到边前卫位置,可以腾出更大的活动空间。(如同一辆法拉利,需要展示启动快的性能必须要有足够长的距离才行)。2、MC位置的前压。边锋的后撤减少了对进攻三区的压迫强度,为了增强前场压迫,瓜迪奥拉又让中场的两个MC适当前压,这样就形成了如今展示眼前的4-1-4-1战术。3、当然其它的不同之处,还是源自于球员之间的差异,比如更多的长传等。接下来讲讲在FM14上如何实现此战术,在讲之前先介绍下FM14的站位与角色在比赛中是如何跑位的,这对我们选择角色和位置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一般所说的阵形(如4-1-4-1阵形)表示的是初始的球员站位。一般一个战术在进攻和防守阶段的阵形是不一样的,而初始阵形表示的是防守时的阵形。例如,在MC位置上的AP,进攻时往往球员的站位会出现在AM位置上,WB(进攻型边后卫)进攻时往往会出现在与DM平行线上的位置。如下就是4-1-4-1的活动热图。中场和后卫线上的球员在热图中显示基本不在一条线上。再来讲讲在FM里面,ML(MR)与AML(AMR)的跑位差异。我们在球员的指令里面也会发现,同样是边锋的角色,在ML(MR)位置上少了SIt inside(内切)的指令,这是否意味着在ML(MR)不能实现内切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我们在比赛中发现,球员会不会内切与此设置的指令无多大关系,甚至我们有时候发现边锋反而比内锋内切得更多。那么会不会内切取决于什么呢?其一是球员的内切习惯和逆势脚,其二是对手的战术是否限制了你的边锋的内切。在使用了后置边锋后(ML/MR上的边锋统称),我想你会深深地体会到它的诸多优点。如下图所示,MR的内切路线比AMR多了一条,MR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中场内切和中前场内切,而AMR只有中前场内切或者只能套边。在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后置边锋的最大优点就是增大了前场的创造空间。(减少了因前压过上,导致只能远射了事的概率。)通过上述的介绍,对战术中球员角色的选择就相对简单了。对于4-1-4-1战术而言,分布的就是两条线,防守和进攻。DM+CD+CD组成防线,其余组成攻击线(边卫前压,锋线后撤),所以最理想的自由度选择为自由。接下来再来简单介绍下主要位置上角色的选择。(职责的选择更多地是一种战术上的平衡)。FC-DLF(s),这里最好的选择只有拖后前锋了,理由非常简单,如选择其它的角色,助教经常会提醒“你的前锋被孤立了”。所以,为了保持战术的紧凑性必须选择一个后撤型的前锋,也为打中路进攻的时候让出空间。另外,建议边路进攻时,前锋职责改进攻,中路进攻时改策应。DM—HD(D),假后卫的选择是为了解放两个边路,在边路压上的同时,后腰后撤形成三后卫,目的是减少边卫与中后卫之间的空当。MCL—CM(A),这个位置是此战术的一大亮点。通过进攻职责的中场提供战术的创造力,丰富进攻战术的组合,增加战术的多变性。CM经常会与后置边锋或者后撤前锋进行化学反应,是整个战术重要的一个火力点。临场指挥设置了两套组合:一套为中路进攻(att to center)一套为边路进攻(att to wing)(可以预设好多种临场组合的)中路进攻:保持控球+短传出球+防守区域短传初出球+高球传中+多打中路+站住位置+更多逼抢+使用越位陷阱+加快节奏+坚守纪律。边路进攻:保持控球+短传出球+多往边路出球+高球传中+轮流插上+多走两翼+阵形拉开+站住位置+使用越位陷阱+加快节奏+坚守纪律。(以下部分为本人自己玩的,没兴趣的朋友可不看)效果亲测:本人的风格就是战术至上,球员必须符合我的战术,但是本人又非常乐于去改造球员。本菜选了米兰城的表姐。基本算是原班人马,赛季中期卖了罗比尼奥、蒙塔里、埃辛买了墨西哥水牛(enrique,KK强烈推荐的球员)(看来我是真的亲瓜派了,只要是莫里尼奥喜欢的,我就不喜欢),DM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友谊赛的时候选择合适的球员,结果只有德琼勉强接受,其他二位(蒙塔里、埃辛)最终被我摈弃,理由是在DM上后场断球成功率实在太低,多场比赛结果都是如此,也许他们合适的位置在MC上。之后借鉴瓜迪奥拉改造拉姆的经验,让德西利奥打了DM位置,结果传球成功居然100%,后场抢断无一失误,目前正在改造中。(让边后卫去打后腰,从球员的属性来看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后腰需要的属性边后卫除了身体条件没有这么高外,其它的都符合)。另外在CML的位置上红大(honda)最终在竞争中胜出,也不复众望,28场联赛出场进8球3次助攻(让我想起了内切里诺,第一年也是如此的销魂)。而锋线的选择自然归属于我们的巴神,表现没得说,24场联赛进17球助攻8球。在他负伤的一个多月,也是球队最低迷的时期,特别是欧冠在与阿森纳对决中,主客场分别占尽优势,绝佳机会远胜于对手的情况下,两个回合分别0:0,点球战中惜败。联赛已赛34场,胜24平6负4进64球失18球得78分,领先第二名尤文7分,夺冠在望。

科式拜仁初步成型,大胆开启战术改革的科瓦奇已是德甲先驱

一向低调的拜仁在19年夏窗一反常态,与曼城来了场"拉锯战"。事与愿违的是,双方暧昧了两个月后,这场转会肥皂剧却以萨内受伤的方式告一段落,南部之星的引援策略受到致命冲击。好在赫内斯与鲁梅尼格及时止损,通过租借佩里西奇与库蒂尼奥让球队的阵容得到了一定的补充。

不过比起这两笔重量级转会,新赛季开启后更让拜仁球迷兴奋的是,科瓦奇在球队展开的战术改革让德甲霸主迎来了新的变化。虽然联赛只是刚刚开始3轮,科式拜仁还未得到强队的检验,但这种阵型与战术上的改变至少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跌落神坛的4231

不得不说海因克斯麾下的南部之星,是近些年来最为强盛的一届拜仁,但随着时代的变化,12-13赛季的战术显然已无法应对现在的足坛环境。再加上其他教练早就摸透了拜仁4231阵型的优缺点,因此独守着一种战术很容易被对手针对。

在五冠王王朝之后,瓜迪奥拉与安切洛蒂先后执掌球队,二人试图将自己的烙印刻在球队战术之中。可惜前者的4141传控战术连续三年分别被西甲三雄击败,而后者延续控球打法打造的433阵型,也在水土不服中被否定。

因此,两位固执的掌门人赫内斯与鲁梅尼格一度又请回了海因克斯,想让其用旋风快打般的4231帮拜仁度过难关。果不其然,老帅回归后球队的表现有了显著提升,无论是在欧冠还是联赛赛场上都表现得更加稳定,险些将皇马击败。

随后德甲霸主便迎来了科瓦奇的执教,这名初来乍到的少帅在18-19赛季延续海帅的4231战术,并以此取得开局7连胜的佳绩。但赛季中期时,洋洋得意的科瓦奇开始试验自己心心念的433阵型,最终以失败告终。联赛后期又回归至拜仁传统战术,才得以保住联赛冠军的宝座。

但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赛季里,科瓦奇显然从与利物浦的两场欧冠比赛中,意识到了拜仁的两个问题:一是过于单一的战术,让克洛普轻松完成反制;二是球队的人员配置已经不再适合4231阵型。

科瓦奇的尝试

4231两翼齐飞战术固然强大,但南部之星此时已经没有了巅峰的里贝里与罗本,而他们的替代者科曼和格纳布里虽然突破与得分能力都不错,却没有两位前辈强大的组织能力。昔日的海氏拜仁,有着施魏因施泰格、里贝里与罗本三核驱动,因此对手难以通过限制出球点完成限制。

而在科式4231阵型中,缺乏具有组织才能球员的拜仁,只能将进攻组织任务完全交予蒂亚戈一人完成,可是一旦对手对魔术师进行针对性限制,那么球队的攻防转换便会陷入混乱。这正是在对阵利物浦时,德甲霸主两场比赛都鲜有精彩进攻的原因。

科瓦奇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无奈于上赛季后半段球队的成绩压力过大,且队中没有合适的球员供他进行阵型实验。随着夏窗的补充以及伤员的悉数归队,度过了困难处子赛季的科瓦奇终于可以大展身手,随即开启了一场大胆地战术革命。

早在法兰克福执教时期,克罗地亚教头就以使用三后卫而擅长,因此为了增加拜仁的防守硬度与进攻人数,科瓦奇为球队量身打造出了4231-361阵型。这是一个现代流行的攻防中时刻变换的战术,球员要根据场上情况进行不同的站位,以发挥出3后卫与4后卫阵型在特殊情况中各自的优势。

组织时,左后卫阿拉巴会前提并内收成边后腰,卢卡斯-聚勒-帕瓦尔则会适时整体左移,构成三中卫体系。这时我们会发现,拜仁后场出球人数由以往的两个中后卫,变为了三个中后卫,而中场则由基米希、阿拉巴、蒂亚戈三人组成节拍器来充当球队的发动机。

众所周知,在后场组织进攻阶段,边后卫由于位置尴尬,作用往往不大。因此科瓦奇干脆取消了这两个位置,通过变形三中卫来为后场与中场各增加了一个人手,以保证球队组织进攻的流畅性。

特别是在后腰位置上,堆积的人数能够减轻蒂亚戈出球负担。数据便是最好的证明,在18-19赛季,蒂亚戈、阿拉巴、基米希的场均传球次数分别为83.6、56.9与74.1次,而变阵后他们三人这一数据分别变为58、78与83.7次。显然,西班牙人的传球次数有着明显减少,而从边后卫变为后腰的阿拉巴与基米希二人,则肩负起了更为沉重的输送任务。

完成后场组织阶段后,进攻时的拜仁则会变为更为361阵型:阿拉巴、佩里西奇、库蒂尼奥占据左边,三人单单是利用人数优势就能屡造威胁;而科曼与蒂亚戈则会在右路寻觅机会,一旦对手集中兵力死守左路,这边就会冒出空挡让二人去冲刺与组织。基米希则一人留守后腰位置,负责由攻转守时的扫荡工作。

但3后卫阵型并非没有弱点,这一战术在防守时边中卫与边翼卫之间会出现大量的肋部空挡。因此科瓦奇要求球队由攻转守后,要快速落位成4后卫阵型。阿拉巴必须根据场上情况回撤成边后卫或中后卫,融入至之前的卢卡斯-聚勒-帕瓦尔的防守体系中。

这一的阵型变换看似简单,其实对球员球商的要求颇高。若队员们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分工不明、失位的情况。以拜仁在德甲首轮对阵柏林赫塔的比赛为例,本场比赛卢卡斯就曾多次与聚勒站位重叠。因此,特定的球员是这一战术的关键。

天时地利人和

平时精打细算的拜仁在夏窗求购后卫时却一掷千金,以总计1.15亿欧的高价引入了卢卡斯与帕瓦尔,可见他们对球队的体系运转有多么重要。这两名在俱乐部担任中后卫,在国家队主打边后卫的"边中摇摆人",是科瓦奇阵型变化的命门所在。

二人除了拥有两个位置的经验以外,还同时具备着中后卫的防守意识、头球水准以及边后卫的运动能力,这使他们能够在一场比赛中进行无缝地边中角色转换,根据场上形势定义自己的位置。

当然,在奥地利队中有着后腰经验的阿拉巴也是关键人物。他在拥有出众的传球脚法、视野的同时,还有着出类拔萃的防守能力与速度,这保证了他能肩负三职:组织阶段充当边后腰,大举进攻时作为边翼卫,而在防守时又变化为边后卫。

趋势还是昙花一现?

" 四后卫阵型会越来越少,许多球队会在进攻时变化为三后卫增加进攻厚度 "。穆里尼奥在担任北伦敦德比的嘉宾时,给出了自己对现代战术变化的观点。可见如今主流教练已经意识到了四后卫与三中卫阵型转化之间的奥妙所在。

其实瓜迪奥拉麾下的曼城,早就是四后卫与三后卫阵型变化的忠实粉丝。在进攻时蓝月亮会由433变阵为325阵型,来增加前场人数以提高进攻效率。

其中左边后卫津琴科会适时向中路靠拢,与罗德里形成双后腰,沃克回收成右中卫构成三后卫。而席尔瓦和德布劳内则前插至肋部,与之前的两个边锋一个中锋形成5人的进攻小组。

可见各大豪门在悄然之间已悉数开始了战术改革,科瓦奇虽然算不上开创者但也是德甲联赛中的先驱。如果他能运用好4231-361阵型,那么这名少帅又未尝不能在拜仁开创时代,成为一代教父,我们拭目以待。

少长咸集